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型关战役:击破日军天下无敌的神话
八路第一师
西安事变后,周恩来参加了宋子文、宋美龄与张学良、杨虎城的谈判。经两天商谈,宋美龄等作出“停止剿共”、“三个月后抗战发动”等承诺。1936年12月24日晚,周恩来在宋氏兄妹的陪同下见蒋介石,蒋介石又当面向周恩来表示:“停止剿共,联红抗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结束了国共两党持续10年的内战,两党开始第二次合作。
1937年1月,蒋介石下令停止“剿共”,并开始与共产党谈判有关合作事项和红军的改编问题。七七事变发生后的第二天,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红军领导人致电蒋介石,表示红军将士愿意“为国效命,与敌周旋,以达保土卫国之目的”。7月14日,叶剑英代表中共中央向南京政府表示:愿在蒋介石指挥下努力抗敌,红军主力准备随时出动抗日,已令各军十天内准备完毕,待令出动。
1937年8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发表中国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命令。25日,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出改编命令,宣布将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八路军(9月11日后,按全国统一的战斗序列,改称第18集团军),红军的前敌总指挥部改为八路军总指挥部,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9月11日后,改称正、副总司令),叶剑英任参谋长、左权任副参谋长,任弼时任政治部主任、邓小平任副主任,下辖第115师、第120师、第129师和总部特务团。全军编制4万5千余人。
第115师以原红军第1方面军的第1军团和第15军团为主编成,约1。5万人,是八路军人马最多的一个师。红一军团的前身是秋收起义和南昌起义的部队,中央红军在长征开始时有5个军团,但长征结束到达陕北时,就只剩第1军团了,这就意味着,在中国红军中,只有红一军团从头至尾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红一军团是长期由毛泽东直接领导和指挥的部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10位元帅中,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陈毅、罗荣桓、聂荣臻、叶剑英和林彪都在红一军团工作过,由此可以看出红一军团在红军中所占的重要地位。第115师的大部分领导都是红一军团的指挥员,师长是原一军团军团长林彪,副师长(实际上就是政委)是原来一军团的政治委员聂荣臻,政训处主任(相当于政治部主任)是原一军团的政治部主任罗荣桓,副主任是一军团2师政委肖华,参谋长周昆也是原一军团的。第115师堪称八路军第一师。
第115师是八路军中最先从陕北出发,渡过黄河,并第一个与日军进行交战的师。
第115师交战的的第一个对手是日军第5师团。
1873年,日本下达“征兵令”,将全国分成6个军管区,负责征兵及地方卫戍。随着对外扩张野心的膨胀,日本开始将各镇台改编为陆军师团。作为拥有步、骑、炮、工诸兵种的战略单位,师团拥有众多的兵员、装备和强大的独立作战能力,是日军进行“大陆作战”的基础。日军首批6个师团从一开始就是专为对外扩张而设立的,其侵略矛头正是直指中国。第5师团是日本明治年间建立的首批6个师团之一,被日本人称为“钢军”。第5师团在察哈尔作战后,大举向山西北部进犯,相继占领蔚县、广灵、灵丘、涞源等地,其主力直逼平型关,企图突破内长城防线,进而攻占太原。
当时,第2战区国民党军队已退守雁门关、茹越口、平型关一带长城防线。八路军第115师为配合国民党军队作战,到达平型关东南的上寨、下关地区集结。第115师与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在平型关遭遇,进行了著名的平型关战役。
平型关战役:击破日军天下无敌的神话
阵地战、山地游击战,还是伏击战?
