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几百万军队的国家,这到底是谁在说疯话呢?然而在那个时候,这却是现实,而且是披着法律外衣的现实。
“好吧,我出庭。”终于,我答应了。
王处长对我说,需要出庭做证的事情不多,时间也不长,规定给我的证词只需要1千字,只给我5分钟的时间,内容也极简单,只证明说我原来是一个中学生,认识阿垅之后,思想发生了变化,逐步受到胡风思想影响,开始写文章攻击革命作家和革命路线,对党的文艺政策抱有敌对情绪。对此阿垅夸奖我有才华、有前途,想把我当做胡风集团的接班人。根据这个要求,王处长要我尽快写成证词,他们很快再来找我。
未出半个月,胖刘和王处长又到工厂找我来了,他们带走了我写的证词,说是带回去研究。我想一定是给他们的领导审查吧。又过了一些日子,胖刘和王处长又找我来了,对我写的证词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前前后后十几次,最后证词才算确定下来,说是就这个样子吧。
王处长对我说,出庭做证不能带文字稿,为避免做伪证,必须口述,要把1千多字的证词背下来、熟记在心里。出庭时不能紧张,以免一时心慌忘了证词,法庭是一个很严肃的地方,那是一点差错也不能出的,万一出了什么意外,一切后果由自己负责。
每次王处长来,都是以一种严肃的口气提醒我,要我一定认真准备好证词。从此我白天劳动,晚上就准备证词,反复地把这篇证词背得滚瓜烂熟,这期间胖刘和王处长还来过许多次,演习出庭的种种过程,他们先听我背证词,再向我提问题,说是出庭的时候,就是提这几个问题的。他们更嘱咐我,到了法庭,万一阿垅向我提什么问题,万万不可回答,要我不能和阿垅直接对话。
对于我的证词和表演表示满意之后,王处长告诉我说,阿垅“认罪”的态度很不好,三翻五次地推翻对于他的种种揭发,现在是最后的判刑,有可能他把一切都认下来,这对他有好处,也可能他把一切都推翻,已经对阿垅做过交代,告诉他那样做只能对他自己不利。
第五部分十七、法律的戏弄(2)
对于我的出庭做证,我久久地不能释然,这是对我最大的侮辱,使我在阿垅面前丧失人格。阿垅能不能理解这是出于一种无奈,或者他能不能谅解我的“处境”,就像是一块巨石一样压在我的心上,我想也许阿垅出狱之后,还有机会容我向他解释,如果我拒绝出庭,王处长说国家也会对我有相应的办法,言外之意,我将再一次从社会消失。
本来认识阿垅,开始是我主动给他写信,说阿垅对我进行特务拉拢,是歪曲事实、是谎言。阿垅后来给我写信,谈的只是写作上的问题,与政治丝毫无关,我们两个人从来也没有商量过颠覆国家的事,阿垅没有向我攻击过共产党,更没有对我做过反动宣传。写文章是我自己的事,文章写好之后向阿垅征求意见,也是一个文学青年向前辈学者求教的正常现象,把这一切说成是反革命罪行,还要我出庭做证,受戏弄的不是我一个人,受戏弄的是我们整个的国家和民族。
终于,我接到了法院的传票,要我出庭做证。开庭的那一天,我早早地来到了天津中级法院,王处长和胖刘在法院门口等我,他们两个人显得有些紧张,王处长告诉我说,昨天晚上阿垅接到起诉书后态度极坏,他们到狱中做了一夜的“工作”,阿垅才答应今天到法庭上认罪的,王处长告诉我说,不必紧张,估计不会出什么意外的。
…………
天津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大院里早就停下了十几辆小汽车,几位气宇轩昂的大人物从车上走下来,跟着随员,披着大衣,走进了审判大厅,看得出来,这些人都是当年反胡风运动的领导人,自然也有市里的要人,今天他们要来出席审判,亲自看看他们的敌人“应得”的下场。
坐在证人休息室里,隔窗望去,正看见那些要人们不可一世的神态,只是我倒也觉得这些人可怜,他们今天居然要由一个只有二十几岁的小青年,又是一个挖过河,沤过粪、挨过饿的证人来证明他们的正确和胜利,也实在是太可悲了。
坐在证人休息室里,我心里乱糟糟地不知想了一些什么,从北京来的几个证人,我没有见过面,天津的李篱过去见过,如今也是老得不行了,相互见了面,也就是彼此看看,不敢多说话。
正是在我胡思乱想的时候,突然一个陌生人向我走了过来,这个陌生人个子很高,很瘦很瘦,我看了半天,也没想起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位陌生人。陌生人走到我身边,看了看我,向我问道:“是侯红鹅吧?”
