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缘卦尢镜溃骸懊飨俏搴暮5木屏浚也荒鼙龋晃乙桓鋈耍飨肀呤且谕蛉嗣袢褐诎。?017要论及老舍与中国共产党的血肉联系,这自然是再好不过的“记忆”依据。但仔细一分析,应明显是吴伯箫在用1978年还在使用的对毛主席的话语方式——“五湖四海”、“亿万群众”,来“遥记”1939年的“历史”。我在老舍研究中,时常有这样的困惑。正如关纪新在谈论《太平湖的记忆——老舍之死》一书时所分析的,它一方面是“文革”的众生相,另一个方面,它也是一个民族劫后的心态录,后者可能更重要。1018
作家是社会人,无法也不可能完全摆脱现实环境,孤立于政治之外。热心的作家,更不可能不顾人间冷暖而只管自家吟风弄月。问题是要有良好的政治体制,能够容许所有的人都能自由地表达心愿,作家尤其要能说出他心里要说的话,而不必随着政治力量的主导而进退。作家应该有自由自主的空间,没有这一点点自由,作家也就没什么可贵了。1019其实,这不正是老舍在1957年写的《自由和作家》里提出来的吗?而那时,这样说的作家、艺术家何止老舍一人。
毫无疑问,对老舍要从多元的立体视角来审视。读老舍那些优秀的作品时,每每想到这样一位一个世纪也出不了几位的杰出作家,最后竟是这样一个悲剧终局,总禁不住潸然泪下。但又一想,老舍在“文革”初期去世或许是一个完满的人生句号呢。虽然1949年以后他写过一些批判文章,不能说保持住了“晚节”,毕竟他没有像陈寅恪那样,以“沉默”应对意识形态的一切,但却有幸避免了如果活下来可能会在“文革”中做出不堪想象的事情。即便老舍九死一生,在“文革”之后能重新拾笔,但有谁能保证老舍不会像晚年路翎一样,昔日的才华已消失在九霄云外。诚然,做这样的推想,显得过于冷酷了。
英国艺术史家贡布里希指出:“人们对艺术的认识永无止境,总有新的东西尚待发现。面对伟大的艺术作品,似乎每看一次便呈现一种面貌,它们似乎跟活生生的人一样莫测高深,难以预言。那是它自己的一个动人心弦的世界,有它自己的独特法则和它自己的奇遇异闻。任何人都不应该认为已经了解了它的一切,因为谁也没有臻于此境。也许最重要的是:我们想欣赏那些作品,就必须具有一颗赤子之心,敏于捕捉每一个暗示,感受每一种内在的和谐,特别是要排除冗长的浮华辞令和现成套语的干扰。由于一知半解而引起自命不凡,那就远远不如对艺术一无所知。误入歧途的危险确实存在。”1020
对历史的认识,难道不是这样吗?!它常让我想起并深深叹佩美国汉学家保罗·柯文所睿智指出的:“在所有把过去加以神话化的具体例子中,重点都不在于过去确实发生了什么事,而在于它被后人为自己的目的而如何加以重新塑造。神话化的过程是:认定过去中某特定的主题,把它简单化,加以夸张和渲染,直至变成今人力量的源泉,足以使现在和过去强有力地相互肯定,互相印证。被利用的主题可能是真实的历史过去的一部分,但也可能不是”。
“老舍之死”无疑是个沉重的话题,这个事件所提供的文化思想内涵早已远远超出了一个著名文人的自杀。反盛思考“老舍之死”,也不仅仅是分析老舍自杀带给人们的启迪,更重要的在于透过“老舍之死”来折射反思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在心灵思想进程中某些原生态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对今天的知识分子同样是重要的。采写“老舍之死”的初衷,正是想探寻挖掘一点原生态的东西出来。
记得许多年前,当然今天来看,已经是“历史”了,但愿不会有人质疑我这仅仅是历史的“文本叙事”。那是在做“老舍之死”口述史采访时,一次,去北大,在中文系的办公室里采访完钱理群,心情愉快地骑车沿未名湖无目的地瞎转悠,不想竟与在后湖畔散步的季老不期而遇,便上前拜见,征得同意,马上掏出录音机,就坐在湖边的一块大石头上,顺便对季老做了短时采访。时间不过一刻钟,却在我心灵上留下了永远的震荡。在谈到知识分子面对政治的选择,也即使知识分子“身体政治”的问题时,季老问:“这个你懂不懂,我不知道。”我说:“我懂,也知道。”季老凝神望着远方,以平缓而略带沉重的语调说:“你不一定全懂,你太年轻。”该懂的不懂,不光对年轻人是可怕的,更可怕的是,忘记历史可能会重蹈覆辙。这也是为什么季老希望像“文革”这样一场最野蛮、最蛮横,最没有人性的闹剧,在中国是空前的,也是绝后的。但老人没有把握,他说:“如果不接受这个教训,我不敢说“文革”不再出现。野蛮的水平,不讲理的水平,随意说是说非的水平,恐怕要超过上一次。“文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耻辱,一个伟大的民族干下这样的蠢事,真是难以想像的。”1021
