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和他的顾问》第18章


、朱面前,“不过,根据避敌主力,打其虚弱的方针,显然不宜在此与敌决战,我军以改变计划为好。”
“对。”毛泽东一挥手说,“改变计划,下令部队停止前进,前哨部队稍向后移,竭力隐蔽,部队尽量休息,并加紧行军作战准备。红35师、独立4师、5师协同地方武装和赤卫军,以积极行动,把陈罗纵队及蒋鼎文师等敌继续诱其深人到万安至良口方向。对蒋、蔡两师设法滞迟他们于东固、崇贤之间。朱总,你看呢。”
“要得。”朱德说着拿起电话给部队下命令。
8月3日,察知各路敌军向红军集中地兴国方向猛进。敌第11、14、52师进占富田、固冈头,敌第60、61、23师进占崇县、方太,第54、43、47师占领龙冈并向莲塘、良村前进,第8师占领黄陂,第9师占领江背洞,第6师向兴国前进。我军收缩在高兴圩及其附近几十里方圆的地区。西有赣江,北、东、南三面有敌12个师的兵力逼近。毛泽东决定红军主力向莲塘方向转移,准备夜间行军。8月4日,总部用电话发出预先号令,要求各单位做好准备,设法保持夜间行军肃静,规定伙食担子等会发声的大小行李一律捆扎好。当日黄昏,区分各军行军路线,电令行动。参谋部周密侦察向东转移的路上,只有蒋鼎文和蒋、蔡、韩军之间有条40里的空隙地带,红军主力隐蔽迅速从这一空隙穿插而过,通宵行军,急奔莲塘。第一次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8月5日傍晚,总部到达了莲塘地区。红三军团驻地分配在莲塘北面,其先头第1师在到达莲塘后继续北进,在莲塘北5里的大坳正面布置警戒时发现了敌人,立即抢占有利地形,击退敌人,师长李实行负伤。参谋部很快查明莲塘、良村两地系敌上官云相所部47师残部和54师,这是挺进军中最弱的一路。上官云相原来把上次在富田被歼过半尚未补充的47师残部谭子钧旅放在纵队后面行进,不知为什么心血来潮,临时把谭旅由后面调到前面,派到良村南30里的莲塘村布置向南的警戒,在距莲塘还有5里时遇到我军,就在大坳附近发生遭遇战。
6日下午,我军相继到达预定地点,毛泽东当即决定采取中间突破战法,先打面前上官云相这一路敌军。当夜展开部队,准备7日拂晓攻击。预定进攻莲塘得手后,立即北进,8日拂晓再攻良村。进到莲塘的敌军只是47师的1个旅,残兵败将,不堪一击。从早晨7时打起到9时左右仅两小时即解决战斗,全歼谭子钧旅和由良村派来的一个侦察营,击毙敌旅长谭子钧。初战大胜,军心振奋。接着,继续北进围攻良村上官云相和郝梦龄余部。在前进中遭遇由良村向莲塘增援的敌第54师160旅,迅即将其大部歼灭,毙敌旅长张銮。我军乘胜进攻良村,敌军在胡乱调动中一触即溃,混乱非常,满山遍野都是散兵,各自逃命。良村街上,敌军师部、旅部许多机关、人马担子拥挤不堪。上官云相、郝梦龄在混乱中丢下部队拼命夺路,落荒而逃。我军因长途奔走,过于疲劳,追击部队主力未能迅速切断敌军退路,让一部分敌军跑脱。这样,我军初战就将敌挺进3纵队大部歼灭。敌人飞机狂轰乱炸,结果敌军俘虏伤亡不少,个个都在咒骂蒋介石。
3。毛泽东对郭化若说:还是你先说吧
我军在莲塘、良村两战大胜,歼灭了上官云相第3挺进军的大部后,获悉北面龙冈驻有周浑元第5师,东面黄陂驻有毛炳文第8师(该师编制6个团,开到黄陂仅4个团)。红一方面军是向北打呢,还是继续东进?郭化若去请示毛、朱,毛泽东说:“还是你先说吧。”
“敌在莲塘、良村之战败后,必将调兵东向,找我主力决战。”郭化若分析说,“为了把敌军大部调往东边,便于我军向西插向敌后方打其薄弱处,我军仍应向东打黄陂。”
毛泽东满意地同朱德交换了眼色,接着说:“命令红3军派部队向龙冈佯动,主力以3天隐蔽行军赶至黄陂打毛炳文8师。”看来他们早已商量好方案,并和参谋长不谋而合。
