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烈焰》第60章


当天,毛泽东等待一团非常焦急,又派人向卢德铭那里发出一封命令:“为何久久不来?真是误事不小。务必于明日上午前赶到排埠。前敌委员会毛令”。 
其实,这时一团已经出发向西北赶路,因路途遥远,在16日,依然未能到达排埠。 
17日晨,毛泽东命令部队开拔。在动身前,又以前敌委员会书记的名义,写了一封密信,令一团火速赶到文家市集结。 
原来,在修水县台庄经过两天的休整后,一团负责指挥的师长余洒度对上次失利感到不甘心,执意要再次攻打长寿街,夺取平江。可是卢德铭反对他的意见,经过争论,毕竟卢德铭的威望高,又是总指挥,大家听从卢德铭的意见,余洒度也只好同意。 
于是,一团部队顺着湘赣边界的小路,一直向西走。 
在路上,正好遇见交通员送来急件。 
卢德铭、余洒度将毛泽东用明矾写的密信放在水中看过后,就根据指示将部队带往排埠。 
到了排埠,却没有见到工农革命军的人影,便派人四处打听。 
当地的老乡见到一帮荷枪实弹的官兵,显得有些警惕,不愿回答问话。 
“我们是工农革命军,和他们是一个部队的,在打仗时我们打散了,现在正急着要找他们。”一团的官兵解释道。 
看到老百姓还是很疑惑,只好指着脖子上的红布带说: 
“老乡,你看,我们都带着这红色的识别带,你一定记得他们也带着这种红带子吧!” 
接着,又指着自己队伍里的旗子说: 
“你看,我们的军旗也是一样的吧!上面都是镰刀斧头,这代表着我们工农起来革命了。” 
听到这话,当地老百姓才回答说,昨天上午那支队伍在万寿宫召开大会,公审恶霸,今天一早,刚刚欢送队伍离开这里。有的老乡还指明了三团离开时的去向。 
卢德铭和余洒度,立即命令部队追赶而去。 
这时,毛泽东率领三团正从排埠出发,在进入浏阳双坑后,击退了浏阳西乡张梅村部的阻截,于当日中午到达浏阳县东面的孙家塅。这时,后卫突然报告说:“有一支穿灰军装的队伍在后面赶上来了!” 
由于前几天吃过遭突然袭击的亏,三团的干部已变得非常敏感,马上布置战斗。 
待接近一看,来的人扎着红领带,队伍里还有红旗——原来是一团的队伍!值此危急时刻,见到友军,大家都欢呼起来。 
毛泽东一见吃了败仗的起义一团,依然建制完整,斗志昂扬,还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部队,真是喜出望外。他不禁暗暗赞叹:“卢德铭,了不起啊,是能打仗的帅才,果然名不虚传!好啊,好啊!……” 
起义部队的两个团,终于在浏阳县这个偏僻的小村孙家塅相遇。 
一团的到来,使整个秋收起义部队受到了鼓舞,大家的情绪又开始好起来。 
两支起义军主力会合,算是一件大事情。 
二、 
过去作为一团前身的武昌国府警卫团,与毛泽东办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同在一座城内,不过团队成立时已经是风云紧急,没有能请那位有名的“湖南农王”到团里来过,所以这个团的官兵绝大多数人都不认识毛泽东。只是何长工、杨立三等几个人过去在湖南受过毛泽东领导,还比较熟悉。
第十一章 会师文家市(2)
9月17日这天中午,陈士榘正在村头当班值星。他当时刚刚以湖北荆门县工农积极分子、共青团员身份加入警卫团不久,还是一名普通的战士。 
陈士榘看见从远处走来几个人,其中有一位瘦高身材、头蓄长发、身穿蓝布长衫的先生。虽然他头发蓬乱,走路时,脚还有些跛,但英俊而疲惫的脸上,一双大眼睛却特别有神。 
他走过来向陈士榘问道:“小同志,你值星吗?” 
“是的,”陈士榘警惕地回答道。 
“你叫什么名子?’’ 
“我叫陈士榘。” 
“我叫毛泽东,我有急事找卢德铭他们。” 
一听来人说自己是毛泽东,陈士榘立即以审视的目光上下仔细地打量着他。 
看到陈士榘这副神色,毛泽东笑着说:“小同志,你现在值星,不能离岗,你找一个同志来,我们一起去见卢总指挥好吗?” 
