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您不那样认为吗?——就好像刚从精神的浴室里洗过一次澡似的,我说的对吧?"〃我真希望不管什么年龄,在心理上都能保持这种新鲜清纯性啊。
女性的高尚的〃信赖〃精神
对于女性来说,成立家庭,为人妻,为人母,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呢?而且,这样一来,女性会如何发展、变化下去呢?——当我思索这些问题时,在我的脑海里浮现出的鲜明形象就是娜达莎的精神变化。
她是罗斯托伯爵家的小女儿,她的眼睛总是那么明亮晶莹,声音总是那么动听,富于热情,她的笑声,使周围的人不断着迷。她将整个身心都投入〃生〃的每一瞬间,她本身就代表着年轻与健康。
但是,时代的激流,也将这样一个可爱的少女毫不容情地卷进命运的旋涡中去。由于失恋而自杀未成,自己家庭的没落、未婚夫及兄弟们的死、战争与和平、生与死、爱与冷酷——在文豪笔下,将这个少女在波澜万丈的环境当中奋力活下去的美的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
关于娜达莎最后的精神变化,是在作品的〃尾声〃中加以刻画的。在这一章里,从这部杰作的整体来看,多少不免给人以一种蛇足的感觉。对做了妻子与母亲的娜达莎的形象,也可能会给人以一种微微失望的感觉。但是,我不这样认为。
女性结了婚、成立家庭这件事所具有的意义,作品以曲折的笔致,挖掘得很深刻。在了解托尔斯泰对结婚的看法、对家庭的看法上,我认为是全书中写得最好的部分。
距震撼全欧的战乱,已过去了七年。娜达莎已经是三女一男的四个孩子的母亲。她的丈夫彼埃尔参与了反对帝俄苛政的某一政治团体,经常不在家。娜达莎抚育孩子,料理一切家务。她稍微胖了些,脸上充满着沉稳庄重和明朗的表情,从她的形象中很难找出过去的娜达莎那种活泼的〃像不断燃烧着的跳动着的火焰〃一般的年轻女子的姿影了。
娜达莎的巨大变化,使得从前认识她的人大为吃惊。她已与社交界断绝联系,这倒不是谁勉强她这样做,而是因为她已经对此不感兴趣了。
她打破了当时贵族社会的常规,不把孩子交给乳母照管,由她自己给孩子喂乳。她最关心的是家庭。因此,她重视和这样的一些人的交往:〃当她蓬松着头发,穿着睡衣,大步从孩子们的房间跑出来(表示孩子在病中——引用者),将不再染成绿色而是变成黄色的尿布拿给人看,然后能从这些人口中得到婴儿的病已经无妨的安慰〃("尾声"第一编)。
娜达莎对彼埃尔的爱情也是极端朴实的。他有时在来访的亲戚面前发表一通批评时势的演说,在他演说的中途进到屋子里来的娜达莎,总是高兴地注视丈夫。她并不是对她丈夫所讲的内容感到高兴。她对那些事物已丝毫不感兴趣。
〃因为那类事都太简单了,就好像早已熟知的一样。(她所以这样想,是因为她早就十分了解这些话的来源地——她的丈夫彼埃尔的心)。她只是由于看到他那劲头十足的、充满激情的样子而感到高兴〃(同前书)。
我丝毫也没有这样的意思,认为女性应当把心思全放在家务和育儿上面。女性也应当各自关心社会,参加到社会中去。
只不过是,我在为人妻、为人母的娜达莎的形象中,发现了有些东西在现代社会或现代家庭中正在丧失,而只要人类存在一天,就绝对不应当丧失的东西。这些东西,如果指出它是夫妻关系或母子关系,听起来也许很平常,其实,这里边有着用这类话表达不出的更深一层的某种东西。它是和某种重大的东西相连结,而这种连结既不以个人好恶、对事的看法为转移,也不受是非曲直的左右,从某种意义说,甚至也不受善恶的影响。托尔斯泰借描述娜达莎结婚时的心情,曾这样写道:
〃她在以前凭本能所引导的、使用过的魅力,现在,从最初的一瞬间就将自己的全部存在完全交给了丈夫,也就是说,将任何一个微小的角落对他都无所隐瞒的、所有藏在内心极深处的东西都对他讲了出来。她觉得这在丈夫的眼中,也许未免滑稽可笑的吧。她感到自己和丈夫的结合,并不靠当初将他牵引到自己身旁的、那种一般的诗的感情,而是正像自己的心与身体的关系一样,虽然自己也说不太好,但它是由牢牢的某种东西维系起来的〃(同前书)。
