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空降作战》第3章


进入该市,纷纷逃窜。不久,红军增援的骑兵部队赶到,和空降的部队一起,消灭了袭击加尔姆市的匪邦。这次行动不是标准的空降作战,但反映了利用快速的空中机动对敌实施突然袭击所产生的重大作用。不久,苏联红军即着手组建专门用于空降作战的部队。 
1930年夏,苏军从航空兵第11旅抽调了30名飞行员在沃罗涅日机场进行跳伞训练,作为组建空降兵的开始。8月2日,由其中的10人举行了一次战斗跳伞表演。使用2架飞机,先伞降6人,接着空投了机枪、冲锋枪及弹药,随后又伞降4人。他们着陆后,收集空投的武器弹药,演练了攻防战斗动作,它标志着苏军空降活动正式开始,这一天后来被苏军定为空降兵节。1931年3月18日,苏军在此基础上,于列宁格勒军区建立了一个非编的试验性航空摩托化空降支队。该支队有1个步兵连,1个工兵连,1个通信排,1个轻型装甲汽车排。装备有76毫米火炮2门,T…27超轻型坦克2辆,汽车16辆,摩托车4辆,以及其他武器,共200人。为保障其训练和试验,配属有1个重型轰炸机大队和1个航空兵支队,有特伯…1型飞机12架和卡…5型飞机10架。该支队主要作为机降兵使用。6月,列宁格勒军区又组建了另一个非编伞降支队,共46人,附属给航空兵第11旅。其任务是伞降夺占敌后机场,保障机降支队在机场降落。组建后,这两个支队进行了紧张的训练和试验,多次参加各军区组织的军事演习,摸索和积累了人员伞降和武器装备空投的经验。1932年初,这两个支队合并,组成第3航空摩托化空降支队,正式列入编制。支队设有指挥部、参谋部,下辖2个伞兵连,1个装甲连,1个摩托连,1个炮兵连,配属有一个由特伯…1型飞机编成的特别航空大队。为了研究空降支队的技术装备,列宁格勒军区专门成立了一个设计局。1932年12月11日,苏革命军事委员会作出决定,将列宁格勒军区空降支队扩编为空降兵旅——第3特种旅。该旅编有伞兵营、摩托机械化营、炮兵营和特别航空兵大队。与此同时,伏尔加河沿岸军区、白俄罗斯军区、乌克兰军区和莫斯科军区分别组建了列入正式编制的空降兵营——第1、2、3、4特种营。这些空降兵旅、营平时都编在空军序列,战时归各方面军空军指挥。用以遂行方面军首长赋予的战斗任务。不久,其他军区也组建了空降兵营。1933年底,苏军共有29个空降兵营,约8000人。为了在空降兵扩编后对军官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1933年5月苏建立了一所高级空降学校。 
1936年,苏空降兵进一步扩大。在基辅军区和白俄罗斯军区,各组编了1个空降兵旅(第13旅和第47旅)。到1938年发展为6个旅,并统一编制。这6个空降兵旅是第201旅、第202旅、第204旅、第211旅、第212旅、第214旅。此时空降兵旅隶属空军建制,用以遂行方面军首长赋予的作战任务。 
德国是继苏联之后第二个大力组建空降兵的国家。 
早在1933年2月,担任普鲁士政府首脑的戈林,在警察部队中就组建了一支伞兵队——特别缉捕队。1935年戈林调任空军当司令后,将这个伞兵队调到德国空军。此时,德国废弃凡尔赛条约的军事条款,大力扩充军队。1936年1月,德空军组建了第一个空降团——伞兵第一团,年底,又组建了1个伞兵营。与此同时,以民航为掩护,在施腾达尔成立了1所伞兵学校。 
1937年在一次陆军的演习中,德空军空降了数个爆破分队,希特勒观看后大加赞赏,从此德空降兵得到迅速发展。 
1938年7月德将所有的伞降部队、机降部队以及所需的运输机、滑翔机部队组合在一起,编成第7空降师,隶属空军,并任命斯徒登特为空降兵司令兼第7空降师师长。1939年又将第22步兵师改编为机降师,划归斯徒登特指挥,空降兵达1.6万余人。 
