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无归路》第325章


许久妍继续说道:“审讯技巧是技巧,但这和实战还是不一样的,于主任说的有道理,我的确还有很多改进的地方。”
田宇明戳了于淑慧一把,说:“你说句话啊,别闷着啊。”
于淑慧扭扭捏捏地说道:“要我说什么?等韦强稳定下来再说咯。难道你想让我现在进去,然后又被掐着脖子?”
田宇明扬起嘴角,摆手说:“许警官坐吧,没有啦!听您的,好吧?来,接着说说,痕迹鉴定那边到底怎么样了?别老含糊其辞啊,我要准确的信息。”
老尤走到前面,在大屏幕上放出照片,说:“其实啊,现在的刑事案件需要我们痕迹鉴定的时候不多的,大多数的刑事案件现场没有详细的指纹这一类的线索,但是我要说的是,我们在案发现场发现了上万枚的指纹,还有大部分重叠的,我们检验之后发现都是韦强和他的妻子的,应该是没有外人的。因为工作量实在是太大了,所以我们也很无奈。
在韦强的妻子坠楼的位置,我们没有发现任何奇怪的地方,没有绳子或其他机关的痕迹,也没有其他辅助工具,因为他家的窗台十分矮,是低窗台的样式,所以意外坠楼也没有不可能的,不过我们还在计划场景重演。”
田宇明满意的点点头,说:“说得不错,继续保持。一定要尽快给出方案和结果,明晚之前把报告发我邮箱里。”
老尤说道:“好的。”
田宇明看看时间,说:“咱这也差不多了,散会吧。”
许久妍仿佛虚脱一样坐在椅子上,参会人员一点点都散开,只留下许久妍一个人在会议室里。往常跟着关政,解决案件好像十分简单,简单到按部就班一样的,可是现在不是了,没有关政,连一点希望都看不到,更何况是证据链。
许久妍焦躁的揉着自己的头发,心里扭成一团,如果他能在,该有多好?
许久妍拿出手机,看见邮箱里来了文件,等看到寄件人是关政时,莫名的流了泪。这个男人还没有忘记我,这个男人一直在记着我,这个男人一直在守护我。
许久妍有几分颤抖的点开邮件,和上次一样,还是一篇论述,很多附件。这里面详细的记载了一些审讯的技巧:“犯罪嫌疑人的口供作为法定证据形式之一,在证明关系和证明力上又属于直接证据和主要证据,因此熟练运用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这一侦查方法是检察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对侦查破案,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具有重大意义。上次给你九种审讯技巧,但可别以为这就足够了,如何做好此项法律规定的专门侦查手段,你要面临的困难还很多呢。结合当前工作,试图从审讯前、找准突破口和审讯技巧方面谈谈职务犯罪侦查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审讯前的准备工作,审讯犯罪嫌疑人前要作好充分的准备,有计划地进行。为了做到“有的放矢”,审讯前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工作:熟悉案件材料,制订审讯计划,确定审讯策略提供依据。千万别以为你看过几遍就熟悉了,案件材料要反复看,仔细阅读,读出声来才最好,从视听两方面增强你的记忆。熟悉案件材料要全面细致,每个情节每个证据都应认真审查分析。哪些犯罪事实还不清楚,哪些证据有矛盾,还有哪些线索需要查清楚,哪些疑点要弄清楚。根据先易后难排出审讯顺序,找好突破口,做到审讯时心中有数。
分析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状态。就是给他画个像,这是你擅长的吧,我就不多说了。审讯前应当全面掌握犯罪嫌疑人身份、文化程度、社会经历、一贯表现、性格爱好、家庭成员、亲友、犯罪原因和羁押后的心态变化。通过了解审讯对象的个体情况,分析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状态,可以帮助审讯人员寻找审讯中的突破点,确定审讯中的技巧、方法,审讯节奏和使用证据的时机。
