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厚厚的冰层上砸出一个足可以吞下人体的大洞来,是不容易的,我看见过在河面上打鱼的人,人家有锋利的工具,那也要用很长很长时间,才能凿出一个洞来,那样的小洞,只要能把渔具放下去,现在我用扁担在河面上砸洞,砸了好半天时间,我才知道这要很费一番力气的。
过去了很长很长的时间,河面上的冰洞倒也渐渐地砸开了,北风越吹越野,我没有寒冷的感觉,似是也没有思想斗争,就是再不想回农场了。我听说选择自杀的人都要经历一番苦苦的思想斗争,有人说,跳河的人总是要在河边留下深深的脚印,跳河之前,他会走过来走过去,一直到天就要亮的时候,他才会跳下去。而我就是想快点砸出一个洞来,只要这个洞能把我吞下去,我会一点也不犹豫地跳下河去的。
正在我用力砸冰洞的时候,远远地就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林希,林希!”一定是农场的学员们发现我没有回去,跑回来找我了,他们未必想到我会跳河,他们担心我会倒在地里,或者是出了什么意外。听得出来,是很多人在远处喊我。这时,如果我已经把冰洞砸好了,我想我一定就跳下去了,据说想跳河的人,都是在有人出来寻找他们、喊他们的时候,才毅然跳下河里去的。我也是听见喊声之后,全身抖起来了,冰洞还太小,根本就跳不下人去,最最可怕的是,如果人们在这里找到我,又看见我正在河面上砸洞,人们一定要汇报上去,到那时,立即我就会被当成“典型”,全农场就会一起“帮助”我了。
想到这里,我才发现自己的荒唐,我怎么就想到走这条路呢?我不是清白的吗?清白怎么就活不下去了呢?赶忙跑上河堤,抬手拭去脸上的泪痕,我装着是在河堤上休息,忙着担起两捆干草跑了起来。我必须离开这个地方,就是被人们找到了,也要离这个冰洞远些,就是明天有人发现河面上有一个冰洞,人们也不会想到是我砸的,人们还以为是打鱼的人砸出的冰洞呢?
挑着两捆干草拚命地在大堤上跑,没跑出去几步,我就跌倒了,这时人们也赶了过来,立即把我围住了…………
…………
第一次自杀未遂,不久,我又几乎死于非命。
50多岁的右派老石毛遂自荐,说他砌暖炕的技术堪称天下第一。
改变待遇,放过探亲假之后,右派学员又回到农场,农场为右派们建立了直属队,队长们不再过问直属队的事,早晨站队点名的规矩也免掉了,每星期有三个晚上政治学习,也不批斗人了,其余的时间自由支配,农场还给各个班组发了朴克牌、象棋之类的文娱用品,生活变得轻松多了。
尤其是取消了右派学员们去队部在门外喊“报告”的规定,起居、生活、劳动和下放干部享受同样待遇。一开始大家还不习惯,只是再见到队长们你叫他是队长,他不答理你,一定要喊他老张老李他才和你说话,渐渐地大家也就适应这种状况了,右派学员们和队长们说话,再没有人垂手恭立了。
右派们之间,传开了种种的消息,有人说对于右派已经开始甄别,定错的,要恢复党籍,恢复工资待遇,更要恢复工作。可是怎么算是定错了的呢?后来果然就发现有几个右派学员悄悄地离开农场了,也没有开大会,也没有公布这几个人怎么就走了,大家一分析,这几个人原来是工人出身的干部,给他们定右派的时候,他们还没有干部身份,也就是说,他们还没有转干。不是干部不算是知识分子,不是知识分子也就不能定右派,这样就算是甄别出来了。再至于其它人,过了好长时间,也就没有下文了。
又传来一条消息,右派们无论摘帽子没摘帽子,可能一律要送回原单位,这也就是说,大家离开农场的日子已经是指日可待了。什么时候离开,有人估计可能要到来年的春天,说是市里不好安排,也不是少数人了,听到这个消息,人们非常高兴,大家都在暗中等着回城的日子。
这样,右派学员们就想着让自己在农场最后的日子过得舒服一些,我也趁着这段轻松的时间复习外语,很长一段时间农场里不许读书,尤其是不许读文艺书,学理科的右派可以读理科书,我呢?就只能读外文书了。利用这段时间,我自学了日语,复习了英语,我也算是懂得两门外语了,但都学得不札实。我想回城之后,如果重新安排工作,肯定不会让我回作家协会的,那是意识形态前沿阵地,但也许我能要求去做点文字翻译,翻译科技资料。
一时之间,在右派们的心里,中国天空上的黑云似是淡了许多,总算是又看到一点希望,有政治头脑的人在背后对大家说,这是少奇同志主持中央工作的结果,估计情况会一天天地好起来,三年灾害给国家带来的损失太惨重了。更有消息灵通的人士传来消息说,北京开了神仙会,让民主人士畅所欲言,有人就提出右派问题处理得重了;还提出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的三不政策。听到这些消息,我非常激动,这倒不是说我自己又看到了什么希望,我总以为这次中国也许会变好些了。我自己深受政治运动之害,把好好的一个我搞成这个样子,对国家有什么好处呢?