在30年代组建了空降兵部队的还有意大利和法国。意大利军队在它的空中力量理论家杜黑的影响下,对发展跳伞技术有着极大的兴趣,20年代中期即开始了跳伞技术的研究,即使其负责此项工作的领导人居东尼在跳伞中因事故而身亡,也没有影响他们的研究热忱。到30年代,意成立了2个伞兵师及1个海军伞兵旅,但员额都不足。法军于1936年组建了2个伞兵连及一所伞兵学校,到30年代末发展为5个伞兵连。据国外资料介绍,美军在30年代中期也曾进行跳伞技术的研究,并组建过2个试验性的伞兵连,但不久就解散了,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军没有空降兵部队。 
第四节 早期空降兵战斗使用理论 
空降兵真正的战斗使用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苏、德等已组建了空降兵的国家,对空降兵的战斗使用问题进行了研究,根据本国的战略方针,规定了空降兵的主要使命、使用原则和使用方法。在空降兵战斗使用理论研究上处于领先地位的是苏联。苏联的空降兵战斗使用理论和大纵深战役理论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大纵深战役理论的发展,空降兵战斗使用理论也得到不断发展。 
30年代初,苏军关于大纵深进攻战役的一般理论被提出来了。苏军根据当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军队的武器装备发展和苏军本身可能的改装前景,提出了向战役纵深快速进攻的问题,主张采用更为坚决而机动的作战方法,对敌防御布势的全纵深实施具有强大贯穿力的突击,改变以往那种缓慢、逐个地克服敌防御阵地的方法。同时苏军认为,未来的战役将具有大纵深和机动的性质,这种战役的成败,关键在于能否连续地粉碎敌军向全纵深疏开的各个梯队。空降兵具有很强的机动力和突击力,能够有效地夺取敌人防御纵深的有利地区和目标,配合地面机械化部队发展突破;借助向突破口投入快速机动的空降部队,可把战术突破发展为战役突破。因此,苏军在空降兵刚建立的时候,就确定它是为配合进攻部队作战,用以扩大进攻纵深的重要力量。当时担任苏武装部队主要领导人的图哈切夫斯基,多次批评了那种认为空降兵是幻想家虚构的产物,未必有多大军事价值的保守思想,号召军队〃必须为进行空降作战而作准备,决不能把空降作战当作一种偶然的事件〃。图哈切夫斯基同时指出,〃空降部队只有在为了同强大的敌人进行机动作战而拥有必要的优良装备的情况下才有价值。〃在30年代后期的苏军战斗条令和其他教令中明确规定:要将空降兵用于敌后遂行其他兵种不能完成而对整个进攻战役结局又有重大影响的任务;进攻部队必须使自己的行动与空降兵的敌后突击结合起来;在突击集团的战役布势中,应编有突破梯队、发展突破的梯队以及航空兵集群和空降兵集群;空降兵必须突然大量地使用。关于空降兵的基本任务,条令的要求是:袭击敌司令部,毁坏敌通信联络工具和交通线,破坏敌人往前线输送军队和后方工作;夺取敌退路和预备队接近路上的隘路、渡口、道路交叉点及其他战术要点和地区;协助自己军队围歼敌人;夺取破坏敌机场及航空基地;夺取濒陆海区以保障登陆;加强被敌合围的部队和在敌战役纵深内遂行任务的快速兵团;在自己后方参加对敌空降兵的斗争。 
苏军空降兵的战斗使用理论,在当时的一些演习中得到体现。1934年9月的白俄罗斯演习,是苏军第一次使用大规模空降兵的合同演习。演习中扮演红军的为1个集团军,为了发展突破,投入兵力为1个骑兵军、1个坦克军的快速集群,同时使用了2个空降兵旅在敌防御纵深内协同快速集群作战(实际空降了一个旅)。1935年9月的基辅演习,参加的空降兵有1个伞降团、2个机降团,以及其他专业分队。演习中进行了伞降与机降。首先伞降1800人夺取机场,随后5700人及其技术兵器在夺取的机场机降。空降兵夺占了一个行政和政治中心,在进攻过程中击退了敌反空降部队,阻止了敌预备队机动,空降兵的行动加快了进攻战役向防御全纵深的发展速度。 
苏军在卫国战争爆发前夕,有过一次近似实战的空降行动。 
1940年6月,苏军进占贝萨拉比亚。为防止罗马尼亚军队撤退时进行破坏,决定使用空降兵第201旅和第204旅,第214旅为预备队,任务是快速、突然地在博尔格勒和伊兹梅尔两个城市空降,在地面主力到达前维持市内秩序,警卫仓库和重要建筑,禁止船舶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