侥暇!薄 ?br /> 如果情况属实,西安事变是莫名其妙地、虎头蛇尾地收场了。可是究竟是这样的吗?
当然,说收场还为时过早。因为蒋介石的被释放,只意味着兵谏告一段落,而西安事变的全过程一般被认为应该延续到1937年的2月。中央军进陕,东北军在发生分裂后东调,杨虎城的十七路军改编,红军改编……三个月时间过去,中国已不是过去的格局,张学良、杨虎城今后的命运注定被改变。斯诺对蒋介石被释放之后的局势描述颇为形象、有趣:
现在最后一幕开始演出,对于初次见到东方的装模作样的艺术的人来说,甚至对于有些老资格的观察家来说,这都是最最令人惊叹和莫名其妙的一幕。在以后的三个月里,西安事变所引起的政治上错综复杂的关系大部分都一一展现在观众面前,到了最后,局面就完全倒了过来。有人得到了大进展,大胜利,也有人遭到了大挫折,大失败。但是所进行的决斗就像中国旧戏舞台上两名古代武将所进行的决斗一样,他们口中连声呐喊,手中猛舞刀剑,令人心惊胆战,但是实际上却一点也没有碰到对方。最后,战败者颓然倒下,表示阵亡,过了一会儿却又自己爬了起来,大摇大摆地走下舞台,威风凛凛,极其庄严。
虽然失望,贝特兰后来还是对张学良表示了特别的敬意:
少帅被与世隔绝达半个世纪之久,成了一个对谁也没有妨碍的政治犯,以写写关于中国古代王朝历史的学术性文章来打发日子。他成了一个越来越模糊的象征性人物——中国被遗忘的人。但是,他对于一个世纪以来战争与革命延绵不断的中国实现统一和独立这个盖过一切的事业所作的贡献,是无可怀疑的,应当得到人们的尊敬。
史沫特莱又一次表现出习惯于指点江山的风格。她认为:“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
就这样,西安事变在他们的眼前展开,又在他们的眼前合拢。
1937…1943年第34节 雾重庆(1)
1
西安事变把世界的目光吸引到了中国。这里已经在发生变化,这里肯定还要发生变化,在1937年刚刚开始的时候,显然,几乎所有人都这样看。
与中国有关的人和事,成了世界媒体关注的焦点。
电影也不例外。此时,根据赛珍珠的小说《大地》改编的电影,正在好莱坞拍摄。1937年1月18日,在纽约出版的《生活》周刊,专题介绍了这部电影的拍摄情况。
美国女作家赛珍珠是位传教士的女儿,她在中国的江苏长大,她所熟悉的中国生活成了她的小说背景。她笔下的中国人物,经好莱坞导演的创造而变得家喻户晓。
真正让众多西方读者感到好奇、感到震动的中国人,当然还不是赛珍珠笔下虚构的人物。一个星期后,1月25日,还是在《生活》周刊上,一批十年来几乎一直不为外界所知、显得十分神秘的中国人,第一次向西方读者露出了他们的庐山真面目。他们便是斯诺几个月前冒险直接采访到的、被蒋介石称为“赤匪”的红军领袖们和他们的士兵。
《生活》这一期介绍中国共产党人的专辑,用了这样一个标题——“中国漂泊的共产党人首次亮相”。
在斯诺为毛泽东拍摄的所有照片中,这一张头戴八角帽的肖像无疑最为著名。后来在“文革”中,它在中国广为发行,印数恐怕达到上亿张。不过,当它第一次与西方读者见面时,《生活》周刊的编辑在旁边的说明中只是这样简略地写道:毛是他的名字,他的头值二十五万美元。
据斯诺的传记作者说,《生活》周刊为发表这批照片,向斯诺支付了一千美金,这在当时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在发表斯诺拍的这些照片时,《生活》周刊还配发了史沫特莱的文章并加了“编者按”,文中这样说:
