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呢?也曾一度表示和平的姿势,金门的大炮一度沉默。
一九五七年四月十六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访问北京,毛泽东发出了关于台湾问题的重要信号。
那时,曾任国民党行政院院长的翁文灏已于一九五一年一月回到大陆,曾任东北“剿总”总司令的卫立煌则于一九五五年三月十五日回到大陆。伏罗希洛夫来到北京,周恩来举行盛大国宴欢迎,卫立煌也在座。周恩来在向伏罗希洛夫介绍卫立煌时,说及“国共两党过去已经合作过两次”,毛泽东当即接着说了一句:“我们还准备进行第三次国共合作。”
毛泽东的这句话,引起各方注意。翌日,《人民日报》不寻常地立即在头版报道毛泽东这句话,而且加上了醒目标题:“毛主席说:我们还准备进行第三次国共合作。”在这种气氛之下,毛泽东许久不曾下令炮击金门。
一九五七年十月,在台北召开的国民党“八全”大会,提高了反共的调门。那是因为一九五六年秋在东欧发生了匈牙利事件、波兰事件,赫鲁晓夫又在苏共“二十大”激烈抨击斯大林,世界红色阵营产生动荡。毛泽东和赫鲁晓夫之间产生公开分歧。蒋介石以为,已是“反攻复国之最有利的形势”。这样,他在“八全”大会上,提出了“反攻复国”的政治纲领。
蒋介石连任国民党总裁。他提出《本党设副总裁案》,陈诚当选为副总裁。
针对新的形势,毛泽东写出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蒋介石则写出二十多万字的《苏俄在中国》。
蒋介石在毛泽东发出“我们还准备第三次国共合作”的信号之后,依然故我,依然在那里鼓吹反攻大陆,依然把“反攻复国”定为政治纲领,这使毛泽东颇为恼火。毛泽东决计要揍蒋介石一顿——这成了导致“八二三”炮轰金门的潜因。
第十二部分:未完的棋叶飞透露了炮打金门的内情
一九五八年八月二十日,叶飞忽接北京电话,要他即飞北戴河。那时,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正在北戴河举行。叶飞知道,要他急飞北戴河,事关重大。
据叶飞回忆,由于半途遇雷雨,他不得不在开封降落、过夜,于二十一日中午飞抵北戴河。下午三时,毛泽东便在住处接见了叶飞,彭德怀、林彪也在那里。毛泽东紧急召见叶飞,便是为了炮击金门。
叶飞后来在回忆录《征战纪事》中,这么写及毛泽东决定炮轰金门的原因:毛主席选择这个时机大规模炮击金门,摆出我军要解放金门以至台湾的姿态,一是警告蒋介石,二是同美帝国主义进行较量,把美国的注意力吸引到远东来,以调动当时正在侵略中东的美国第六舰队,支援中东人民的斗争。叶飞:《征战纪事》,上海文艺出版社一九八八年版。
内中关于“支援中东人民的斗争”,毛泽东在一个月前的七月十八日,在中央军委会议上,曾这样谈及:美军在黎巴嫩、英军在约旦登陆,企图镇压黎、约两国人民及中东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和民族解放运动,为了支持阿拉伯人民的反侵略斗争,游行示威是一个方面,是道义的支援,还要有实际行动的支援。选择哪个方向进行实际行动的支援呢?只有选择金门马祖地区,主要是打蒋介石。金门、马祖是我国领土,打金门、马祖是我国内政,敌人找不到借口,而对美帝国主义有牵制作用。
由于多日未曾炮击金门,所以金门岛上的国民党官兵猝不及防。据云,第一阵炮弹落下时,差一点炸死蒋经国的儿女亲家、“国民政府国防部长”俞大维以及叶飞的老对手胡琏。“八二三”炮击,导致国共双方陆海空开战:陆军互相炮击,海军、空军直接交战。这样的战争,持续了四十多天,使台湾海峡陷入一片紧张之中。蒋介石以为毛泽东要占金门,并准备进攻台湾。
毛泽东呢?在金门硝烟弥漫之际,他倒潇潇洒洒地在写文告,一连写了五篇之多。这些文告,在当时都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部长彭德怀”名义发表的。这些文告写得泼辣、调侃,一派毛氏风格。当时,大陆的语言学家朱德熙便发表了《评国防部文告的风格》一文,分析了那不同于众的国防部文告的语言特色:
一般政府文告的特点是态度严肃,语气庄重。国防部几个文告不仅做到这一点,同时进一步吸取了散文中生动、活泼的笔调。一方面庄重严肃,气势磅礴;另一方面,娓娓而谈,又让听话的人感到亲切。
虽说在当时便有很多人猜测是毛泽东写的——毛泽东和蒋介石不同,蒋介石的文告要别人为之捉刀,而毛泽东不仅自己的文告自己写,还常常替别人捉刀!例如,当年毛泽东曾以朱德的名义发表过不少文告;如今,当然完全可能以彭德怀的名义发表这些文告。后来这些文告被收录一九八一年出版的《毛泽东军事文选》,证实了当年人们的猜测。
说实在的,如果对《毛泽东选集》作个统计,在前四卷(一九二六年三月至一九四九年九月),出现频率最高的名词要算是“蒋介石”了;可是,在一九四九年十月起的毛泽东著作中,“蒋介石”出现的频率大大降低,表明毛泽东的主要精力用于治理大陆内政,偏居于海岛一隅的蒋介石不再是他的议事日程上的主题。在炮轰金门的那些日子里,毛泽东却一反常日,连篇累牍地写下了一系列文告,表明了他对老对手蒋介石的新看法……
第十二部分:未完的棋曹聚仁在紧张时刻出现在北京
毛泽东所写的第一篇文告,曰《告台湾同胞书》,于一九五八年十月六日以彭德怀的名义发布。
毛泽东在文告中说明了炮打金门的原因。他写道:
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金门战斗,属于惩罚性质。你们的领导者们过去长时期间太猖狂了,命令飞机向大陆乱钻,远及云、贵、川、康、青海,发传单,丢特务,炸福州,扰江浙。是可忍,孰不可忍?因此打一些炮,引起你们注意。台、澎、金、马是中国领土,这一点你们是同意的,见之于你们领导人的文告,确实不是美国人的领土。台、澎、金、马是中国的一部分,不是另一个国家。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没有两个中国。这一点,也是你们同意的,见之于你们领导人的文告。你们领导人与美国人订立军事协定,是片面的,我们不承认,应予废除。美国人总有一天肯定要抛弃你们的。
毛泽东所说的“你们领导人”,不言而喻,指的是蒋介石。尽管毛泽东和蒋介石乃敌对的双方,但如毛泽东所言,双方都一致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没有两个中国。”
毛泽东又一次申明了和谈之意:
你们和我们之间的战争,三十年了,尚未结束,这是不好的。建议举行谈判,实行和平解决。这一点,周恩来总理在几年前已经告诉你们了。这是中国内部贵我两方有关的问题,不是中美两国有关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之间并无战争,无所谓停火。无火而谈停火,岂非笑话?
台湾的朋友们,我们之间是有战火的,应当停止,并予熄灭。这就需要谈判。当然,打三十年,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但是究竟以早日和平解决较为妥善。何去何从,请你们酌定。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毛泽东的《告台湾同胞书》发表的前一日,即十月五日,那家与曹聚仁有着密切关系的《南洋商报》,以消息极为灵通的姿态,发表独家重要新闻。此新闻署“本报驻香港记者郭宗羲三日专讯”,内中称:
据此间第三方面最高人士透露,最近已有迹象,显示国共双方将恢复过去边打边谈的局面。据云:在最近一周内已获致一项默契,中共方面已同意从十月六日起,为期约一星期,停止炮击、轰炸、拦截台湾运送补给在金门、马祖的一切船只,默契是这些船只不由美舰护航。
毛泽东的《告台湾同胞书》中的一段话,表明《南洋商报》的消息完全准确。毛泽东宣告:“为了人道主义,我已命令福建前线,从十月六日起,暂以七天为期,停止炮击,你们可以充分地自由地输送供应品,但以没有美国人护航为条件。如有护航,不在此例。”
一家远在新加坡的民间报纸,能够如此准确事先披露北京高层的?
