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远在新加坡的民间报纸,能够如此准确事先披露北京高层的重要动向,足以表明此报有人“通天”,表明曹聚仁非同一般的背景。
果真,在炮击金门的紧张时刻,曹聚仁来到了北京。曹聚仁带来了海峡彼岸的信息。
毛泽东于一九五八年十月一日,致函周恩来,这样谈及曹聚仁:“曹聚仁到,冷他几天,不要立即谈。我是否见他,待酌。”
显然,对于曹聚仁此次来京,毛泽东故意“冷”了他一下,与上一回全然不同。那一次,毛泽东原本是要出席欢迎印尼总统苏加诺的大会,却未赴会,抽出时间会晤曹聚仁。毛泽东“冷”落曹聚仁,其实是做给蒋介石看的。
毛泽东不理会曹聚仁,却在此后所写的《再告台湾同胞书》中,忽地提及了新加坡的《南洋商报》:
好几个星期以前,我们的方针就告诉你们的领导人了,七天为期,六日开始。你们看见十月五日的《南洋商报》吗?行人有新闻观点,早一天露出去,那也没有什么要紧。政策早定,坚决实行,有什么诡计,有什么大打呢?
在一份政府文告中,如此显眼地提到海外一家并不很有影响的报纸,是不寻常的。这份《再告台湾同胞书》原定十月十三日发表,临时毛泽东改变了主意,不发表了。内中的原因,据云是由于有一段文字写及台湾那位孙立人将军,称之“美国走狗”,而台湾国民党陆军总司令兼保安司令孙立人是因“阴谋叛乱罪”被蒋介石于一九五五年八月撤职,后遭软禁。
毛泽东在这篇未发表的文告中,还曾算了一笔国共历史之账:
让我们算一下账吧。我们和你们历史上有过两次和谈。一次,一九四五年,各党派开政治协商会议,地点重庆,通过了一个全民团结共同建国的协定。是谁撕毁这个协定的呢?国民党。又一次,一九四九年,两党代表团聚于北京,议定了四十八条和平协定,双方全权代表签字同意。是谁不愿意批准这个协定宁愿继续打下去的呢?国民党。由此看来,你们经验虽多,不会总结。你们不自反省,反而归结为共产党不可信任。颠倒是非,一至于此!
第十二部分:未完的棋戏剧性的炮击金门
炮击金门,是世界战争史上罕见的战例。万炮齐鸣,不是为了去占领金门,而只是为了示威;停停打打,打打停停,没完没了。除了八月二十三日那天的炮轰是突然袭击之外,此后的炮击竟事先通知!打了一阵子,考虑到金门给养发生困难,那就“高抬贵手”几天,等给养运上来了,再打……天底下,哪有这等打法?
十月十三日那天,毛泽东没有发表写好的《再告台湾同胞书》,另外发表了由他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命令》。在这份命令中,毛泽东便宣布:
金门炮击,从本日起,再停两星期,借以观察敌方动态,并使金门军民同胞得到充分补给,包括粮食和军事装备在内,以利他们固守。兵不厌诈,这不是诈。
毛泽东还指出:
在台湾国民党没有同我们举行和平谈判并且获得合理解决以前,内战依然存在。台湾的发言人说:停停打打,打打停停,不过是共产党的一条诡计。停停打打,确是如此,但非诡计。你们不要和谈,打是免不了的。在你们采取现在这种顽固态度期间,我们是有自由权的,要打就打,要停就停。
毛泽东在十月二十五日,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再告台湾同胞书》。这一文告,并非上次未发表的《再告台湾同胞书》,是毛泽东另写的一篇新文告。
这一回,毛泽东以彭德怀名义发出新的命令:
我已命令福建前线,逢双日不打金门的飞机场,料罗湾的码头、海滩和船只,使大金门、小金门、大担、二担大小岛屿上的军民同胞都得到充分的供应,包括粮食、蔬菜、食油、燃料和军事装备在内,以利你们长期固守。如有不足,只要你们开口,我们可以供应。化敌为友,此其时矣。逢单日,你们的船只、飞机不要来。逢单日我们也不一定打炮,但是你们不要来,以免受到可能的损失。
天底下会有这样的战争,堪称史无前例。
毛泽东还以张学良之父张作霖为例,警告蒋介石:
你们知道张作霖将军是怎样死去的吗?东北有一个皇姑屯,他就是在那里被人治死的。世界上的帝国主义分子都没有良心。美帝国主义者尤为凶恶,至少不下于治死张作霖的日本人。同胞们,我劝你们当心一点儿。我劝你们不要过于依人篱下,让人家把一切权柄都拿了去。
