年毕业后就一直放在亲戚希唐村的七奶奶家,他自己则跟随部队辗转各地。1949年,他回老家务农,忘了这把佩剑,七奶奶则将佩剑放在自家房屋的顶梁上,直到去世都没告诉叶春叙。20世纪70年代末,七奶奶家修房子时,这把佩剑才重见天日。
独特的“军人魂”佩剑精神教育(3)
黄埔军校各地分校也发佩剑。1926年武汉分校佩剑:存世实物发现有“武汉分校成立纪念”的“中正剑”,印证了当时在分校成立时存在制作赠剑的情况。此剑上刻有“673”的序号,为剑的编号,可见当时其制造量在1000把以下,能完好地保存至今,十分珍贵。1936年广州分校佩剑:剑鞘、剑柄共长40厘米,剑柄为玳瑁壳包木,再以包铜护壳,长12。5厘米。剑刃钢质长24。7厘米,鞘铁包铜长27。5厘米。剑为半机器半手工制造,设有剑机,拔剑须按下剑机。其剑柄铜套两面各铸有“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广州分校成立纪念”及“校长蒋中正赠”字样,剑刃两面刻有“成功成仁”等字样。
另外,此时期的国民党军院校,如炮兵学校、军需学校、辎重兵学校、通信兵学校、宪兵学校、防空学校、特种兵联校等,也给本校的毕业学生颁发过佩剑,但其剑的价值则比黄埔剑逊色多了。
“军人魂”短剑是国民党军官列装的物件,民国期间曾经风行于军队中,而得以保存到今日的“军人魂”剑已是百不存一,稀如凤毛麟角。新中国成立以来,声势浩大的镇反运动,加之“文化大革命”,对本已稀少的“军人魂”剑,无疑是一次次毁灭性的打击。可以想象,仅是1958年大炼钢铁时,这些短剑大多化作炉中铁水。如今,仅在一些大的博物馆,或收藏者手上,时有散见一两柄。
2004年黄埔军校80周年校庆时,在黄埔军校的故乡——广州,一大批黄埔军校将士所颁佩剑,在经历了数十年风雨与数十年沉寂之后,以“集团军”的面目列剑阵展出。持剑者是广州市五羊新城的李姓夫妇,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他们夫妇耗费了10余年的时间,奔波于陕西西安、湖北武汉、湖南长沙等各个地方进行收集,耗费了不少资金和精力,他们收集到的短剑数量多达180余柄。其中有不少是在广州本地收集到的。为研究上个世纪民国时期的社会、人文、美学、军事、历史,提供了极具历史意义的物证。
就任中华民国总统时的蒋介石标准照在这180余柄短剑中,黄埔剑是一个大宗,有110多柄,形成了3个基本系列:各期毕业学生佩剑;军官训练班学生佩剑;黄埔各分校佩剑。其中有黄埔第1期毕业生,后为国民党悍将的宋希濂、关麟徵、黄维等人的佩剑。还有蒋介石在上个世纪20年代初期至40年代末期给国民党高级将领和国民政府要员的赠剑,如张治中、杨虎城、孔祥熙、何应钦、韩复榘、顾祝同、阎锡山、何键、刘湘、陈仪、刘建绪、曾养甫等,他们都是民国历史上的风云人物。如此耳熟能详的名字,常出现在中国现代历史的书籍中,可见这些“军人魂”短剑的佩挂者,曾经名香一时,沉浮宦海。
这批“军人魂”短剑,除了形制各不相同之外,难能可贵的是每柄剑上基本都有款识,因此这180余柄短剑的收藏品位和研究价值都是非常高的。多数剑拔出鞘后,可见剑身虽然由于年代久远,分布着斑斑锈迹,但刀刃依然锋利无比,剑锋威力不减当年,通身散发出古朴凝重的气息。
20世纪末,台湾国民党当局下台,“国民党军”已然成为一个历史名词。从广州黄埔建军、定都南京,到1949年被逐到台湾,这支所谓“国军”在中国大地上存在了20多年,作为旧中国国家机器的主角,不但是客观的历史存在,并且着实作过充分的表演。一部中国现代史,如果无视这一存在,就将是一段无法真正“圆”上的空白与遗憾。同时不能不看到,随着岁月的流逝,大量的史料已经无法避免地被湮没,并且了无痕迹。“军人魂”佩剑,作为黄埔军校历史的载体,则客串起了民国初期的这段中国现代历史。
