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姆椿鳌!?br /> 此时围攻长沙的日军第11军已是粮弹将尽,死伤惨重,既无法攻下长沙,腹背又同时受到中国军队的打击,处境危殆。在这种局势下,日本第11军的全体参谋,向阿南惟几提出反对意见,要求下令日军设法尽速退出阵地。阿南惟几同意了,在1月3日夜决定撤退。
1月4日,日军在撤退前又对长沙进行了一次猛烈的攻击,既是隐蔽其撤退意图,也反映了日军的不甘心。这次进攻,日军以空军助战,而且抱着强烈的复仇心态。只见日军冒着刺骨严寒,赤背袒胸猛冲猛进。但血肉之躯,怎能挡住猛烈的炮火,日军所有的进攻均被守军击退。
日军第三次进攻长沙又以失败告终,日本新闻发布日军已经攻陷长沙的快报,自然在全世界人面前闹了个大笑话。
日军原是想把长沙完全攻下,把第10军完全消灭后再走,要是做不到,好像会失去“皇军”的面子。这就使其失去了撤退的时机。等到我外线主力部队接近长沙时,日军除了态势不利和伤亡重大、疲劳过度外,携带的粮弹也不允许它再对优势兵力作战,它不得不趁夜仓皇撤退。第10军首先发觉日军由长沙南部撤退,即派小部队向长沙北部东北部夜袭,这更增加了日军的混乱。日军非万不得已是不在战场遗弃尸体的,这次却未及烧完。后来第9战区参谋长吴逸志让人把已经掩埋的日军尸体全部扒出来,埋在一起,堆一个高台子,并勒石留念,上书“倭寇万人冢”,旁书“陆军中将吴逸志题”。虽没有万人,但冢中也有几百具尸体。
日军仓皇撤退,一路退,一路被打,在第9战区各部队的阻击、追击、侧击、袭击下,撤退行动极为狼狈、迟缓。长沙到汩罗江不过70公里,而日军直到12日才撤至该地,足足走了8天才得脱困。1942年1月15日,日军全部撤退至新墙河北岸原阵地。第三次长沙会战以日军的惨败而告结束。日本的第11军在几年之内,都不敢再对长沙进行任何重大的攻击。
第三次长沙会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军首次大捷
中国跻身为主要盟国
第9战区司令官薛岳叙述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战果为:击毙日军联队长5人,大队长5人,中队长4人,小队长10余人,击毙敌官兵56000余人。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统计的数字是,此役日军死伤6003人。日军事后对这次会战失败的检讨说:“重庆军节节败退,我军是完全跳入重庆军事先设置的陷阱而进行作战的”,“作战始终是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这次作战,动摇了一部分官兵的必胜信念”。
中国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获得大胜,的确是珍珠港事变以来,盟国在亚洲战区中唯一的胜利。这时,美、英、荷军队在对日作战中均遭失败:1941年12月25日,英军在香港向日军投降,日军第14军于1942年1月2日攻占美军防守的菲律宾首府马尼拉,第25军于1月11日攻占英军防守的马来亚首府吉隆坡,第16军同日攻占荷兰军队防守的东印度群岛的婆罗洲。英国《泰晤士报》发表评论指出:“十二月七日以来,同盟军唯一决定性之胜利系华军之长沙大捷”。
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立刻成为全球新闻的焦点。会战刚结束,苏、美、英、法各国记者就到长沙来采访。
在西方国家的军队被日军击败之后,中国军队取得长沙会战的胜利,使这些国家认识到中国军队的作战实力是不可以等闲视之的。西方国家开始认识到,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是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因此美国政府以最快速度,通过法案拨给中国5亿美元的信用贷款,英国政府也立刻通过给中国5000万英镑,作为法币的平准基金。由于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中国成为抵抗法西斯轴心的主要盟国,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空前提高。
缅北、滇西反攻战:异国扬威与绝地大反击
中国远征军
