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冀东20余县脱离了中国政府的管辖。11月,又迫使中国政府在北平成立以宋哲元为委员长,由日方推荐的王揖唐、王克敏等为委员的“冀察政务委员会”,使冀察两省实际上置于中国行政区域之外。中华民族的危机已到了空前严重的程度。
1936年,日军在华北集结,并在西自成都,东到上海,南至北海的辽阔区域内进行骚扰、挑衅,日军军舰长驱驶入青岛、上海和长江各口,大有鲸吞中国之势。
1937年7月7日,日军向宛平城射击并炮轰卢沟桥,终于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7月17日,蒋介石就卢沟桥事变发表讲话,向全国发出号召:“如果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以求国家生存”;“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这一讲话7月19日以《最后关头》为题在报纸上公开发表。
但此时,蒋介石仍抱有和平外交方法解决卢沟桥事变的希望。7月30日,北平、天津相继陷落。攻占平津后,日军按预期战略目标,主力南下,企图迅速占领上海,进逼南京,迫使国民党政府完全投降。到此时,蒋介石判断中日全面开战已不可避免,不得不提出“现在到最后关头,已无和可言”。8月14日,国民政府外交部发表声明,宣称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已不得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这时,淞沪抗战已经打响了。
鏖战淞沪:战役上的失败与战略主动权的易位
上海成为战场
德川幕府末年,日本即倡“北割满洲、南收台湾,进取中国”之议,明治维新之后,更决定了“北进朝鲜再经满洲入北京,南下琉球经台湾转夹击中国”的“蝎型政策”。1927年田中义一召开东方会议,决定对中国进行自东北及东南同时进攻的双向攻势,以掌控整个中国沿江沿海的富庶区域,鲸吞整个中国,这是“蝎型政策”的进一步发展。在这一政策下,日本在占领中国东北后,把东南沿海作为其侵略中国的重点区域,而它在这一区域的首攻目标则是上海,先有1932年的一二八事变,继有1937年的八一三事变。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中国的经济、金融中心,当时世界第五、中国最大的军港,不仅是进入江浙地区的海上门户,也是溯长江进入我国内地的水上咽喉。控制上海,则可沿长江上行,对华北、华中均可构成极大的战略威胁。
七七事变后,日本在上海的行动,咄咄逼人。8月初正在台湾参加演习的日海军第3舰队突然中止既定任务,司令长官长谷川清奉命做侵略上海的兵力布署;驻沪日本各种军事人员都被动员起来了,日夜举行演习;与此同时,日本国内也已全面动员正式陆军,待命出动。针对这一局势,国民政府同意张治中的建议,决定一旦判明日军即将进攻凇沪,应采取“由我先发制敌”战略。当时蒋介石的战略考虑是,华北战场以固守争取时间,华东则以进攻争取主动。南京最高军事当局开始调各地军队和物资往京(南京)沪一带,以备开战。
8月12日清晨,京沪警备司令张治中率领的第87、第88师进入上海市区,市民们一觉醒来,发现街头路边都是中国军队,惊喜交集,情绪高昂。
张治中本决定在8月13日拂晓前完成对虹口、杨树浦日军据点的攻击准备,趁敌措手不及之时,一举将上海拿下。但突然接到南京统帅部不得进攻的命令,计划夭折。是日,驻沪日军在八字桥一带向中国士兵开枪。第二天,中国军队正式开始反击,举世瞩目的凇沪会战序幕就此拉开。
淞沪会战大体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8月13日至9月17日。我方采取进攻态势,猛烈攻击日军在沪据点,阻击敌后援部队沿江登陆。
第二阶段,9月18日至11月4日,是敌我相持阶段,双方在刘(行)罗(店)公路、蕴藻浜、大场地区及苏州河沿岸开展剧烈战斗。
第三阶段,11月5日至11月中旬。11月5日,日军一部从杭州湾登陆,迂回侧后合围上海,淞沪地区守军侧背受敌,有被围歼的威胁,第3战区司令长官部于11月8日下令全军撤离淞沪地区,转入南京保卫战。至止,上海除租界“孤岛”外,全部沦陷,历时3个月的淞沪抗战随之结束。
淞沪会战是中国军队首次采用大规模集团军作战方式反击日本侵略。会战中,中国方面先后共投放20个军、50余个师,加上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税警总团和部分地方保安团队,共计70多万兵力,伤亡20余万。日本方面先后投入海军陆战队和陆军部队14个半师团,共约28万人,动用军舰三四十艘,战车三四百辆,飞机400余架,伤亡5万多人。3个月里,百万军队鏖战淞沪,大上海成为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抗敌沙场。
