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主不嫁》第66章


一路回到定国公府,在门口就听见两道女声吵吵嚷嚷的闹着。赵宣皱了皱眉头,跳下车问府卫说:“这是又闹了什么事?”
“回郡主,这…………方才三夫人带着四小姐和二少爷前来串门,遇上了三姑奶奶,里头瞧着是表姑娘与四姑娘吵了起来。”那府卫战战兢兢的回完话。
赵宣扶着额头,心里叹气。这赵意一回府,就没有安生日子了!
染香晓得赵宣不喜吵闹,上前问说:“听声音,两位姑娘是在前厅,咱们要不要绕小路回去?”
“不用!”赵宣摆摆手。那个吴翘她不熟,也不是什么好人,但是赵宜确实自己真心疼着的妹妹。赵秦氏与太夫人和赵齐氏的关系都不好,女眷里也就同着恭顺长公主亲厚些。这次来串门自然是看望长公主的。
所以说到底,她也不能放着赵宜不管。赵宣理了理衣裳上的褶皱,就朝着前厅去。远远的就瞧见两个姑娘吵成了一团。
今天赵宜与吴翘穿的都是鹅黄色的小夹袄。但就赵宣来看还是赵宜要更加好看些。
“怎么了?我娘是府上的三姑奶奶!你爹不就是个庶子吗?跟我神气什么?”吴翘抓住了赵宜的手,她比赵宜大两三岁,个子就高出一截,居高临下的瞪着赵宜。
赵宜以前养在定国公府时,有些性子软糯,但自从三房搬出去以后,就活泼多了。她用了挣开吴翘说:“我可曾有半点与你神气?大姐姐素来不喜欢人进她的屋子,我不过提醒了你几句,犯得着这样追究吗?”
“你!…………”吴翘还想说什么,就叫赵宣给打断了说:“吵闹什么在门口就听见你们两个在这吵吵了!”她走过来,站在两人中间。
吴翘瞧见赵宣的那一瞬就立刻温顺下来,可怜兮兮的走上来扯住赵宣一小片衣角说:“大姐姐,都是我不好,没忍住回了四妹妹的嘴。”
赵宣瞧了一眼赵宜,她的表情像是要哭出来一样,但偏偏又强忍着不让眼泪溢出来,瞧着怪叫人心疼的。
反观吴翘方才的一系列举动,赵宣当初到时没看出来,这还是个有城府的。搁这儿同自己装可怜呢。
“你说是你的错?”赵宣低头与吴翘对视,吴翘怔了几秒,面带犹豫的点点头说:“是我不好,四妹妹要找我吵,我不理就是了。怎么…………怎么就同她吵了起来…………”
此话音刚落,赵宣就抽走被吴翘握在手心的衣角,说:“那便是你的错。念绣是府上年纪最小的妹妹,你该让着她。还有,念绣说的没错,我确实不爱外人随意进我的屋子。希望不要再有下次了!”她说着,蹲下身去捏捏赵宜的脸讲:“好好的,为何要与人冲突?”
“念绣知错了。”赵宜抱了抱赵宣的脖子。两个妹妹,亲疏立见。
吴翘脸上无光,灰溜溜的跑了回去。
赵宜今儿来还带了个姑娘,是她外祖家的表姐,叫秦蘅。这个秦蘅虽说是秦家大哥的女儿,但其实是个庶女,只因为生母死的早,就抱养在秦家大夫人膝下。奇怪的是赵宜却一直与秦蘅玩的要好些,对于嫡亲的表姐秦宛若倒没怎么说过话。
秦蘅长得秀美,比赵宜大一岁,今年十岁。她从假山后头探出头来,给赵宣福礼说:“见过郡主殿下,郡主万安。”
赵宣拉她起来说:“不必多礼了,就跟着念绣一同叫我大姐姐罢。”
她又规规矩矩的谢了礼。赵宜拉着赵宣的袖子说:“我舅舅举家去了北边做生意,表姐没有人照顾,便过来我家住着。今儿同母亲一起来看望长公主殿下,就捎上了表姐。” 她说着一跺脚,讲:“没成想跳出来一个吴翘!打了我表姐呢!”
赵宣这才注意到秦蘅膝盖处的衣料上有些污泥,怕是方才摔了。她问一句说:“身上见血了没?要不要叫郎中来瞧瞧?”
“不用了,这个时节我身上衣裳穿得多,没摔出个好歹来。多谢大姐姐关心。”秦蘅下意识的缩了缩腿。赵宣知道自己在这里她也不自在,就吩咐染香留下照看着两个小姑娘,自己往兰兮院去,瞧赵秦氏与长公主。
小剧场:
敲门声响起
赵宣:你松手啊!
李昶:为什么要松手?我就要抱着!
赵宣(白了他一眼):你不放我要挣了哦!