一本《独自阅读——战争就能够取胜》的小册子这样告诉日军士兵:“在经历了欧洲人几个世纪压迫之后,这些国家已经差不多完全丧失了解放的能力。我们希望帮助他们迅速获得解放。”当日军侵略舰队开往东南亚时,每个士兵得到了这本标着“机密”的小册子。日军士兵侵入到东南亚这个陌生的地方,被赋予了“解放”的使命。但这个小册子又告诫他们:“登陆后当你遭遇到敌人时,把你自己想像成一个复仇者,最终你面对的是谋杀父亲的凶手。你血液沸腾,怒火中烧:必须将这个人置于死地。如果没有完全杀死他,你就将永无安宁。”这里透露出,在东南亚,侵略与反侵略之间的争夺将是无比的残酷。
1940年9月,日军入侵越南,加紧了对东南亚侵略的步伐。
1941年12月8日,在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当天,日军南方军第15军的近卫师团攻入中立国泰国境内,泰国被迫于上午9时30分同意与日本订立军事同盟。同时日军发动了对马来亚的进攻。由于在太平洋地区作战异常顺利,日本大本营考虑提前进行入缅作战。12月23日,大约60架日军飞机狂轰滥炸仰光。接下来,饭田祥三郎中将的第15军从泰国向缅甸发起地面进攻。到1942年1月份的第3个星期,日军的两个步兵师团已经穿过丛林地带。3月8日,日军攻占仰光。
日军占领东南亚地区的野心,损害了英国等国家的利益。英国决定改变对日本的妥协态度,与中国建立军事同盟,希图借中国人民长期抗战的力量,支援它在远东殖民地特别是缅甸、印度、马来亚方面的作战,挽救其远东大后方的危机。为了保持惟一国际通道滇缅公路的畅通,中国政府也迫切希望与英国在军事上的合作。
早在1941年2月中国军事高级代表团在考察缅甸、印度、马来亚三国时,就提出了与英国共同保卫缅甸的问题,但英国害怕中国军队进入缅甸会对其殖民统治产生不利影响,拒绝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和日军对东南亚地区的入侵,使中国军队入缅作战问题出现了转机。经中国政府提议,1941年12月23日,在重庆召开了东亚联合军事会议,26日,签订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公路协定》,中英正式结成军事同盟。但当中国政府向英国驻印缅军总司令韦维尔表示,如果英国需要,中国可以派遣8万人入缅作战时,韦维尔还是拒绝了。就在这时,日军对缅甸的进攻势头越来越猛,1942年1月31日,日军击溃英印军第16步兵旅,占领了毛淡棉,形势危急。在这种情况下,英军于2月3日和2月26日,多次请求中国军队迅速入缅,协助英军作战。
1941年12月11日,中国政府开始作远征军动员,1942年3月12日正式成立“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司令部”(原定第二路在越南方面,以后情况变化未组建),率第5、第6和第66军,入缅与英军并肩抗击日军。
“中国远征军”是一个笼统的称呼,它的发展分为前后两个阶段,每个阶段分属不同作战地区。
第一阶段自1941年12月11日中国军队动员入缅始,到1942年8月止。这一阶段的远征军属于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司令部指挥,司令长官卫立煌未到任,由杜聿明代理,继任罗卓英,副司令长官杜聿明,共3个军,即:杜聿明的第5军,辖第200师(戴安澜)、新22师(廖耀湘)、第96师(余韶)、第5军新兵训练处(黄翔);甘丽初的第6军,辖第49师(彭璧生)、第93师(吕国铨)、暂55师(陈勉吾);张轸的第66军,辖新38师(孙立人)、新28师(刘伯龙)、新29师(马维骥)。这一阶段的主要作战有东吁防御战、仁安羌解围战等。
第二阶段自1942年8月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部及新22师、新38师等部队退入印度始,至1945日本投降止。这一阶段中国远征军分为中印两个方面。
在印度方面,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部及新22师、新38师等部队退入印度后,人员陆续得到补充,在印度蓝姆伽接受美军的装备和训练,于1943年6月在印度成立“中国驻印度军总指挥部”,简称“驻印军”或“中国驻印军”,也称为X部队,史迪威兼任总指挥,副总指挥罗卓英(后为郑洞国),共2个军,即:新1军(郑洞国,继任孙立人),辖新30师(胡素,继任唐守治)、新38师(孙立人,继任李鸿)、第50师(潘裕昆);新6军(廖耀湘),辖新22师(李涛)、第14师(龙天武)。驻印军的主要作战有胡冈河谷?