陈士榘虽然不认识毛泽东,但是,毛泽东的名字还是知道的。现在眼前这个人亲切的笑容,谦和的话语,使他初步断定,他很可能就是大名鼎鼎的毛泽东。 
于是,当即引他去见卢总指挥。 
在路上,正巧碰上三营的杨立三。 
杨立三一见毛泽东,立即惊喜地迎上前去说道: 
“毛委员,我们可把你盼来了,卢总指挥他们正等着你哩!” 
他并回头轻声地对陈士榘说:“他就是毛泽东,中央派来的前委书记毛委员呢!” 
一听真是毛委员,陈士榘立即高兴地上前,给毛泽东敬了个军礼。 
“小同志,你的任务完成了,赶紧回去值星吧!,”毛泽东笑着说道。 
“是!”陈士榘一蹦一跳地跑了回去。 
毛泽东等人便在杨立三带领下,来到了一所小学。 
在学校简陋的教室里,前委委员会委员毛泽东、卢德铭、余洒度、余贲民、苏先骏等人终于聚在了一起。 
暴动开始前和开始时,这些领导者并未见面相聚,只是靠交通员沟通联系并布置行动,在此失败之际他们在此见面,当然不能不令人感慨万千。 
这时,只有二团仍然杳无音讯,情况不明。大家在兴奋之余,不免又深感担忧。 
其后的一天时间里,一团和三团一边在孙家塅休整,一边等候二团的消息。 
在这期间,毛泽东召开了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会议,研究了当前部队的状况和今后军事行动等问题。 
一开始讨论行动方向,马上就爆发了一场争吵。 
余洒度提出的意见是,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和湖南省委原来的决定,应坚决进攻长沙。毛泽东则表示不能再打长沙,应该向南退却。 
余洒度口口声声是中央指示和决定,颇有些吓人的气势,毛泽东则从容冷静,讲的是目前的客观情况,也很使大家信服。 
两种意见各执一词,一时谁也说服不了谁。不过有一点还能达成一致,那就是南下去寻找二团。 
这支重要的力量,当时大家都是重视的。由于事先只知道王新亚率领的二团在安源附近,后来又去了醴陵,应该是在南面。 
他们并不明了,二团已兵败浏阳。 
于是会议达成了一个决议;“退往湘南”。 
9月18日,部队经休息一天后,即向文家市开拔。 
在部队开拔之前,毛泽东又派人到岩前一带打探消息,寻找二团,并要人转告王新亚,率部到文家市会师…… 
二、 
公元1927年9月19日,是起义部队会师的日子,也是历史不可忘记的日子。文家市,是起义军会师的地方,也是子孙后代不能忘怀的地方。 
这一天,起义军一、三团率先到达浏阳文家市。 
随后,盼望已久的二团也有两支队伍赶了过来。 
大家一看二团队伍人数那么少,都吃了一惊。从来人得到的消息,已经证实这个以安源矿工为主体的部队,已经在前两天于浏阳城中,几乎损失殆尽,团长王新亚也踪迹不明。
第十一章 会师文家市(3)
此刻能赶到文家市的,只是二团的营长吴杰率领的六十余人,是刚刚从浏阳县城冲出来,向东突围赶到这里的。另外,还有由王耀南和杨明带领的六十多名安源工人组成的爆破队。 
原来,在二团攻打萍乡城时,爆破队事先入城隐伏在城墙四周,想炸城因敌发现而未成,这些人只好散入城中准备做内应。可是随后王新亚团长带部队攻城不下,就与全团乘火车去攻老关,隐蔽在萍乡城内的爆破队与二团主力就此失去了联系。 
攻城的起义军走后,国民党军才开放城门。他们混出城后寻找到中共安源市委,那里的负责人当即命令爆破队到修水师部参加编队。 
这支爆破队遂经萍乡、东风界、黄茅等地,于9月17日上午到达铜鼓的石鼓山。他们正要继续北进,突然接到传令兵送来的毛泽东的命令,要二团的队伍火速赶到文家市会师。 
听到这一命令,王耀南和杨明立即带领部队向文家市赶来,终于到达这里。 
工农革命军的三个团终于会合于文家市。 
可是,经过无数场血战,到达会师地点时,却不是起义时的那五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