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当中央委员”。他们的后台是王明。王明1925年秋由湖北省党组织送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因善于钻营,得到了中山大学副校长米夫的赏识和重用,担任中山大学中共支部局宣传干事、翻译和联共党史教员。他们先是拉郭化若,郭看不惯他们的宗派活动,不愿接近他们,他们就开始打击郭。郭化若想,与这些人瞎斗,不如早点回国参加斗争。但要求回国又得不到批准。怎么办?经过考虑,决心犯一点小错误,当然是行政错误,不是政治错误,以便被遣送回国。一个星期天下午,他到陆军大学找到刘伯承同志商量,叶剑英同志也在场。刘伯承说:“不能这样做,老弟。”郭化若说舍此别无他法。第二天上课时他不去听课,校长找他谈话,他提出回国请求。校长说先上课,如不上课,就送去坐禁闭。郭化若表示愿意去坐禁闭,校长就开了一个条子叫他到城里禁闭室去报到。郭化若坐了一个星期的禁闭,学校让他回国了。他就离开了莫斯科。
1929年春,郭化若回到上海,找到党中央报到时就提出到井冈山去,参加朱毛领导的红军队伍。5月间,得到了批准。他便从上海到江西去找红军。在南昌停留了两个多月,始终未找到江西省委,南昌到苏区的道路全被敌人封锁,他只好返回上海。后来得知毛朱春天就率红军离开了井冈山,到赣南、闽西开辟根据地,此时正转战在福建龙岩。他于是搭船到厦门,然后徒步行进,8月2日到达龙岩,找到了红4军第3纵队。纵队长伍中豪是黄埔第4期毕业生,算是他的同期同学,但不相识。见面后谈起黄埔的情况,打开黄埔同学录一查,果然第4期炮兵队中有郭的名字“郭俊英”,还有照片。伍非常热情地款待他,并坦率真诚地介绍了红军当时的情况和一些有争论的问题,这些都是郭在上海没有料到的。
红4军是朱毛井冈砻市会师后组建的。秋收起义部队编为31团,收编的袁文才、王佐的部队编为32团;南昌起义的余部编为28团,后来湘军8军一部起义编为特务营和独立营。毛泽东任党代表,朱德任军长,陈毅任政治部主任,王尔琢任参谋长。1929年1月14 日,毛朱率红4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后,绕道大汾、崇义、大余,沿赣粤、赣闽边界向吉安地区挺进,2月10日在大柏地歼灭了尾追之赣敌第15旅。之后转向赣闽边界游击,3月中旬到达福建长汀,在长岭寨全歼守敌2000余人,击毙敌旅长郭凤鸣。长汀战斗后,红4军进行了整编,原28团编为第1纵队,纵队长林彪,党代表陈毅。特务营和独立营编为第2纵队,纵队长胡少海,党代表谭震林。31团编为第3纵队,纵队长伍中豪,党代表蔡协民。
4月间,红4军回师赣南,经一个半月艰苦斗争,先后攻占瑞金、于都、兴国、宁都等城,歼敌数百,兴国、宁都等县革命委员会和赤卫 队相继建立,其他一些县、区群众斗争也有很大发展。至5月赣南苏区初步建立起来。
5月间,红4军从瑞金出发,经濯田、新泉,向福建龙岩进攻,接连三打龙岩,三战皆捷。闽西地区的革命形势有了迅速发展,各县、区普遍建立了红色政权和赤卫队,闽西苏区基本建立起来,闽西特委领导的地方武装上升为正规红军,编为红4军的第4纵队。
随着革命的发展,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由于红军在征战中伤亡较大,中下级军官及各级政治工作人员“损失太多”、“十分缺乏”,同时,部队及党内涌进了大量的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分子,党和部队组织成分复杂化,带来了思想的复杂化,农民和小资产阶级思想倾向、旧军队中的封建制度的思想和习惯,逐渐滋长起来。突出表现为单纯军事观点、流寇思想、军阀主义残余、极端民主化等泛滥。对党代表制度和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也有人产生了动摇。
由于下山以来长期在紧张、艰苦的环境中转战,党内和军内一些同志的不同主张和意见分歧,未能尽快解决。5、6月间,又因要不要取消红4军军委问题发生了争论。加上刘安恭、林彪等人使争论公开化,影响了内部团结。
