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图全歼;在攻歼敌人重兵坚守的城市的同时,从运动中歼灭敌人增援的强大兵团。这些都是在三大战役的时候,人民解放军可能和必须完成的任务。“一切战争指导规律,依照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依照战争的发展而发展;一成不变的东西是没有的。”正是由于毛泽东同志根据战争形势的发展,进行了灵活的战略指导,由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严格遵循了和灵活运用了毛泽东同志所规定的战略战术原则,因而使我们在三大战役中取得了战略决战的胜利。
“决战阶段的斗争,是全战争或全战役中最激烈、最复杂、最变化多端的,也是最困难、最艰苦的,在指挥上说来,是最不容易的时节。”毛泽东同志在三大战役中,不但对我军指挥自如,而且善于制造和扩大敌之弱点,使敌军完全听我调动,就我范围。例如:攻击锦州的时候,我们估计沈阳的敌人可能出来援助锦州的敌人,而沈阳的敌人果然来援,结果取得了辽西的大胜利。又如:围歼黄伯韬和黄维兵团的时候,我军坚决阻击邱清泉、李弥、刘汝明、李延年等兵团的增援,敌军果然都不能越“雷池”一步,结果使黄伯韬、黄维兵团全部就歼。又如:平津战役开始的时候,我们打算先稳住敌人,而华北敌人果然未能东逃或西撤,结果全部被我解决。所有这一切,都证明了毛泽东同志的军事指挥艺术达到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高度。
第四部分第100节 叶剑英回忆三大战役(4)
人民解放军对敌军从来就是在主要实行军事打击的同时,又进行政治上的争取和瓦解,并把二者密切地结合起来。在三大战役中,由于我军的节节胜利,国民党败局已定,敌人内部的一切矛盾,都迅速扩大化,这就为我军争取和瓦解敌军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在辽沈战役中,我军争取了曾泽生部的起义,郑洞国部的投降;在淮海战役中,我军争取了何基沣、张克侠、廖运周等部的起义,孙良诚、赵壁光、黄子华等部的投诚,并在围攻杜聿明集团的时候,发出了《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组织了强大的政治攻势,虽然杜聿明拒不投降而遭歼灭,但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就争取了敌军一万四千余人来降。
平津战役中,在我大军包围下的北平、天津守敌,完全陷于绝境,我军“秣马厉兵”,只待攻城。但是,为了保护平、津人民的生命财产,我军采取了“先礼而后兵”的方法,劝告平、津守敌接受和平解决,给敌军指出了两条道路,或战或降,任其择一。天津守敌陈长捷等拒绝投降,我军即以战斗方式,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了该敌。在天津解放之后,迫使北平守敌不得不接受和平解决的方法,并且迅速地彻底地按照人民解放军的制度改编为人民解放军。这就使北平这一文化古都以不流血的斗争方式获得解放。用北平方式解决敌军,“这是一种斗争方式,是一种不流血的斗争方式,并不是不用斗争可以解决问题的。”在平津战役胜利结束以后,我军为了集中力量首先解决国民党残余力量的主要部分,对于绥远国民党军队,有意让其暂时存在,在保留一个时期之后,待条件成熟时,再按照人民解放军的制度将其和平改编。用绥远方式解决敌军,“这是又一种斗争方式。这种斗争方式对于反革命遗迹和反革命的政治影响,较之北平方式将要保留得较多些,保留的时间也将较长些。”因此,这并不是说,他们举行了起义或接受了和平改编,就已经革命化了,没有反动性了,相反地,还必须进行彻底的政治改造,才能真正地成为人民解放军。
在三大战役之后,毛泽东同志明确地提出了用天津、北平、绥远三种方式解决残余敌军的问题,他着重指出:“用战斗去解决敌人,例如解决天津的敌人那样,仍然是我们首先必须注意和必须准备的。”同时指出:“按照北平方式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是增加了。”战争发展的实践,完全证明了毛泽东同志这些意见的正确。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遵照毛泽东同志向全国进军的指示,向尚未解放的广大地区,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军,迅速地消灭了继续顽抗的国民党反动军队,并用和平方法解放了绥远、长沙、昆明、四川西部、新疆和西藏等地区。用三种方法解决敌军,是毛泽东同志关于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要互相结合的思想,在敌军主力被歼后的新条件下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
