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范文正劝读中庸,先生读其书,虽爱之,犹以为未足,又访诸释、老之书,累年,尽究其说,知无所得,返而求之六经。」朱子语类廖德明录癸巳所闻﹕「先生言:二三年前见得此事尚鹘突,为他佛说得相似,近年来方看得分晓。」考朱子慕禅学在十五六时,年二十四,见李愿中,教以看圣贤言语,而其后复入于释氏。至癸巳,年四十四矣。】故杂乎老、释之言以为言。诗曰﹕「民之质,日用饮食。」记曰﹕「饮食男女,人之大于存焉。」圣人治天下,体民之情,遂民之欲,而王道备。人知老、庄、释氏异于圣人,闻其无欲之说,犹未之信也;于宋儒,则信以为同于圣人;理欲之分,人人能言之。故今之治人者「视古贤圣体民之情,遂民之欲,多出于鄙细隐曲,不措诸意,不足为怪;而及其责以理也,不难举旷世之高节,着于义而罪之,尊者以理责卑,长者以理责幼,贵者以理责贱,虽失,谓之顺;卑者、幼者、贱者以理争之,虽得,谓之逆。于是下之人不能以天下之同情、天下所同欲达之于上;上以理责其下,而在下之罪,人人不胜指数。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呜呼,杂乎老、释之言以为言,其祸甚于申、韩如是也!六经、孔、孟之书,岂尝以理为如有物焉,外乎人之性之发为情欲者,而强制之也哉!孟子告齐、梁之君,曰「与民同乐」,曰「省刑罚,薄税敛」,曰「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曰「居者有积仓,行者有裹(囊)〔粮〕」,曰「内无怨女,外无旷夫」,仁政如是,王道如是而已矣。
问:乐记言灭天理而穷人欲,其言有似于以理欲为邪正之别,何也?
曰:性,譬则水也;欲,譬则水之流也;节而不过,则为依乎天理,为相生养之道,譬则水由地中行也;穷人欲而至于有悖逆诈伪之心,有淫泆作乱之事,譬则洪水横流,泛滥于中国也。圣人教之反躬,以已之加于人,设人如是加于己,而思躬受之之情,譬则禹之行水,行其所无事,非恶泛滥而塞其流也。恶泛滥而塞其流,其立说之工者且直绝其源,是遏欲无欲之喻也。「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此后儒视为人欲之私者,而孟子曰「性也」,继之曰「有命焉」。命者,限制之名,如命之东则不得而西,言性之欲之不可无节也。节而不过,则依乎天理;非以天理为正,人欲为邪也。天理者,节其欲而不穷人欲也。是故欲不可穷,非不可有;有而节之,使无过情,无不及情,可谓之非天理乎!
问:中庸言「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言「君子必慎其独」,后儒因有存理遏欲之说。今曰「欲譬则水之流」,则流固不可塞;诚使水由地中行,斯无往不得其自然之分理; 存此意以遏其泛滥,于义未为不可通。然中庸之言,不徒治之于泛滥也,其意可得闻欤?
