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行》第33章


雪儿带一个小丫头,几个小厮,上街购物去了,准备路上的一些日用品。这次出行又不是旅行,本不打算带女眷的,两个小妾稳住了,雪儿仗着得宠,哭着喊着要跟去,她号称是公子的影子,走到哪跟到哪。刘朗一时心软,就同意了。于是,她立即兴高采烈地出门采购去了。
朱淑真哪儿也没去,一些好友曾经邀约过,刘朗也劝她没事多出去走走,她也因病未好彻底推辞了。其实,她是担着心事呢。虽然她如愿以偿进了刘府,整天都能看到心爱的人,但进府这么多日子了,刘朗都没有碰过她,连后进府的东方玉都欢好几次了。虽也知道是因为身体的缘故,但总是心里不踏实,空落落的。
刘朗走进后花园时,正看到朱淑真坐在小亭子里,望着旁边树枝一对小鸟发呆,杜鹃在不远的地方坐着刺绣。这丫头又多愁善感了,他暗叹一声,向亭子走去。
“相公(公子)”走路声惊动了两人,两人发现刘朗过来,赶紧起身施礼。
刘朗挥挥手示意杜鹃忙自己的事,笑着对朱淑真说:“三娘,想什么呢?这么投入。”
“没想什么,只是有些无聊而已。”她有些娇羞地说。
“哈哈”刘朗坐到她身边,一手把她揽过来,在她耳边道:“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
“相公打趣妾身。”朱淑真羞红了脸颊,心里甜甜的,闭着眼睛躲进了刘朗的怀里。杜鹃早就羞得不知跑哪去了。
“这不是三娘的诗句吗?怎说夫君我打趣你?”刘朗在她额头轻吻一下,笑道。
“妾身可没写过这样的诗句,你又故意编排妾身。”朱淑真睁开眼,羞笑着对他说。
哦,对了,现在与历史上已不同了,她还没写这句诗。刘朗连忙改口道:“你夫君我说的是你的心里嘛,咱们夫妇心有灵犀,喏,就像这样,不正好符合这句诗啦。”又用右手轻捏她的鼻尖,摇晃几下。
“相公”朱淑真又闭上眼睛,靠在他的怀里,过了会儿,只听她轻声说:“相公,妾身的病已经全好了。”说完,睁开妩媚的眼睛,望着他,眼里有些期盼的东西流转。
刘朗当然明白了她的意思,故意装作不懂地笑道:“身体好了好呀,我就可以安心出门了。”
话音才落,朱淑真虽然还是笑着,但眼神里明显有着藏不住的失望。刘朗用手在她鼻子上轻刮一下,连忙伏在她耳边说道:“今晚夫君去你房间,我的三娘欢迎吗?”。
朱淑真瞬间阴转晴,眼睛妩媚得滴出水来,羞红着钻进刘朗怀里,紧紧抱着他的身体。
晚饭后,刘朗在书房看了会书,如约来到朱淑真的院子。杜鹃休息去了,朱淑真的闺房亮着灯,刘朗推门进去,看到她正坐在床边等候,床前桌上燃着一对红烛,桌上还放着几个菜碗,一壶酒。
随即明白了她的心思,她希望有个美好的新婚之夜。刘朗也非常配合,牵着她的手来到窗前,对月一拜,说些盟言。然后,到桌边持酒喝了交杯酒。经过一段温馨浪漫的程序,最后,横抱起美人,放到床上。看着床上媚眼如丝的美人,顿时如干柴烈火,一发不可收拾。
绍兴三年正月二十八,春和景明,易曰:利出行。刘朗上表辞行,打起钦差仪仗徐徐出城。这次随行人员很多,公家的派员不说了,刘朗另外调集十二名护卫,让张大力率领去江宁附近待命,自己身边就雪儿和两个精灵的小厮。哦,崔忠信也被抓了壮丁,用来充当师爷,谁叫刘朗身边人才稀缺呢。
城外也没什么送行之人,虞允文等人已经关照过不要来了,其余相熟官员也不多,刘朗也不在乎这些虚礼。会齐三百侍卫,浩浩荡荡向江宁方向而去。
在离城近二十里的一个高坡上,一位身穿白衣的公子正望着远处慢慢走来的大队人马,旁边一个书童也张望着,四周散立这四个魁梧的护卫。
“小姐”书童看到白衣公子瞪过来,赶紧改口,“公子,他们在干什么?”
