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冷情男后很温柔》第29章


顾云霜摇了摇头,“无碍,休息的时间太长也不好,我让人把食材都准备好,不会太累的。只是要劳烦九弟请母后来了。”
宁梓潼连忙答应。
顾云霜写了一张单子,注明了需要的食材和份量,让人下去准备,而后自己去了厨房进行最后的制作工序。
太后来的很快,进未央宫的时候顾云霜还在厨房里,太后一看宁梓寒还在外殿不高兴了,“皇帝,皇后身子重,你怎么不陪着他去?”
宁梓寒一看,太后这是又心疼儿媳妇了。
正好,顾云霜从后边出来了,见了太后给她行了个礼,四人就座,随后,内侍将饭菜端了上来。
简简单单的四菜一汤,却让四人吃的津津有味。尤其是宁梓潼,更是对顾云霜的厨艺赞不绝口。
太后看着三个孩子,眼里的笑意掩都掩不住,“母后一直都在盼望着过这样的日子,一家人和和乐乐的在一起吃顿饭,日后等皇后把孩子生下,我们一家五口,就圆满了。母后也无憾了。”
顾云霜抬起头笑了笑,面上有些赫然。
宁梓寒也很开心,他突然想到自己的儿子软软的身子趴在自己怀里,用糯糯的嗓音喊自己父皇的样子。
一想到这个画面,宁梓寒脸上的笑意就完全掩饰不住了。
一顿饭吃的其乐融融,饭后太后回了建宁宫,宁梓潼也去了绛雪轩。
宁梓寒坐在床上,顾云霜靠在他的怀里,好像越来越喜欢这种感觉,顾云霜心想。
柔软的丝被盖在身上,最爱的人在自己怀里,多么幸福的事情。
日子就这么不紧不慢的过着,转眼已经到了七月初七,七夕节。七夕于夏国而言是个很重要的日子,这一天在京城长安都会举办花灯展,灯谜会。全城的男男女女都会走出家门,涌上街道,自是一番热闹景象。
宁梓寒进未央宫的时候,顾云霜就窝在椅子上看书,他最近真是越来越懒了,吃的也越来越多,好像是要在把前几月欠下的都补回来。
“在看什么书?”宁梓寒问道。
顾云霜合起书本,“秦观的《鹊桥仙》。”
宁梓寒笑了笑,“‘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秦少游作得一手好词,也不愧是苏轼的徒弟。”
“苏轼的词大气,秦观的词唯美,说起来,我倒更喜欢秦观的词呢。”顾云霜道。
“苏轼是豪放派代表,可最触动人心的却是那首《江城子。记梦》。”宁梓寒回道。
那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曾经陪伴着自己度过那么多失去顾云霜的日子。自己与苏轼不属于同一个时代,但在这首词里边却仿佛找到了心灵的契合,这世上有一种人心性是相通的,那就是在最美好的年华里遇上最好的人,却又在最美好的时间里失去了最美好的人。
宁梓寒手里玩弄着顾云霜的黑发,自己比苏轼幸运,他没有机会再见妻子王弗,只能在梦里看见“小轩窗,正梳妆。”,而自己却有了一次机会,将这人紧紧抱在怀里,多么幸福的事情。
宁梓寒低下头对顾云霜道,“秦观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可是我,偏要与你朝朝暮暮。”
顾云霜微微一笑,“好啊。”
☆、第34章 七夕花灯
看着笑的开怀的顾云霜,宁梓寒俯下身,“今天是七夕,一起出去走走吧。”
宁梓寒看到顾云霜眼睛里闪过欣喜的光芒,随后他又低下了头,“皇上,这恐怕不好。”
宁梓寒微笑着看着他,“没什么,就当是微服私访了。”
顾云霜笑着点了点头。
天色稍晚的时候,宁梓寒到未央宫接顾云霜,进来的时候,顾云霜在换衣服。
听见脚步声顾云霜抬起了头,宁梓寒换下了龙袍,穿上了便服,紫色的底上绣着繁复的花纹,上好的云锦更显得他身材颀长,头发随意挽起,白玉簪轻别,当真是一番风流模样。
看顾云霜眼睛不眨的盯着自己看,宁梓寒有些奇怪,低下头看了看,没什么不合适啊,随后,宁梓寒反应过来了。几步走到顾云霜跟前,“还看呢?再看我就吃了你。”
顾云霜有些赫然,微微低下了头,“衣服都遮不住了。”
宁梓寒有些不明所以,“什么?”
