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说收藏》第83章


,到今天没人攻破。成化斗彩中有一个,你看到一定就是真的了,这么一个古代的特征,就叫姹紫。典型的成化姹紫有斗彩葡萄纹杯。那个紫是酱色,非常暗淡无光。我估计当时是没烧好,姹紫颜色烧得比较差。
但中国文化丰富,马上就被文人把它改过来了,姹紫嫣红的〃姹〃。〃姹〃的本意是美好、艳丽的意思。所以他说这个颜色是姹紫。我在讲家具最后一讲曾经说过,中国人的审美到了最高等级的时候就变成一种病态的,姹紫就是一种病态的审美。你光看,一点都不好看,暗淡无光,酱色。但是,一旦被文人赋予了美好的含义的时候,它立刻就被社会接受了。看到姹紫的斗彩杯,在我讲课以前,那一定都是真的。讲课以后很难说。是不是要攻关?要把姹紫给搞定。过去说,只要你看到成化瓷器上有姹紫,必真无疑。
我有一个朋友天天逛古玩店,天天向我汇报,眼睛都看到什么了。走到欧洲、走到美国,走到哪儿古玩店是必去的地方。那么,有一天他跟我说,他说:〃我看见了这么一个东西。〃他给我形容一个小杯,底款上写着〃大明成化年制〃。他说:〃但是,那个颜色暗淡无光。〃我说:〃什么颜色呢?〃他说:〃黑不黑,紫不紫。〃我这一听,心里就扑腾一下子。我觉得他撞见了〃姹紫〃了。我就说:〃你在哪个店里看见了这个东西呢?〃他就说,我在哪儿哪儿哪儿,在哪个地方的一个小店里,我碰见了这么一个东西。他说:〃我觉得这个东西从质量上看不够官窑。〃我跟他聊完天以后,我第二天我就直奔那古玩店就去了。我进门也不敢说,我进门不是直不愣瞪地我就说:我那姹紫的斗彩杯呢?那不就瞎了吗?是吧!我进门就看他上面所有的东西,看他架子上、柜子里陈列的所有的东西,没有发现这个杯。然后,我就开始跟他聊天,套他的话。从早晨套到中午,吃完饭套到下午。最后他终于说出来了,那杯子昨晚上让我拿家里去了,我看那个人回去问你去了。那人说:〃我回去得问马先生。〃果不其然,你第二天就去了,他就把东西藏起来了。我至今没见到那东西,真伪也不一定。也许那东西不真。
我们对文物的理解,其实是一个有备无患。你掌握的知识越多,你碰见的机会就越大。你只有具备了大量的知识,你才能有备无患。你说,我光有备无患。这不是打架。我身上练一身块,就能有备无患了。它不是。你要掌握了很多的知识你才能有备无患。
【天下第一斗】
《明史》中载:〃弘治三年冬,十一月甲辰,停工艺,罢内官烧造瓷器。〃《明史》中明确记载,成化以后官窑停烧了一段时间。所以从弘治以后,斗彩就基本上不见了,非常少。康熙的时候,斗彩开始复烧。这有点像〃文艺复兴〃。欧洲的〃文艺复兴〃到了16世纪的时候也是一个顶峰时期。我们康熙大帝,当把江山坐定以后,所有的瓷器,历史上烧过的瓷器,全部复烧,都获得成功。明代的斗彩一直到了康熙的时候,它都是青花跟五彩斗,它那个彩里不加粉。因为当时粉彩没有诞生。康熙的斗彩相对来说还比较热烈。
观复博物馆曾经买过一个康熙兽纹斗彩大罐,我自己称为〃天下第一斗〃。这个大罐的尺寸是87。4公分,高度。我查了所有的公私博物馆的收藏,查了相关资料。这是全世界迄今为止,能查到的最大的一件斗彩。
这件东西很意思,1975年的时候就在纽约拍卖过。很多世界知名古董商,当时都非常地年轻。1975年的时候我20岁,我还不知道斗彩为何物呢。我当时要看见这个字,也念斗(抖)彩,不认得。当我发现这件东西在国内拍卖的时候,心里非常激动,原因是它在20世纪90年代曾经拍过一次,我没有买到。然后,不知什么原因,被人挪到北京,在嘉德拍卖。我做好了全部准备,就想把它买回来。因为从工艺角度上讲,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瓷器,尺寸巨大,又是这种小品种的瓷器。斗彩是一种小品种,很难生产大器,成本高嘛。我们去就非常幸运,没有人争,花了很少的钱就买回来了。从收藏的角度上讲,更多的时候要注意细节。比如,像尺寸这种细节。我们收藏中肯定没人给你讲什么尺寸不尺寸,这是一个非常容易让人忽略的细节。所以,观察一定要细。你的成败往往永远决定于一个细节。