如何与日军交战,蒋介石与毛泽东有不同的设想。
国民政府抗日战争的总的战略方针是“持久消耗战”,其具体口号是“以空间换时间”,实施方针为“积小胜为大胜”。但在具体作战指导上,国民政府采取了与总的战略方针不相适应的单纯防御战术,选择的是阵地战和“填空式”打法。军队被指令必须死守阵地,与阵地共存亡。而在先前防守阵地部队被打跨之后,再从后方调部队上去。淞沪会战即是这种打法的一个典型。这种打法实际上是把千千万万的有生力量禁锢在阵地里,遭受敌军炮火的猛烈攻击。蒋介石曾经说:我们死伤一个半人至两个人,日本一定要死一个,但是我们有四万万同胞,他最多只有六千万人口,我们还拼不过他们吗?但消极防御战术却是以我方大量消耗换得敌方少量消耗,在淞沪之战后,有人痛切地分析:“我受若干牺牲,一定要敌人也受若干牺牲,使他无法避免,才可以说是消耗战,我的牺牲才有代价,倘使以血肉之躯与铁弹相拼,牺牲了一师,又上去一师,我已死亡相继,敌则损伤无几,这样的肉弹主义,一方面的牺牲,并不是消耗战,乃是消耗自己的力量,结果非失败不可”。
毛泽东显然不赞同这种单纯防御的阵地战打法,他提出中日战争是一场艰苦的持久战,八路军的战略方针应当是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以及向平原发展游击战争,尽可能地避免八路军的伤亡,避免同日军展开兵力消耗战和大兵团运动战。最初中国共产党内的高级指挥员欲在抗日战争中一显身手,为国家为民族立功,觉得只打游击战不够轰轰烈烈,多倾向于打成团成师消灭敌人的运动战,对毛泽东的“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如彭德怀提出“独立自主的山地运动游击战”,刘伯承提出“游击运动战”。但洛川会议通过了向敌后发展,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决定。在深入敌人后方以后,怎样作战,中国共产党确定了“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方针。
1937年,林彪30岁,善谋筹略,且不乏年轻人的锐气。在洛川会议上,林彪是不同意打游击战的。他在会上说,要以打运动战为主,搞大兵团作战。觉得内战时期我们已经可以整师整师地歼灭国民党军队了,日本侵略军有什么了不起!会后毛泽东曾专门找林彪谈话,强调全党全军统一思想的重要性。
然而,当林彪发现平型关的有利地形时,决定打一场规模不小的伏击战,而不是山地游击战。
平型关,地处山西灵丘县西,位于恒山、太行山两大山脉的交接处,两山夹谷中纵贯一条通道蔚代(蔚县至代县)公路,是东接灵丘、冀西,西进山西腹地,直逼太原的交通要地。平型关先秦时称瓶形寨,金代称瓶形镇。顾名思义,这里的地势像瓶子形状,口小肚子大。瓶口是老爷庙,瓶肚子就是这十里来长的乔沟。乔沟地段地形狭长,进入的部队和重武器均很难展开,不能守也不能攻,非常适合于打伏击战。
不过,林彪还是有些顾虑,他不可能不考虑毛泽东对游击战的再三强调。林彪征求副师长聂荣臻的意见。林彪说,这一仗我至少有八成的把握取胜;聂荣臻说,既然有八成把握,那就不用犹豫了,下命令吧。
平型关战役后,林彪认识到了游击战在抗日战争初期的重要地位,他说:敌人不仅是弹药要靠后方输送,连粮食都要靠日本送来。他们的后方线已扯长有千多里。在这样的情形下,把他们后方线一切断,他们的困难就可想而知了,可以弄得他们进退维谷。所以发展游击战在敌后方线上活动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他还提出:我军在目前兵力与技术条件下,如经常集中大的兵力与敌作运动战,是不适宜的。
平型关战役:击破日军天下无敌的神话
设伏平型关
孙子曰:“知天知地,胜可乃全”。第115师指挥员在大战前反复查看了平型关的地形,哪怕是每一个最细小的环节也不放过。第一次,林彪带着几个侦察员,对平型关附近的地形作了一次全面侦察。回来后,他与聂荣臻等人交换意见,把伏击的主要地点确定在乔沟。第二次,他带上团一级的干部和几个侦察员化装侦察,为不暴露目标,他特意穿上老百姓的破大褂,扎根布腰带,头上戴了一顶山西的毡帽,把自己打扮成本地的农民,并告诫随行人员,不要交谈,不要说笑,以免引起行人的注意。第三次侦察主要是为具体的战斗部署做准备,侦察得相当细致。
1937年9月23日,在上寨村一家农家大院,第1
小说推荐
- 抗日:中国人一定要记住的惨案
- 作者:张卫波前言抗日中国人一定要记住的惨案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至此,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结束.转眼间,60年过去了.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这场侵华战争,是20世纪乃至整个世界历史上最残酷、最血腥的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中,没有哪一段历史比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使中华民族遭受的灾难和压迫
- 最新章:第23章
- 中国人一定要记住的人物