虽说是夫妻,毕竟是完全陌生的两人的结合。至于子女,早晚也是要独立,离开自己的。只是听凭好恶或感情上的选择,结合在一起,说不定迟早会出现破裂的。
为了能经受住各种考验,能包容和维系住夫妻或父母与子女关系的东西,自己也能从中汲取养分,同时有助于人的成长的这种精神土壤,才真正是比任何东西都更为贵重的。我认为在这一层次上的妻子或母亲的存在所占的比重,要比想象的大得多。〃像自己的心与身体的关系一样,虽然说不太好,但它是由牢牢的某种别的东西〃——娜达莎无疑已经是真实地感受到这点了。
这种精神土壤,在我国的古代,用〃缘分〃或〃天〃这类词语来表示。在这里有着夫妻彼此信赖、彼此协力、登上人生坡路的生命,在克服几多考验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爱的羁绊的重量。在每次的凛冽的风雪中加深了爱情与信赖,体会到更深的羁绊与生命的一体感,这才可以称得上是人的真正的爱情。这会和那种想要培育人与人、或人与物、人与自然的羁绊的心态相联系;进而超越夫与妻、父母与子女的爱情,终于到达热爱人、热爱生命这种精神的土壤。
我觉得,娜达莎的精神变化,从人与人,尤其是从女性方面发出的〃信赖〃感,表现为无比的纯美。这可以用大海的形象来加以形容。大海有时以它无限的包容力,将清与浊同时吞掉;有时又以慈怜来哺育万物,具有引导失意走向甦生,引导对立走向调和,引导离反走向结合的巨大力量。这样,那种低层次的风浪又算得了什么?大海,这永不可能动摇它那深湛宁静的大海!——我从凝视着彼埃尔的娜达莎的眼睛中,深深感觉出女性那种坚定的〃信赖〃的力量所蕴含的无比的美。
第一节 民众才是真正的力量
变革时代的先驱者
——乞丐起义与厄格蒙特序曲
前些天偶然打开电视,正巧看到NHK(日本广播协会)
台的〃名曲展播〃。这天放映的是贝多芬的厄格蒙特序曲。据说贝多芬共写了十二个序曲,其中以一八一○年完成的厄格蒙特序曲最为有名。
二次大战刚结束时,我住在东京的大田区。那时在狭小的公寓里,深夜欣赏贝多芬的唱片曾是我一大乐趣。当时正是第二任会长户田的事业陷入苦境之际。我每天同他艰苦奋战,同时自己又染上肺病,身心极度疲劳。在此困苦之中,贝多芬的雄壮乐曲给了我巨大希望与勇气。我感到自己目前的处境正如〃暴风雨中的青春〃,眼下不正是走向光辉胜利的序曲吗?!
据说,贝多芬有感于歌德取材十六世纪荷兰独立运动的剧本《厄格蒙特》,才创作了这个序曲。后来贝多芬在一封写给友人的信中,充分表达了对歌德的敬意。他写道:〃我由于热爱那个诗人,才创作了那首曲子。〃(《贝多芬书信集》,小松雄一郎译,岩波文库版)
在荷兰独立运动中,为了民众,为了信仰,献出生命的领导人厄格蒙特,以及团结在抵抗强权运动的核心乞丐党周围的民众群像,从他们身上我们得到许多群众运动的启示。
十六世纪,欧洲发生了震撼全土的重大事件:宗教改革运动爆发,新教兴起,出现新教与旧教的尖锐冲突。在这严重的形势下荷兰发生独立运动。
十六世纪前半期,荷兰与今天的比利时、卢森堡以及法国北方部分领土,属于同一国家,名叫尼德兰国,受哈布斯堡家族的查理五世统治。一五一六年查理五世继承西班牙王位,尼德兰便成为西班牙属国。翌年,德国爆发宗教改革运动,新教也逐步传入尼德兰。当时的尼德兰已发展成工商业中心地带。新教主张〃勤奋工作,为神所知〃的道德观念,这自然深得民心,迅速传播开来。但是尼德兰的统治者也同德国一样采取了镇压新教的方针。不过,查理原是尼德兰人,了解当地民情,所以他的镇压并不十分严重。一五五五年,查理五世退位,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继位,情况发生巨大变化。
腓力二世把大约一百年前扑灭犹太教徒和伊斯兰教徒时使用的审问异端者的宗教裁判制度,重新搬到尼德兰,对新的〃
小说推荐
- (我的英雄学院同人)[我的英雄学院]穿梭梦境
- ︱田︱田田╬版 权 归 原 作 者【靳惜何夕】整理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我的英雄学院]穿梭梦境》作者:夏之纳文案:我今天又做梦了。梦见那个人,伸出手,对我说—你也可以成为英雄。我知道,那不是我的记忆。可是,我想成为英雄.注意事项.1、完结了2、cp相泽消太,师生恋。3、女主双个性4、ooc什么的十
