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正在归于一统。成吉思汗不再是某个联盟的首领,而是整个草原唯一的、真正的主人。
祖祖辈辈饱尝战祸之苦的蒙古百姓,如今终于获得了统一和安宁。他们的喜悦之情难以用语言表达,对成吉思汗的崇拜也可以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伴着马头琴悠扬的旋律,成吉思汗与他的同伴们创业的艰辛在草原上到处传唱。
按照草原自然法,即位大典前,还须举行一次“呼拉泰”,以在形式上使新汗的登基经过民主选举的程序。结果,“呼拉泰”召开后,与会的各部首领、贵族众口一词:汗位非成吉思汗莫属!萨满教教主豁尔术更以神的旨意宣称:成吉思汗应为万世之主。
天从未这样蓝,水从未这样清。成吉思汗被虔诚的将臣百姓抬上纯白的宝座,万众顶礼膜拜。人们的眼中噙满了泪花。四分五裂、征战杀伐的草原终于真正得到了统一,一个一盘散沙似的民族终于开始统一在一面旗帜下。
成吉思汗注视着他的将臣、他的百姓。是他们的忠诚铸就了他今天的成功。他不会忘记巴勒诸纳湖苦涩的泥水,更不会忘记每次身临绝境时的生死相随。从22岁那年,为救孛儿帖而卷入战争,他从此马不停蹄地奋斗了整整22年。在马背上,他缔造了一个国家;在马背上,他还将走完自己辉煌的一生。
尽情地欢乐吧,我的百姓。没有你们,就永远不会有铁木真,更不会有成吉思汗。黄金虽然珍贵,却比不过你们一颗忠诚的心!
多年的痛苦经验使成吉思汗深知,必须建立起严格的制度,才能使散漫惯了的蒙古百姓成为一个服从指挥、无坚不摧的整体。随着蒙古草原的统一,实行“分户制”已成为必然。“分户制”的核心是设立十户长、百户长、千户长、万户长,层层负责,层层控制,以此达到军令政令统一和皇权集中的目的。
成吉思汗共分封了87个千户长,并进一步强化了直接对大汗负责的“怯薛军”制度。同时,封博尔术、木华黎为左右万户长,萨满教教主豁尔赤为中路万户长,统领泰加森林百姓(但不掌兵权)。
“怯薛军”编制仍为一万人,完全由贵族或平民子弟中出类拔萃者充任。它平素担负值勤和保护大汗安全的重责,战时则随大汗出征,是由大汗直接指挥的装备最先进的军队。同是千户长,“怯薛军”的千户长无论职权还是待遇都远远高于普通的千户长。成吉思汗将“怯薛军”交与合撒尔、哲列莫、朝伦、忽必来、哲别、速不台、斡歌连、博罗忽、曲出、阔阔出指挥,木华黎、博尔术负责全面军务。分封完毕,镇海宣布了“大札萨”,也即蒙古的第一部成文法。成吉思汗任命年轻的义弟喜吉忽担任最高法官。“大札萨”的内容十分细致详尽,对各种不同的犯罪都制定有相应的处罚标准。
蒙古草原的统一,从根本上标志着蒙古民族作为一个整体登上了历史舞台。成吉思汗在立国后采取的一系列政治、军事措施,则有效地巩固了这个在马背上建立的帝国。
成吉思汗生于草原,长于草原,草原人所特有的豪爽奔放的个性使他不像中原皇帝那样去刻意追求帝王之威。除了指挥战争和处理政务时人们能够看到一个老练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外,多数时间与场合,他更像一个普通人一样。事实上,将臣百姓们热爱他的大部分原因正基于此。很少有皇帝像他那样,随意操起球杆,就可以到任何一个正在打马球的球队,兴致勃勃地同将士们赛在一处;也很少有皇帝像他那样,盘膝坐在普通百姓的家中,随便聊着天,任他们的孩子在他身边追打嬉闹;更很少有皇帝像他那样,终生不离马背,无论酒色,还是享乐,都严格地加以节制,绝不过度。无与伦比的自制力是他性格中最鲜明的特点,他的是非功过任由后人评说,可有一点谁也无法否认:他是草原铸就的天才!