毛泽东对红军下山以后在复杂环境中逐步发展起来的非无产阶级思想倾向的表现,早有所察觉。6月14日,他写了一封党内通信,把红军党内错误思想和问题概括为14条,强调最主要是党的领导问题,而红军的个人主义与小团体主义的滋长,对于加强党的领导极为不利。并将这封信刊登在《前委通讯》第3期上,想说服持不同意见的同志,统一党内思想认识。但是,毛泽东的正确意见,在当时并不能为多数人所接受,红军中的争论不仅没有停止,反而更甚。
6月下旬,红4军在龙岩召开了第七次党代表大会,就红4军内存在的建军思想和建军原则的分歧问题进行讨论,但未能得到正确的解决。后来,毛泽东被迫离开了红4军主要领导岗位,去蛟洋养病,陈毅为此借去上海参加军事会议机会,向中央汇报红4军情况。前委只有朱德在家,部队思想比较混乱。伍中豪认为毛泽东在建党建军上就是有一套,红军离开他那一套不行,他表示拥护毛委员的领导。
伍中豪还告诉郭化若,6月间,蒋介石令驻赣闽粤三省正规军对红4军和闽西苏区进行“会剿”。6月下旬,红4军前委决定采取“诱敌入赤色区,击破一面”的方针,但到7月下旬,赣敌第12师2个团进至长汀,闽敌暂编1师一部向龙岩开进,前委又认为在闽西无法打破“会剿”,遂改变原定计划,已经决定以第1、4纵队留闽西,军部就要率第2、3纵队出击闽中了。他对郭化若说:“老兄,你算来得正是时候,赶上部队大行动了。”
离开伍中豪,郭化若到前委见朱德,递交了党员介绍信,汇报了自己的想法。朱德非常螅耍担骸澳慊乩吹谜茫怯萌耸苯凇!毕肓讼胗炙担骸澳闶腔破腋卟派?纵队组建不久,干部很缺,是不是先去那里工作一段时间?当参谋,怎么样?”郭化若表示干什么都行,突然又问朱德:“我能见到毛委员吗? ”话刚出口又感到失言。朱德叹了口气说:“这个问题一两句话说不清,以后有空再谈吧。”
告别了朱德,郭化若爬山越岭向连城走去,可他心里却在想着毛泽东。毛泽东还会回红4军吗?我还能见到他吗?毛泽东现在的情况怎样呢?他不住地问自己。他爬上一座小山头,不由得大喊了一声:“毛委员我要见你啊!”这声音在山谷中回荡,喊出的是他长久的心中思念。
○二、郭化若写信请毛泽东回红军
1929年8月3日上午,郭化若赶到了红4军第2纵队,部队已整装待发。纵队长刘安恭握着他的手说:“我们早向前委要求派得力参谋来,今天算盼来了。”下午部队便向白沙开进。到了白沙,与3纵会合后,连夜进入宁洋。宁洋是个大乡村,群众跑光了,军队吃不上饭,于是马上回攻漳平。8月8日打下漳平,歼敌一部。部队在漳平休整了8天,便向闽中之大田、德化开进。沿途荒山峻岭,河多林密,人烟稀少,又没有米吃,虽有番薯等物可食,但因土匪太多,群众被土匪害苦了,对红军又不了解,见大军到来,纷纷躲避,很难弄到食物。实在没有办法,只得把老乡的房门撬开,弄些能吃的东西,吃了后照物价算钱,把钱封好写一封信说明道理留在屋内。后来红军返回闽西时,这一带群众都不跑了,有的还焚香迎接。部队到了德化以后,行动更加困难,到处是土匪窝,炮楼很多。时逢盛暑,红军病号增多,火炮抬不动丢了,步枪背不动也只得给土匪拾走了。群众未发动起来,又得不到外面的消息,而且闽江水深,更无法过江。红4军便决定放弃游击赣浙皖的计划,返回闽西苏区开展斗争。但闽中之行,“损失三百多人,一百多条枪”。部队思想比较混乱,不少基层干部、战士说:“要是毛委员在,不会这样窝囊。”
8月下旬,红4军第2、3纵队由闽中回归闽西。
在回归途中,部队于8月29日攻占溪南,歼敌1个团。第2天前委又决定打漳平。据侦察员报告,漳平只有敌军1个连驻守,便将任务交给了第2纵队。纵队长刘安恭召开支队长会议,研究了敌情和打法,但有点轻敌,确定由支队长耿恺率1个支队(1个营)前去攻打。由于跑错了路,累了一天毫无结果。晚上,刘安恭对郭化若说: “郭参谋,明天由你带4支队去,一定要完成任务。”并增加1门迫击炮。
8月31日晨,郭化若带着队伍出发。溪
小说推荐
- 毛泽东和他的"顾问"
- 作者:樊昊】作者简介:樊昊,1942年出生于江西九江。1962年入伍,大校军衔。退休前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师职研究员。参加过援越抗美战争,荣立过战功。曾在报刊上发表过多篇论著;主编过《国防百问《中国人民解放军当代战史丛书《共和国军队50年丛书》等;拟定出版有《巍峨长城》等著作。目录引言01、毛泽东到蛟