在十月三十一日,毛泽东在给周恩来等的信中,对于炮击金门又作了新的规定:“应将逢双日不打的地方加以推广,就是说,逢双日一律不打炮,使蒋军可以出来活动,晒晒太阳,以利持久。只在单日略为打一点炮。由内部通知福建实行,暂不再发声明。”
十一月三日,是单日,毛泽东忽然下令大打,猛轰金门。毛泽东于十一月二日上午五时在郑州下达命令:“建议明三日(逢单)大打一天,打一万发以上,对一切军事目标都打。以影响美国选举,争取民主党获胜,挫败共和党。”也真有趣,蒋介石则希望共和党取胜,民主党失败。
炮击金门,就这样戏剧性地持续下去,停停打打,打打停停,半停半打,半打半停。每逢节日,诸如春节,则以国防部长的名义发表公告,声明节日期间停止炮击,以便金门军民和大陆同胞共度节日。
一九六○年六月十七日和十九日,毛泽东下令大打金门。内中的原因是美国共和党总统艾森
豪威尔在那几天访问台湾。
顺便提一句,艾森豪威尔自一九五二年十一月四日首次当选美国总统,一九五三年一月二十日出任美国第三十四任总统;又于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六日再次当选总统,一九五七年一月二十日连任,一九六一年一月二十日卸任。
尽管毛泽东只是炮击金门,并不准备攻占金门,蒋介石也知道毛泽东的用意,反而把调子唱得更高了。按照蒋介石的习惯,每年的“双十节”、元旦和青年节,他都要发表文告。这些文告都是经蒋介石反复修改后发表的,据云有的改了十次之多。在这些文告中,蒋介石反复强调“誓死坚守金门”,“金、马、台、澎为亚洲反共阵营之中流砥柱”,“金门为坚不可摧的反共前哨”。
蒋介石还一次次组织人马,前往金门视察、劳军,声称金门的一寸土地也不能送给中共。内中,光是蒋经国到金门便达一百二十三次之多……
自一九六二年起,台湾“行政院新闻局”逐年为台湾国语影片和影艺人颁发“金马奖”。“金马奖”以金质战马奖杯为奖品,取意是双关的:既是“如金之真纯,如马之奔腾”,又是金门岛和马祖岛的象征。以金门、马祖命名“金马奖”,据云是为了褒扬“英勇的抗击精神”。戏剧性的炮击金门,从一九五八年一直延伸到一九七九年元旦,才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部长徐向前发表文告,宣布结束炮击金门。徐向前的文告说:为了方便台、澎、金、马的军民同胞来往大陆省亲会友、参观访问和在台湾海峡航行、生产等活动,我已命令福建前线部队,从今日起停止对大金门、小金门、大担、二担等岛屿的炮击。
如今,当笔者前往厦门采访,厦门前线却已成了旅游“热点”——人们争着在那里用望远镜一睹金门风光,所见对岸,一派和平景象,国民党士兵毫无顾忌来来往往,与当年炮击金门时别若天渊……
第十二部分:未完的棋大陆的经济失误让蒋介石幸灾乐祸
蒋介石自从退到台湾之日起,便念念不忘反攻大陆。早在一九五○年六月,蒋介石就已提出这样的战略性口号:“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完成。”
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三年、五年过去了。蒋介石年年在号召反攻大陆,年年成了一句空话。不过,细细探究,倒也可以从中发现规律:每当国际形势发生不利于毛泽东的变化时,或者由于毛泽东的政策失误使大陆发生困难时,蒋介石的反攻大陆的调子就提高了。其中,到了大陆的“三年自然灾害”期间,达到了高潮。
所谓“三年自然灾害”,一般泛指一九六○年至一九六二年。虽
小说推荐
- 毛泽东与蒋介石
- 作品:红色三部曲—毛泽东与蒋介石 作者:叶永烈 内容简介 蒋介石和毛泽东是国共两党的旗手,从二十纪二十年代至七十年代,蒋介石和毛泽东的合作和斗争,就是半个世纪的中国历史风云,就是国共两党的关系史。诚如美国总统尼克松所言“半个世纪以来的中国史,在很大程度上是三个人的历史:一个人是毛泽东,一个人是周恩来
- 最新章:第127章