北方游牧民族的崛起,却使金廷感到比严冬更为寒冷的忧虑。
金国一些早期的降将谋臣汇聚在成吉思汗温暖宽阔的金帐,这些人,或是由于对金廷失去信心,或是由于得罪了权贵,或是由于希望到异域大展宏图,不论出于何种原因,成吉思汗对他们都一概待以上宾。他们中间确实不乏才俊之士。通过他们,成吉思汗多方面、多角度地了解了金帝国的政治、军事、风土人情……武运的强盛,足以促使成吉思汗将目光转向这个邻邦大国。
金国是蒙古人最为寝食难忘的仇敌。如果说俺巴该大汗的惨死还只能算成吉思汗家族私仇的话,三年一次的灭绝人性的“减丁”政策则是根植于整个民族心灵深处的仇恨了。蒙古民族是单纯和不懂得虚伪的民族,他们只知道:是恩人,为之肝脑涂地在所不惜;是仇人,复仇之火将代代相继。
金国的降将谋臣对蒙金世仇了若指掌。他们从进入朔北宫廷起,就一再怂恿成吉思汗率先伐金。对于这些提议,成吉思汗却一直迟迟没有表态。
其实对伐金一事,成吉思汗自有考虑。木华黎曾向成吉思汗献计:先图西夏,后图金,再图宋,循序渐进,终有成功之日。这与其说是木华黎个人的主张,不如说是成吉思汗对金战事的既定方针。蒙古骑兵,长于在辽阔无际的草原作战,却对攻坚战尚无经验。金与西夏都是定居国家,金强夏弱。从战术上考虑,首先挑选一个稍弱的对手来打,对练兵和积累攻坚经验都大有裨益;从战略上考虑,西夏北部与蒙古接壤,若先攻金,一旦西夏一支偏师北上,进入蒙古腹地,蒙军就可能腹背受敌,首尾难顾。作为久经沙场的军事元戎,成吉思汗深知大战中确保后方的安全何等重要。只有先征服西夏,剪除来自侧翼的威胁,才是全力攻金的前提,这也是成吉思汗对那些攻金之议保持沉默的真正原因所在。
西夏位于金国之西,始祖拓跋思恭,因唐末入援唐朝,以功封夏国公,赐姓李。传至元昊,自立为帝,定都兴庆。金朝兴国后,西夏开始走向衰落。李仁孝嗣位时,国内发生动乱,幸得金世宗发兵相助,李仁孝才得以坐稳皇位,此后西夏便成了金国藩属。仁孝逝世后,子纯右继位,不久又被仁孝之堂弟李安全篡位,其国势更衰。随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拿西夏试刀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其实,同西夏交手,对蒙军来说并非第一次。
1204年蒙古征服乃蛮后,乃蛮太子忽出鲁克穿越西夏国境遁去,成吉思汗以西夏纵容仇敌为名,派素以行动果毅迅捷著称的速不台领兵攻打西夏。速不台速战速决,首先攻下西夏边城力吉里寨,进而占领落思城。惊慌失措的李安全派兵据守各个要塞,以阻止蒙军继续前进,速不台却好似故意同夏军开起了玩笑,只做几次佯攻后,便像来时一样闪电般地撤回了大本营。
那时,进攻西夏的时机尚不成熟,现在呢?
1207年秋,成吉思汗率领大军,第二次兵进西夏。速不台、哲别率领的先头部队偷袭兀剌海得手后,成吉思汗以此为据点,派兵四处出击。
夏主李安全调集全国兵马,或据守要塞,或沿途堵截,然蒙军逢强则退,并不死战。西夏君臣摸不准成吉思汗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攻不敢强攻,退不敢轻退,只忙了个精疲力竭。
成吉思汗稳坐兀剌海边城,不慌不忙、有条不紊地部署着蒙军的每一步行动。他听取各路将领的汇报,成功的或失利的,然后制订出新的作战方案。在成吉思汗神出鬼没的战术前,西夏军陷入了捉襟见肘的尴尬境地。蒙军似乎总能寻找到西夏军的薄弱之处,常常出其不意地出现在这些地方。
5个多月的交战,西夏军疲于奔命,李安全寝食难安。蒙军自身亦因马瘦粮尽,不堪再战,于是一夜间悄无声息地撤回了蒙古本土。
李安全暂时可以松口气了,成吉思汗则更是感到满意。他的实地侦察目的不折不扣地得到了实现,大举攻夏已成必然。
蒙古大军行至鱼儿泺时,探马来报,金国使臣团请求拜见蒙古大汗,宣读金帝圣旨。成吉思汗当即下令停止行军,宣来了金国使臣团。这大概是金使臣生平见所未见的接见仪式吧,苍天为帐,大地为毯,车帐军马,无边无际,成吉思汗端坐于马上,在盔甲鲜明、威风凛凛的蒙军将士簇拥下,注目迎视着金使的到来。
金使早已心虚胆怯,无奈还得硬着头皮上前。
本来,直到今天为止,蒙古依旧算金国藩属,所以先帝驾崩,新帝继位,循例要?