- 真相毛泽东史实80问
- 毛泽东家史篇 自序(1 首先声明,本人不是研究毛泽东及其思想的专家。在我的写作计划中,最初也没有写这部书的打算。萌发撰写此书的念头,与本人从事编辑工作有关。因此可以说,如果本人不从事编辑工作,便不会撰写这部书。为什么这样讲呢?话必须从1982年说起 1982年,我到湖南人民出版社任编辑后,经常要处理
- 最新章:第45章
- 毛泽东和蒋介石的早期交往
- 小说排行榜/top.aspx毛泽东和蒋介石的早期交往 作者:佚名 世人常以为毛泽东和蒋介石在1945年重庆谈判时才第一次见面,本文却披露了鲜为人知的历史场面…一 毛泽东挥泪别妻赴粤 1923年岁末的广州 一位身材颀长、穿一身灰布长袍、足蹬一双黑布鞋的湖南青年,出现在街头 头发长而密,眉毛却稀疏,一双
- 最新章:第6章
- 毛泽东传
- 《毛泽东传》作者:佚名第01节出乡关曾经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五千年前,舜帝南下巡视,来到湘江流域。在一座山上,他让人演奏起动听的“韶乐,竟引来凤凰起舞。后人就把这座山叫做韶山,被它环抱的一块狭长的谷地便是湖南省湘潭县的韶山冲。一八九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清光绪十九年十一月十九日,韶山冲农民毛贻昌家出生了
- 最新章:第201章
- 毛泽东诗词集
- ,毛泽东诗词集七古 咏蛙一九一零年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五古 挽易昌陶一九一五年六月去去思君深 思君君不来 愁杀芳年友 悲叹有余哀衡阳雁声彻 湘滨春溜回 感物念所欢 踯躅南城隈城隈草萋萋 涔泪侵双题 采采余孤景 日落衡云西方期沆养游 零落匪所思 永决从今始 午夜
- 最新章:第3章
- 贺子珍与毛泽东
- 传奇而动人的爱情悲剧:贺子珍与毛泽东 作者:石永言征程托孤(1)壹 晨,贺子珍在毛泽东的铜床边整理衣物,蓦地,一股大风,从开着的彩色玻璃鸳鸯窗外扑进来。贺子珍离开铜床,踱到窗下,欲拉上爿窗户 毛泽东见贺子珍行动似有些不便,爱怜地说“子珍,让我来关 毛泽东用力拉下上爿窗户,在室内踱步,手里燃起一支袅袅
- 最新章:第36章
- 毛泽东与蒋介石
- 作品:红色三部曲—毛泽东与蒋介石 作者:叶永烈 内容简介 蒋介石和毛泽东是国共两党的旗手,从二十纪二十年代至七十年代,蒋介石和毛泽东的合作和斗争,就是半个世纪的中国历史风云,就是国共两党的关系史。诚如美国总统尼克松所言“半个世纪以来的中国史,在很大程度上是三个人的历史:一个人是毛泽东,一个人是周恩来
- 最新章:第127章
- 还清白于毛泽东
- —把真实的历史告诉人民作者:张宏志概论 1958年兴起的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运动,不是什么人轰起来的,而是全国人民的革命意志随着客观的历史进程而自觉地迸发和组织起来的,它形成了人们追求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的思想潮流。那是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没有剥削压迫;没有贪官污吏;没有劫匪盗贼;没有卖淫嫖娼:没
- 最新章:第33章
- 红镜头中的毛泽东:再现第一代领袖的真实生活(选载)
- 作者:未知 第一章 美丽的中南海(1 干涸的京城竟有泱泱七百亩的“大海子。为什么人工湖泊要称为“海?历史向你细细道来 走进中南海,很多人困惑不解,中南海为什么称为“海,明明是湖嘛 这就要从中南海的历史说起。中南海这片宫廷建筑群始建于辽宋时代。辽代以前,这里 曾是一片风光秀丽的自然湖泊,辽国曾在这群自
- 最新章:第2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