养精蓄锐,准备有重新分配工作的一天,我还想做点成绩出来呢。
就是在这时候,老石说他会砌暖炕,大家非常高兴,虽说是住进了干部宿舍吧,可到底也是半截的砖房,夜里极冷,冻得睡不着觉,据老石说,暖炕和暖气一样,睡觉可以只搭一条毛毯就行了。一天的时间,大家动手,老石做指挥,很快就把暖炕砌好了,就是把原来的土炕拆掉,再在土炕下面盘好烟道,又在靠近门的地方砌了一个炉灶,暖炕就砌成了。大家抱来干草烧灶,炝了满屋的烟,敞开房门,浓烟滚滚地往外冒,别人问我们做什么,我们说砌暖炕,大家都说明天他们也砌。
也是农场对右派学员们客气了,大家就到食堂去拿煤,就是煤灰掺黄土打成的煤饼,灶膛很大,一次填进了十几块煤饼,又冒了一阵烟。待烟散尽了,看着天时也不早了,大家说着笑着,先后都钻进被窝、想美美地睡一夜,果然暖炕暖得很,大家都说老石的技术高。
老石是个心细的人,他说新砌成的暖炕可能有煤气,要大家当心煤气中毒。
老石没有睡,他看着炉灶里的火,直到夜里12点,老石说他看着没有问题了,才最后一个睡下。
第五部分十六、活着、或者不活(3)
我当然早就睡着了,睡得好舒服,好解乏,在农场从来没有睡过这样舒服的觉,也没做梦,睡得几乎失去了知觉。
也不知道睡到什么时候,反正就是觉得这一夜是这一辈子睡得最香最舒服的一夜,睡得人一动也不想动,一点知觉也没有,睡得把一切全忘记了。睡着睡着就觉着身边有人动了一下身子,然后又听见咕咚一声、似是一个很重很重的东西倒下来了,似是倒下了一座大山。我还以为是什么人要出去“方便”,想问一声是谁,但问不出声音,这时我才觉得有点不对劲,那个倒在我身边的人,此时也似是喊了一声。随后的事情,我就一点也不知道了,我昏厥过去了。
我又一次体验生命离我而去,仍然是非常平静,没有一点痛苦,没有一点恐惧,只想继续睡下去,舒舒服服地睡下去。
不知道过去了多少时间,一阵寒风吹醒了我,我用力地睁开眼睛,仰面看见了天空。奇怪,我不是睡在房里的吗?怎么就看见天空了呢?再看看,自己竟然光着身子躺在院里,许多人围着我,正在给我做人工呼吸。
“活了,活了。”身边的人看见我睁开眼睛,大声喊了起来,这时,我才明白似是我死过去了,可是我是怎么死的呢?我还是不明白。
“好险呀!再迟,就没有希望了。”身边的人感叹地说着。
慢慢地回忆着,我想起自己昨天晚上睡觉前的事情,大家砌了暖炕,然后老石说他要看看炉火弱了再睡,然后就没有声音了,再想,想起有人倒下去的声音,这时,我才突然想到,我可能是煤气中毒“死”在房里了。
事后人们才告诉我说,当时室内的情景好怕人,老石躺在地上,那个倒下去的人就是老石,他睡的晚,煤气中毒的程度比大家轻,他要出去小解,站起来就跌倒在炕上了,他还大喊了一声,这样才?
