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开启了民国新闻史上的一段传奇。
在当日的“续刊号”上,张季鸾以“记者”为笔名撰写社评《本社同人旨趣》,提出著名的“四不”办报方针:
“第一不党,……纯以公民之地位发表意见,此外无成见,无背景。凡其行为利于国者,吾人拥护之;其害国者,纠弹之。”
“第二不卖,……不以言论作交易。换言之,不受一切带有政治性质之金钱补助,且不接受政治方面之入股投资是也。是以吾人之言论,或不免囿于知识及感情,而断不为金钱所左右。”
“第三不私,……除愿忠于报纸固有之职务外,并无私图。易言之,对于报纸并无私用,愿向全国开放,使为公众喉舌。”
“第四不盲,……随声附和是谓盲从;一知半解是谓盲信;感情冲动,不事详求,是谓盲动;评诋激烈,昧于事实,是谓盲争。吾人诚不明,而不愿自陷于盲。”
于佑任曾为这位“民国故报人”下过一极精当的评语:恬淡文人,穷光记者,呕出肝胆。
胡政之:报人逝,报纸亡矣
胡政之(1889-1949)名霖,字政之,以字行。四川成都人。新记《大公报》创办人之一,任总经理兼副总编辑。
青年查良镛站在报馆宿舍门口,看着胡政之一步一步走下斜坡。他问:“胡先生,你就会回来吗?”胡回答:“就会回来。”说完淡淡一笑。在这笑容中,查良镛看到了一种凄然的神色,于是立在门口呆了许久。
《大公报》总经理没有再回来,连他的名字都渐被湮没。年轻的《大公报》职员后来成了名满江湖的大侠,是为金庸。金庸回忆,1948年胡政之亲自主持《大公报》香港版复刊,年届六十的“老总”夜以继日,和同人们同吃同住,不辞劳苦,“其人格深深感动着年轻后辈,虽然相处只有一个多月,却永生难忘”。
1948年4月的一夜,胡政之突然病发,离开香港飞回上海就医。辗转病榻一年后,他在上海黯然谢世。学者傅国涌称之为“一个时代终结的象征”。学者谢泳指出,在《大公报》同人心中,胡先生的离去是一种不祥之兆,在风雨飘摇之际,一个人和一个时代的关系或许有一些暗示。
谢泳认为,半个世纪以后,可以这样解读当年胡政之的死:在一定的意义上,胡政之的死,就是《大公报》的死,胡政之的离去,意味着这份“中国最好的报纸”开始谢幕,在随后的岁月里,《大公报》这个名字仍在,但我们还是要说,《大公报》已经死了。
说《大公报》已死,是怀念一种消亡的传统。在这个短暂的传统中,自由知识分子得以标榜“不党、不卖、不私、不盲”的方针,通过报纸“文人议政”。如谢泳所言,中国近世本有两个新闻传统,一个是《大公报》的传统,一个是《新华日报》的传统,“两个传统,我们留了一个”。
胡政之身上的那种报人风采,也已不可追。
他24岁就当上了章太炎主办的上海《大共和日报》的总编辑,31岁任名报人林白水主办的北京《新社会报》的主编,此后又成功创办了著名的国闻通讯社和《国闻周报》。1926年,他和吴鼎昌、张季鸾共同以新记公司接掌《大公报》。
名报人徐铸成曾说:“邵飘萍、黄远生诸先生富有采访经验,文笔恣肆,而不长于经营。史量才、张竹平、汪汉溪诸先生工于筹计,擘画精致,而不以著述见长。在我所了解的新闻界前辈中,恐怕只有胡政之先生可称多面手。后起的如成舍我辈,虽然也精力充沛,编辑、经营都有一套,但手面、魄力,似乎都不能与胡相比。”
《大公报》旧人陈纪滢也说:“文人办报往往鄙于求利,但是,不考虑从印刷到发行,从广告到旅费,从营业到销路,往往就会断送报纸的前途。以经营为本,以办好报纸为目的,在经营管理上如此用心,并且创造了一系列独具风格的办报经验,在中国现代新闻史上,恐怕就只有胡政之一人。”
他的同事这样描述他在报社内的工作:胡政之每日上午处理发行、广告等经理事务;下午参加编辑会议,评比各报内容,寻找新闻线索,指令记者采访;晚上和吴鼎昌(社长)、张季鸾(总编辑)商讨社务,研究时事,选择社评题材,每星期还撰写几篇社评。他掌握报社经营的全局,每天工作十一二个小时,习以为常。
后世叹服,如此既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又能披坚执锐,奋战采编一线的报人,今何在焉?