10日下午,红一方面军主力进到黄陂附近,召开了师、团以上干部的阵前会议,毛泽东也亲临会议。郭化若请毛委员指示,毛泽东还是“参谋长先讲”那句话。郭化若讲了当前敌情和作战部署,敌黄陂工事就在黄陂圩外黄土高地上,构成及胸的无掩盖的一线工事。工事两头,筑有碉堡式的四四方方的侧防工事。前线守军估计两个团。我军打黄陂的战役部署大致是:以4军、12军担任主攻,三军团和7军则迂回黄陂东面,断敌退路,并准备对付东南增援之敌。毛泽东要 求各级指挥员发表意见统一打法,然后,他说:“我们这样实行一种极端退却,退到了根据地的后部,非此是不能战胜敌人的,孙子说的‘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就是指的使敌人疲劳沮丧,以求减杀其优势。因此,我们要不怕走路,而且打仗要速决,行动要隐蔽。”
11日中午,我军集中全部火器(当时只有机枪和迫击炮),进入进攻出发地。下午1时,以密集的火力,突然向敌发射,打得敌守军 龟缩在工事内。约15分钟后,我突击部队即向敌猛冲。这时恰好下了一场倾盆大雨。我军冒雨冲入敌阵。敌军几乎没有什么抵抗,防 线即被我突破。我第二梯队以密集队形沿突破口直插进去,进人街上。敌预备队两个团正在一座大庙内集合,还来不及出门,就被我全 部缴了械。
我军攻进黄陂村,郭化若随进攻部队进到黄陂街上毛炳文师部。毛炳文和他的参谋人员逃得那样惊慌匆忙,连机密文件也未带走。郭化若在敌师部文件中搜查到一份在战斗前两小时才收到的紧急电报,是由卫立煌、赵观涛发出的,内称6师、10师已到柴冈。柴冈又叫砍柴冈,距黄陂仅20里,隔一座大山。郭化若急忙跑步回去,把急电送呈毛泽东,请示立即命令部队停止追击,迅速打扫战场,当夜撤出黄陂,转到君埠以东地区休整,只留小部队在黄陂监视敌军,侦察情况。总部即驻君埠街上(为了便于接收各部报告)。第二天,果然卫赵纵队赶来,第27、24两师也赶进了黄陂。接着敌军从四面八方向我逼近:敌第60师、第61师、第52师进到南坑、北坑地区,敌第11 师、第14师从西北方向逼近了君埠。显然敌人已被调动东向。
4。示形于东
红一方面军打下黄陂后,在君埠地区休息了两天,此时敌人从各个方面扑向黄陂。
8月13日早上,郭化若正在地图上标明敌各个挺进纵队的位置,计算行军速度。突然听见毛泽东问:“参谋长,有什么情况吗?”
“我正准备去给首长汇报呢。”郭化若一回头,见毛泽东、朱德来到了参谋部,不好意思地说,“所有向西向南之敌军主力,皆转旗向东,集中视线于黄陂,猛力并进,找我主力决战。现敌取密集的大包围态势接近我军。”
“好。”毛泽东看了一下地图说,“我们干脆再来个示形于东。”
“对,”朱德说,“进一步疲惫敌人。”
于是,8月13日,红12军(欠35师)往东北方向开去,向大金竹方向佯动,一路扬旗吹号铺设“路标”,大号房子,而且白天行军,故意让敌机侦察到。这样就把一部分敌人引到东北去了。而我军主力则在敌军鏖集的空隙中穿插向西。沿途连一个集镇也没有,只有一个高高的山头,叫“尖岭垴”。下午,毛泽东亲自派遣了红4军一个主力师担任后卫掩护,然后上了尖岭垴山上,观看远方山下的敌军行进。敌军正在我军东边由南往北走。我军则在东北南三面敌军中间,从蒋、蔡、韩军和陈、罗军之间一个20里的间隙中连夜静悄悄地穿插过去。这一晚,全军连总司令部在内,都找不到宿营的房子。我军第二次穿出敌人的包围圈,进到兴国白石、枫边山沟里隐蔽休整,静观敌军动向。
敌军误认为红12军是红军主力,并判断将进攻宜黄,威胁抚州,除将第10师奔抚州外,主力则尾追红12军不舍,但敌深人我根据地,行动极为困难。白天行军山上到处有人打枪,夜间宿营又受到游击队不断的袭扰,加以苏区坚壁清野,他们什么都抢不到,甚至连盐都吃不到了。至于红军的情报,他们什么也得不到。他们的高级将领如右翼集团总司令陈铭枢,也不得不承认:“国军处处黑暗,红军处处明亮。”
我军在白石休息了大约半个月,养精蓄锐以待战机。在此期间,苏区中央局有人莅临前线视察,还做了重要指示。
1931年9月底,蒋介石在?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