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行》第85章


“哪里,都是些通俗俚语,这是给那些莽汉们看的。”徐慧笑着把纸张递给姐妹们观看。
在徐家内院正屋里,徐家大郎徐烈,也正把一张写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纸递给父亲,并详述了水师开营的经过。老太爷一直用心地听着大儿子的讲述,一言不发,等徐烈说完了,他再细细看了下手中的纸张,沉吟片刻,对大儿子说道:“烈儿,你对永明的这些举动怎么看?”
“父亲,从各方面得到的信息,以及孩儿在临安与永明的交往,综合起来看,永明是文武全才,不用置疑的。从他被任命为临安水师都指挥使后,一系列举动看,他恐怕是想在整军上作出一番功绩。”徐烈沉思片刻说道。
“烈儿,你对这位女婿还是关注太少呀,把他看得太过简单了!你看看这张军纪告示,目光何等长远,是一个小小的水师需要的吗?以为父看,永明的心思,恐怕不在一个小水师上。烈儿,你再联想一下,他几次进宫所献的策略,民声报的宣传,以及他的一些言行,就会从中看出一点什么了。”老太爷语重心长地对大儿子说道。
“父亲,莫非永明还是在想着拓海?”徐烈思索了一会,说道。
“不是简单的拓海,恐怕他是想从海里成就一番功业!你有所不知,虽然慧儿没有说,但为父从其他渠道,已经约略知道,上次永明奉皇命巡察民情期间,已经收伏了几位好汉,目前这些人正在南边沿海地区,秘密训练士卒。还有他在昌化的庄园里,具体情形不清楚,但为父也已经探知,他以训练护卫为名,已经招收了五百青壮。”老太爷淡定地说出了自己得知的消息。
“啊,他这是要干什么?!若弄不好,连我们徐家也要被连累了!”徐烈听完父亲的消息,惊讶地叫起来。
“慌什么!为父还没老糊涂到那个地步!”老太爷立即呵斥徐烈道。
“孩儿失态了,请父亲责罚!”徐烈急忙请罪道。
“为父的眼光还没看错过人,与永明结亲,或许是为父这辈子做得最正确的事,可能会惠及徐家几百年也未可知。烈儿,你也看过慧儿带回来的海图,那是何等的详细?比家里的海图要精准多少倍,你应该有数。从这里可以看出,永明早就已经在谋划此事了,也说明他看清了时局,目光远大。从目前时局看,也只有向海里发展,才是最明智的,只要夺得流求,再通过移民充实根基,进可攻退可守,伟业就可期了。为父虽然不知他最终志向如何,但称霸海上的心思,还是看出来了,而且为父凭直觉,感到他一定能够实现,为了徐家的将来,咱们要慎重考虑考虑了。”老太爷向儿子仔细说出了自己的判断。
“父亲,您是说咱们徐家全力配合永明?”听了老太爷的分析,徐烈心思也活了,连忙问道。
“暂且看一看,但要密切关注,一旦永明其势已成,就竭尽全力协助他!当然,目前他若是需要徐家协助,我们也尽力而为。”老太爷向儿子吩咐道。
“老太爷,大喜呀!”正在老太爷父子说话之际,大管家兴冲冲地跑了进来。
“何喜之有?”老太爷对大管家的失态,皱了皱眉头,问道。
“禀老太爷,宫里传来消息,圣上亲自下旨嘉奖咱们徐家了!过两天,圣旨就要下来了!”大管家兴奋地说道。
“这是为了何事?”旁边的徐烈听了这个消息,也是兴奋不已,忙问道。象徐家这种世代经商的人家,接到圣旨嘉奖,恐怕几辈子也遇不到一次。
“是为了姑爷水师的事,圣上听说了是咱们徐家带头捐的款,并且一次性捐了五万贯,龙颜大悦,立即下旨嘉奖咱们徐家!”大管家把传来的消息,告诉了老太爷父子。
“好呀,这是咱们徐家几辈子的大喜事呀,吩咐下去,立即准备迎接圣旨!”老太爷也是非常高兴地说道。
两天后,朝廷圣旨如期而至,对徐家秉承大义,为国分忧,进行了嘉奖,赐封老太爷为从八品的秉义郎,并赐徐家“义商”的牌匾。老太爷率领阖府上下,叩谢皇恩,并当堂宣布,为报答圣上对徐家的恩典,再捐赠五万贯给临安水师。
第八十八章 朝议
随着后花园里,最后一朵桃花的凋谢,红艳艳的月季花,登上了舞台,时间也到了四月上旬。军器监火器坊,以及临安水师的练兵,都在按部就班的进行,刘朗除了休息日,每天例行朝会后,基本都在两地奔波,亲临现场处置一些突发事件。