为了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党在军队中继续进行了“三大民主”、“立功运动”,政策教育等政治思想工作,更加激发了广大官兵最大限度的革命热忱和革命主动精神,使他们能够以惊人的毅力、高度的智慧和灵活的战术,去完成一切作战任务。与此同时,党还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进行了巨大的动员和组织工作,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来支援战争。在辽沈战役中,动员了十八个独立师直接投入战斗,又以八十个二线兵团约三十余万人,作为东北人民解放军的后备兵源。在淮海战役中,动员了四十余万人的地方武装,直接或间接地配合了主力部队作战。在平津战役中,也动员了华北几个省的地方武装,参加对敌斗争。在各战场上,还动员了广大的民兵和各种群众团体,支援前线,巩固后方,使我军得以专心作战。这样,就将人民的力量全部动员了起来,与前线的军事斗争密切地结合在一起,使敌人陷入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而无法逃脱其灭顶之灾。由于各解放区相继完成了伟大的土地改革,动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不断地得到提高;同时,在已解放的城市中,立即恢复了各种工业生产,尤其是军工生产,从而使我军的供应得到了根本的保证。为了满足前线我军对粮食、被服的急需,又组织了规模巨大的群众运动,筹集粮食,赶制被服。在三大战役中,各地组织了广大的人民群众,随军执行战勤任务。辽沈战役的时候,动员了一万三千八百余副担架,三万六千七百余辆大车,九万六千余民工,随军行动。淮海战役的时候,动员了二百余万民工,支援前线,使我军与民工的比例达到了一兵一民、一兵二民、甚至一兵三民。在广大人民的大力支援和热情鼓舞下,人民解放军终于克服了一切困难,取得了战略决战的胜利。
三大战役的胜利,是毛泽东同志的人民战争思想的胜利。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真正的力量属于人民。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根本观点。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人的因素,政治的因素。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军力和经济力是要人去掌握的。”又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革命战争有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尽管革命的武装力量开始的时候比较弱小,但是,最后终究要取得胜利。在三大战役中,广大人民支援战争的宏伟场面,以及由此而取得的战略决战的胜利,再一次证实了毛泽东同志关于人民战争的伟大思想。
(叶剑英)
第四部分第101节 杨成武回忆进军绥远(1)
在隆重纪念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诞辰九十周年的日子里,我怀着十分敬仰的心情,回想起毛主席指示我们进军绥远的情景。
那是1948年秋,当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的重要时刻,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把聂荣臻同志和我召到党中央所在地西柏坡,当面授予进军绥远的任务。这次接见和谈话,使我受到极为深刻的教育。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三十五年,但毛主席当时的音容笑貌,及他那战略家的风度,运筹帷幄、用兵如神的雄才大略,他那光辉的军事思想,都深印在我的脑海里,至今记忆犹新。
1948年7月下旬,我们华北军区所属的晋察冀野战军的一部,正在保定以北地区顺利进行保北战役,取得了歼敌一个旅,占领定兴、高碑店、北河店一线的胜利。7月31日,接到中央军委和华北军区的电报,要部队立即收兵到易县、涞源、狼牙山地区进行集训,准备接受新的作战任务;并要我马上赶到军区,随同聂荣臻司令员去中央接受任务。赶到军区所在地平山县烟堡村后,聂司令员告诉我,现在我军准备在东北同敌人进行决战,中央军委要求我们将华北的敌人拉住,积极配合东北?