- 红色三部曲之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 像钟摆似的,长江轮船从上游到下游,又从下游回到上游,来来回回,终年不息。忽地,从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二日那天开始,上海的大批乘客涌向码头,往武汉的船票顿时成了抢手货。船票价格暴涨。十天之后,由上海驶往武汉的几艘轮船,前后由两艘挂着米字旗的英国轮船护航,船票价格更是翻了几个跟斗,连统舱票都涨到四十五元一张
- 最新章:第106章
- 红色三部曲之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z
- 像钟摆似的,长江轮船从上游到下游,又从下游回到上游,来来回回,终年不息。忽地,从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二日那天开始,上海的大批乘客涌向码头,往武汉的船票顿时成了抢手货。船票价格暴涨。十天之后,由上海驶往武汉的几艘轮船,前后由两艘挂着米字旗的英国轮船护航,船票价格更是翻了几个跟斗,连统舱票都涨到四十五元一张
- 最新章:第106章
- 两岸惊涛中的毛泽东与蒋介石 作者:[中]尹家民
- ﹏┛欢迎光临 微 桌 小 说【三无少女】整理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两岸惊涛中的毛泽东与蒋介石 作者[中]尹家民内容简介:毛泽东与蒋介石之间的交手、和谈、角逐与对决,构成了波澜壮阔、影响深远的国共之争,也牵动了半上世纪以来两岸政治舞台上一幕又一幕惊心动魄的历史大戏《两岸惊涛中的毛泽东与蒋介石》是《世
- 最新章:第95章
- 毛泽东和蒋介石的早期交往
- 小说排行榜/top.aspx毛泽东和蒋介石的早期交往 作者:佚名 世人常以为毛泽东和蒋介石在1945年重庆谈判时才第一次见面,本文却披露了鲜为人知的历史场面…一 毛泽东挥泪别妻赴粤 1923年岁末的广州 一位身材颀长、穿一身灰布长袍、足蹬一双黑布鞋的湖南青年,出现在街头 头发长而密,眉毛却稀疏,一双
- 最新章:第6章
- 红色三部曲之红色的起点
- 最近,作家叶永烈就他的“红色三部曲《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和《毛泽东与蒋介石》回答了编者的提问。问:你为什么要写《历史选择了毛泽东?答:起因是我在前几年经过多方采访,写出了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三十多万字历史长篇《红色的起点,在建党七十周年前夕印出,二十多家报刊加以连载、选载或摘载。朋友们建议
- 最新章:第92章
- 我在蒋介石父子身边四十三年
- 口述:翁元 记录:王丰*第一章:加入“领袖铁卫队 没有谁能扑灭蒋介石心中急欲消灭共产党人的烈焰,就连被丘吉尔誉为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组织者”马歇尔也无能为力;然而蒋介石要在中国铲除共产党人的决心和马歇尔调处国共冲突的失败,注定了蒋政权“金陵王气黯然收”的命运。我正是在那个令马歇尔痛心疾首、国共内战愈
- 最新章:第44章
- 贺子珍与毛泽东
- 传奇而动人的爱情悲剧:贺子珍与毛泽东 作者:石永言征程托孤(1)壹 晨,贺子珍在毛泽东的铜床边整理衣物,蓦地,一股大风,从开着的彩色玻璃鸳鸯窗外扑进来。贺子珍离开铜床,踱到窗下,欲拉上爿窗户 毛泽东见贺子珍行动似有些不便,爱怜地说“子珍,让我来关 毛泽东用力拉下上爿窗户,在室内踱步,手里燃起一支袅袅
- 最新章:第36章
- 与毛泽东一起感受历史
- 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的时候,中国也被迫“参战,结果,什么也没有得到,只是把德国帝国主义侵略的山东半岛转交给日本帝国主义去掠夺罢了。中国仍然处在半殖民地的地位。大战前各帝国主义国家强迫中国订立的许多不平等条约和他们在中国划分的“势力范围,还是继续有效。国内军阀间的混战仍然不停止。每一派军阀都勾结不同
- 最新章:第12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