小说推荐
- 毛泽东与蒋介石
- 作品:红色三部曲—毛泽东与蒋介石 作者:叶永烈 内容简介 蒋介石和毛泽东是国共两党的旗手,从二十纪二十年代至七十年代,蒋介石和毛泽东的合作和斗争,就是半个世纪的中国历史风云,就是国共两党的关系史。诚如美国总统尼克松所言“半个世纪以来的中国史,在很大程度上是三个人的历史:一个人是毛泽东,一个人是周恩来
- 最新章:第127章
- 红色三部曲之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 像钟摆似的,长江轮船从上游到下游,又从下游回到上游,来来回回,终年不息。忽地,从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二日那天开始,上海的大批乘客涌向码头,往武汉的船票顿时成了抢手货。船票价格暴涨。十天之后,由上海驶往武汉的几艘轮船,前后由两艘挂着米字旗的英国轮船护航,船票价格更是翻了几个跟斗,连统舱票都涨到四十五元一张
- 最新章:第106章
- 红色三部曲之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z
- 像钟摆似的,长江轮船从上游到下游,又从下游回到上游,来来回回,终年不息。忽地,从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二日那天开始,上海的大批乘客涌向码头,往武汉的船票顿时成了抢手货。船票价格暴涨。十天之后,由上海驶往武汉的几艘轮船,前后由两艘挂着米字旗的英国轮船护航,船票价格更是翻了几个跟斗,连统舱票都涨到四十五元一张
- 最新章:第106章
- 两岸惊涛中的毛泽东与蒋介石 作者:[中]尹家民
- ﹏┛欢迎光临 微 桌 小 说【三无少女】整理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两岸惊涛中的毛泽东与蒋介石 作者[中]尹家民内容简介:毛泽东与蒋介石之间的交手、和谈、角逐与对决,构成了波澜壮阔、影响深远的国共之争,也牵动了半上世纪以来两岸政治舞台上一幕又一幕惊心动魄的历史大戏《两岸惊涛中的毛泽东与蒋介石》是《世
- 最新章:第95章
- 毛泽东和蒋介石的早期交往
- 小说排行榜/top.aspx毛泽东和蒋介石的早期交往 作者:佚名 世人常以为毛泽东和蒋介石在1945年重庆谈判时才第一次见面,本文却披露了鲜为人知的历史场面…一 毛泽东挥泪别妻赴粤 1923年岁末的广州 一位身材颀长、穿一身灰布长袍、足蹬一双黑布鞋的湖南青年,出现在街头 头发长而密,眉毛却稀疏,一双
- 最新章:第6章
- 红色三部曲之红色的起点
- 最近,作家叶永烈就他的“红色三部曲《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和《毛泽东与蒋介石》回答了编者的提问。问:你为什么要写《历史选择了毛泽东?答:起因是我在前几年经过多方采访,写出了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三十多万字历史长篇《红色的起点,在建党七十周年前夕印出,二十多家报刊加以连载、选载或摘载。朋友们建议
- 最新章:第92章
- 我在蒋介石父子身边四十三年
- 口述:翁元 记录:王丰*第一章:加入“领袖铁卫队 没有谁能扑灭蒋介石心中急欲消灭共产党人的烈焰,就连被丘吉尔誉为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组织者”马歇尔也无能为力;然而蒋介石要在中国铲除共产党人的决心和马歇尔调处国共冲突的失败,注定了蒋政权“金陵王气黯然收”的命运。我正是在那个令马歇尔痛心疾首、国共内战愈
- 最新章:第44章
- 贺子珍与毛泽东
- 传奇而动人的爱情悲剧:贺子珍与毛泽东 作者:石永言征程托孤(1)壹 晨,贺子珍在毛泽东的铜床边整理衣物,蓦地,一股大风,从开着的彩色玻璃鸳鸯窗外扑进来。贺子珍离开铜床,踱到窗下,欲拉上爿窗户 毛泽东见贺子珍行动似有些不便,爱怜地说“子珍,让我来关 毛泽东用力拉下上爿窗户,在室内踱步,手里燃起一支袅袅
- 最新章:第36章
- 与毛泽东一起感受历史
- 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的时候,中国也被迫“参战,结果,什么也没有得到,只是把德国帝国主义侵略的山东半岛转交给日本帝国主义去掠夺罢了。中国仍然处在半殖民地的地位。大战前各帝国主义国家强迫中国订立的许多不平等条约和他们在中国划分的“势力范围,还是继续有效。国内军阀间的混战仍然不停止。每一派军阀都勾结不同
- 最新章:第12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