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缘》第140章


〃礼法谁曾轻阮籍,穷愁天亦厚虞卿。〃……是对作者们谦虚的自我评价。意思是说大家著书的举动,有点儿象阮籍当年恸哭而返的疏狂,但合乎礼法。有点儿象虞卿因感时世而赋穷愁,但不悖天理。
〃纵横捭阖人问世,只此能消万古情。〃……是对《红楼梦》的高度赞美。意思是说大家著书,纵横天下大事,评论明清朝政,借以消解万古情愁也。
曹寅为了康熙皇室而在江南做汉族文人的统战工作,有机会与许多明朝遗民和南方汉族诗人密切交往,都成了莫逆之交。他厌恶官场逢迎,向往文友切磋。汉族文人对他以自己人相待。这是他所以能参与《红楼梦》创作的主要原因。
程伟元在乾隆后期找到的所谓《红楼梦》后四十回残稿,可能就是袁于令、洪生、查继佐、吴梅村、孔尚任、曹寅、曹雪芹等人集体创作的这个《风月宝鉴》(其实就是《红楼梦》),然后交给高鹗厘剔整理,与《红楼梦》前八十回合并出版。这种设想最为合理。
既然扯曹寅扯远了;干脆再扯几句孔尚任和他的《桃花扇》。《桃花扇》恰好成书于康熙四十三年,与《红楼梦》几乎同时问世。一般认为《桃花扇》叙情是表;感慨国家兴亡是里。在人物设置与写作手法上;两者多有相合之处。《桃花扇》以阴阳为出发;《红楼梦》也是如此。《桃花扇》有正邪两类人物;有出世入世两个总纲人物。《红楼梦》与《桃花扇》雷同,也有真假(甄贾)与满汉(僧道)两类人物。
近乎同时的《红楼梦》与《桃花扇》都是同样的主题。偏偏《红楼梦》就难以得到红学界的认可,非要将他搞成家事与爱情悲剧不可。真真令人费解也??
西楼居士并未在书中署自己的名字,正象空空道人、情僧、孔梅溪、吴玉峰、曹雪芹等都没有直署自己的真名实姓一样;可见他也不是欺世盗名之辈,应该对他与他们都作出公正的历史评价。而他们中的任何人都没有将《红楼梦》写成自己家事的丝毫意思。大家共同隐写的是国家民族的头等大事……因为谁的家庭里也不可能出现〃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那样悲惨壮烈的历史画面。曹寅家没有;洪生家没有;其他文人墨客家里也不会有。因为家庭的小院子,盛不下〃如山〃的白骨。
胡适周汝昌将珠穆朗玛搬到曹家去是徒劳的。土默热将珠穆朗玛搬到洪家去;同样是徒劳的。李清照一个女人的愁;还说〃犹恐鉴湖蚱蜢舟;载不动几多愁。〃……何况是全中华民族的愁??
只有如此理解问题;有关《红楼梦》的云山雾罩的谜团;才有望万流归宗;汇合到中华文明这个汪洋大海里来;从而结束〃越研究越糊涂〃的混乱局面。瞎子摸象的各路红学研究者,才有坐在一起〃挥老拳〃与〃话友情〃的可能性。
未经后人改动的《红楼梦》后四十回,即《风月宝鉴》初稿本的后四十回。
《戚本石头记》与《脂硯斋重评石头记》是被后人改动的《风月宝鉴》即《红楼梦》前八十回。
换句
话说:不是后四十回被后人改动了;而是前八十回被后人多次改动了。
这才是《红楼梦》三百年来本末倒置的风雨历程。
《金玉缘》这一书名跟西山〃曹雪芹〃无关,而是程高及其后的书商为躲避满清统治阶层的查禁所用的书名。
《金玉缘》是《风月宝鉴》后四十回的换名,因为《金玉缘》前三回与《红楼梦》后四十回浑然一体,没有半点破绽,而《红楼梦》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却有明显不合之处。改动前八十回者是西山〃曹雪芹〃与〃脂砚斋〃者流。故能断定《风月宝鉴》是《红楼梦》一书的初稿本。也能断定《红楼梦》后四十回是高鹗从《风月宝鉴》初稿本中嫁接而成。它绝对不是伪作。《金玉缘》白纸黑字。只要将两书对照着读一读,一切就会明白。《金玉缘》、《日下新书》、《正法眼藏五十三参》、《儿女英雄传》是历史旧账,不是现代人作伪。
关键问题是《金玉缘》小说人物的名字与诗词曲赋对联谶语等。高兰墅比附着《红楼梦》原文改动了。高兰墅不知道其中的隐射意义。幸亏《红楼梦》后四十回里没有改动。否则,高兰墅也从历史功臣,变为了历史罪人矣。
《金玉缘》中的诗词小家子气、幼稚、谬误比比皆是;反映了高兰墅的水平。而《红楼梦》诗词读来大气、空灵娟秀、均有隐意、或凄婉柔美、或狂放不羁,意境高妙深邃,诚然是大手笔,令人柔肠九折;不忍释卷。两者对比强烈,反映了高兰墅与《红楼梦》原作者们的文学历史功底有天壤之别。下面仅举《红楼梦》与《金玉缘》诗词各一首,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立竿见影也。
《红楼梦》一首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金玉缘》一首
遗玉本荒唐,演来却断肠!
