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医疗系统》第178章


第二部分内容是奏请皇帝下旨,将贾蓉被杀案移交刑部,三司会审,查明案情,以正法纪。
第三部分内容,是弹劾贾王史薛四家五大罪状,例如贾氏某族人强取豪夺,强占民宅;皇后表兄、王子腾之子王仁强抢民女为妾等等。请皇上下旨,严查贾王史薛诸不法事。
第四部分是重点,大体内容是:前有贾珍青楼伤妓案,后有贾蓉逼奸被杀案,这贾家的冢子冢孙一再陷入风月案件,可见其族中作风十分不好。皇后贾氏出身于作风这样不好的贾家,其品德操守当然也是十分值得怀疑的。话说当年,她既已把所得医书献给了朝廷,自己就该功成身退,退居闺中勤修女德,做一个“贞静幽闲、端庄诚顺”的好女子。那样她才配母仪天下,做天下女子之表率。可这贾氏竟敢在献书之后还出来抛头露面!还给男人诊脉治病!!还到江南赈灾!!!还开了个什么瀛洲医馆!!!!这妇人,前前后后已不知见过了多少男人,诊脉时不知摸过了多少男人的手腕,给人行针、做手术时,不知碰过了多少男人的身体!这样不贞不静、不知廉耻的女子,怎么还有脸面活在世上?皇上你头上早就绿云罩顶,怎么还能容忍这样的女子位居中宫?你早该废黜贾氏后位,责令贾氏出家,另立名门淑女为后……喔,臣还听说,贾氏将两个内廷女官硬塞到了太医院去学医术,简直伤风败俗无出其右!
他慷慨激昂地把谏章念完,然后双膝跪下,将谏章捧起,高举过顶。
又说:“皇上,昨夜一伙暴徒将臣打成了这副模样,就是想让臣今日不能上朝,不能面谏皇上。但臣身为御史,早将生死荣辱置之度外,故而臣今日拖着一身伤痛,腆着脸来上朝了!皇上若治臣‘御前失仪’之罪,臣甘愿领罪。但臣叩请皇上纳臣等谏言,早日整顿朝纲,肃清后宫,平定奸小。勿令江山不稳、皇族蒙羞!”
跟他一起联署这封谏章的几个御史,也一起跪下,叩请水霄纳谏。
孝恭王的胞弟顺郡王心中大赞这谏章写得好!尤其是第四部分,简直堪比当年的《讨武檄文》啊!也许这个意外得来的契机,会比他们原先的谋算更有效、更不露痕迹?
于是顺郡王也按孝恭王的谋算,跪下叩请水霄纳谏。殿中出于各种原因支持封夏谏章观点的少数大臣,也都齐刷刷跪下,叩请水霄纳谏。
尽管水霄早有心理准备,还是被这封谏章和此情此景给气得七窍生烟。深深地后悔没有早点找机会,将这个封夏贬到某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去!
话说,究竟是吏部哪个蠢才,把这么一个人放到兰台寺的?!
封夏这封谏章的内容,水霄昨晚听了一个大致的转述之后,就想直接弄死了封夏,再推到昨晚打他的那伙人身上。但元元坚决不同意他的做法,认为身为一个皇帝,更加不能随心所欲地行事,还说什么“权利必须得到制约”之类的。
他觉得元元说得有理。唐太宗有魏征这面“镜子”照着,终成一代明君。自己的确不应该动用这种手段对付一个御史,哪怕这个御史迂腐得既可恨又可笑!
“把谏章呈上来!”水霄压住火气,朝封夏招了招手。
元元要看这封谏书,所以他只好收了。可收了谏书,并不意味着要照办。
明瑟不解地看了水霄一眼:这样的谏章,皇上也要纳谏?!可皇帝已经吩咐了将谏章呈上来,他也只好从御座旁走过去,将封夏手中的谏章接了过来,又走回御座旁,将谏章双手呈递给水霄。
就这一点功夫,朝中众臣的心思已经起起伏伏一两个轮回了。
顺郡王等人不知道水霄为什么如此轻易地接了谏书。暗暗纳闷:老十七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水霄将那封谏章接过来,拿在手里大约翻了翻,不动声色地说:“传顺天府尹入殿!”
顺天府尹?他来了吗?很多大臣都有些惊讶。
水霄微微一笑:“贾蓉被杀案影响甚大,正好顺天府尹昨日结案了。朕想着今日的小朝会,或许会议到这桩案子,便让顺天府尹在殿外侯见了!”
顺天府尹虽然也在京城,虽然地位特殊,但严格说来,属于地方官。若无特殊旨意,是不会来参加小朝会的!
等顺天府尹入殿以后,水霄直接对他说:“封夏这封谏章,弹劾的第一个人就是你。官员被弹劾,按例是要上折自辨的,折子你回头再写,先在这里自辨吧!”
