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子乱臣》第326章


“不,是宫里来人了。”老狗说道:“是黄公公!”
许惊鸿听说是他,便是一凛,对于这个武艺高强的老太监,他还是有着几分忌惮的,尤其是现在这个自己已生出异心的时候,更不希望与这样的人正面相对。可现在他却不得不去面对这个老太监,许惊鸿只得在苦笑声后过去了。
在两人见面寒暄了几句后,黄越才将自己的来意道出:“陛下因为那些乱贼的要挟而非常愤怒,希望国安司能尽快把他们给找出来!”
“还请陛下放心,我们的人已经找到一点眉目了,相信两三日内必能把他们的藏身之处揪出来!”许惊鸿自信满满地道。对方是在自己等眼前离开的,许惊鸿自然有把握在短时间里将人找出来了。
“如此最好不过,希望许都司说的是实话吧。”黄越笑笑道。随即又不无奇怪地看着许惊鸿:“怎么,许都司身上有伤?不碍事吧?”
“哦,这点小伤是当日那些世家余孽来劫人犯时不小心伤到的,将养了这两日后已经没什么大碍了。”许惊鸿的反应很快,立刻拿言语搪塞了过去。
黄越也没有太过的怀疑,在和许惊鸿等又说了几句闲话之后,便告辞回宫了。只是在离开时,他的目光在众多国安司官员的脸上扫过,似乎在找着什么。这让许惊鸿的心里便是一紧,他自然知道对方因为看不到田大虎而心声疑虑,但此时他却不能说什么,不然就是欲盖弥彰了!
到了夜晚,京城的情况才好转一些,街上已没有了似乎很是不安的人群,只有少量的巡城营官兵不时在各条重要街道上巡视着。而在这个时候,国安司里的许惊鸿已经获得了确切的消息,知道那些人将粮食藏在了离城三十多里的一处庄园之中。
顿时,许多人都摩拳擦掌地请缨要去,但许惊鸿却制止了他们的请战:“现在还不是出手的时候,我们再等上两天再说!”
第二十三章 一触即发
“这是为何?都司(队正)却有什么顾虑么?”众人赶忙问了一句。在场的几个人都是知道许惊鸿的真实意图的心腹之人,所以在说话的时候并没有太多的顾忌。
许惊鸿点头:“是的,在我看来此事上越慢对我们来说好处就越大,而对朝廷来说,则是危害越大。醒转无论官民都已经对粮食问题很是关心了,若是能拖上两日,他们心里的压力就更大,而同时他们的期盼也更大了。正所谓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在那种情况下他们再发现粮食被毁,其结果自然比现在更为厉害的。”
众人都是一怔,但随即便纷纷点头了:“不错,这的确对我们更加的有利。百姓们一旦知道粮食被毁,势必大乱,到时咱们就能从中得利了。”但随后,老狗却提出了自己的担心:“话虽然是这么说的,但如此一来,队正和咱们国安司的人这几日里所受到的压力就更大了。光是今天就有宫里和其他衙门的人不时来探听消息了,若我们再这么拖着的话,只怕队正会倍受朝廷的责难哪,甚至可能会让某些人起了疑心。”
“这不过是站在我们已经知道那些逆贼的所在立场上的话而已,而我们能这么轻易就找到他们,也是有原委的,因为我们早已掌握了他们的动向。其实以正常的思路来看,这些贼人既然敢做出如此大事,就一定会找一处安全隐秘的所在藏匿,我们能找到他们也是需要一番工夫的,反倒是迅速将其寻到却有些不合常理了。所以我们拖上两日再把情况上报,是非常合适的。”许惊鸿说着又道:“当然,朝廷急于把人找到,找回粮食的迫切心情我们还是可以理解的,所以自己两日里我们一定会有不少的麻烦。另外,这拖延的时间也有一定的讲究,经我与孙先生商量之后,觉得可以多拖两日,这样既能让朝廷和百姓更加急迫,也不会真让朝廷因此而降罪于我们。”
既然是孙再元给许惊鸿出的主意,大家便没有太多的反对了。论起对人心的把握,以及对事态的控制上,这些武人自然是不如孙再元的。见大家没有了反对,许惊鸿才最后拍板:“所以我会在后日向朝廷奏明一切,而在这段时日里,大家还是得装成一副查找贼人下落的模样,同时也要多加确定那边的情报没有差错。”
