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言道》第216章


“云轻……长大了……娘……娘很高兴……”
说完这句话,彤云带着一丝微笑,离开了人世。
“娘!”
陆云轻紧紧抱着彤云仰头大哭,悲痛的哭声在山洞里久久回荡。
良久,陆云轻的眼泪流干了,他擦了擦红肿的眼睛,放下了怀里的母亲。然后,他拔出插在大汉身上的短剑,缓缓走向陆风。
陆云轻踢了踢陆风,陆风这才苏醒过来,他迷迷糊糊的睁开眼睛,却被眼前的一片狼藉吓了一跳,弥散的血腥气味和遍地死人吓得他屁滚尿流。
惊恐之余,他看到陆云轻正站在眼前,“云轻,这……这……这是怎么回事啊?”
陆云轻没有回答,而是冷冷的问道:“你还有什么要说么?”
“嗯?你什么意思?”陆风看着陆云轻手中沾满鲜血的短剑,感到一丝寒意,他惊慌的往后爬了几步,指着陆云轻骂道:“你个混账玩意儿!你要干嘛?!”
陆云轻跟上前去,将短剑抵在陆风心口,什么话都没有说。
陆风这下彻底害怕了,他慌乱的求饶道:“云轻啊!你……你别冲动!一切都不是你想的那个样子!我……我……你娘她……她……”
陆风话没说完,却感到心口一阵剧痛,他大叫一声,喷出一口鲜血来。只见陆云轻已经将那把短剑深深插入了他的心脏。
鲜血顺着剑锋往外滴淌,陆风的视野越来越模糊,最后,他只看到陆云轻背起彤云离开了山洞,他想呼救,却根本发不出声来,慢慢的,慢慢的,他的意识彻底消失了。
陆云轻背着彤云离开了山洞。没过多久,天亮了,天空布满乌云,始终灰蒙蒙的一片。之后,小雨淅淅沥沥的下了起来。陆云轻将彤云背到义阳村西边的坟山上,淋着小雨,他挖出了一座坟墓,然后将彤云的尸体埋了进去。他从荒地上搬来一块岩石,插在母亲的坟前,并在上面刻下了几个字——“慈母萧彤云之墓”。
埋葬完母亲之后,他伫立在坟前一动不动,雨水彻底浇透了他的衣物。这时,从义阳村来了一群人,原来是娰长老来迎他了。他最后转身看了一眼母亲的坟墓,便跟着娰长老到义阳村治疗瘟疫去了。
夏天的天气说变就变,刚刚还艳阳高照,立马就黑云压城,暴雨如注。萧摄看着外面的大雨,感叹道:“好大的雨啊,只不过这种天气最容易滋生瘟疫,师兄一定要格外注意。”
公皙然点头道:“是的,防疫是夏季的重点工作,这几日我还须命人下发防疫的药材给城中的百姓。”
“嗯,遇到严重的病患一定要及时隔离开,不然后果会更加严重。”
“这个就难办了,毕竟谁也不愿意看到自己家的病人无缘无故就被关押起来。”
“那你也必须狠心去做。在越国,夏天的时候只要有人感染疫病,我都会立即将其关押,能治好就放回去,治不好就必须让他死在牢里。”
“哎,你这样做也未免太过残忍了。”
“什么残忍?一时心软只会让更多人遭殃!当年在义阳村治疗瘟疫的时候,还有那次,师父收留难民的时候,如果不是我及时毒死那些严重的病患,阻止疫情蔓延,只怕那些无知的人一个也活不下来!”
“可是你这种做法又怎能令人信服呢?大家都把你当索命的阎罗看待。”
“别人怎么看是别人的事,我怎么做事我的事。如果我对那些严重的病患说,你们快死了,为了不传染更多的人,你们就服毒自尽吧。那些人会按我说的做么?不可能!人都是自私的!哪怕是为了自己万分之一的希望,也愿意搭上一万个人的性命!”
公皙然笑了笑,摇头说道:“我说不过你,但当时你也犯不着给姬师弟下毒吧。”
“我只不过是想威胁他一下,没打算要他的性命。我不想让师父知道我毒杀病患的事情,毕竟我这种理论恐怕没有人会理解的。”
“是的,你这种理论跟医者救死扶伤的济世之心是完全相悖的,所以你也不要埋怨师父,师父对你的责罚并不算重。”
“不!师父从不曾责罚我,他对我的理论是理解的,是完全赞同的!”
