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纺织厂花》第151章


到了曾家,曾玉裳见到她,开心地直叫陶月君泡咖啡来。
自从知道何小曼爱喝咖啡,陶月君算是有了用武之地。
曾玉裳曾经很爱喝咖啡,即便是在动荡的岁月,她也自有办法弄来咖啡豆,从不怕别人说她是资。。产。。阶。。级娇小姐。
我就是,咋滴了,你咬我啊。
但是,如今的曾玉裳到底年纪大了,因为某些原因,陶月君不再给她煮咖啡,只有在何小曼来的时候,曾玉裳闻着咖啡的香味,回忆一下旧时光,也算是过了一回干瘾。
午饭的时候,何小曼想起那无人的院子,不禁问:“月君阿姨,往东边的35号人家,你可熟?”
陶月君一愣,35号,这谁家?一时还真想不起来。
“就是馄饨店隔壁那个大铁门,我今天去看了,里边怎么好像没人住呀。”
这下陶月君想起来了:“哦,那家啊!我知道的,先前也住着几户人家,后来落实政策,把院子还给主人了。不过,那一家子都随了儿子去首都,一时半会儿回不来,所以空着呢。”
曾玉裳望了望何小曼,不动声色:“你问他家做什么?”
“找办事处啊。那地方不错,离学校也近,离你们也近,我要是租下来,两边都方便,多好啊。”
曾玉裳夹了一筷油爆的鸡毛菜,嫩嫩的,略嚼了两口,不紧不慢、眼皮都没抬,道:“还能比我这儿更近?”
什么意思?何小曼心中一动,没好意思随便接,怕自己会错了意。
“东楼一直空着,不住人也不好。你拿去用吧,别从我这边院子进出就行。”
何小曼一阵惊喜,却又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又道:“我不是非要租您这儿的,真的,你之前拒绝我,我一点都不介意的。您也别介意……”
她怕是曾玉裳勉为其难,哪怕对方是看在友谊的份上做出的决定,她也不想为难别人。
陶月君出马了,望着何小曼笑:“其实小姐早就有这个想法了。东楼地方大,往常一直是空着的,请人打理也是费钱。要是你能租下来,倒也省了我们不少事。不过……”
她望了一眼曾玉裳,见她并没有阻止自己的意思,接着道:“不过,小姐爱清静,也不喜欢好好的围墙变成俗不可耐的店面房。”
何小曼欣喜,竟不知道早就绝了的念头,今天突然又被曾玉裳给勾了出来,而且,如此圆满地解决了。
赶紧点头:“明白的。我也不爱那种。”
曾玉裳微笑道:“我也是信得过你的。那边院子交到你手里,我也放心。”
“我一定不会允许他们糟蹋您一草一木,您一定放心!”
望着何小曼喜不自胜的承诺,曾玉裳心里也高兴:“吃完饭,让月君带你去看看地方吧。”
在曾玉裳这儿,吃饭是一件该当认真对待的严肃的事儿,饶是何小曼心中其实已迫不及待,依然还是耐着性子按曾家的顺序认认真真吃完饭,又将桌子收拾好。
陶月君取了一大串钥匙,若是旁人,必定是丁零当啷地走过来,偏陶月君是安静的,纵然提着如此一大串,也还是那么稳当。
下了主楼,穿过门前的走廊一直往东,又过了一个穿堂,两个院子中间有一道门。
陶月君拿钥匙开了门,道:“平常这门是锁的,钥匙我那里有备用的,回头东楼一应的钥匙,都会给你一套。”
何小曼点点头:“当了办事处,只怕人就杂了,到时候还是要锁起来。小院是小院,曾家花园还是曾家花园。”
说是小院,这个院子其实一点都不小,只是不如主楼那边的宽阔整齐。靠着后边围墙的很大一片空地,都搭着暖棚,何小曼知道,这暖棚里有园艺公司在这儿种的花。
东楼是平房,只一层,比主楼矮了不少,长长的一道,有六七间房,俱是通透宽敞。沿着东楼的走廊走到尽头,就是两扇大铁门,紧紧地关闭着,并非敞开式。
铁门外头就是马路,从马路上,一点儿都看不到门内的景象。
这地方真是极好,何小曼看地方,比旁人还是要多一层思路,这地方车子能开进来,而且大院子停车也完全没问题。
别看现在还没几个人有车,单位也往往只有相当级别的领导才能坐车,但是,谁说咱们办事处就不接待领导了?
