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毛泽东一起感受历史》第94章


衔霰识灾泄⒍猿省⒍远健⒍允澜缛嗣穸际怯欣摹4尤澜绶段Ю纯矗缁嶂饕迳惺粜律挛铮收饷匆桓龈崭盏纳缁嶂饕骞遥崭沾诱铰抑凶叱隼矗惹行枰噬缁岬闹г氚镏T谡飧鍪焙颍颐切汲霰剩导噬鲜谴矶较蛭鞣降酃饕灞砻饕恢植桓是难险⒊ K墓室庖澹对冻隽顺霰飧鍪录旧怼6颐遣怀霰赖酃饕寮拔鞣绞屏芸赡茉诓惶さ氖奔淠谡剂煺霰背剩獠唤龈实纳缁嶂饕甯锩粗卮笏鹗В哉谂畈似鸬纳缁嶂饕甯锩硕不嵩斐筛好嬗跋臁5比唬绻时幻赖酃饕逭剂炝耍泄魑蚀匠菹嘁赖牧诎睿脖厝皇艿轿鞣绞屏Φ闹苯油病W苤泄Φ辈握剑匦氩握剑握嚼婕螅徊握剿鹗Ъ蟆! ?br /> 斯大林更多的是在顾及本国利益而对中国出兵犹豫不定。
毛主席不仅站在中国国家利益而且站在世界革命利益的高度来思考出兵的历史意义。实事求是地说,当毛主席把坚定不移的出兵决心电告斯大林后,斯大林的态度还是积极的,在整个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对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的意见是比较尊重的,对他过去的错误也多次检讨过。比如,周总理提出:新中国刚成立不久,财力不足,武器弹药、运输工具都有困难,空军也刚刚组建,这些方面需要苏联支援。斯大林说,在物资上,如飞机、坦克、大炮,我们尽力提供。在作战时,我们也可以出动一定数量的空军掩护一下,但只限于在后方,不宜深入。否则如被美军击落俘获,就会在国际上造成不良影响。我们多提供装备,可以在战争的情况下使中国部分部队得到改装。
苏联提供的物资对抗美援朝战争起了一定作用。
当时,苏方提供部分军火,是作为他们对抗美援朝的物资供应的贡献提出来的。这在会谈中是斯大林主动提出来的,只是没有明确下来。因为任务紧急,周总理准备在下次会见时正式提出这个问题,争取能作出明确的规定,遗憾的是,后来再也没有机会同斯大林谈及此事。斯大林从没有明确规定一定要我们偿还这笔军火的费用。后来,他去世了,这件事便成为一桩悬案。若干年后,中苏两党关系恶化,中国经济遇到困难,赫鲁晓夫乘人之危,利用这个遗留问题,向我们要这部分军火的款项,给我们造成很大的负担。
美侵朝军队总司令克拉克哀叹: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统帅
1950年10月19日晚8时,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时刻。中国人民志愿军主力在彭总率领下,肩负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重托,高举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旗帜,雄赳赳气昂昂地从安东(今丹东)、长甸、河口、辑安(今集安)跨过了鸭绿江,奔赴抗美援朝的战场。
开始,毛主席和彭德怀曾考虑,让志愿军四个军分两个梯队渡江,先过去两个军、6个师、加上两个炮兵师。后来毛主席和彭德怀考虑,为了防止敌人在我渡江时利用空军狂轰滥炸,封锁鸭绿江,造成我后梯队渡江的困难,遂改为志愿军4个军部、12个师、3个炮兵师计26万人一起渡江。当时敌人在朝鲜共有15个师42万人,第一线就有13万余人。如果首次渡江的部队少了,就不可能形成优势,取得初战的胜利。加上敌空军占绝对优势,封锁鸭绿江会给我后续部队过江造成严重困难,容易丧失战机。所以,毛主席、彭德怀关于4个军一起渡江的决定,为初战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当晚8时20分,我们接到彭总随渡江部队已顺利过江,而敌人尚未发现我军行动的报告时,大家兴奋极了,赶紧将这一喜讯报告了毛主席和周总理。当时总参作战部长李涛和我们这些参谋们粗略估算:只要我军顺利渡过江去,胜利就有了五六成的希望;渡江后再有十天八天战役展开的时间,胜利便有七八成的希望;如果敌人这时候还未发现我过江,仍昏头昏脑地向北猛进,那胜利就有了确实的把握。眼下彭总和主力部队既已过江,敌人又未发现,那胜利就有望了。
第五部分第116节 雷英夫回忆抗美援朝(7)
彭总过江后,立即会晤金日成,向他转达毛主席的部署,大意是26万人已过江,准备先进行改装和训练,尔后再发动进攻。