中国共产党的军队几乎完全是神秘的。将近十年的时间里,他们行踪不定,与蒋介石委员长的国民党政府进行战斗。下面发表的这些关于漂泊的红军的照片,是第一次被带到国外。他们的领导者毛泽东被称作“中国的斯大林”,或者“中国的林肯”。他的新首都在中国西北的保安。左面是毛的一位中国同盟者史沫特莱,她原是一位中学教师,目前正在西安的共产党广播电台工作,那里上个月发生的绑架蒋介石的事件已经结束。
随着西安事变的发生,中国神秘的一角,就这样在世人面前呈现出来。
由《生活》周刊率先发表斯诺的照片,还具有另外一种意义。
《生活》周刊是美国新闻大亨卢斯继成功创办《时代》杂志之后,又创办的一个突出图片效果的杂志。卢斯与赛珍珠一样,也是在中国出生的传教士的后代,他注定与中国有着难以割舍的关系。因为卢斯的缘故,《时代》从1923年创刊之日起,关于中国的报道就成了必不可少的内容,甚至占据颇为重要的位置。孙中山、宋庆龄、张作霖、张宗昌、溥仪、蒋介石、宋美龄、宋子文……中国政治舞台上的一个个显赫的人物,都在这本刊物上一一亮过相。
在不少人看来,卢斯是蒋介石的强有力的支持者,早在1927年4月4日,蒋介石就成了《时代》杂志的封面人物,卢斯把他看做一个时代的领衔人物。然而,在1937年年初,还是这个卢斯,他身上的新闻敏感性超越了他的政治倾向,西安发生的一切,让他意识到中国实现抗日统一战线的可能,让他预感到国民党和共产党这对过去势不两立的老对手,正在渐渐靠拢。
因为在这个春天,卢斯,还有更多的外国记者们,似乎都听到了渐渐逼近的战争的隆隆炮声。
中国与日本的战争已不可避免。
很快,1937年7月7日,卢沟桥成了世界瞩目的地方。中国的抗日战争由此全面展开。
报道中国的外国记者们,将目击这片土地上更为激烈也更为残酷的战争风云。
1937…1943年第35节 雾重庆(2)
2
1938年的武汉,如同1927年大革命时期一样,又一次成了焦点。前来报道中国抗战的外国记者、前来支援中国抗战的外国友人汇集到这里,亲身感受着中国人民燃烧起来的抗日激情。
报道过1927年大革命的斯特朗来了;刚刚访问过延安的史沫特莱来了;报道过西安事变的贝特兰来了;报道过“一二•;九”运动、卢沟桥事件的《芝加哥每日新闻》的记者斯蒂尔来了;目睹南京保卫战的合众社记者爱泼斯坦、《纽约时报》记者蒂尔曼•;德丁来了……一些新的面孔也出现在武汉:《伦敦新闻纪事》的记者阿特丽来了,她后来出版了《扬子前线》一书;电影导演伊文思也来了,他为中国抗战留下了大量珍贵电影胶片……
据一位美国研究者称,此时大约有四十名外国战地记者齐集武汉,报道这座城市的保卫战。
未来几年将对中国局势产生重要影响的美国军人,也汇集在这里。他们是美国使馆的武官史迪威,空军上校陈纳德。
武汉还有美国海军军官卡尔逊。刚从西北访问八路军归来的他,迷上了八路军的游击战术,这使他后来在太平洋战争中率领突击队屡立战功,声名大震。
加拿大医生白求恩也来了。
贝特兰很高兴见到白求恩。他们成了朋友。贝特兰把他的一套旅行用的衣物全部送给了白求恩大夫:蓝色的棉军衣、铺盖卷、皮帽子、一条灯芯绒马裤和一双系带子的马靴。后来从在延安和华北各地拍的一些白求恩的照片上,他发现白求恩还穿着他送的一些衣物。
贝特兰认为白求恩的轮廓和头形酷似列宁。他说:“从他所留的发式和立起来的短短的胡子来看,我猜想他是特意打扮成这个样子。在公理会教室的门廊前我给他照了一张像,照片中他朝前挺着身子,昂着头,目光凝视着远方,活像列宁在芬兰火车站的样子,使人以为他也许就是在那部史诗般的俄国影片中扮演列宁的演员。在我看来,这是白求恩在中国拍下的最好的一张照片:在后来拍的一些照片上,他看上去面容消瘦、憔悴,像老了二十岁。”
无论在武汉,还是在中国的其他地方,在许多外国人眼中,这是中国人民抗战热情最为高涨的时期,也是统一战线、国?