长期以来,“军人魂”佩剑,被赋予了大量的传说与猜想,既闻名遐迩,又云遮雾罩。“军人魂”佩剑,是具有特殊禀赋与色彩的那段历史时空的承载物,使后人尚得直观地审视上个世纪前半叶的那座军校,那支军队,那段历史。以剑读史,它强制性地带给后代观摩者深刻地感触与无限地遐思。“军人魂”佩剑的价值,不仅在于研究其形制品类、流变过程、兴衰历史,还在于还原历史,对研究上个世纪民国期间的社会、人文、美学、军事、历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尤其是令后人在“中国”的重大历史命题下咀嚼现实,思索未来。
学生“人才链”的良性循环(1)
黄埔军校由于会聚了一大批时代精英,在当时的社会中已经是威名远扬。不仅吸引了众多的青年人来报考,还有许多已经在别的军事学校中学习的青年军人和学生也离开原校,投奔黄埔而来。典型的是孙中山大元帅府军政部部长程潜在广州北校场开设的原陆军讲武学校(湘军讲武堂)的学生,由于近在广州,纷纷弃原“湘军讲武堂”而坚决要求上黄埔岛,这里面的学生就有后来成为国共两党名将的左权、陈明仁、蔡升熙、刘戡、李默庵等人。
孙中山根据大家的意见,决定停办军政部所属陆军讲武学校,学生归并到黄埔军校,与黄埔军校第1期学生接受统一训练,享受同等毕业待遇。若有不愿转入黄埔军校者,由军政部发给川资遣散回原籍。1924年11月19日上午,原陆军讲武学校的158名学生携带所发枪支弹药,由蒋介石派出的军事教官王俊、郜子举前往接受,编为黄埔军校第6学生队。军校全体师生在大操场列队迎接。左权、陈明仁等原与黄埔军校的许多学生相熟,其中如陈赓、宋希濂等,他们初到广州时进的也是军政部陆军讲武学校的门,是最早就从陆军讲武学校转而投考黄埔军校的。这些人原先既是同乡,又一起来到广州,大家在操场上见面都十分亲切。午饭时,蒋介石代表黄埔军校全体官长、师生,对原陆军讲武学校的学生表示欢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今天新旧学生聚在一起,大家不要分新旧彼此的界限,本校的校训是‘亲爱精诚’,就是凡同学都要相亲相爱、诚心诚意团结。因为当前内外形势的逼迫,我们毕业的时间或许会提早一点。求学时期的久暂和毕业的迟早,是没有什么关系的,只要自己用功,自然能够造成大才。各位要加倍的刻苦耐劳,不晓得的要问官长……希望各位同学努力,认定我们的三民主义去做,不患精神不能团结,无论什么时候总不要忘记我们的校训。”
1964年8月,装甲兵司令员许光达(右)陪同叶剑英元帅观看装甲兵军事比武表演。黄埔军校开办时,由国共两党在华北、西北、华东、华中、华南的党组织秘密招生,初试录取后来广州复试,正取350人、备取120人。1924年5月初入学时,正取生编为第1、第2、第3队,备取生编为第4队,这4个队后编为步兵科第1总队。8月14日,第5队学生入校,后相继入校的还有第6、第7队,合称步兵科第2总队。后又有工兵队、炮兵队、辎重队、宪兵队。其中,第6队即是原军政部陆军讲武学校停办后的第1、第2队,还有四川来的21人,共179人并入黄埔军校,划入第1期。第5、第7队及步兵科之外的各兵种队概属第2期。所以,黄埔军校第1期没有第5队而有第6队,毕业人数比正式开学时的人数多出了100多人。
原军政部陆军讲武堂留校学生的全部并入,使黄埔军校第1期学生的数量突增至600多人,壮大了初期黄埔军校的势力。之后,又有许多别的军事学校的师生投奔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成功的政治、军事教育,促进了国共两党军事人才的迅速成长,培育了众多国家栋梁之才,吸引着众多的社会青年来报考,在初期形成了学生新生“人才链”的良性循环。许多青年把考入黄埔军校当做人生的重大转折和喜事。
第4期考生文强进军校时,激动得写了一首诗《考入黄埔军校》,诗云:“腾飞万里气如虹,沧海茫茫主宰中。三类权衡知我路,丹心报国奋前锋。”凡考入黄埔军校的青年学子无不都是如此心情,欲就此腾飞万里,报效祖国。
第5期考生许光达,在临行前作诗一首:“誓要去,上刀山……?