小说推荐
- 成吉思汗传:世界历史上的战争之王
- 《成吉思汗传》第一部分 译者序译者对于蒙古史的研究,是放在剌失德《史集》的翻译和《蒙古秘史》的整理两个目标上。至于翻译这本《成吉思汗传》的动机,除介绍苏联的名著给读者们外,还把它当作一种整理《蒙古秘史》的预备工作。可是译者的写作技巧太差,不能把原文里的神韵风格完全表达出来,这是应该向读者们致歉的(三
- 最新章:第31章
- 蒙古帝国史
- 作者 法 雷纳·格鲁塞(Rene Grousset)译者:龚铖 译者序本书著者雷纳·格鲁塞曾任巴黎塞尼希博物馆馆长,他所写的有关蒙古史著作,据我所知有四种。1929 年出版了《远东史,该书分五篇:中国两篇,印度一篇,蒙古一篇,印度支那半岛一篇。其中蒙古的一篇,已经由冯承钧译成中文,题名《蒙古史略(商
- 最新章:第73章
- 中国历史上最变态的帝王们:皇帝也疯狂
- 第1节“亡秦者胡”谶语的应验(1 公元前221年,雄才大略的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朝。为了纪念自己的不世功业,秦始皇自称皇帝,由于他是秦朝的第一个皇帝,所以便是“始皇帝,以后的子子孙孙,要接着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让秦朝的帝业能够千秋万代的延续下去。但是,秦始皇没有想到,
- 最新章:第77章
- 穿越之帝国传奇
- /b3817-中州故事多一点点资料,大家看看。这块大陆叫做中州大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南北长有一万多里,东西长有*千里。南部叫做中州帝国,分为十八州,大概有着五六亿人民。中州帝国北部是草原,没有统一的国家,但是分散着无数的兽人部落,大约在三十年前,北方荒原上一个叫做天狼人的兽人部落强大了起
- 最新章:第346章
- 脂点江山历史上女人传奇(全文)
- 脂点江山:历史上女人传奇 作者:段战江“脂”点江山 第一部分 目录(1 触摸历史上最动人的胭脂痕迹(自序)娥皇、女英—佳话背后的传奇当初,帝尧为了选好接班人,便派了两个宝贝女儿嫁给舜,到他身边做“卧底,以考验国家候选领导人舜的德行品质…她俩用智慧和宽容,不但极大地成全了舜的名声,而且巧妙地化解了家庭
- 最新章:第34章
- 剖解影响中国历史的11个关键人物-历史的刀
- 前言 历史,虽然是一些曾经发生过的往事,早已随风而逝烟消云散,但对今天生活着的每一鲜活的个体生命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影响 人类并非从天而降凭空而生,而是从远古一步步地发展进化而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上每一个重大事件,每一次重要转折,无论多么久远,都或多或少、或深或浅、或浓或淡、或隐或显地在人类
- 最新章:历史的刀-第74章
- 帝国如风元朝的另类历史
- 往事如风。赫赫元帝国,既不是流星,也不是昙花,更不是遗憾。那地跨三大洲的庞然巨物,虽然短暂,却极其辉煌,一千多万平方公里内范围内,大元帝国百年间曾经发生那样多的故事,有过那样令人目眩神迷的血肉人生:元帝国疯狂的对外扩张、宫廷内部的权力争斗、北方汉人在夹缝中的艰难生存、文坛艺苑知识分子的特立独行与不朽
- 最新章:第53章
- 帝国如风--元朝的另类历史
- 往事如风。赫赫元帝国,既不是流星,也不是昙花,更不是遗憾。那地跨三大洲的庞然巨物,虽然短暂,却极其辉煌,一千多万平方公里内范围内,大元帝国百年间曾经发生那样多的故事,有过那样令人目眩神迷的血肉人生:元帝国疯狂的对外扩张、宫廷内部的权力争斗、北方汉人在夹缝中的艰难生存、文坛艺苑知识分子的特立独行与不朽
- 最新章:-元朝的另类历史-第53章
- 幻国之"一休"传奇
- 我习惯站在安国寺外的山顶之上,在寂静无声中看旷野无边,看日出日没,看花开花谢,每天修行完毕,我都会一个人来到这里,听着寺里悠扬而且醇厚的钟声,自己的心也会随之起伏跌荡,我的师傅,一个面貌苍老但却谦逊可爱的老人,很多时候,他会悄悄地走来站在我的身后,我们默不出声,也只有在很长时间之后,在他要回寺庙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