芦苇丛生,充满野趣的太平湖填平了,旧址上建成了北京地铁总站。一代文豪老舍先生悲剧人生终点的地方,成了城市交通命脉地铁的始发站。如果“老舍之死”能在某种意义上真正变成人们开始美好生活的起点,太平湖倒也可以安息。但每个人的心中保留哪怕一小块太平湖的芦苇,并不是有害的。老舍和太平湖已是一不可分的整体,成为历史的永恒记忆。每天乘地铁的人们,恐怕没谁想过地铁是由老舍殉难的地方首发的吧。到了苹果园当然就是终点了。这样单调的周而复始的轮回,难道还会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而悲剧往往就是在麻木盲然的轮回中发生的。这样的教训还不惨痛吗?人们按照规定好的路线去挤一趟车,出了事故就是整体的悲剧。因为车一旦开起来,就会到站才停。而“文革”这趟车是到站也横冲过去,直到出了轨,车毁人亡,酿成了民族的大悲剧。车上人死得很多,有的连名姓都没留下。老舍几乎是众多文化死难者中最特殊的一个,人们记住了他。可据说直到今日,在太平湖旧址,连个老舍殉难的碑志都没有。我们切不可把自己心灵里的太平湖填平,切不可忘记“老舍之死”,至少乘坐地铁的时候,脑子里不要一片空白。采写这么个沉重的题目,我是想尽一份绵力,努力把老舍之死做成一页活的历史。
可是,英国作家卡莱尔说:“历史是一真实预言的手稿,任何人都不能充分解释。”1022我本来就不想解释什么,只想像英国历史学家屈维廉所说:“每一部真实的历史都必然会通过它对于事件的具有人性和生命力的表述,促使我们记起,过去既是像现在一样活生生的,又是像将来一样捉摸不定。”1023
列文森说:“企图靠详细叙述过去,或展示它的遗产来保存传统,这虽然不能使传统永恒不变,但确实使它保存了下来。当文化发生变化而成为历史意义时,历史上的文字记载就成了对健忘了东西的一种特殊记忆,现代中国历史上这种健忘是如此之多。”1024若从这个角度把我“老舍之死”的口述史采访与学术研究,看成是在以“一种特殊记忆”对“这种健忘”所做的挣扎,不为过吧。
汤因比在1973年论及中国历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中国人真正从中国的历史错误中吸取教训,如果他们成功地从这种错误的循环中解脱出来,那他们就完成了一项伟业,这不仅对于他们自己的国家,而且对于处在深浅莫测的人类长河关键阶段的全人类来说,都是一项伟业。”1025他还指出:“人生存在于时间的深度上;现在行动的发生不仅预示着未来,而且也依赖于过去。如果你故事忽视、不想或磨灭往事,那么你就会妨碍自己现在采取理智的行动。”1026
最后,我想套用老舍在未完成的长篇小说《蜕》里一段话来结束本书:历史毕竟不是梦做成的。历史是血泪的凝结,珍藏着严肃悲壮的浩气。悲剧的结局是死,死来自斗争;经过斗争,谁须死却不一定。大中华的生,大中华的死,也许能在“老舍之死”中找出点真消息。1027
注释(1)
1《一九八四》,'英'乔治·奥威尔著,刘子刚、许卉艳译,中国致公出版社2001年版,第210页。
2参见袁阳著《生死事大》,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第4页。
3奥威尔著《一九八四》,第62页。
4奥威尔著《一九八四》,第33…34页。
5'美'列文森
小说推荐
- 启功口述历史
- 我叫启功,字元白,也作元伯,是满州族人,简称满族人,属正蓝旗。自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在满州建立伪满州国后,大多数满州人就不愿意把自己和“满州”这两个字联系在一起了。但那是日本人造的孽,是他们侵略了满州,分裂了中国,这不能赖满州族人。日本强行建立伪满州国,想把满州族人变成满州国人
- 最新章:第14章
-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作者:忆江南【由文】历史新课堂第1章 历史没有那么美事实上,历史远没有那么美。公元前33年,王昭君奉汉元帝之命出塞和亲,嫁给南匈奴的呼韩邪大单于。那时,昭君年方十九,风华绝代,的确是人间少有的美女,但呼韩邪单于却已进入暮年,垂垂老矣,完全没有文学艺术作品中的风采。两年之后,即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