小说推荐
- 微历史:1840-1949历史现场
- 《微历史:18401949历史现场》全集【实体书精校版】作者:路卫兵类型:历史传记内容简介微历史,顾名思义用微博体写史。涵盖了国学大师的真性情、文人风骨、军阀的趣闻逸事、小人物的话语等百年语录精粹。并配有大量稀见图片,影像连缀,俨然1840—1949历史剪影,现代版《世说新语“微历史”诞生记⊙时人感
- 最新章:1949历史现场-第60章
- q版历史 在爆笑中学习历史
- 《Q版历史》前言 尽管陈平很贪,但他的贪和现代意义的贪截然不同。首先,陈平大肆收受财物,是受当时汉政权管理方式的局限,所有的将领主要是靠自筹经费来养活部下,陈平受金,是作为部队活动的经费,为行军打仗提供经济来源,在当时封建私有制的条件下,陈平的个人财产和由他控制的活动经费是无法截然分开的。其次,刘邦
- 最新章:第57章
- 前清秘史(下部)--在历史的拐角处
- 作者:李亚平帝国政界往事:前清秘史 相关内容李亚平全新解读明末清初历史大变局(1 与易中天、于丹不同“李亚平式”全新解读明末清初历史大变局《帝国政界往事(前清秘史)问世 与易中天、于丹式的解古说史不同,著名旅美学者李亚平自成一家。当他的新作《帝国政界往事(前清秘史)的问世,独树一帜的“李亚平”式解读
- 最新章:-在历史的拐角处-第31章
- 历史中的智慧-向历史借IQ
- 作者:刘灿荣】推荐序 1很难想像,曾为武侠少年的灿荣,几经人生的周折,在鬓发微霜之时,竟也热衷于勾沉历史、思辨生命的寻索。回望学生时代,我经常看着灿荣意气昂扬地站在讲台上,传述着从杜牧到郑愁予的古今诗话。有时又酒入豪肠,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书、剑、酒一再伸展、呼吸、挥洒在校园感性的岁月中。离开校门之
- 最新章:向历史借IQ-第27章
-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作者:忆江南【由文】历史新课堂第1章 历史没有那么美事实上,历史远没有那么美。公元前33年,王昭君奉汉元帝之命出塞和亲,嫁给南匈奴的呼韩邪大单于。那时,昭君年方十九,风华绝代,的确是人间少有的美女,但呼韩邪单于却已进入暮年,垂垂老矣,完全没有文学艺术作品中的风采。两年之后,即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
- 最新章:第57章
- 世界近现代历史复习资料(上、下)人教版
- ★第一节 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出现一、欧洲技术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1、技术进步①纺织业,手摇纺车取代了手捻纺锤,15世纪末出现脚踏自动纺车;采矿业,畜力或水力抽水机,提运矿石的绞车(生产力的发展 冶金业,较大的高炉和利用水轮或风力的风箱②中国古代的几项重大发明火药、罗盘针、造纸术和印刷术等对于封建社会
- 最新章:第23章
- 黑历史在晃
- 作者:舍木氓生 简介 不食人间烟火的学长是个MB 文案 沈厘是个即使捧红了也洗不白的演员,黑历史随时在全世界晃来晃去 贺灼川是个性格阴沉偏执的高干子弟,黑历史全都被秘密地藏在暗处 看起来是好人的未必不坏,看着像坏人的或许心肠比谁都好 从小不被善待的人根本没资格去衡量对错,众星捧月的人压根不在乎对错
- 最新章:第31章
- 每次醒来都在案发现场
- 《每次醒来都在案发现场》作者:研研夏日文案:自从江影帝搬了家,离奇的事情就发生了。他总是会莫名其妙的在别的地方醒过来。第一次是在隔壁小区的垃圾箱旁边,身着花裤衩的江然一脸茫然的看着对他拍照的路人,以为自己是在做梦。直到早起的买菜大妈捏了捏他的脸,道“别说,长得还真像明星,细皮嫩肉的”当天头条变成了:
- 最新章:第168章
- 我在现代的农场主生活
- 文案:名满天下的大御医许仲卿重生了 这里没有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政治风云,也没有动荡不安的王权更替,有的只是青山绿水和安逸朴实的乡村田野,许仲卿表示很满意 这一世,他打算悠悠闲闲做个农场主就好,万万没想到…会遇到上辈子的死敌傅景容 PS:一本正经胡说八道,勿考究 内容标签 古穿今 种田文 搜索关键字
- 最新章:第10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