鏖战淞沪:战役上的失败与战略主动权的易位
一寸江河一寸血,一寸国土一寸金
淞沪会战中,广大爱国官兵们同仇敌忾,前仆后继,整营整连阵亡不是罕见之事,每日经由兵站送往后方的伤员常在万人以上,陷阵之勇,牺牲之烈,惊天地泣鬼神,真可谓一寸江河一寸血,一寸国土一寸金。
淞沪抗战打响的第二天,第88师第264旅旅长黄梅兴率部攻打虹口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时,被一发迫击炮弹击中,壮烈牺牲。黄梅兴,1897年生,广东平远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是淞沪抗战中殉国的首位高级将领,后被国民政府追授为陆军中将,并特准其灵柩安葬于南京雨花台。
罗店,位于上海西北郊外的普通小镇,人口不过数千,但居凇沪战场各战略要地的中间,它的得失将直接关系到整个战役的走向。8月25日下午,蒋介石亲临南翔前线指挥部视察,并召集第3战区总司令冯玉祥、副总司令顾祝同及各集团军师以上将领讨论战局,最后蒋介石指示陈诚:罗店非常重要,要不惜一切代价守住罗店,把日军赶到江里去!小小罗店,双方不惜重兵投入反复争夺,造成拉锯之势,双方各死亡9000余人,日军称罗店是个血肉磨坊。此役中,第11师第110旅旅长蔡炳炎中弹牺牲。张治中很熟悉蔡炳炎,闻他阵亡,曾赋词一首,寄托哀思,词云:“寡言少语,忠厚老实。离乡从军,纵马横刀十余年,尽心尽职。淞沪战役挺身出,高举抗日救国旗。罗店战身先士卒,功德传后世”。争夺罗店最激烈时,蒋介石甩下一句话:“夺不回罗店,师以上军官统统枪毙”。
第98师第583团3营驻守宝山。9月1日,日军以宝山城为中心目标实施全线进攻,5日,3营已陷入了日军的重重包围之中。当晚,师部派通信兵穿越封锁线进入宝山城传达命令,要3营死守宝山,等待援军。营长姚子青代表全营表示:誓死守卫宝山城,与敌人决一死战。姚子青又向师部发电:“职营官兵均抱与敌偕亡之决心”,“一息尚存,奋斗到底!”6日,日军再次猛攻宝山,先用大炮猛轰城垣,然后步兵在坦克和飞机掩护下从城东、南、北三面纷纷拥入。7日,姚子青营从城墙上撤下,与敌人在内城展开激烈巷战。但孤立无援的3营难以阻止占优势敌军的打击,城中工事逐渐被日军全部占领。姚子青看到坚守无望,想率残部杀出一条血路突围。他与数十名士兵从宝山城东门发起反冲锋,但在接近城门时姚子青中弹倒地,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三营其余官兵战斗到最后一刻,全部壮烈牺牲。宝山城陷落后,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会通电全国:“宝山之战,姚子青全营与孤城并命,志气之壮,死事之烈,尤足以动天地而泣鬼神”。
蕴藻浜是上海仅次于黄浦江和苏州河的第三大河,与京沪铁路和凇沪铁路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沪太公路也与其相交,是上海北郊的水陆交通要道。蕴藻浜的背后就是各地奔赴凇沪前线部队的集结地大场,日军突破大场防线,则可以轻而易举地西取南翔、南下苏州河。
从9月末到10月所进行在蕴藻浜区域的作战,其炽烈和残酷程度都达到了极点。“死守”成了作战的唯一目的,部队一上火线,除了重伤或战死,无论将校士兵,都不得稍离,除非上级指挥机关下令调防,必须与阵地共存亡。据一般估算,在这20多天里,中国军队平均每天伤亡接近5000人左右。西北军第32师进入阵地时,有15个营,8000人上下。上阵2天,营长以下军官牺牲殆尽,8000名战斗兵员损失达3500人左右。
小说推荐
- 抗日:中国人一定要记住的惨案
- 作者:张卫波前言抗日中国人一定要记住的惨案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至此,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结束.转眼间,60年过去了.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这场侵华战争,是20世纪乃至整个世界历史上最残酷、最血腥的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中,没有哪一段历史比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使中华民族遭受的灾难和压迫
- 最新章:第23章
- 中国人一定要记住的人物
- 作者:祝彦第一部分:吉鸿昌:恨不抗日死引子—记住他们!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有许多闪光的名字。他们为了捍卫民族的尊严与国家的利益,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成为彪炳千秋的民族英烈。他们的名字不会因为历史的流逝而被忘记,他们的精神不会因为时间的久远而失去光彩,他们的形象不会因为时空的变幻而变得模糊。相反,他们的