- 作者:祝彦第一部分:吉鸿昌:恨不抗日死引子—记住他们!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有许多闪光的名字。他们为了捍卫民族的尊严与国家的利益,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成为彪炳千秋的民族英烈。他们的名字不会因为历史的流逝而被忘记,他们的精神不会因为时间的久远而失去光彩,他们的形象不会因为时空的变幻而变得模糊。相反,他们的
- 最新章:第42章
- 中国抗日战争史
- 作者: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绪论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继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之后的第二次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它既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解放战争,也是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场抗日战争,经历了一个由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由战略防御到战略相持再到战略反攻的过程
- 最新章:第448章
- 战场上的蒲公英 - 国民党空降兵抗战纪实
- 《战场上的蒲公英 作者:王外马甲马甲很早就知道蔡智诚当过国民党军官,因为我小时候曾经看见他被捆起来游街,胸前挂着牌子、头上戴着高帽。后来又听说他平反了,得了一份“起义证书、还补发了好多工资,顿时特别有钱。那时候,电影《野火春风斗古城》正好解禁,大人们看完金环和银环的故事,回来就说:老蔡原来是“关团长
- 最新章:国民党空降兵抗战纪实-第125章
-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
-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远征士兵 著前言前言“救我”张驰正嘶声力竭的叫着,突然就不知道被谁一脚踢在屁股上,呼救声随即就转变成呼痛声“救你姥姥”还没等张驰反应过来,就见一名戴着军帽的八字胡像老鹰抓小鸡似的一把将他揪了起来“敌人还没影呢,就喊起救命了?这要是扰乱了军心,小心老子毙了你“敌人?扰乱军心”张驰迷迷糊
- 最新章:第917章
- 朝鲜战争中的美英战俘纪事
- 作者 边震遐第1节安东尼·法勒 霍克利爵士,是一位英国将军。退休之前,官拜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欧军总司令。这位声望显赫的司令官,曾经有过一段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1950年冬,法勒—霍克利作为英军功勋团队—皇家陆军第29旅格罗斯特团的一名上尉连长,随部队从香港出发到朝鲜参战。1951年4 月,于“三八线
- 最新章:第31章
- (德)邓尼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海军战略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海军战略 作者:卡尔·邓尼茨 译者说明 纳粹德国全面崩溃前夕,希特勒临死时,指定邓尼茨作他的继承人。自1945年5月2日至22日,邓尼茨充当了二十天的纳粹德国临时政府首脑。1946年9 月,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上邓尼茨被宣判为战犯,监禁十年,释放后居西德 邓尼茨曾任德国潜艇司令
- 最新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海军战略-第40章
- 战国福星大事记
- 《战国福星大事记》作者:冬天里的熊第一卷、尾张纪事1 沧海桑田!太阳依旧照耀,微风依旧吹拂,我身边那群家伙依旧在发泄着过剩的精力。我则在享受着亦真亦幻的感觉(其实就是打瞌睡啦。什么?我是谁?我没介绍吗?对不起!对不起!我叫李忠,北京一所普通高中的一名普通高一学生。对于我最标准的形容词就是“普通。1.
- 最新章:第726章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美国战略 [美] 肯特·格林菲尔德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美国战略 作者[美]肯特·格林菲尔德 著 汉译本前言 全书由四篇专论组成,每篇相对独立,合起来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第一章开宗明义列举了标志大战中美国战略演变进程的八项重大战略决策,由此引出一系列战略关系或矛盾,分别在以下各章中加以探讨。其中第二章专门探讨英美两国战略上的矛盾,核心
- 最新章:第2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