侯红鹅是我以前的名字,陌生人一定是我过去的朋友,但我看了好长时间,实在想不起来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位朋友了。
“我是芦甸。”陌生人见我认不出他来了,便主动向我做自我介绍。
芦甸,一下子我惊呆了,这怎么会是芦甸呢?我认识的那位芦甸是一位英俊、极富风采的人,现在告诉我说他就是芦甸的这个人却完全成了一个老人了,目光中再没了一点光采,神色呆滞,弓着腰,穿着破棉大衣,看上去就和一个老工人一样,那个睿智潇洒的芦甸已经不再存在了。
听说站在我面前的这个人是芦甸,立即我迎上去伸出了双手,我知道这里是法院,我们又全都是“证人”,我们的一行一动全要受到监视,我只好控制感情,不敢表现得过于激动。紧紧地握着芦甸的双手,一时之间,竟然忘记了向他问一声好。
此时的芦甸只有40几岁,但长达10年的监狱生活摧残了他的青春,早在王处长到工厂找我的时候,他就告诉我说芦甸已经被“释放”了,算是不予起诉,很是够宽大的了。他们还告诉我说,芦甸在狱中得了一点点病,现在已经好多了。后来我才知道,原来芦甸在狱中精神失常,他无法理解这一桩冤案,在长达10多年的监狱生活中,他每时每刻都在想着,自己到底是不是反革命?他更在思考胡风是不是反革命?他得不出结论,得了精神分裂症。芦甸的夫人———李嘉陵到狱中去看芦甸,芦甸见到妻子竟然不问一句家里的情况,而是呆呆地给他的妻子背诵《实践论》,李嘉陵看着芦甸背诵《实践论》的样子痛哭失声,而芦甸还是毫无表情地在背诵着毛主席著作。
芦甸夫人李嘉陵是一位伟大的女性,芦甸被捕入狱之后,她一个人带着孩子依靠60几元的工资养活全家,还瞻养芦甸的老母亲,因为受胡风案的株连,李嘉陵蒙受冤屈,但她一直相信芦甸的无辜和清白。
“你还好吧?”终于我想起要向芦甸问一声好了。拉着芦甸的双手,我万般激动地说着。
“过去的一切让它过去吧。”芦甸坐在我的身边和我说着,“在里面这么多年,我心中最大的负疚就是觉得对不起你,我们的事牵涉到你的头上,那时你才只有19岁呀。”
“你怎么会想到这些呢?”我向芦甸问着,“我没有怪罪过任何人。”
法警提醒证人们要考虑出庭做证的事,我们不可能多说话,匆匆忙忙地我只能向芦甸说了说这些年我的情况,芦甸也告诉我说,可能安排他去一个农场。我劝慰他说,暂时先有个地方安身,情况总会一天天好起来的。我和芦甸约定,等他有了准确的去处,一定要告诉我,我去农场看他,我们还要好好地说说这些年的经历。芦甸又嘱咐我一些话,我们就分开坐下了。
在休息室里,我还见到了几位师友,但不允许我们多说话,大家只好告知一下现在的处境,然后就想着自己出庭的“证词”了。
“各位证人。”一位法警极有礼貌地出现在休息室门口,到底是一种法律的表演,一切都显得和善,法警恭恭敬敬地向大家敬了一个礼,然后又向大家说道,“现在已经开庭了,法院委任我向各位证人发出邀请,大家有什么要求,可以向我提出。”
证人之间,再不能相互说话了,大家拿着自己的小本本,最后再熟悉一下证词。
法庭里面的情况,我们一点也不知道,大约过了半个小时,法警出现在门口说:“请证人侯红鹅出庭。”我应声站起身来,心情紧张得几乎无法控制。
跟随在法警的身后,我走进了法庭,法庭里坐满了人,我几乎不知道自己是怎样走到前面来的,迎面的?