小说推荐
- 中国黄埔军校
- 作品:中国黄埔军校 作者:陈宇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陈宇,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军事思想专业导师,大校。曾供职于连、团、师、大军区机关、中央军委办公厅各级单位,数次参加南疆边境作战。首届全军历史系本科毕业生,首批中国军事科学学会会员《军事历史》杂志主编。出版专著30余部,红军长征系列有《草地龙虎《血火煮
- 最新章:第148章
- 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 全
- 作者 黄仁宇为什么称为“中国大历史—中文版自序macro-history这名词刻下看来由我创用。如果有前人用过,则恕我查访未周。其实此间之出处与是非已无关宏旨,因为这名词纵是新颖,已乏创意。经济学家以货币之流通影响到物质与雇佣之最基本的原则统称之为‘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而以内部
- 最新章:第62章
- 中国雄师-中国五大野战军
- 《中国雄师—第一野战军》作者:洪兵、汪徐和 编著引言:西北军魂第一野战军,是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大主力部队之一,是军委麾下的一支劲旅。它是由抗日战争时期在陕甘宁解放区和晋绥解放区的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及地方武装改编、组建起来的。其发展沿革经历了晋绥野战军、陕甘宁晋绥联防军阶段、西北野战军阶
- 最新章:中国五大野战军-第372章
- [军文]上校
- 《上校(军文》作者:青色羽翼文艺版文案身在异国的神秘东方男子方迟,因为一次意外被有奇特兴趣的军部上校布莱安看中,将其纳入军籍。两个孤单之人,能否突破一切障碍,闯出一条属于他们的道路?现实版文案:布莱安坐在桌子上,居高临下地对方迟伸出脚说“想离开军队吗?那就舔我的靴子”方迟弯下身子低下头—然后以迅雷不
- 最新章:第72章
-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 作者 黄仁宇为什么称为“中国大历史—中文版自序macro-history这名词刻下看来由我创用。如果有前人用过,则恕我查访未周。其实此间之出处与是非已无关宏旨,因为这名词纵是新颖,已乏创意。经济学家以货币之流通影响到物质与雇佣之最基本的原则统称之为‘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而以内部
- 最新章:第62章
-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 中国大历史[美:黄仁宇]为什么称为“中国大历史—中文版自序macro-history这名词刻下看来由我创用。如果有前人用过,则恕我查访未周。其实此间之出处与是非已无关宏旨,因为这名词纵是新颖,已乏创意。经济学家以货币之流通影响到物质与雇佣之最基本的原则统称之为‘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
- 最新章:第59章
-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70个军 作者:张明金等
- 作者:张明金等本书简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70个军的辉煌历史,介绍了它们的起源,参加过的重大战役、战斗,曾经出现过的英雄集体和英雄人物等。这是一部全面了解我军历史和光荣传统的作品 目录 概述序言再版说明第一章 军委总部机关一、中央军事委员会二、总参谋部三、总政治部四、总后勤部第二章 野战军一、第
- 最新章:第55章
- [军婚]中校的下等小妻
- 书名:中校的下等小妻作者:冰彬儿内容介绍:他,毕启胜,29岁,S市最年轻的中校参谋长,军政世家眼中的良婿人选。她,何心心,22岁,服刑两年刚刚释放,是社会上最下等的“三无女。出狱的第一天,男人强行的掳她上车。并在三天后强行把自己的姓氏,冠在她名字的前面。盛世婚礼上,面对外界的纷纷质疑,和母亲的强烈反
- 最新章:第124章
- 中国文脉
- 作者:余秋雨第一章 中国文脉一中国文脉,是指中国文学几千年发展中最高等级的生命潜流和审美潜流。这种潜流,在近处很难发现,只有从远处看去,才能领略大概,就像那一条倔犟的山脊所连成的天际线。正是这条天际线,使我们知道那个天地之大,以及那个天地之限,并领略了一种注定要长久包围我们生命的文化仪式。因为太重要
- 最新章:第7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