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子传奇》第32章


,没有心思睡觉,就在这里坐了一夜。早上看到你从前面走过来,刚要喊你,却发现你好像并不是来找娘的,而是直直地冲着那块石头而去,随后又见你攀上树,知道你一定是有事要办,不想打搅你,怕误了你的正事,忍了又忍,一直等到现在。”
“母亲大人,是孩儿不孝,没有注意到母亲大人在这里等,请母亲大人接受孩儿的叩拜。”一郎恭恭敬敬给母亲磕了三个头,起身对母亲说,“母亲大人,我和弟弟们都住在那边的山坡上。坡陡,林中路也不太好走,我就背母亲大人过去吧。”
一郎背起母亲往住的亭子攀去,忽然听到弟弟们“大哥!大哥……”声嘶力竭的呼喊,一郎弄不清发生了什么事情,一边大声地回应一边加快攀爬的步伐。慌乱中,一不小心脚底一滑,人就摔在了山坡上,背上的母亲也被摔了出去,顺着山坡往下翻滚。一郎看到立时慌了神,一边高声喊着“母亲、母亲”,一边拔腿去追,可是无论他怎么追都追不上。
“大哥、大哥。”
一郎感到有人在拍他的肩膀,回头一看,是二弟,还有其他几个弟弟也都伸头在看他。
“大哥,你怎么了?”
“什么怎么了?看到母亲没有?”
“母亲?”几个弟弟怔怔地看着他“大哥,你刚才一个劲地喊母亲,是在做梦吧?”
一郎起身,上下左右环顾了一圈,确认自己刚才是躺在亭子里,这才苦笑着摇了摇头,长叹了一口气。
“大哥,刚才你是不是梦到母亲了,不会有什么事情吧?”八个弟弟都用询问的目光看着一郎。
“没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只是有些奇怪。”
一郎把夜里的两重梦境所见所闻说给弟弟们听。“看来,父亲、母亲和四个妹妹都应该是平安的,并且很有可能已经出来找寻我们了。此地虽是荒郊僻野,也不宜久留,我们应该尽快找到一处长久安身之地,等候父母他们过来才好。”
然而,地不留人天留人。九兄弟走出也就一里多路,天空突然阴云密布,顷刻间电闪雷鸣,一郎一看大事不好,带领弟弟们赶紧往回跑。钻进枫亭后,庆幸的话还没落地,一阵鸟蛋般大的冰雹“噼里啪啦”砸下,没一会儿就把枫亭的顶打得只剩下光秃秃的几根横梁和枝干,一郎等几个哥哥赶紧搭起胳膊弓着背,护着几个抱成一团的弟弟,强忍着冰雹打在背上、头顶的疼痛。接着是一场倾盆大雨,一直下到午后才淅淅沥沥地渐停,九兄弟躲无可躲,都无一例外地浇成了“落汤鸡”。还好,老天有眼,下午雨停后立刻是艳阳高照,一郎拿出阳燧,坚持了好一会儿,终于把一堆枝叶点燃,把大家的衣物烤干。亭子里已经没法呆,只得围着火堆坐着睡了一个晚上。
走之前,九兄弟接受那天的教训,特地出去弄来一些粗枝干,细密地铺在亭顶上,再用竹丝串联绑紧加固,然后又在上面加盖绑缚上厚厚的一层枝叶。他们认为,既然我们有缘经过这个美丽的地方,搭建了一个遮风挡雨的美丽的枫亭,应该让它更结实、更耐用、更长久一些,足以遮挡各种恶劣天气,即使以后自己不来,也有其他人会来,顺手留给别人一个可以安心歇脚过夜的处所,是传递给别人的一份爱的温暖,一份情的厚谊。
九兄弟离开后,这座简易实用的枫亭被后来的人继续使用,并且,经过这个地方的人们也纷纷开始仿效,在附近陆续加盖了三角形、四角形、圆形、人字形,尖顶、圆顶等等各式各样枫亭式的小屋。久而久之,这个地方就被来来往往的人们叫做了“枫亭”。延至今日,枫亭已发展成拥有十万人口的大镇,成为东南沿海交通密集的重要枢纽。
有道是:
似醒非醒今是昨,
入梦出梦昨成今;
有名无名皆一生,
善果恶果全由因。
第十二章 洗睛复明知三世
黄昏时分,在荒山野岭中连续奔波了两天的九兄弟,都感到困顿不已。走在前面的一郎,看到远方渐行渐近的一座形似卧龟的小山峰下面,隐隐约约好像有人家。精神不禁为之一振,大声喊道:“弟弟们,前面有座山,山下好像有人家了。”
“真的?大哥,那我们赶紧走快一点。”敗ば械牡艿苊巧砩狭⒖潭忌黾阜至ζ追状叽俅蟾缂涌旖挪健?br />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九个人来到山脚下一座红墙斑驳、碧瓦流光的房屋前。院墙正中的暗朱色大门紧闭,门楣上方的墙上嵌着一方墨地横匾,书有四个鎏金篆字“天虚道观”。
一郎把疲累不已的弟弟们带到观前一棵枝叶茂盛的大榕树下歇息,正要前去叩叫观门。忽听到不远处传来一阵“踢踏、踢踏”的马蹄声,接着有人高声问:“诸位小兄弟无量福,从何方而来又准备到何方而去啊?”
