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兵种合成军队演习》第8章


降囊蟆T谖拦秸⑶跋Γ馑了鞣蚪贫恕杜诒罢酵ㄔ颉罚岢隽思惺褂门诒谧钪匾较蚝驮谝欢ㄕ绞跚榭鱿陆信诒浠餮盗返脑颉?812年卫国战争期间,以苏沃洛夫的杰出学生库图佐夫为首的俄国将军和军官们解决了军队训练这一极其困难的任务。这场战争在当时来说规模是巨大的。它要求为军队补充大量兵员,加紧进行训练,搞好各部队和兵团的合练。必须组织大量义勇军进行训练,因为义勇军中只有20—25%的人有武器。这样,演习中必须把他们排成四列或五列横队的战斗队形:第一,二排拿枪,其他各排拿长矛和大刀。俄国军队暂时放弃莫斯科以后,塔鲁季诺即成为动员和训练后备兵员、组织和训练叉勇军部队的中心。编入军队的新兵和义勇军在这里学习使用枪枝,练习以各种队形作战。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库图佐夫在成为俄国军队的总司令以后,改变了过去那种把新兵分散在13个城市和7个新兵营里进行训练的做法,而按兵种训练后备兵员,并建立了三个后备部队总集训点:一个在阿尔扎马斯,是训练步兵的;一个在穆罗姆,是训练骑兵的;一个在下诺夫哥罗德,是训练炮兵的。在这些集训点训练的后备兵员短期内即可补入作战军队,从而加快了其转入反攻的准备工作。库图佐夫遵循苏沃洛夫的训练原则,在短期内即训练和组织了一批有战斗力的部队,他们在解放战争中取得了战胜“战无不胜的”拿破仑军队的辉煌胜利。就连装备很差的义勇军也表现出高度的战斗素质。
总之,由于受到准备与进行战争的政治和经济条件的影响和武器与技术装备的不断完善,与之密切相关的军事学术和军队训练的方式与方法也不断发展。随着军事的日益复杂化,单兵训练和分队与部队的协同动作训练也日益完善。由于战斗队形的复杂化及其各部分之间距离的加大,各部分和各兵种必须协调一致地行动,这就导致了队列训练、战术队列训练的出现,而后又导致各种样式的战术训练的出现。同时,社会政治制度、军事学术水平和军队补充方法对武装力量的建设和训练特点也具有特别重大的影响。譬如,西欧各国的雇佣军队,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是由最不可靠、最腐败的社会成分所组成,他们被视为盲目的战争工具,因此.他们的作战方法是消极的,他们的整个训练与教育体系贯穿着盲目服从和机械执行的思想。由于这些军队在成线式战斗队形行动时只能作整体运动,在交战时不能改变战斗队形和由单个部队独立行动,因此,战斗训练的目的就是培养士兵机械行动的能力,而内容仅限于队列训练和各种机械式训练。指挥员或单个部队与分队没有必要进行战术训练。
俄国军队是根据义务兵役制补充的民族军队,因而具有更高的精神战斗素质。俄罗斯国家发展的历史条件,以及所进行的战争的性质,要求采用更坚决果敢的战略和战术。这也决定了战斗训练的特点。尽管军事中,特别是训练与教育体系中的一切进步的东西都遇到反动分子的激烈抵抗,但战争的客观规律终究是不可抗拒的,对其完全不予考虑是不可能的。进步的俄国统帅们把军队的整个训练与教育体系建立在每一个军官和士兵的觉悟的基础上,努力使他们能够正确、果断、主动地行动。军队须在各个战区采用各种战斗方法和战斗队形作战,各部队和分队不仅要协同动作,而且还要独立、主动地行动,因而迫切需要采用新的、更完善的队列训练或战术队列训练方法和战术训练方法。于是,俄国军队中出现了战术演习和大演习,从而保证了军队训练最大限度地接近于实战。战术演习和大演习产生于彼得一世时代,而在苏沃洛夫时代则发展到最高水平。苏沃洛夫制定的准备与实施演习和大演习的许多方法,他所实行的一系列训练原则,例如,根据战术要求选择合适的训练方法,周密准备演习和选择正确方法以保证在最大限度地接近于实战的条件下实施演习。在演习中不仅善于训练整个部队,而且也善于训练每一个军官和士兵;采用直观、诱人和有趣的方法组织演习;战斗前根据战斗任务具体搞好部队的战斗训练,等等,对于而后军队训练方式和方法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是现在,它们仍有着巨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在俄国人民起义运动的经验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博洛特尼科夫军队(1606至1607年)、拉辛军队(1667至1671年)和普加乔夫军队(1773至1775年)的训练方法。