“他们要分兵,估计他要微服先行。”白衣公子道。
“好好的,那登徒子干嘛要分开走?”书童不解地道。
“他是要去查案的,这大队人马,走得慢不说,目标又大,还怎么查?他肯定是要微服先去江宁查访的。走,我们抄到前面去。”白衣公子说完,转身下坡而去。
说得不错,刘朗正在分兵,他让三百侍卫收起钦差仪仗,在后面慢慢跟来,到江宁城外会合,崔忠信带着一个小厮跟大队一起,路上好处理一些公文之类的。他自己带着雪儿,扮作游学书生和书童,由一个小厮赶着马车先走。
第三十三章 古亭结拜
出临安往德清方向,一条黄土官道蜿蜒向前伸展,此时正有一辆有些旧的马车在官道上奔驰,刘朗拿着一本书坐在车厢里侧,看得津津有味,而雪儿已经靠在车厢壁上梦周公去了,一块为完工的刺绣扔在脚旁。雪儿已经做了书童装扮,却带着刺绣,有些不伦不类,刘朗看着摇摇头笑了。
大半天已经过去了,刘朗伸了个懒腰,敲敲前壁,问赶车的小厮,“前面有没有地方歇个脚?咱们也好吃点东西了。”
“公子,前面转角的地方有座亭子,不过好像已经有人在里面。”小厮向前张望了一下,答道。
“无妨,咱们就借个角落歇歇脚,吃点东西就走。”
小厮把马车赶到亭子旁边,亭子里正有一位白衣公子坐在长椅上看书,书童站在一侧向来人望着。亭子外面路边停着一辆马车和两匹马,四个魁梧的大汉站在车边进食。他连忙把马车停到路侧,到后面打开车厢门,请刘朗下来。
刘朗招呼雪儿一声,跳下马车,四处张望了一下,田野间已经有农人在劳作了,再看向亭子,木质结构,看样子,很有些年头了,也没有名字。其实,在这半道上,一座亭子的功用就是供人歇脚的,有没有名字已经不重要了。亭子旁边的车马大汉,应该是亭中人的护卫。
刘朗迈步向木亭走出,还没进亭,就愣住了,直直地望着里面的白衣公子。不是因为他帅到毫无天理的容貌,而是他太像了,太像一个人,不,两个人,一个就是一面之缘的徐小姐,还有一个就他珍藏心底、无数次魂牵梦绕的琳。
“这位兄台,怎么啦?”白衣公子站起来问道。
“哦,兄台,小弟失态了,抱歉!”刘朗惊醒过来,赶紧抱拳道歉。
“不用客气,看兄台刚才模样,莫非想起什么难忘的事?”白衣公子微笑地说道。
“只是看到兄台的样子,忽然想起一位故友,让兄台见笑了。”刘朗有些汗颜。
“竟有如此妙事?兄台可否说说,你那故友何方人氏,竟然与小弟那般相像?”白衣公子一脸好奇地问。
“唉,不说也罢。”刘朗有些伤感和无奈,顿了会儿,又说道:“打扰公子了,我们主仆三人想借个角落歇歇脚,吃点干粮。”
白衣公子看到刘朗显现的伤感表情,知道他可能想到了那个琳,不敢再问,忙说:“兄台客气了,这亭子是无主之地,地方还很多,兄台尽管使用。”
“多谢!”刘朗说完就招呼雪儿和小厮把干粮拿进来,歇息吃东西。白衣公子一直在一旁默默打量着刘朗,这时说道:“这位兄台丰神俊逸,神仙人物,小弟徐亮敢问贵姓大名怎么称呼?”
靠,丰神俊逸,神仙人物,说自己吧,刘朗心说。姓徐?莫非是?刘朗满面惊容地说道:“小弟刘朗,字永明,兄台姓徐,府上莫非是松江人氏?”
“你就是最近闻名天下的刘朗刘永明兄?”徐亮一脸惊喜状,又道:“小弟正是松江华亭徐家长孙,听胞妹说过刘兄大名,今日一见,更胜闻名呀!”站在旁边作书童装扮的环儿撇撇嘴,好一阵腹诽,又冒充大公子,又当面撒谎。只是徐小姐经常作男儿装扮,早就熟门熟路,身上的脂粉气一扫而空,若不仔细查看哪分得出雄雌?
刘朗不知道对面站的正是徐大小姐,只是觉得徐大公子风流倜傥,就算潘安再世,也恐怕有所不如了。他有些惭愧的说:“前些日子,小弟无状,给令妹增添了一些烦恼,还请徐兄代向令妹道歉。”
“刘兄不用客气,家妹也说过只是一个误会,只怪无知之人乱嚼舌根而已,家妹在家中素以才慧闻名,对这些传言不过一笑了之。家妹对刘兄的才学也非常仰慕,若有机会,小弟介绍你们认识认识。”徐亮连忙说道。
“小弟也听闻过令妹才名,看徐兄神采,当知令妹凤仪不凡,若有机会拜识,甚是荣幸。”刘朗微笑道,接着又说:“徐兄是否用过饭了,若没有,不如一起吃点?”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