一郎循声望去,道观红墙转角处,走出一位身材矮小、面目清瘦的道人。就见他头戴一顶五岳道冠,身着一套缁色道服,手执拂尘,腰悬葫芦,步履飘然,身后,跟着一匹毛色黑亮的矮脚马。
“道家万福,我们是远道而来的过路人,想借观内房屋歇息一夜,明日即上路,如有打扰还请道家涵谅。”
一郎迎上前去,躬身施礼通报姓名。又招呼八位弟弟起来,一一拜见道人,道人负阴抱阳拱手一一还礼。
“出门在外都不易,相逢即是有缘人,何谈打扰。”道人转身上前叩门,“弟子们,把门打开,来客人了。”
道人喊声刚落,就听大门“吱呀”一声向两边大开,几位道士匆匆出来,拱手道:“师傅无量福,回来了。”说着,牵过道人的坐骑,接下何氏兄弟身上的包裹,跟随道人引领九兄弟进观内喝水休息。
道人自称姓吴,是天虚道观的道长,原本是淮南国吴家庄人氏。年幼时家乡遭遇水灾瘟疫,父母等家人不幸连丧。亲戚都贫困自顾不暇,对他无力照管,自己又没有能力养活自己,只得流落街头,终日靠讨吃捡剩活命。后来被闽越国外出云游途经淮南国的无忧道长看到,觉得甚是可怜,就收留带至此观做了道人。三十多个春秋过去,谈起家乡的一些往事,还历历在目,感慨万分。
道长听说九兄弟是从庐江郡而来,既为他乡得遇故乡之人感到万分高兴,又觉得十分讶异,问他们为何身患残疾却要远行千里来此。一郎心知道长非世俗之人,也不会多管世俗之事,就把来此的前因大致说了一遍。道长苦笑着听完,只是摇头唏嘘了一句,“世事棋局,人生多舛,只是可惜了一个原本聪明有为的淮南王刘安啊。”就没再多说什么。
闲谈话中,道长问起兄弟九人何故都患有失明残疾。一郎面露凄色,说:“唉,都是命中注定,一生下来就这样。我还算好,尚有一只眼睛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可怜八位弟弟还从未见过天日世间。”
“是啊,可怜。”道长摇摇头,自言自语道,“可怜不知谁可怜,须知世间多睹一物,便多一分劳累,多知一事,便多一分烦忧。”
“一郎,你们九兄弟都是有天根之人,所谓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失尽得必来,得者勿喜,失者勿忧。当来自来,当去自去,就在道观里多住两天吧。”
“那岂不多扰道长修为了。”
这时,一名道士匆匆进来,附在道长耳边轻轻说了句话。道长点头道,“嗯,好。”
“呵呵,无妨,你们难得来此一趟,更何况还是故乡人。千里之外,路途遥远,真要是特意请你们,恐怕都请不来,相逢是缘,不言打扰。”道长边说边请何氏兄弟进斋房用餐。
第二天凌晨,东方的天空刚刚露出“鱼肚白”,道长过来把九兄弟全部喊起来,说去道观后面登天虚山。
道长在前面引路,一行十人沿着古木参天、翠竹掩映的山中小路,来到一处如刀斧劈开一般,壁立千仞、宽不盈尺的石缝前。道长回头道:“尔等小心,侧身慢慢随我移入。”遂先侧身,紧贴石壁缓缓挪步进去。一郎把弟弟们一一带至石缝前,学着道长的姿势,侧过身相继挪进石缝。行至石缝尽头,又是一面千仞石壁挡住去路。道长侧弯下腰,伸手拨开石壁前的一丛乱草,石壁下方出现一个仅能容一人弯腰进出的洞口。道长斜身先钻进去,再引领九兄弟鱼贯而入。
第十三章 弃恶从善化孽子1
刚刚得见天日的八个兄弟,对天地间花花绿绿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