- 最新章:第95章
- (主我的英雄学院同人)空有外表的智障
- ︱田︱田田╬版 权 归 原 作 者【布受天下】整理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主我的英雄学院]空有外表的智障作者:一坑如银文案“我名樱明乃“个性—是change·the·seat…然而我!完全不懂这是什么意思”注意事项女主个性改变时空地点【自己的或者他人的都可以】男主订了!内容标签:综漫 少年漫 花季雨
- 最新章:第34章
- 型男主厨是我的 (学生情人之二)
- 怜怜《型男主厨是我的(学生情人之二)出版日期:2012年6月1日【内容简介】她到底造了什麽孽?想她在学校呼风唤雨,在上流社交圈也小有名气被众多追求者捧在手掌心,每天过着有如女王般的生活怎麽也没想到自己会被一个又坏又色的型男厨师给引诱他可是她专属的仆人,只能替她一个人服务偏偏他无时无刻都在招蜂引蝶,连
- 最新章:第21章
- 关于学校的隐形人口我有话要说
- 作者:地上有河 文案“你说说,你到底是怎么变成这样的“不知道啊,我失忆了 杨晓风同情地看着他,安慰眼前相貌英俊的男鬼“没事,会好起来的。我帮你 男鬼看着他很认真地说“我不是,我没有。我只是来找你的 杨晓风一脸“快别口是心非了”的表情看着他,顺带还拍了拍他的肩膀 男鬼 于是杨晓风为了眼前只有他能看到的
- 最新章:第66章
- (科学的超电磁炮同人)[黑琴]末世之我一直在
- 手机访问 m╮欢迎光临︱田︱田田╬版 权 归 原 作 者【执笔】整理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书名[黑琴]末世之我一直在作者:满城空白文案文案一:白井黑子:姐姐大人,不论怎样,黑子都会守护你,成为你的力量!就算你心里从来没有我…御坂美琴:黑子…短篇,已完结,在写番外,请安心食用内容标签:搜索关键字:主
- 最新章:第8章
- 人是什么--从神学看当代人类学
- 作者:潘能伯格译者:李秋零、思薇 1人是什么—从神学看当代人类学潘能伯格 著 李秋零 思薇 译 2总 序百余年来,无论欧美还是中国思想文化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是在欧洲自然科学的知识观影响下逐渐形成和扩展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形态 一种实证知识性的思想原则和与之相应的知识学方法构成了现代学术的品
- 最新章:-从神学看当代人类学-第31章
- 大学人文读本-人与自我
- *总目录目 录(卷一)人与自我第一章 大学:人文精神的旗帜我的大学观 雅斯贝尔斯 怀特海 德里达“高贵的精神隐修院 莫伟民北大校长论北大 蒋梦麟 蔡元培 胡适《梅贻琦先生纪念集》序 尚传道大学的深层温度 张博树永远的校园 谢冕编者旁白 夏中义第二章 人生须活出意义人生的意义及人生中的境界 冯友兰幸福
- 最新章:人与自我-第95章
- 我的大学上了我
- 作者:淡听雨声第一章 2005年的夏天,当我接到高考成绩单时,我就绝望透底了,没想到今年的录取分数线竟然如此之高。就如很多在高三混战的人一样,能考个不错的本科是每一个人的最大愿望,我也不例外。原以为能上个二本的我,拿着516的成绩单回家时,我简直不敢相信,今年的本科线都是525。老爸老妈和我一起,操
- 我的学长追求我
- 我的学长追求我 作者:文辉No.1 我认识他的时候,我是刚入校的大一新生,而他已经大三,是系学生会主席,在迎新晚会上他是主持人,一米八一的身高,精神的短发,轮廓分明的脸,幽默风趣的谈吐,掌控全局的魄力,调动气氛的能力,都让人印象深刻,我坐在台下,不断地听到周围的女生对他发花痴,还觉得不以为然,因为他
- 最新章:第3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