喜悲都入梦,滋味任君尝。
《红楼梦》后四十回故事;与前八十回故事同样是精彩文字。前紧后松;虎头蛇尾;是一切长篇巨著的通病;但唯独《红楼梦》后四十回波涛澎湃;大浪迭起;令人荡气回肠;老泪纵横(当然更小泪横流)。如〃林黛玉焚稿断痴情〃、〃黛死钗嫁同一时辰〃、〃宝玉凭吊潇湘馆〃、〃贾母祝告天地〃、〃抄查宁国府〃等等。与前八十回文字,遥相呼应,珠联璧合,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始终天衣无缝。偶有出入者,是后来增加了新的历史内容。超出了原来的设计提纲。例如晴雯以索额图的身份去签定尼布楚条约,就超出了〃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的判词。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指不包括程高续补后四十回的后人批注窜改的前八十回《红楼梦》。《石头记》成书之初,即西山〃曹雪芹〃者流在世前后,《红楼梦》曾一度被做为书名,这有清人永忠等人的诗为证。《红楼梦》这一书名不是程高的发明创造。现在发现的脂批本都是从西山〃曹雪芹〃者流抄写出卖而来的。因为抄手不同;文字也不会统一。西山〃曹雪芹〃与批注者是混饭吃的落魄文士,还是《红楼梦》的传世继承人,还是曹寅的后辈?尚待继续研究下去,不能随便冤枉了他们。
后四十回〃违背〃前八十回伏线之处,都是西山〃曹雪芹〃与脂批修改原文造成的。但他们改动原文处不多,妄加评论处不少。更大可能是根本没有改动原文。因为他们毕竟也是有真才实学的的落魄文人。〃妄加评论〃的目的,只是为了以〃曹寅家世〃掩盖《清宫秘史》。
1、脂批提到的〃薛宝钗借词含讽谏,王熙凤知命强英雄〃,〃……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狱神庙〃,〃花袭人有始有终〃,〃宝玉悬崖撒手〃,〃十独吟〃等回目,后四十回为何不见?因为都是脂批无中生有。如何落实??
2、〃因麒麟伏白首双星〃,后四十回为何不见续述?因为西山〃曹雪芹〃没有看懂原文的完整的意思。
3、贾兰和李纨的结局为何不照应前八十回判词?也是由于西山〃曹雪芹〃没有看懂原文的完整的意思。
4、香菱的结局也与判词不符。因为陈圆圆根本没有死,而是为吴三桂留下了后人。躲藏在贵州古思州的深山老林里;不能随便暴露。
5、惜春的结局,一身道姑装束,在丫头们的侍奉下,留在家庙即大观园"栊翠庵"中;而第五回中的图画是:"一所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题词云:"独卧青灯古佛旁"。西山〃曹雪芹〃不明白惜春就是妙玉的接班人。她俩与史湘云都隐射女将军孔四贞。
6、巧姐图画是在荒村野店里纺线,后四十回说她嫁给一个农村中的富家子,而且后来跟高鹗一样中了举人。……〃举人〃者,蒙古族地方政权领导人也。高鹗不明白巧姐与贾探春都隐射孝庄与多尔衮的亲女儿。
7、宝玉参加科举考试被新红学家说成是高续的最大败笔,说它和原著小说的总体设计全然相反,也和主人公贯彻始终的人生哲学背道而驰。……这是新红学家站的水平太低;将国家统一与民族和解;理解为家破人亡;树倒猢猴散了。
《金玉缘》从历史博物馆走上红学舞台;是一件好事;它使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红楼梦》是集体创作的,它的成书过程是复杂的。当时的初定稿是耗费十几年功夫在康熙三十到四十几年间一次完成的;但前八十回的流布过程却千难万难;插手者从雍正年间到乾隆年间都大有人在。?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