“是!”几个心腹立刻就答应道,大家都感到有些兴奋,因为他们知道,很快地,一个转折点就要到来了,而他们能不能有一番更大的作为,一个更高的地位,就全在这两日后了。
因为国安司的人都在忙着各自的事情,所以两天时间对他们来说是过得飞快的。可对大梁城里的其他人来说,这两天就有度日如年的感觉了。两日之内,大梁城的局势已变得更加紧张了,能买到粮食的铺子里已不剩一粒米——因为有前次的教训,为了不让百姓和别有用心的的人传言说商家囤积居奇,所以这次几大粮商是敞开了大门让百姓监督的——饶是如此,百姓们依然很是不安,对断粮的恐慌已经蔓延到了京城的每个角落。
而正因为此,不少百姓就想到了去大梁之外买进粮食来。如此一来,就使得靠近大梁的一些州府粮价也火速上升,最终让那边的局势也变得有些难以控制了。为了不让这样的不利局势进一步的扩散,无奈之下,朝廷只得下达了禁令——严禁任何人在进京时带粮,这可比以前查私盐的手段更加的严密,也让不少人被关进了大牢之中。
而这样的后果,就是让大梁的局面更加的难以控制,若不是这次还有比巡城营人马更多的京营数万人马日夜守护着京城的安定的话,只怕京城早已经开始有暴(河蟹)乱出现。可这样也绝非长久之计,现在是因为百姓们家中尚有存粮,才还能被军队所压制,可一旦到他们家里存粮见底,而市面上依然没有粮食能卖给他们的话,就是再多的军队怕也压不住了。
为此,朝廷这几日里是做出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第一便是之前提到的加强平时的巡视,不让任何人有任何的可趁之机。第二,就是紧急派人往各地调粮,即便他们知道此时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各地粮食也只够自己用的,但能调一点是一点,死马当活马医了。第三就是不断督促国安司和京畿府的人,让他们赶紧把粮食和贼人的所在找出来。毕竟前两点是不可能真个解决问题的,只有把那从蜀地运来的粮食夺回,放到市面上以稳定人心,才是最有效的把问题解决的方法。
这就让两日之内国安司被各个衙门和宫里的人不断催问。好在他们早有了准备,只以暂时尚无任何确切的线索为由给搪塞过去。可随着时间一点点地过去,朝廷和皇帝的耐心也在一点点的消磨,看情况他们已经快到爆发的边缘了。
这已经是四月初九的上午了,虽然离粮食被夺才两日多点,可对举朝君臣来说已经是太久了。朝会之上,都没有人在提什么其他的问题了,大家一上来就直奔主题,说不两句,皇帝再次把问题抛到了许惊鸿这里:“许都司,这都两天了,你们国安司还是没能查到一点头绪么?”他的语气已经颇为不善了,耐性将尽的皇帝也顾不得什么体面了。
许惊鸿站出班后,淡然道:“启奏陛下,此事本来臣是打算在朝会之后单独向皇上密奏的。现在既然陛下问到臣了,臣就如实以告吧。经过我国安司兄弟的辛苦追查,终于查到那些贼人的藏身地了。”
“太好了!”皇帝忍不住赞了声,随后才不无担心地道:“许卿,你所说的可是真的?此事的确可靠么?”这一下,皇帝对许惊鸿的称呼又变了。
许惊鸿郑重点头:“想必是不会错的,这是臣手下的人几次都找错后,终于确认的。其实这个所在竟在离我大梁不到三十里的一处叫作袁家集的镇甸之中。当初因为粮食是在水道上被人劫去的,就让臣等都以为他们会把藏身之地选在近水之处。可没想到那些贼人很是奸猾,居然反其道而行之,反而藏到了近京的镇甸之中,这才让我们寻了良久。”这些都是许惊鸿可以确信的,这两日的查探,终于让他有了九成以上的把握来确信那些人的确在袁家集中了。
“好!这次一定要将这些贼子拿住,不然朝廷的尊严何在!”皇帝总算感到有些轻松了,当即给许惊鸿下达命令。
“臣一定竭尽所能,去把贼人抓住。而且臣也有信心做到这一点,因为那袁家集的地势并不险要,只要派出足够的人马,将四面围住了,他们便是瓮中之鳖。到时,臣亲自带我国安司的精锐之士前去拿人,一定能把他们尽数拿下的!”许惊鸿很有信心地说道,但他的话语?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