小说推荐
- 1532-与毛泽东一起感受历史
- 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的时候,中国也被迫“参战,结果,什么也没有得到,只是把德国帝国主义侵略的山东半岛转交给日本帝国主义去掠夺罢了。中国仍然处在半殖民地的地位。大战前各帝国主义国家强迫中国订立的许多不平等条约和他们在中国划分的“势力范围,还是继续有效。国内军阀间的混战仍然不停止。每一派军阀都勾结不同
- 最新章:与毛泽东一起感受历史-第121章
-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 第一部分:毛泽东之前“赤色人物”从上海涌向武汉像钟摆似的,长江轮船从上游到下游,又从下游回到上游,来来回回,终年不息。忽地,从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二日那天开始,上海的大批乘客涌向码头,往武汉的船票顿时成了抢手货。船票价格暴涨。十天之后,由上海驶往武汉的几艘轮船,前后由两艘挂着米字旗的英国轮船护航,船票价
- 最新章:第106章
- 红色三部曲之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 像钟摆似的,长江轮船从上游到下游,又从下游回到上游,来来回回,终年不息。忽地,从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二日那天开始,上海的大批乘客涌向码头,往武汉的船票顿时成了抢手货。船票价格暴涨。十天之后,由上海驶往武汉的几艘轮船,前后由两艘挂着米字旗的英国轮船护航,船票价格更是翻了几个跟斗,连统舱票都涨到四十五元一张
- 最新章:第106章
- 红色三部曲之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z
- 像钟摆似的,长江轮船从上游到下游,又从下游回到上游,来来回回,终年不息。忽地,从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二日那天开始,上海的大批乘客涌向码头,往武汉的船票顿时成了抢手货。船票价格暴涨。十天之后,由上海驶往武汉的几艘轮船,前后由两艘挂着米字旗的英国轮船护航,船票价格更是翻了几个跟斗,连统舱票都涨到四十五元一张
- 最新章:第106章
- 贺子珍与毛泽东
- 传奇而动人的爱情悲剧:贺子珍与毛泽东 作者:石永言征程托孤(1)壹 晨,贺子珍在毛泽东的铜床边整理衣物,蓦地,一股大风,从开着的彩色玻璃鸳鸯窗外扑进来。贺子珍离开铜床,踱到窗下,欲拉上爿窗户 毛泽东见贺子珍行动似有些不便,爱怜地说“子珍,让我来关 毛泽东用力拉下上爿窗户,在室内踱步,手里燃起一支袅袅
- 最新章:第36章
- 毛泽东与蒋介石
- 作品:红色三部曲—毛泽东与蒋介石 作者:叶永烈 内容简介 蒋介石和毛泽东是国共两党的旗手,从二十纪二十年代至七十年代,蒋介石和毛泽东的合作和斗争,就是半个世纪的中国历史风云,就是国共两党的关系史。诚如美国总统尼克松所言“半个世纪以来的中国史,在很大程度上是三个人的历史:一个人是毛泽东,一个人是周恩来
- 最新章:第127章
- 真相毛泽东史实80问
- 毛泽东家史篇 自序(1 首先声明,本人不是研究毛泽东及其思想的专家。在我的写作计划中,最初也没有写这部书的打算。萌发撰写此书的念头,与本人从事编辑工作有关。因此可以说,如果本人不从事编辑工作,便不会撰写这部书。为什么这样讲呢?话必须从1982年说起 1982年,我到湖南人民出版社任编辑后,经常要处理
- 最新章:第45章
- 毛泽东与郭沫若 作者:[中]张洁宇
- ﹏┛欢迎光临 微 桌 小 说【三无少女】整理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毛泽东与郭沫若 作者[中]张洁宇 内容简介:毛泽东和郭沫若,一个原是山坳里的伢子,一个原是大渡河边小镇上的娃儿;一个是中国现代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伟人,一个是中国现代文化舞台上光辉灿烂的巨星。他们共同经历了摧毁旧中国、创造新中国的伟
- 最新章:第73章
- 红色三部曲之毛泽东与蒋介石
- 决定中国命运的棋赛二十世纪的中国,一场波澜壮阔、跌宕曲折的棋赛,决定了中国的命运。执蓝子者,光溜溜的脑袋,长袍马褂,讲起话来喜欢拖腔拉调,一口浙江“官话。平时他不苟言笑,着急时,会骂“娘希匹。执红子者,长长的头发朝后梳,一身中山装,讲起话来不紧不慢,一口湖南腔。平日喜欢说说笑笑,富有幽默感,发脾气时
- 最新章:第12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