小说推荐
- 天意 完全版本 03年中国最强历史科幻小说
- (﹏(﹏╯天 意作者:钱莉芳三代禅让,商汤伐桀,宗周革命,春秋战国…秦失其鹿,天下英雄共逐之!然而又有谁能想到这“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王朝更替背后,竟有一股神秘力量在操纵。在大秦帝国即将崩溃的前夜,淮阴韩信虽然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身怀治国平天下之策,却无人赏识。潦倒中,一位神秘的黑衣人出现在他
- 最新章:第47章
- 三千年华夏历史图景:新读史记(上卷)
- 作者:司马迁 第一部分 第1节:新读史记(上卷(1 序 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记载了我国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大约三千年左右的历史 司马迁,字子长,生于公元前145年或135年,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父亲司马谈学识渊博,曾任太史令。司马谈死后,司马迁继任
- 最新章:第90章
- 三千年华夏历史图景:新读史记(下卷)
- 作者:司马迁 第一部分 第1节:新读史记(下卷(1 寂寞的孔子 他是一块温润的美玉 虽然生前郁郁不能得志,但他的思想却影响着每一个华夏子孙 他的言行,成为后世的楷模 圣人之初 孔子,字仲尼,出生在鲁国的昌平乡陬邑。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名叫孔防叔。孔防叔生下了伯夏,伯夏又生下了叔梁纥,叔梁纥是当时鲁国的
- 最新章:第106章
- 中国人的历史误读
- 送你一付历史解毒剂 历史研究在真正意义上是一种为政治生活进行的教育和训练…最有益的,或者说惟一的,学会在命运中保持尊严的方法,就是:回忆起他人的灾难—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波利比奥斯《通史“赵州桥本是鲁班修”到时下已经进入最广阔的通俗文化领域,成了歌唱家的一句唱词。唱词来源于一个流传已久的说法,即世世代
- 最新章:第59章
- 葵花宝典:一本书与百年武林史
- 作者:张璟琳写在开始之前—这个江湖谁曾笑傲《笑傲江湖》写于1967年,众所周知,那是个多事之秋 这一年,是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后的第二十一年,是“北约”成立的第十八年,是“华约”成立的第十二年,是“古巴导弹危机”之后的第五年。这一年,世界上的核武器已经可以毁灭人类好几次 这一年“五月风暴”正在欧洲
- 最新章:第49章
- 五百年吸血鬼惊世传奇:历史学家(精编版)
- 作者:伊丽莎白·科斯托娃 第一部 前言 献给我的父亲 下面的故事 有些是 他最早告诉我的 致读者 我从未想过要将下面的故事诉诸笔端。可是,一股莫名的震撼近来总在促使我回首往事,那是我和我最爱的几个人生命中多灾多难的日子。这是一个寻亲的故事:十六岁的我追寻父亲和父亲的过去;父亲追寻他敬爱的导师和他导师
- 最新章:第79章
- 中国商业第一家族:荣氏百年
- 作者:杜博奇】内容简介百年荣氏家族史,反映的是一部中华民族工商业百年变迁史。从清末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开办实业打响名声,到荣毅仁获得“红色资本家”称号,再到荣智健叱咤商界、名噪中外,荣氏一族当仁不让成为中国最大的民族工业财团。一切成功都建立在艰苦拼搏之上,回顾荣氏几代风云,无一不是在泥泞中前行,通过重
- 最新章:第44章
- 中华百年经典散文·风景游记卷
- 《中华百年经典散文·风景游记卷》作者:张胜友+蒋和欣主编【完结 初游美国容闳 容闳(1828~1912,字达萌,号纯甫,广东香山南屏镇(今属珠海)人。清代学者。著有《西学东渐记》等 一八四七年一月四日,予等由黄埔首途。船名亨特利思,帆船也,属于阿立芬特兄弟公司,前章已言之。船主名格拉司彼(Capta
- 最新章:第106章
- 剖解影响中国历史的11个关键人物-历史的刀
- 前言 历史,虽然是一些曾经发生过的往事,早已随风而逝烟消云散,但对今天生活着的每一鲜活的个体生命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影响 人类并非从天而降凭空而生,而是从远古一步步地发展进化而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上每一个重大事件,每一次重要转折,无论多么久远,都或多或少、或深或浅、或浓或淡、或隐或显地在人类
- 最新章:历史的刀-第7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