制定审讯计划。每次审讯前都应制定计划。本次审讯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犯罪嫌疑人可能回答的各种情况估计,运用何材料加以佐证等都要计划周到。计划周全,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如果审讯人员没有制定审讯计划,仓促上阵,随意发问,往往会使审讯工作陷入被动,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个很关键的,万万不能急于求成,一下子搞出全部的东西,那以后的审讯就困难了。”
第四百三十九章 深藏不漏
许久妍哭着看那些邮件,然后又笑了,还自言自语说:“这男人真傻!啰嗦。”
下一页,工作这样写道:“千万别嫌我啰嗦,接下来就是要恰当选择审讯突破口。审讯的突破口,是指在审讯时容易突破犯罪嫌疑人口供的薄弱环节。如何选择审讯突破口,直接关系到案件的发展和进程,突破口选准了,对案件的突破势必形成破竹之势,甚至会达到不攻自破的效果,而且能把案件做大。审讯中侦查人员要善于捕捉和挖掘犯罪嫌疑人防线的薄弱环节进行突破。要结合案情,根据不同阶段已获取的情况和审讯要达到的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不可盲目随意,下面就结合自己在办案中的做法和体会谈谈如何选择突破口。
首先呢,也是最常见的,你最擅长的,就是从犯罪嫌疑人性格、心理上选择突破口,办案当中经常会碰到各式各样的犯罪嫌疑人,有的认为自己的犯罪活动策划周密,检察机关根本无从查明;有的则认为自己有“靠山”、有“背景”,会将自己活动出去等等。这种侥幸心理是犯罪嫌疑人拒不供认的精神支柱。他们把逃避打击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这种侥幸心理上,从而增加了审讯的难度。因此对于进行传唤的调查对象如在 12 小时内拒不交待自己的问题,应果断采取拘留措施。侦查人员应充分利用此时犯罪嫌疑人的紧张、恐惧状态,打破其侥幸心理,趁其惊魂未定之时,抓紧进行审讯,迫其交代罪行。”
许久妍撅撅嘴,这个男人,把文件写的这么有趣干嘛?闲着没事儿做了。
可许久妍就是看不够:“从畏罪心理选择突破口犯罪嫌疑人一般都认为自己一旦招供,就会失去既得的一切,包括权力、地位、工作、名誉、家庭、自由等等。这是一种普遍的畏罪心理,这种畏罪心理后面隐含了一种“早日出去”“从轻处罚”的心理期待,正确把握犯罪嫌疑人的这种心理,适时进行法律政策上的宣传,就能促使犯罪嫌疑人由畏罪心理向交罪心理转化。
然后是考验你对案件材料细节了解的时候了,从关键犯罪情节着手选择突破口,审讯的核心任务就是让犯罪嫌疑人交待犯罪事实和具体情节,而犯罪嫌疑人则千方百计地否认犯罪事实和情节。有时甚至只交代结果,不讲细节,甚至有的犯罪嫌疑人会故意交待虚假的情节来反过来试探审讯人员的底细,看其犯罪行为到底有没有被审讯人员所掌握。因此,在选择突破口时,应当紧紧抓住已查明的关键犯罪事实和情节,从细节处着手进行突破。
最关键的是从矛盾中选择突破口,审讯的过程,总有那么几个傻瓜会自相矛盾,这就是发现矛盾,利用矛盾,解决矛盾的机会。在审讯中,侦查人员要自觉运用矛盾论的观点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贯穿审讯工作的全过程。要善于发现嫌疑人口供的矛盾、口供与其他证据之间的矛盾、其他证据之间的矛盾。企图规避法律制裁的心理,使嫌疑人为掩盖犯罪事实或减轻罪责而胡编乱造,以虚假的事实来蒙骗侦查人员。但是既然是编造出来的事实,就一定会有破绽,侦查人员只要善于发现这些矛盾,利用这些矛盾,并在审讯时向嫌疑人发起攻势,就能起到查清犯罪事实的目的。在共同犯罪中,还要善于利用嫌疑人之间“互相猜忌”和“自保”的心理,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分化、瓦解共同犯罪人之间订立的攻守同盟,使犯罪嫌疑人之间互相猜疑、指责、仇恨而发生激烈的冲突。在审讯中,犯罪嫌疑人最担心的是被同伙出卖,也最怕落在同伙的后面成了“替罪羊“而受到从重打击。因此,发现、利用、制造和扩大他们之间的矛盾,分化瓦解犯罪分子,是打开审讯的突破口之一。
在审讯过程中,侦查人员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多个突破口。在办案中,往往一个突破口只是查清了某一事实、情节,但对案件的全面突破,则需要侦查人员多次进行突破口的选择或者同时选择多个突破口,这样才能彻底瓦解其?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