火器坊有火药奇才周工掌舵,按照刘朗提供的配方试制,进展还是比较顺利的,已经试制出了**。但试验效果还是不能令刘朗满意,主要是材料纯度不够,现在他主要就是指导周工,提纯材料,并关注一些安全问题。至于临安水师那里,说到练兵,他也只是纸上谈兵,没有实践过。于是,也就完全交给了张宾等人,他只是把前一世军训的那一套,搬了过来,对这些新兵们加强了军姿和队列的训练。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了。这天一大早,刘朗又和往常一样,在几个随从的陪同下,赶往东华门,参加垂拱殿例行朝会。进了东华门后,他忽然敏锐地感到,今天的气氛好像与往常不一样了。他不禁抬头四周看了一下,发现周围官员也有不少人,感到了异常,在惊讶向前张望。他也跟着向前面望去,原来今天东西两府的相公们,竟然不在前面。
发生什么事?刘朗也禁不住暗想。朝会时,一般都由相公们在前列,带领群臣一起进殿,参拜圣上。现在相公们集体玩失踪,此事非常罕见的,除非发生了攸关国家安危的大事,这也难怪周围官员们都面露惊容。
看到如此情形,刘朗不禁打开了前一世的记忆,回想一下,绍兴三年四月前后,到底发生了何等大事。金兵又南下了?应该不是,从师叔探得的情报看,金国也还在准备当中。哦,莫非是他突然想起了一事,原来历史上,正是在绍兴三年四月发生的,虽然自己的出现,改变了一些细节,但是大的趋势,恐怕还是没有改变。
就在众人惊疑不定的时候,几位相公也从侧面走了回来,和往常一样,站在群臣前列。刘朗扫了一眼,见几位相公都是表情严肃,暗想,应该是发生了此事,他们刚才在商量对策。
片刻后,随着职事太监的一声吆喝,官员们都怀着疑惑的心情,先后走进垂拱殿。一套参拜的程序完成后,各自按官阶,在两侧分文武站立。刘朗的身份比较尴尬,既是文官,又担着武职,当初第一次朝会时,就因此事犹豫了会儿,还是在高宗赵构的暗示下,最终站立在了文官的序列。
文武官员两侧各自站好,就在官员们等待,当值太监喊出“有事早奏无事退朝”时,高宗赵构不按常理,突然开言:“给位爱卿,朕昨晚接到了,荆湖南北两路传来的八百里急递,张爱卿说给大家听听,众位爱卿议议,此事当如何处理?”
“微臣遵旨!”
张浚先是向赵构躬身接令,又转身面对群臣,严肃地说:“各位大人,昨晚荆湖南北路分别传来,八百里急递,传讯朝廷,洞庭湖水寇杨么,狂妄自大,逆天而行,已经立钟相少子钟子义为伪太子,自号大圣天王,打出了伪楚的旗号。如今周边数州县,已经被贼势波及,两路震动,分别请求朝廷派兵征讨。”
张浚话声一落,大殿里顿时轰的一声,炸开了,官员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甚至有激愤者,当堂高呼立即征讨。刘朗听后,暗想果然如此,杨么还是和原来历史上一样,准时跳了出来。那个不知死活,有勇无谋的莽夫,急吼吼地跳出来,也就离死不远了。只是,不知杨英那个死丫头,现在如何了,他不禁有些神游物外。
就在刘朗胡思乱想的时候,大殿里也在当值御史的告诫下,安静下来。这时,赵构也适时说道:“接到急递后,朕即召见了东西两府商议了一下,有说剿的,有说抚的,意见不统一。现在诸位爱卿商议一下,是剿还是抚?”
赵构刚一说完,就见武班的一员老将,出班上奏:“陛下,洞庭湖水寇寇首杨么,如此狂妄悖逆,实属罪该万死,末将愿领一厢军马荡平贼寇,提寇首杨么的脑袋来见陛下。”
“老将军公忠体国,朕心甚慰!且请一旁稍待,待诸位爱卿议后再论。”赵构对老将军的赤胆忠诚,非常感动,高兴地请他回归朝班。
随后,阶下文武官员接二连三的,出班声讨杨么,若是杨么在当面,都有扑上去咬一口的架势。
看到群臣激愤,大有不剿不足以平民愤的模样,秦桧不由皱了皱眉头。一直在?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