- 最新章:第57章
- 中国神话历史简述
- 神 话神话的概念:从文学的角度来说,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神话通过以神为主人公,它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神话的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神话的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和社会现象
- 最新章:第6章
- 前清秘史(下部)--在历史的拐角处
- 作者:李亚平帝国政界往事:前清秘史 相关内容李亚平全新解读明末清初历史大变局(1 与易中天、于丹不同“李亚平式”全新解读明末清初历史大变局《帝国政界往事(前清秘史)问世 与易中天、于丹式的解古说史不同,著名旅美学者李亚平自成一家。当他的新作《帝国政界往事(前清秘史)的问世,独树一帜的“李亚平”式解读
- 最新章:-在历史的拐角处-第31章
- 历史顺口熘
-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第一章 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约前170万年-前221)同期的世界尼罗河流域文明(华夏彩陶文化时代)华夏文明(约前170万年-前771年)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春秋战国(前770年-前221年 雅典城邦文化第一节 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一、夏朝的建立(约前2070约前16
- 最新章:第36章
- 剖解影响中国历史的11个关键人物-历史的刀
- 前言 历史,虽然是一些曾经发生过的往事,早已随风而逝烟消云散,但对今天生活着的每一鲜活的个体生命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影响 人类并非从天而降凭空而生,而是从远古一步步地发展进化而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上每一个重大事件,每一次重要转折,无论多么久远,都或多或少、或深或浅、或浓或淡、或隐或显地在人类
- 最新章:历史的刀-第74章
- 历史中的智慧-向历史借IQ
- 作者:刘灿荣】推荐序 1很难想像,曾为武侠少年的灿荣,几经人生的周折,在鬓发微霜之时,竟也热衷于勾沉历史、思辨生命的寻索。回望学生时代,我经常看着灿荣意气昂扬地站在讲台上,传述着从杜牧到郑愁予的古今诗话。有时又酒入豪肠,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书、剑、酒一再伸展、呼吸、挥洒在校园感性的岁月中。离开校门之
- 最新章:向历史借IQ-第27章
- 6099-名酒的历史奢华之下永生难忘的味道与感觉
- 人头马代代相传的不朽真谛在于它弘扬的非凡优雅的生活艺术。如今,人头马更将其品质与生活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它总能在任何一种场合下,为每一个动人的时刻增添光彩。白兰地之于法国,就如同探戈之于阿根廷或是斗牛之于西班牙一样,都是一种足以代表整个国家文化的标志性事物。也许有人会把埃菲尔铁塔、卢浮宫当做法兰西这个
- 最新章:名酒的历史奢华之下永生难忘的味道与感觉-第19章
- 2196-死灵法师的仆人(历史的尘埃)
- 刀锋在颈中勒过,手中的躯体猛地绷紧抽搐,发出和细小的体积不相称的颤动,似乎要把其中蕴涵的点滴生命全部迸发出来。随着温热腥臭的液体逐渐滴落口中,指间的颤动也逐渐衰竭,最后消散了。阿萨竭力压榨着山鼠,毫不在意胃容物也一起被挤了出来。直到最后一滴体液缓慢地滴下,阿萨才丢下已捏得扭曲变形了的山鼠,伸出舌头将
- 最新章:死灵法师的仆人(历史的尘埃)-第5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