李昶(无所谓):那你挣啊,反正我手上还有伤呢~
赵宣内心:世界如此美好,我却如此暴躁,这样不好,不好~忍住,千万不能打他!
作者有话要说: 更新来啦~
撒花花~~~~~~~~
☆、第77章 归来
七十七、归来
赵宣甫一进兰兮院就瞧见了赵秦氏端了空碗出来。她抬头瞧见赵宣,笑了一声说:“郡主来了啊; 我这刚伺候着长公主用了一碗粥呢。长公主今儿胃口不错。”她说着要将碗给送出去。叫赵宣给拉住了说:“伺候母亲本是丫头婆子们的事情; 不好劳三婶辛苦,这碗就叫丫头去送吧; 我们一起进去坐坐。”
“郡主严重了,我不觉辛苦。没有长公主与大房; 也没有我们三房的好日子。”她说着将碗交给门口的丫头; 两个人一起回了屋子里。
“初华来了?”长公主坐起身,她这样子有八个多月了。肚子大的厉害; 赵宣看着还有些怕。她福礼说:“来瞧瞧母亲。”
长公主费力的挪动了一下身子说:“我听讲你今儿去了逸阳伯府?”
赵宣一惊,猛的抬头。撞进长公主的眸子里; 又立刻低下头哼了一声说:“是呢,去找了逸阳伯府姑娘讲话。”她刻意不提李昶; 长公主也不深究; 叫丫头也上了一碗粥给赵宣垫垫肚子。
几个人聊了半天,外头丫头通报说:“四姑娘和秦姑娘回来了。”她话音刚落,赵宜就牵着秦蘅进来了; 福身讲:“请长公主殿下安。”
赵秦氏指了指秦蘅说:“郡主怕是还不认得吧; 这丫头是我大哥家的小女儿; 小字唤作蘅娥。”
赵宣又仔细的瞧了秦蘅一边才回话说:“方才回府的时候就遇见了这两个妹妹,瞧着都活泼可爱的紧呢。”
你一句我一句的聊了半天; 赵宣也没瞧见赵宜与秦蘅在这儿告吴翘的状,心里不免对着秦蘅又满意了几分。不是个爱挑事的。
后来到了晚膳的时辰,赵秦氏婉拒了长公主的留饭; 带着两个孩子回去了。赵宣就在兰兮院陪着长公主一同用了晚膳。
夜里,赵宣窝在床上看着书,一晃眼,自己重生都快要一年了。她抬头看着染香,昭娘坐在侧间里缝衣裳,映棠则是搬了个小板凳,抓着一把瓜子讲些八卦事,她身边围着一圈的小丫头。
还好,这些自己身边的人依旧在自己的身边,她们一个个都鲜活的狠,会笑会闹。
赵宣看了半晌,觉得脸上隐约有了凉意。抬手轻抚,才发现不知不觉泪已拆两行。
“郡主怎么哭了?!”映棠瞧见了,咋呼一声。满屋子的丫头瞬间都瞧过来。赵宣拿手帕擦干净脸说:“我方才叫这书里头的故事给感动了罢,你们不必管我。”
这时候,一个丫头打了帘子出来说:“郡主,门口传来消息。说是三姑娘从秦山书院回来了!”
赵宣想了想,寒食节也快到了。赵宓大约是回来过节的。她没放在心上,左右是二房的人,该是他们热闹热闹。
这近年关了,赵渊与长公主商量叫人去庄子上将赵齐氏给接回了府上。上次她说长公主与赵连相冲的事可是把赵渊气的不轻呢,赵渊虽是个武将,是个粗人,但对着长公主真真的铁汉柔情,护的很呢。
只是年冬过节的,还将她堂堂二奶奶留在庄子上过有些不给脸面了,才接的回来。
要说这赵齐氏去庄子上的事,赵连一开始还觉得面子上有些过不去,后来渐渐的也快活起来,家里没有婆娘管着,在外头女人是一个接着一个的玩。没几天回府住的,不是宿在了青楼楚馆,就是在他自己买的别院里。
这回太夫人一家子算是齐全了。
静安堂里头,赵意一家坐着。赵宓朝赵意与吴丘行了个礼说:“多年不见姑姑与姑父了,给您们请安。”
“呦呦呦,三侄女多礼了。这是…………”她瞧了一眼太夫人,太夫人有些不高兴的说:“这是你大哥的小女儿,宓姐儿。”她又指指赵宁说:“这个是宁姐儿。都是知书达理的好丫头。”
坐在旁边的吴丘听太夫人没夸自家的孩子,有些好强的接了一句说:“我家显哥儿和翘姐儿也不差。”
吴丘家里出生不比定国公府高,就是个殷实的人家,对于礼节方面自然就没有定国公府这样讲究?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