曰:所谓「戒慎恐惧」者,以敬肆言也。凡对人者,接于目而睹,则戒慎其仪容;接于耳而闻,则恐惧有愆谬。君子虽未对人亦如是,盖敬而不敢少肆也,篇末云「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是也。所谓「慎独」者,以邪正言也。凡有所行,端皆起于志意,如见之端起于隐,显之端起于微,其志意既动,人不见也,篇末云「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是也。盖方未应事,则敬肆分;事至而动,则邪正分。敬者恒自检神,肆则反是;正者不牵于私,邪则反是。必敬必正,而意见或偏,犹未能语于得理;虽智足以得理,而不敬则多疏失,不正则尽虚伪。三者,一虞于疏,一严于伪,一患于偏,各有所取也。
问:自宋以来,谓「理得于天而具于心」,既以为人所同得,故于智愚之不齐归诸气禀,而敬肆邪正概以实其理欲之说。老氏之「抱一」「无欲」,释氏之「常惺惺〔九〕」,彼所指者,曰「真宰」,曰「真空」,【庄子云﹕「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朕。」释氏书云﹕「即此识情,便是真空妙智。」又云﹕「真空则能摄众有而应变。」又云:「湛然常寂,应用无方,用而常空,空而常用。用而不有,即是真空;空而不无,即成妙有。」】而易以理字便为圣学。既以理为得于天,故又创理气之说,譬之「二物浑沦」;【朱子语录云﹕「理与气决是二物,但在物上看,则二物浑沦,不可分开各在一处,然不害二物之各为一物也。」】于理极其形容,指之曰「净洁空阔」;【问「先有理后有气」之说。朱子曰﹕「不消如此说。而今知他合下先是有理后有气邪?后有理先有气【全书,164页】邪?皆不可得而推究。然以意度之,则疑此气是依傍道理行,及此气之聚,则理亦在焉。盖气则能凝结造作,理却无情意,无制度,无造作,止此气凝聚处,理便在其中。且如天地间人物草木禽兽,其生也莫不有种;定不会无种了,白地生出一个物事;这个都是气。若有理则止是个净洁空阔底世界,无形迹,他却不会造作,气则能酝酿凝聚生物也。」】不过就老、庄、释氏所谓「真宰」「真空」者转之以言夫理,就老、庄、释氏之言转而为六经、孔、孟之言。今何以剖别之,使截然不相淆惑欤?
曰:天地、人物、事为,不闻无可言之理者也,诗曰「有物有则」是也。物者,指其实体实事之名;则者,称其纯粹中正之名。实体实事,罔非自然,而归于必然,天地、人物、事为之理得矣。夫天地之大,人物之蕃,事为之委曲条分,苟得其理矣,如直者之中悬,平者之中水,圆者之中规,方者之中矩,然后推诸天下万世而准。易称「先天而天弗远,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远,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中庸称「考诸三王而不谬,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夫如是,是为得理,是为心之所同然。孟子曰:「规矩,方圆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语天地而精言其理,犹语圣人而言乎其可法耳。尊是理,而谓天地阴阳不足以当之,必非天地阴阳之理则可。天地阴阳之理,犹圣人之圣也;尊其圣,而谓圣人不足以当之,可乎哉?圣人亦人也,以尽乎人之理,群共推为圣智。尽乎人之理非他,人伦日用尽乎其必然而已矣。推而极于不可易之为必然,乃语其至,非原其本。后儒从而过求,徒以语其至者之意言思议视如有物,谓与气浑沦而成,闻之者习焉不察,莫知其异于六经、孔、孟之言也。举凡天地、人物、事为,求其必然不可易,理至明显也。从而尊大之,不徒曰天地、人物、事为之理,而转其语曰「理无不在」,视之「如有物焉﹂,将使学者皓首茫然,求其物不得。非六经、孔、孟之言难知也,传注相承,童而习之,不复致思也。
问:宋儒以理为「如有物焉,得于天而具于心」,人之生也,由气之凝结生聚,而理则凑泊附着之,【朱子云﹕「人之所以生,理与气合而己。天理固浩浩不穷,然非是气,则(虽)是理而无所凑泊,故必二气交感,凝结生聚,然后是理有所附着。」】因以此为「完全自足」,【程子云﹕「圣贤论天德,盖自家元是天然完全自足之物,若无所污坏,即当直而行之;若少有污坏,即敬以治之,使复如旧。」】如是,则无待于学。然见于古贤圣之论学,与老、庄、释氏之废学,截然殊致,因谓「理为形气所污坏,故学焉以复其初」。【朱子于论语首章,于大学「在明明德」,皆以「复其初」为言。】「复其初」之云,见庄周书。【庄子缮性篇云﹕「缮性于俗学以求复其初,滑欲于俗知以求致其明,谓之蔽蒙之民。」又云﹕「文减质,博溺心,然后民始惑乱,无以返其性情而复其初。」】盖其所谓理,即如释氏所谓「本来面目」,而其所谓「存理」,亦即如释氏所谓「常惺惺」。【释氏书云﹕「不思善,不思恶时,认本来面目。」上蔡谢氏曰:「敬是常惺惺法。」王文成解大学「格物致知」,主扞御外物之说,其言曰:「本来面目,即吾圣门所谓良知。随物而格,是致知之功。」】岂宋以来儒者,其誽尽援儒以入释欤?