- 最新章:第42章
- 中国抗日战争史
- 作者: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绪论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继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之后的第二次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它既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解放战争,也是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场抗日战争,经历了一个由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由战略防御到战略相持再到战略反攻的过程
- 最新章:第448章
- 战场上的蒲公英 - 国民党空降兵抗战纪实
- 《战场上的蒲公英 作者:王外马甲马甲很早就知道蔡智诚当过国民党军官,因为我小时候曾经看见他被捆起来游街,胸前挂着牌子、头上戴着高帽。后来又听说他平反了,得了一份“起义证书、还补发了好多工资,顿时特别有钱。那时候,电影《野火春风斗古城》正好解禁,大人们看完金环和银环的故事,回来就说:老蔡原来是“关团长
- 最新章:国民党空降兵抗战纪实-第125章
-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
-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远征士兵 著前言前言“救我”张驰正嘶声力竭的叫着,突然就不知道被谁一脚踢在屁股上,呼救声随即就转变成呼痛声“救你姥姥”还没等张驰反应过来,就见一名戴着军帽的八字胡像老鹰抓小鸡似的一把将他揪了起来“敌人还没影呢,就喊起救命了?这要是扰乱了军心,小心老子毙了你“敌人?扰乱军心”张驰迷迷糊
- 最新章:第917章
- 朝鲜战争中的美英战俘纪事
- 作者 边震遐第1节安东尼·法勒 霍克利爵士,是一位英国将军。退休之前,官拜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欧军总司令。这位声望显赫的司令官,曾经有过一段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1950年冬,法勒—霍克利作为英军功勋团队—皇家陆军第29旅格罗斯特团的一名上尉连长,随部队从香港出发到朝鲜参战。1951年4 月,于“三八线
- 最新章:第31章
- (德)邓尼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海军战略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海军战略 作者:卡尔·邓尼茨 译者说明 纳粹德国全面崩溃前夕,希特勒临死时,指定邓尼茨作他的继承人。自1945年5月2日至22日,邓尼茨充当了二十天的纳粹德国临时政府首脑。1946年9 月,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上邓尼茨被宣判为战犯,监禁十年,释放后居西德 邓尼茨曾任德国潜艇司令
- 最新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海军战略-第40章
- 战国福星大事记
- 《战国福星大事记》作者:冬天里的熊第一卷、尾张纪事1 沧海桑田!太阳依旧照耀,微风依旧吹拂,我身边那群家伙依旧在发泄着过剩的精力。我则在享受着亦真亦幻的感觉(其实就是打瞌睡啦。什么?我是谁?我没介绍吗?对不起!对不起!我叫李忠,北京一所普通高中的一名普通高一学生。对于我最标准的形容词就是“普通。1.
- 最新章:第726章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美国战略 [美] 肯特·格林菲尔德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美国战略 作者[美]肯特·格林菲尔德 著 汉译本前言 全书由四篇专论组成,每篇相对独立,合起来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第一章开宗明义列举了标志大战中美国战略演变进程的八项重大战略决策,由此引出一系列战略关系或矛盾,分别在以下各章中加以探讨。其中第二章专门探讨英美两国战略上的矛盾,核心
- 最新章:第2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