起义部队通常采用的是人民战争的战术,但在农民战争高涨时期,也建立过大规模的起义军队。它们进行有组织的武装斗争,同沙皇的正规军队进行了一系列交战。起义军在自己的军营里进行速成军事训练。哥萨克和在沙皇军队当过列兵、士官的人的经验对于起义者的军事艺术和军事训练起了重大作用。例如,普加乔夫在他们的帮助下,在进攻亚伊克要塞和奥伦堡前举行了一系列演习(起义军有2。5万人和86门炮)。为在训练和战斗中便于指挥,普加乔夫把部队编成团和连。在对这两个要塞进行长期围困的过程中,多次举行演习和操练。
这与彼得一世在科茹霍沃大演习中所采用的训练方法非常相似。在别尔茨卡亚斯洛博达(奥伦堡城外)普加乔夫的大本营里,起义者们练习列队、劈刺、射击、打炮、挖地道、埋地雷和挖战壕。特别重视各部队之间的协同动作。波兰民族解放起义领导人塔代乌什?柯斯丘什科也非常重视训练自己的部队。他是一位很有教养的军事领导人、天才的军事长官,他具有丰富的战斗经验。柯斯丘什科曾在1775至1783年参加北美独立战争。北美移民1777年在茨拉托加所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主要就是他的功劳。
回国后,柯斯丘什科于1792年参加了对反动的塔尔戈雏查同盟的军事行动。1794年,他领导了波兰起义,并在拉茨瓦维采交战中大败沙皇军队。柯斯丘什科力图使起义具有全民的、民主的性质,但是,他的所有进步主张都因为遭到波兰小贵族阶级的反对而未能实现。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起义的社会基础,并最终导致起义的失败。柯斯丘什科根据北美战争和法国革命战争的经验,努力训练军队,使之掌握最新技术。尤其注意使部队掌握在以散兵队形和纵队行动时的协同动作,搞好步兵,骑兵稂炮兵的协同。柯斯丘什科制定的条令《乘骑炮兵大演习》不仅在波兰,而且在欧洲许多国家和美国的军队中广为传播和运用。
他精通野战筑城学,非常重视使部队学会工兵作业种构筑阵地。起义开始后,柯斯丘什科责成克拉科夫省执行委员会对所有18至40岁的男性居民进行为期两周的军事训练,并下令每逢星期天在所有城市和乡村进行军事训练。在短期内应接受训练的起义部队总数达15万人。柯斯丘什科思想进步,非常关心士兵,要求军官经常给部属上课。但是,大部分小贵族出身的军官不屑于这样做。根据执行委员会的命令,组织领导工作应由地主和小贵族担任,而战斗训练则由以前服过兵役的士兵负责。总的来说,无论是在俄国还是在其他国家,起义军队都是革命热情高涨,精神战斗素质良好,作战英勇顽强。但是,起义军队在军事组织,武器装备、纪律状况和战斗素养方面通常不如统治阶级的军队。这种情况突出地表现在攻打要塞和城堡这样在当时来讲复杂的战斗行动中(如拉辛在辛比尔斯克,普加乔夫在奥伦堡等)。很显然,要想取得武装起义的胜利,除其他社会政治因素和军事因素外,还必须有一定的军事素养,尤其是指挥干部。显然,正如普加乔夫感到遗憾的,在他的军队里没有一个“正规军官”。同样令人感到遗憾的是,起义的基本群众对于进行顽强训练的必要性认识不足。这个问题也存在于十九世纪其他国家被压迫群众的起义之中。
就此,列宁写道:“从中世纪德国‘农民战争’开始,……我们看到无数这样的例子。组织性较强、觉悟较高,武装较好的少数怎样迫使大多数服从自己的意志并且战胜大多数。”
三、十九世纪前半期的演习和大演习
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迅速发展,农民起义和资产阶级革命的沉重打击,封建农奴制度灭亡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了。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生产力开始更蓬勃、更广泛地发展,并且开始了从工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