考虑要长远,思路要具有前瞻性,才能避免日后的不便啊。
第146章 暗流涌动
汤丹被迅速叫回了S市。
为了避免沿街的布置搞得太商业化; 何小曼还是费了不少脑筋。
既然是办事处; 也得有明确的标志; 总不能让过来洽淡业务的客户连个地方都摸不到吧?还好,崇光棉织厂的名字还挺好听的。
小院的大铁门外边; 是一块沿街的空地; 何小曼请了工人; 在门口砌了个小花坛; 种上花草,又立了一块造型很漂亮的石头; 上面写了烫金的隶书大字:崇光。
名字有文化真是沾光啊!
如此一来,要找地方的,一看石碑就懂了;而路人,却只会觉得这是一处小小的风景; 而这石碑也毫不违和,甚至透出隐隐的秀雅端庄之感。
东楼本身装修得很宜居; 何小曼和汤丹一人挑了一间房当宿舍,条件比起之前的招待所简直是好到不能再好。
一切筹划好之后,后续的装修和筹备,就扔给了汤丹,何小曼忙着和学校敲定毕业设计展去了。
她带着导师和搞毕业设计的学生们去了一趟崇光厂; 先是参观一圈; 让他们对厂里有个初步的认识; 接下来的重要工作就是将厂里所有能生产的面料类型都展示给师生们。而本次服装设计毕业发布会; 也是崇光棉织厂的产品发布会; 所以一切的设计,都必须尽量突出“丝路”品牌的面料。
好在,牛仔面料正是刚刚开始流行,学生们跃跃欲试,都觉得自己一定能设计出与国际接轨的最漂亮的休闲装。
师生们在会议室热情高涨地讨论初步设想的时候,邱勤业把何小曼叫了出去。
“展台的事联系得怎么样了?”
“我已经委托天鹰文化公司负责处理。他们特区也有分公司,接了好几家国贸会的展台设计任务,下周会有设计初稿,到时候传真过来给您过目。”
听她安排得这样周全,邱勤业很是满意,点头道:“不错,效率很高。展台一定要争取面积大的、位置好的,必要时可以让他们动用一些关系,需要公关费用的话,也别客气。”
何小曼笑道:“公关这种事,香江人本来就最拿手,既然是与他们签了合同,他们自己会去公关,倒不用我们另外出钱的。至于面积和位置,我跟他们签合同的时候都已经注明,达不到要求就算他们毁约,是要赔钱的。”
“哈哈,平常看你整天和和气气,也是翻脸不认人啊。”邱勤业大笑。
“桥归桥、路归路。笑归笑,翻脸归翻脸么。都是公事,香江人最是职业了,谈判桌上争到面红耳赤,出了会议室还是可以称兄道弟勾肩搭背。”
听了何小曼的解释,邱勤业觉得新鲜之余,倒也很欣赏这种公事公办的作风。只是这风还没有吹到内地,内地办事,还是交杂着太多台面之下的东西。
比如他今天听到的一个很不愉快的消息。
“小曼,有个事我不太痛快,讲你听听,该怎么解决。”不知不觉间,邱勤业已将何小曼当成了崇光厂的头号智囊。
“邱厂长太客气,原本就该为您分忧的。”何小曼很会说话。
“自从我们把参加特贸会的申请交上去,上头很支持,但是麻烦也来了,市里的意思要联合组成商贸团……”
何小曼扬眉:“我们是独立代表团,展台和设计会展的场地都落实好了啊!”
“这个是无妨,市里不会干涉。问题是,国棉一厂有样学样,立刻把我们的招数学了去。周晓芬去市里搞了我们的申请来看,听说也去特区找公司订展台。这不是跟我们打擂台对着干嘛!”
对于周晓芬,邱勤业是太了解了。她也是个相当时髦的人,只是脑子还没有何小曼这么活络,可能是因为年龄的关系,想出来的招不够创新。
但这并不代表周晓芬就不善于学习。
她太善于学习了,而且因为国棉一厂本身的行业龙头地位,她在市里也相当吃得开,弄点别人的资料来看看,简直不费吹灰之力。
何小曼突然想起曾经的某一天,在那个不起眼的小饭店里,周晓芬向自己发出邀请,遭到婉拒后,她曾经说过,以后会和何小曼堂堂正正地正面交锋。
这回,怕就是头一次正式交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