但是,就在彭总和金日成会谈的同一天,毛主席从大量情报资料中发现敌人还不知道我军已渡江,麦克阿瑟仍在督促部队不顾一切地向鸭绿江挺进。于是马上决定改变原来计划,电告彭总,抓住战机,尽快完成战役部署,争取初战胜利。
几乎是在同时,彭总在听完金日成的介绍之后,也致电毛主席,建议中央军委改变原定决心。他说,目前人民军抗击美伪北犯很困难,敌人在未发现我军行动前仍在北犯冒进,我军以运动战的方式歼灭敌人,是极有可能的。
领袖和将军在战略思想上如此一致,这是胜利的重要基础。等到敌机于10月25日发现我军时,我军已全部部署完毕。第一次战役下来,敌人便被赶到清川江以南,我军旗开得胜,取得了歼敌15000余人的重大胜利,敌人在(11月23日)“感恩节”前占领全朝鲜的计划,最终成了梦想。第二次战役下来,平壤解放,收复了三八线以南的瓮津半岛,敌人被歼3600人,又是一个大胜利。仅仅两个月,中朝军队便彻底地粉碎了美军在圣诞节前灭亡朝鲜的狂妄计划,基本完成了出兵抗美援朝的任务,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创造了条件,这不能不说是现代战争史上的奇迹。
在第二次战役期间,有几件事给我印象极深。
第一件事,二次战役开始,11月30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了一个关于朝鲜战争局势的声明,公开威胁说,美国“不排除使用原子弹的可能”。接着,麦克阿瑟于12月3日向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提出了对中国进行军事报复的四点建议:一、封锁中国海岸,二、动用海军炮火和空军轰炸摧毁中国的军事工业,三、派蒋介石国民党的军队入朝作战,四、要蒋军对中国大陆进行钳制性进攻。
12月6日,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给美国各地下达了紧急战备的指示,说由于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了战争,全面战争将一触即发,要求各总司令“加强进行全面战争的态势”。12月16日杜鲁门宣布行使总统战时权力,美国进入“紧急状态”。当时的美国人,真是气势汹汹,大有不顾一切立即发动世界大战的劲头。
我们将有关这方面的情报一一送毛主席。老实说,我们这些参谋们的心里不免都有几分紧张,美帝国主义是战争狂人,说不定真的会将更大规模的战争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那时,刚刚摆脱战争苦难的祖国将重新遭到践踏,怎么能不让人担心呢?
毛主席、周总理看了这些情报材料,不仅没有丝毫紧张,反而出人意料地笑了起来。毛主席将那些情报材料随手一掷,说:“我们的对手实在不够高明,又来玩这老一套的把戏了。美国这个靠世界大战拣洋落儿起家的暴发户,它的领导人全是些一触即跳的家伙,没什么了不起。杜鲁门和麦克阿瑟的那些话都是吓唬人的,靠战争和原子弹讹诈,其结果只能使美国更加孤立,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周总理说:“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队不是铁板一块,杜鲁门真的要打核战争,恐怕他的伙伴不会那样死心塌地合作。”
果然不出毛主席、周总理所料,美国的恐吓政策没有吓倒中国人民,恰恰吓倒了它自己和它的同伙。杜鲁门的声明刚一发表,英国首相艾德礼就慌忙跑到美国和杜鲁门会谈,反对美国使用原子弹和扩大朝鲜战争的政策;联合国会议上许多国家的代表批评美国,闹得不可开交。于是有13国要求在朝鲜停火,并提出组成三人停火委员会的决议。杜鲁门没办法,只好马上公开向艾德礼保证“美国不打算使用原子弹”,自己打了自己的嘴巴。至于麦克阿瑟的建议,杜鲁门和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更不敢采用。相反,当中国人民志愿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将美伪军赶过三八线以后,自视常胜将军的麦克阿瑟却被杜鲁门总统解除一切职务,自然也包括他的朝鲜战场司令官和驻日盟军总司令的职务。
这一闹剧,完全证明了毛主席关于美帝国主义反动派和原子弹都是纸老虎的伟大论断。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