自己是皇帝,遇到朝臣进谏不宜发火,但也不必急着赤膊上阵,与一个御史较量嘴皮子。挑合适的人选去吵架,自己从中裁断,才是轻松又有效的做法啊!
顺天府尹之前在殿外听了谏书的内容,早已心中打鼓。
如今水霄让他当廷自辨,他忙道:“皇上,贾蓉被杀一案,臣昨日已查明审结。本案是那贾蓉逼‘奸胡何氏被杀,贾珍为了给儿子报仇,指使小厮污胡何氏是暗门子。贾蓉逼‘奸民妇有罪,然他已死,按律不再追究罪责;贾珍构陷良民,徇私枉法,按律当杖责四十,徒三年;胡鹏杀死逼‘奸妻子之人,无罪。此案卷宗也已于昨日报送刑部。等刑部核准以后,便可当堂释放胡鹏。”
他转头问封夏:“敢问封御史,你说本官畏惧权势,本官畏的是哪家权势?这件案子,本官哪里处置失当了?犯了哪一条律例?莫非封大人以为,本官冤枉了贾氏父子,宽纵了杀人者胡鹏?还请封御史不吝赐教!”
心中暗暗庆幸,幸亏那案子昨天就审结了,不然今天可就麻烦大了!
听到顺天府尹最后那个反问句,水霄忍不住轻轻勾了勾嘴角。
封夏等人前几日正忙着搜集贾王史薛四家的其他罪证,人手不足,便没有再到顺天府听审,并不知道昨天刚出来的最新审理结果。此时他听到这个结果,不由得愣了愣。
“此案已经审结了?”封夏下意识地反问了一句。
“正是!难道封大人没有去听一听审?”顺天府尹淡淡一笑,“若封大人没有去听审,又怎知本官处置此案当与不当?又怎知民情民意如何?”
这算是他拿到封夏的把柄了!
趁着封夏还没有回过神来,顺天府尹又向水霄躬身说:“皇上,封夏想要三司会审此案,臣并无异议。若皇上允准会审,臣也可向诸位上官多多习学习学。只可怜那胡鹏,又得在牢里多呆一阵,多过几次堂了!”
顺郡王没想到水霄这么狡滑,根本不与封夏直接交手,直接揪了顺天府尹当打手,对着封夏就是一通乱拳,打得封夏这中年愣头青毫无招架之力。
他又忍不住想:老十七跟贾瀛洲素来如胶似漆。他听到这样的讲谏,怎么还忍得住脾气?怎么不生气?怎不大发雷霆?他这样四两拨千斤的处置办法,倒让自己骑虎难下了!
顺郡王眼看着事情要糟,只得再次站出来声援封夏了:“皇上,顺天府尹避重就轻,砌词狡辩,着实可恶!那胡何氏是苦主,顺天府尹却对胡何氏喊打喊杀,致使胡何氏悲愤之下以头触柱,血溅公堂;致使堂下听审的百姓怨声载道、民情沸腾;致使朝廷威信受损!这才是封御史这封弹章的重点!”
封夏终于从那种一记重拳打在棉花上的落差中回过神来,连忙说:“正是!王爷所言甚是!对着苦主喊打喊杀,是何道理?”
这是顺天府尹的一处软肋,他早就想好说辞了:“顺郡王爷,封御史,当时的情形是:胡家告贾蓉逼奸,贾家小厮指责胡何氏是暗门子,双方各执一词,一时难以判断谁是苦主,谁是被告。两位不曾审过案,大约不太清楚。像这种各执一词、错综复杂的案件,若难以判断谁是苦主、谁是犯人,本官是可以对双方用刑的!在打那胡何氏之前,本官已经打过小厮进喜了。主审官不能因为胡何氏施苦肉计,就偏向胡何氏,得讲求人证物证。封御史在弹劾本官之前,郡王爷在给封御史帮腔之前,也需要多多研究律例才是!不能因为胡何氏触了柱而进喜没有触柱,就认为本官打胡何氏有何过错!”
顺郡王和封夏都无言以对!
水霄嘴角挂着淡淡的微笑,问刑部尚书文充:“文卿以为如何?”
这个刑部尚书文充是水霄的心腹之一。隆正二十九年,文充曾被上司构陷。水霄为了避免他被抄家充军,还曾在宫中跪了一夜为他求情。后来隆正皇帝从轻发落,只把文充贬谪了。水霄被立为太子后,隆正皇帝又找了个借口,将文充调回了刑部,以之为水霄羽翼。水霄登基以后,文充就顶了随着义忠亲王坏了事的、曾经构陷他的前上司的位置,成为了新的刑部尚书。
文充简明扼要地说:“此案案?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