胡政之为一代社会贤达,国民党政府多次邀他做官,他都拒绝了,一生以报人自任。抗战胜利后他到南京,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试探他是否愿意出任行政院院长,拿洋房汽车招待他,他却谢绝了,自己跑回《大公报》南京办事处去睡帆布床。他曾言:“我与社会上层人物和达官权贵虽多交往,但只有公谊而无私交,所谈皆国内外时势大事,从不涉私,这样对于事业是有利的。”
作为报人,他有着被新闻史家方汉奇称为“在旧中国新闻界并世无两”的经历。1919年,他曾以记者身份,前住欧洲采访巴黎和会,不仅是到会的惟一中国记者,也标志着中国记者采访重大国际事件之始。1945年4月,联合国成立大会在美国旧金山举行,他以中国新闻界代表和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之身份,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参会,并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
邵飘萍:昔日《京报》的“铁肩辣手”
邵飘萍(1886-1926)浙江东阳人,名振青,字飘萍,著名记者,《京报》创始人。
谭嗣同刑前高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中国近代政坛的笑声,恐怕无出其右者。那是1898年。28年后,某个晨曦将露的夜里,北京天桥刑场,中国新闻界最豪气干云的笑声,在枪声之前爆发。
人:邵飘萍;报:《京报》。
临刑前,邵飘萍向监刑官拱手说:“诸位免送!”然后仰天大笑数声,从容就义;或曰,监刑官“令邵氏跪地,邵氏初不肯跪,并昂首向天哈哈狂笑两三声,旋被二兵按于地……”;或曰,他临刑前只是微微一笑,意态平静。
罪名很“干脆”:“京报社长邵振青,勾结赤俄,宣传赤化,罪大恶极,实无可恕,着即执行枪决。”实则,邵飘萍反对奉系军阀,在《京报》上讽刺张作霖“一世之枭亲离众叛”、张学良“忠孝两难”,且退回张作霖的30万元“封口费”,自言“张作霖出30万元买我,这种钱我不要,枪毙我也不要!”
邵飘萍自有他笑傲王侯的资本:即使以今天的新闻从业标准来看,他也代表着记者最高的职业水准。
在中国最早的新闻学著作之一《实际应用新闻学》中,邵飘萍主张记者“其脑筋无时休息,其耳目随处警备,网罗世间一切事物而待其变”。1917年3月,中德两国断绝外交关系的决定正式公布之前,他就实践了这一主张。
那日,邵飘萍在国务院偶然听到院仆打电话通知美国公使,说总理段祺瑞下午将前往美国使馆访晤。这个电话立即触动了他的新闻神经,使他联想起时值美德断交,美国一定会拉拢中国,因而此时段祺瑞的会晤,很有可能会涉及中德关系。于是他抢先来到美国使馆,单刀直入向一位参赞询问双方会见的目的和内容,参赞大惊,他趁势表示自己并非局外人,只是想证实一下已经得到的消息。如此虚虚实实一番,他居然打探到了美国政府对自家使馆的有关指示。随后他赶回国务院,向段祺瑞表示自己已经知道了内情,现在希望了解中德断交的确切日期。最后,他如愿以偿地获得了这条独家的内幕新闻。
著名报人张季鸾评价:“飘萍每遇内政外交之大事,感觉最早,而采访必工。北京大官本恶见新闻记者,飘萍独能使之不得不见,见且不得不谈,旁敲侧击,数语已得要领。其有干时忌者,或婉曲披露,或直言攻讦,官僚无如之何也。”
1916年,上海《申报》社长史量才聘请邵飘萍为驻京特派记者,使他成为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个享有“特派”称号的记者。两年后,他自创《京报》,在创刊词《本报因何而出世乎》中,明确提出了这样的办报宗旨:“必使政府听命于正当民意之前,是即本报之所作为也。”
政府如何听命于民意?当年,邵飘萍曾奋力突破新闻的一个禁区,将内阁会议内容公布于众。官方欲加阻止,但在邵飘萍的力争下,阁议秘密终于公?