小说推荐
- 抗日:中国人一定要记住的惨案
- 作者:张卫波前言抗日中国人一定要记住的惨案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至此,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结束.转眼间,60年过去了.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这场侵华战争,是20世纪乃至整个世界历史上最残酷、最血腥的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中,没有哪一段历史比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使中华民族遭受的灾难和压迫
- 最新章:第23章
- 中国人一定要记住的人物
- 作者:祝彦第一部分:吉鸿昌:恨不抗日死引子—记住他们!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有许多闪光的名字。他们为了捍卫民族的尊严与国家的利益,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成为彪炳千秋的民族英烈。他们的名字不会因为历史的流逝而被忘记,他们的精神不会因为时间的久远而失去光彩,他们的形象不会因为时空的变幻而变得模糊。相反,他们的
- 最新章:第42章
- 中国抗日战争史
- 作者: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绪论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继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之后的第二次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它既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解放战争,也是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场抗日战争,经历了一个由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由战略防御到战略相持再到战略反攻的过程
- 最新章:第448章
- 战场上的蒲公英 - 国民党空降兵抗战纪实
- 《战场上的蒲公英 作者:王外马甲马甲很早就知道蔡智诚当过国民党军官,因为我小时候曾经看见他被捆起来游街,胸前挂着牌子、头上戴着高帽。后来又听说他平反了,得了一份“起义证书、还补发了好多工资,顿时特别有钱。那时候,电影《野火春风斗古城》正好解禁,大人们看完金环和银环的故事,回来就说:老蔡原来是“关团长
- 最新章:国民党空降兵抗战纪实-第125章
-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
-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远征士兵 著前言前言“救我”张驰正嘶声力竭的叫着,突然就不知道被谁一脚踢在屁股上,呼救声随即就转变成呼痛声“救你姥姥”还没等张驰反应过来,就见一名戴着军帽的八字胡像老鹰抓小鸡似的一把将他揪了起来“敌人还没影呢,就喊起救命了?这要是扰乱了军心,小心老子毙了你“敌人?扰乱军心”张驰迷迷糊
- 最新章:第917章
- 朝鲜战争中的美英战俘纪事
- 作者 边震遐第1节安东尼·法勒 霍克利爵士,是一位英国将军。退休之前,官拜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欧军总司令。这位声望显赫的司令官,曾经有过一段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1950年冬,法勒—霍克利作为英军功勋团队—皇家陆军第29旅格罗斯特团的一名上尉连长,随部队从香港出发到朝鲜参战。1951年4 月,于“三八线
- 最新章:第31章
- (德)邓尼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海军战略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海军战略 作者:卡尔·邓尼茨 译者说明 纳粹德国全面崩溃前夕,希特勒临死时,指定邓尼茨作他的继承人。自1945年5月2日至22日,邓尼茨充当了二十天的纳粹德国临时政府首脑。1946年9 月,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上邓尼茨被宣判为战犯,监禁十年,释放后居西德 邓尼茨曾任德国潜艇司令
- 最新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海军战略-第40章
- 战国福星大事记
- 《战国福星大事记》作者:冬天里的熊第一卷、尾张纪事1 沧海桑田!太阳依旧照耀,微风依旧吹拂,我身边那群家伙依旧在发泄着过剩的精力。我则在享受着亦真亦幻的感觉(其实就是打瞌睡啦。什么?我是谁?我没介绍吗?对不起!对不起!我叫李忠,北京一所普通高中的一名普通高一学生。对于我最标准的形容词就是“普通。1.
- 最新章:第726章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美国战略 [美] 肯特·格林菲尔德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美国战略 作者[美]肯特·格林菲尔德 著 汉译本前言 全书由四篇专论组成,每篇相对独立,合起来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第一章开宗明义列举了标志大战中美国战略演变进程的八项重大战略决策,由此引出一系列战略关系或矛盾,分别在以下各章中加以探讨。其中第二章专门探讨英美两国战略上的矛盾,核心
- 最新章:第2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