顾云霜的脸又红了几分,“孩子大了,已经显怀,衣服遮不住了。”
宁梓寒的手轻轻覆上顾云霜的小腹,“四个多月了,的确长大了些。不过还好,今日七夕,大家都忙着看花灯猜谜语,没人会注意我们。”
顾云霜点了点头,“本来打算披上披风的,可天气太热,披风反而更引人注意了。”
宁梓寒的手轻轻抚摸着顾云霜微微凸起的小腹,“你刚才可是看我看呆了?”
宁梓寒本以为顾云霜一定会否认,没想到顾云霜竟然大大方方的说,“你穿这身衣服很好看。”
宁梓寒笑的眉眼弯弯,“得你一句好看,也实在是不容易了。”
看了看顾云霜的一袭白衣,宁梓寒皱了皱眉,“要不,腰带就不系了吧。”
顾云霜道,“原本就不打算系上的。”
宁梓寒又为顾云霜整了整衣领,“好了,走吧。”
这次出行,本来不打算让人跟着,最后想了想,顾云霜有身孕,还是让暗影带上了二十个影卫一路跟随。
果然,一出皇宫,长安城张灯结彩的景象瞬间就吸引了俩人的眼睛。整个朱雀街都是一片红色的海洋,那些制作精美的花灯映着满天烟花,是夺目的绚烂。
“好看吗?”宁梓寒转身问顾云霜。
“好看。”顾云霜诚实的回答。
宁梓寒揽着顾云霜的肩向前走着,“听说南边的七夕比这里更热闹,本来打算今年带你去南边的,可是朝堂上的事挺多,北边又有了战事,我们也有了孩子,所以耽搁了,等到孩子出生,北边战事结束,我们就去江南。”
顾云霜笑了笑,“我很开心。”
俩人沿着街一路走着,突然看见一家猜灯谜的,奖品非常有意思,是一堆专门用来制作荷花灯的材料,而且这荷花还是并蒂莲。他们不缺这点钱,可是这一起在七夕做荷花灯的乐趣却是俩人从来都没有尝试过的。
这是一家专卖文房四宝等文化用品的店铺,名字叫绛何轩。
店门口挂着精美的灯笼,上书谜面:
南宋虽存北宋亡(猜字一)
俩人站在灯下打量了很长时间,宁梓寒突然笑了笑,“宋钦宗靖康元年,北方女真族金朝军队攻破东京,次年四月,掳走了徽宗、钦宗二帝,‘北宋’遂亡,史称‘靖康之难’。”
顾云霜也笑了笑,“同年十一月,宋高宗赵构在南京称帝,不久退扬州、渡江南,建行都于临安。”
宁梓寒接着道,“运法成谜,提示出减笔的轨迹。谜称两‘宋’作为中心词,‘宋’由南(木)北(宀)两个部分组成。北‘宋’亡,以曲笔出‘木’;南‘宋’存,以直笔见‘木’。底面关映,极见自然利落。此谜题文用一“南”一“北”,一“存”一“亡”相对照,富辞采对比之美;扣合取一曲一直,一舍一留探字形,显技巧回互之妙。字谜中如此明快之作,实不多见。”
掌柜的哈哈大笑,“那就请公子将谜底提在反面吧。”
宁梓寒接过掌柜手中的笔,在花灯的反面龙飞凤舞的写上一个“林”字。
“漂亮,公子真是写得一手好字啊。”掌柜由衷赞叹。
宁梓寒道了一声谬赞,掌柜的进去取出了制灯的骨架和用来制作灯身的洒金宣纸,还有窄条纺绫以及蜡烛。
赢来了奖品,俩人就一起坐在门口的木椅上制作。
可是宁梓寒和顾云霜,一个久居深宫,锦衣玉食,一个久在沙场,不问世事。俩人谁都不会做这个东西。
就在俩人愁眉苦脸拿着材料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一个约摸十岁的小姑娘坐在了他们身旁。
“哥哥,你们是不是不会做啊。”小姑娘不认生,大大方方的问道。
顾云霜诚实的点了点头。
宁梓寒摸了摸小姑娘软软的头发,“你来教哥哥们做花灯好不好?”
小姑娘点了点头,对着宁梓寒道“哥哥,你把竹枝围成一个小圈,然后再挑些竹枝剪成一样长小条。”
宁梓寒点了点头,小姑娘又转身对顾云霜道,“哥哥,你把宣纸剪成荷花瓣状。”
小姑娘分配完了任务,趴在桌子上看着他俩操作。
宁梓寒一边剪竹枝一边问小姑娘,“你叫什么名字?”
小姑娘嘻嘻一笑,“哥哥叫我菱?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