我当时就知道这个东西的尺寸是天下第一,所以我把它买回来,陈列在观复博物馆的工艺馆里,表明了我们的斗彩依然能制造如此之大的大器。一般的说法,是斗彩无大器。你看到这件斗彩,你就会把那个说法推翻,证据告诉你我们可以生产如此尺寸之大的大器。
【唐英的人格魅力】
斗彩到了雍正以后,它就变得细致入微。它所有的描述非常细致,它细致到什么程度呢?我们通俗的比喻,是像刺绣。当一个瓷器描绘得像一个刺绣的时候,你就知道,它用了多少心计,用了多少功夫。雍正瓷器强调色彩变化都在细微之处,色彩运用极为丰富。刺绣它的表现就是颜色的表现。你跟搞刺绣的人一聊天,她就说,我用了多少种颜色的丝线。那么,斗彩到了雍正这一朝,就开始追求这个效果。唐英的贡献就在于他使景德镇的陶瓷的技术能力和审美水平跨上了一个很高的台阶。
【错失财富】
乾隆斗彩就变得非常地程式化了,不思进取,形式大于内容。它非常强调图案化,画得很规范就行了,不再强调创新。这是社会发展的一个规律,一旦社会富足以后,开拓精神一定不足,寻求四平八稳。社会的规律就是这样。
由于斗彩的烧造成本非常高,它还高于五彩。它因为它那个填彩的过程非常细致,它不能出那个轮廓线,所以填得非常慢。乾隆以后,它又加金,加粉。我们说了,在康熙以前斗彩是青花跟五彩斗。那么,乾隆以后就出现了青花跟粉彩斗。嘉庆以后,国力衰竭,所以斗彩几乎就不再生产了。除了官窑有少量的器物,基本上民间就不再生产了。不像我们能够看到的,康雍乾三朝有大量的民间的斗彩存世。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曾经碰见过一个成化斗彩大盘,我那时候还非常年轻。在一家公家的收购部坐着,跟他们聊天。我那时候很多知识都是跟人家聊天聊来的。有一天,在聊天的时候进来一对男女,小年轻,背着一个军用书包。打开以后,掏出了一块乾隆斗彩大盘。我一看,就眼睛一亮。他们要卖,收购部要买。收购部的工作人员拿回去在后面嘀咕了会儿出来跟他说:这个大盘子公家收购给80块钱。那时候80块钱听着比今天多多了,今天80块钱就不算钱了。
我当时心里就怦怦直跳,我希望这个人不卖。他要不卖呢,他就走出门,我就会追出去,跟在他后头说:〃我加点钱能不能买回来啊。〃然后,那女孩就说:〃我们想怎么也值100块吧!〃
按照规矩,我是不能〃截和〃的,我坐在别人的地方,我不能冲上去说:那100块我给了,你把这东西给我吧。那我以后就再也别进人家的门了,对吧?不规矩。那我就不能说话,只能看着这个事情的发生。然后,那个收购员就说:〃你放心公家不会少给,不坑人。〃然后,这个女孩和那个男孩嘀咕了半天。他们说:〃我们为了结婚还是卖了吧。〃就把这块盘子80块钱就卖掉了。当时我心里那难过呀,他是不知的。这么大一块官窑盘子很便宜地就卖掉了。
人一生中要都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不就是为了结婚吗?结婚再困难也不差这80块钱。有时候困难要咬牙,坚持过去,度过黑暗,即是光明。如果这盘子到今天,我估计一个连的人结婚都够了。
斗彩在彩瓷所有的品种中,以柔和、文雅著称。通观它的总体的存世的数量,它仅比珐琅彩多。主要原因就是它的工艺复杂,生产量小。斗彩的魅力,当朝人不如后面的人注意,就是它的魅力在当朝的显现程度不如后来人的总结。晚清以后,通过文人对斗彩的总结,斗彩就逐渐成为了单独的一支,包括名字就把它剥离出来了。除了成化斗彩声名显赫之外,康、雍、乾三朝的斗彩是我们彩瓷文化中最灿烂的一支。正是这一支,充分地表达了中国人在某一个时期的一个文化追求,跟它后面出现的珐琅彩是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一次冲击。下一讲就讲珐琅彩。
21 瑰丽奇珍 皇家风范
--珐琅彩
【珐琅彩进入中国】
明清彩瓷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就是珐琅彩。珐琅彩这名字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