“哦?”公皙然疑惑的看着萧摄。
“当年我对姬师弟下毒的事情败露之后,师父就把我关进了禁山,师兄弟们都鄙视我,但他们根本不知道,其实我才是第一个有资格进入禁山的人!”
“资格?”
“正是!禁山里面是什么样子?呵呵,恐怕除了我,同门之中就再无人知晓了。那并非囚禁之地,而是封存之地!禁山之中一共四只巨大书柜,里面封存着师父多年来收集的各类典籍,分别是医典、工学、兵法、政略,所有典籍都是传世珍品!世间难得一见!现在想想,我总觉得师父封存的典籍和越女山中的智慧有些渊源,但我也不能确信。”
“哦?竟然这般神奇。”
“是啊!师父打开了封存医典的书柜,他对我说,我可以随意阅读医典,但除此之外,其他任何书籍都不许查看。我当时就痴迷了,这些医典中记载的内容是我从来都没有学过的,与之相比,当时我所掌握的医术简直就是些皮毛罢了。”
“我沉浸其中,整日如饥似渴的读书。禁山里每日会送来一餐,但即便如此,我还时常沉浸其中忘记吃饭。师父每十天为我解一次惑,每次只有半个时辰,所以我必须将所有的疑惑都一口气问个清楚。”
“一年后,我把一柜子书都背的滚瓜烂熟,该问的东西也全问了,我跃跃欲试,急切的想要把自己所学的东西实践出来。终于有一天,师父找到了我,他说他已经教不了我了,而我也可以下山了。代价是他必须将我逐出师门,从此,我与他老人家不再有半点瓜葛,而我也不得再踏入鸢灵山半步。”
“我痛哭流涕,苦苦哀求师父收回成命,可师父却无比决绝。最后,我只能向师父狠狠扣了十个响头,当我抬起头的时候,师父已经离开了。地上只放着一枚锦囊和一张布条,布条上写着一句话——‘生无所求之时,方可打开锦囊’。”
萧摄从怀中取出一枚锦囊,摩挲着上面的缝线,说道:“从此,原来的那个陆云轻死了,我更名为萧摄,永远离开了鸢灵山。”
这时,外面的大雨停了,天边画出一条绚丽的彩虹,萧摄走到屋檐下,看着彩虹说道:“师兄,吹一下那首《涿鹿》吧,想听了。”
………………………………
第一百七十一章 初春
一曲涿鹿,道尽天下英雄事。
夏去冬来,人间沧桑又一春。
转眼便是新的一年,大地上又开满了绚烂的野花,春耕之后,吴王便开始了北上会盟的计划。
这天上午,吴王召集朝廷要臣议事。吴王心情甚好,对群臣说道:“今年春耕祭天,占卜得来大吉之象,本王决定,即日北上会盟,以正霸主之名。”
群臣急忙行礼,异口同声赞许道:“大王圣明。”
吴王哈哈大笑,示意众臣平身。
张循直起身子,暗暗叹了口气。对于北上会盟这件事情,张循和公皙然的态度是一致的,他们都不赞同此时北上。毕竟距离战胜齐国还不足两年时间,吴国根本没有从那场大战中恢复过来。如今吴国虽然表面强盛,但实际上兵力短缺,经济吃紧,根本不具备北上会盟的条件。
此前,公皙然和张循曾一同找到吴王阐明利害关系,希望吴王能暂时搁置北上的计划,却遭到了吴王的严厉拒绝。二人反复恳求,却始终无果,因此,今日二人也只能保持沉默。
吴王继续说道:“本王已经请命天子,并邀约诸侯各国,定于五月初一在黄池会盟。届时,出动三万精锐,由张将军亲自率领,定要彰显风采!扬我国威!”
听到这话,张循头皮一麻,几乎震惊失色。虽然他无力阻止吴王北上会盟,但关于会盟的兵力,他一早就跟吴王沟通过了,此前一直说的都是出兵一万五千人,怎么今天突然就变成三万人了?吴国现在的常备兵力不过三万出头,如果此次会盟带走三万精锐,无异于倾巢而出,城里只能留些老弱病残,一旦外敌来袭,姑苏必然失守。
他忍了良久,还是咬了咬牙,上前一步说道:“大王,臣有话要讲。”
吴王眉宇一紧,面露怒色,瞪着张循点了点头,“说吧。”
“大王,我军兵强马壮,将士各个勇猛无敌,此次会盟并无征战?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