曰﹕老、庄、释以其所谓「真宰」「真空」者为「完全自足」,然不能谓天下之人有善而无恶,有智而无愚也,因举善与智而毁訾之。老氏云:「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何若?」又云:「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褔。」?
小说推荐
- 淡云来往月疏疏
- 作者:草芯人第一卷楔子我回到了离开了四年的城市。八年前,我与杨子在西子湖畔相识,我们是大学里同学年的校友,我读中文,他学法律。毕业后,我远离了父母,追随他去了北方的小城工作,那是他的家乡。八年的相恋,最终却抵不过一场只有三个月的网恋。他们闪电式的结婚了。分手那天,他慷慨激昂的讲述他充满激情的新的爱情
- 最新章:第117章
- 孟子
- 《孟子》作者:孟轲卷一 梁惠王上卷一 梁惠王上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
- 最新章:第16章
- 孟子旁通
- ,讲在前面,在讲过《论语》以后,又引起大家研究《孟子》的兴趣,希望再讲《孟子。其实,讲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学,我是很肤浅的,过去所讲的《论语,也只是为了时代的需要,东拉西扯地讲了一大堆废话,想不到大家还很爱好,这真是出乎意料之外。新旧文化交流互变的冲击时代,只好采取配合时代趋势的方法来研究。我也只是提
- 最新章:第66章
- 孟子全文翻译
- 《孟子全文翻译》作者:未知【完结】万 章 上(共九章(一)万章问曰“舜往于田,号泣于旻天,何为其号泣也 万章问道“舜走到田里,对着天诉说、哭泣,他为什么要诉说、哭泣呢”孟子曰“怨慕也 孟子说“因为他(对父母)既抱怨又眷念”万章曰‘父母爱之,喜而不忘;父母恶之,劳而不怨’然则舜怨乎 万章说‘父母喜欢自
- 最新章:第44章
- 沉颜(剑子仙迹×疏楼龙宿)
- 手机访问 m╮欢迎光临︱田︱田田╬版 权 归 原 作 者 昕简漓整理】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沉颜(剑子仙迹×疏楼龙宿》都无玄许久前,青芽绿树,微风拂面…那一日,平静中难掩波澜惊涛。先付出真
- 最新章:第7章
- 古本竹书纪年辑校,今本竹书纪年疏证
- 今本竹书纪年疏证 王 国 维简介《竹书纪年》原本据说有三十篇,记载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的史事,其中从周幽王开始用晋国来纪年,三家分晋后用魏国纪年,魏襄王二十年便滑再纪下去《竹书纪年》是战国时魏国的史书,晋武帝太康二年(公元二八一年)在汲郡(治所在今河南汲县西南)的一座古墓里出土。这部史书书写在竹
- 最新章:第21章
- 孟子他说--用历史擦亮思想
- 自序 你觉得这很荒谬吗“礼仪之邦”和“讲文明、懂礼貌”关系不大 传统孝道和孝顺父母关系不大 我们背上从来就没背过什么“封建传统的大包袱 等等等等 你觉得这很荒谬吗?但这却是真的 把历史的脉络梳理清楚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你会发现,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其实都建立在误解的基础上。不妨顺藤摸瓜找找源头,读
- 最新章:-用历史擦亮思想-第65章
- 义义你别生气
- 书名:义义你别生气作者:虞子酱文案“义义,你怎么啦?又生气了“呸!我才没有生气呢“那为什么不理我?我都马上要走了“滚得越远越好“义义,亲一下我吧“想亲你爸自己亲去“那我亲你了“你干嘛…唔“义义,为什么不跟我睡呢?你小时候可是缠着我要跟我睡啊“那时候的戴钟义已经死了“义义,你衣服开了“那是破了好伐“破
- 最新章:第25章
- 字字千金(完结加番外)_禁意
- 字字千金 作者:禁意简介:大城市内存在的广告标语,电脑内存在的数字洪流,每一个地方,都离不开文字的表达。钟瓷,一个身负文字操控能力的A级异能者,如何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小黑客,变成问鼎世界最终奥秘的存在!重生的因果,复仇的艰辛,不同的道路,奇妙的人生!看我,如何“字“字”千金—打造都市异能热血剧,玩转
- 最新章:第40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