小说推荐
- 天意 完全版本 03年中国最强历史科幻小说
- (﹏(﹏╯天 意作者:钱莉芳三代禅让,商汤伐桀,宗周革命,春秋战国…秦失其鹿,天下英雄共逐之!然而又有谁能想到这“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王朝更替背后,竟有一股神秘力量在操纵。在大秦帝国即将崩溃的前夜,淮阴韩信虽然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身怀治国平天下之策,却无人赏识。潦倒中,一位神秘的黑衣人出现在他
- 最新章:第47章
- 三千年华夏历史图景:新读史记(上卷)
- 作者:司马迁 第一部分 第1节:新读史记(上卷(1 序 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记载了我国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大约三千年左右的历史 司马迁,字子长,生于公元前145年或135年,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父亲司马谈学识渊博,曾任太史令。司马谈死后,司马迁继任
- 最新章:第90章
- 三千年华夏历史图景:新读史记(下卷)
- 作者:司马迁 第一部分 第1节:新读史记(下卷(1 寂寞的孔子 他是一块温润的美玉 虽然生前郁郁不能得志,但他的思想却影响着每一个华夏子孙 他的言行,成为后世的楷模 圣人之初 孔子,字仲尼,出生在鲁国的昌平乡陬邑。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名叫孔防叔。孔防叔生下了伯夏,伯夏又生下了叔梁纥,叔梁纥是当时鲁国的
- 最新章:第106章
- 中国人的历史误读
- 送你一付历史解毒剂 历史研究在真正意义上是一种为政治生活进行的教育和训练…最有益的,或者说惟一的,学会在命运中保持尊严的方法,就是:回忆起他人的灾难—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波利比奥斯《通史“赵州桥本是鲁班修”到时下已经进入最广阔的通俗文化领域,成了歌唱家的一句唱词。唱词来源于一个流传已久的说法,即世世代
- 最新章:第59章
- 葵花宝典:一本书与百年武林史
- 作者:张璟琳写在开始之前—这个江湖谁曾笑傲《笑傲江湖》写于1967年,众所周知,那是个多事之秋 这一年,是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后的第二十一年,是“北约”成立的第十八年,是“华约”成立的第十二年,是“古巴导弹危机”之后的第五年。这一年,世界上的核武器已经可以毁灭人类好几次 这一年“五月风暴”正在欧洲
- 最新章:第49章
- 五百年吸血鬼惊世传奇:历史学家(精编版)
- 作者:伊丽莎白·科斯托娃 第一部 前言 献给我的父亲 下面的故事 有些是 他最早告诉我的 致读者 我从未想过要将下面的故事诉诸笔端。可是,一股莫名的震撼近来总在促使我回首往事,那是我和我最爱的几个人生命中多灾多难的日子。这是一个寻亲的故事:十六岁的我追寻父亲和父亲的过去;父亲追寻他敬爱的导师和他导师
- 最新章:第79章
- 中国商业第一家族:荣氏百年
- 作者:杜博奇】内容简介百年荣氏家族史,反映的是一部中华民族工商业百年变迁史。从清末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开办实业打响名声,到荣毅仁获得“红色资本家”称号,再到荣智健叱咤商界、名噪中外,荣氏一族当仁不让成为中国最大的民族工业财团。一切成功都建立在艰苦拼搏之上,回顾荣氏几代风云,无一不是在泥泞中前行,通过重
- 最新章:第44章
- 中华百年经典散文·风景游记卷
- 《中华百年经典散文·风景游记卷》作者:张胜友+蒋和欣主编【完结 初游美国容闳 容闳(1828~1912,字达萌,号纯甫,广东香山南屏镇(今属珠海)人。清代学者。著有《西学东渐记》等 一八四七年一月四日,予等由黄埔首途。船名亨特利思,帆船也,属于阿立芬特兄弟公司,前章已言之。船主名格拉司彼(Capta
- 最新章:第106章
- 剖解影响中国历史的11个关键人物-历史的刀
- 前言 历史,虽然是一些曾经发生过的往事,早已随风而逝烟消云散,但对今天生活着的每一鲜活的个体生命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影响 人类并非从天而降凭空而生,而是从远古一步步地发展进化而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上每一个重大事件,每一次重要转折,无论多么久远,都或多或少、或深或浅、或浓或淡、或隐或显地在人类
- 最新章:历史的刀-第7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