小说推荐
- 再现民国文人风骨民国那些人(精选)
- 作者:徐百柯 简介及书评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徐百柯,1978年生于四川成都。1996年至2003年就读于北京大学,获比较文学硕士学位。毕业后供职于中国青年报社。目前任《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编辑、记者。2004年6月《冰点周刊》人物版“钩沉”开栏,徐百柯主笔两载。2006年“钩沉”被评为年度《冰点
- 最新章:第18章
- 诡案录:民国那些奇案 作者:富杰
- 《诡案录:民国那些奇案》作者:富杰编辑推荐1.史料丰富,揭秘性。此书通过民国时期十四个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选择最引人关注的十四个奇案展开故事,环环相扣、惊心动魄,贴近真实地还原历史真相。2.通俗适读,趣味性。此书以史实为依据,将史料与故事有机结合,多角度、全方位地逐层透析各个案件背后的疑点,集悬疑、
- 最新章:第60章
-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
- ︱田︱田田╬版 权 归 原 作 者【白鹰魅影】整理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书名:三国那些人那些事作者:陈瓷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10月ISBN:9787210062738所属分类:图书>历史>中国史>三国魏晋南北朝史编辑推荐我国首部从人性角度解说全景三国史的作品《三国那些人那些事
- 最新章:第367章
- 民国那些腕儿
- 作者:欧阳悟道】袁世凯:一朝称帝千古恨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毁誉参半的人物,一直以来,人们总认为他是乱世奸雄、窃国大盗。但他废除科举制度,兴办新式学堂教育;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广纳海归并委以重任;他在小站练兵,建立了中国近现代第一支新式军队;他创立警察治安管理模式,成立中国第一支警察部队,这些举措确
- 最新章:第64章
- 民国那些范儿
- 作者:欧阳悟道】序 言“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为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了我们还出不了一个大师”振聋发聩的“钱学森之问”直指中国教育的瓶颈和软肋。然而,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求解终成无解,大师依然隐匿。逝去的时代总让人感怀,即便是民国这样的乱世也是如此。对于今人来说,民国是个特殊
- 最新章:第62章
- 民国那些事儿
- 《民国那些事儿》作者:安可anke【文案】咦,这是穿越的节奏嘛!清穿吗?不是!那是?是反穿!穿现代?不是!是穿民国!part1:瑾萱伸手想去打他,猛的却被他牢牢握住,他一使劲,瑾萱就被带进他的怀里了。他将瑾萱打横一抱,一番天旋地转之后,瑾萱的背抵在床上。她推了推铭章,从身后抽出一张照片给铭章看,她笑
- 最新章:第58章
- 那些有钱的年轻人 作者:烽火戏诸侯
- 《那些有钱的年轻人》作者:烽火戏诸侯=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第1版(2014年5月1日)平装 249页语种 简体中文开本 16ISBN 9787536068223条形码 9787536068223品牌 上海读客ASIN B00JF0DP6C内容简介:豪门公子赵甲第告别了衣食无忧的生活,远赴上海求学。在
- 最新章:第70章
- 诡案录:民国那些奇案
- 《诡案录:民国那些奇案》作者:富杰编辑推荐1.史料丰富,揭秘性。此书通过民国时期十四个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选择最引人关注的十四个奇案展开故事,环环相扣、惊心动魄,贴近真实地还原历史真相。2.通俗适读,趣味性。此书以史实为依据,将史料与故事有机结合,多角度、全方位地逐层透析各个案件背后的疑点,集悬疑、
- 最新章:第60章
- 作者君与龙傲天那些不得不说的事儿-作者君与龙傲天的那些事
- ︱田︱田田╬版 权 归 原 作 者huanying 手机访问 m╮欢迎光临︱田︱田田╬版 权 归 原 作 者huanying╮欢迎光临︱田︱田田╬版 权 归 原 作 者huanying『西迪』整理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书名:作者君与龙傲天的那些事作者:渣攻不解释文案:龙傲天不干了,百万女主他表示h
- 最新章:作者君与龙傲天的那些事-第7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