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主不嫁》第2章


赵安氏动了动指头,曹嬷嬷会意托了赵宣起来,又退回去。
“宣姐儿还好吧。老身听说你落了湖,可冻着没有?”赵安氏半眯着眸子,面上有些似笑非笑的,屋里染着安神香,叫人头重脚轻。
赵宣盯着脚尖,自己这双绣鞋似乎也是水绸的。她挪开眼回话说:“劳老太太上心,并无大碍。只二妹妹推我那一下,怕是动了不少力气。该寻个郎中来瞧上一瞧。”
赵安氏敛去几分笑意,坐正了身子,曹嬷嬷适时递上茶盏。她揭开茶盖,抬眸睨着赵宣讲:“老身听宫里传了消息,说是贵妃娘娘受了惊,如今躺在榻上不得好呢。”她叹气,声调里分明多了几分快意,让人捉摸不透:“这事说来也是咱们府上的不是。”
定国公府的不是也就是大房的不是。赵安氏这顶帽子扣的也忒大了点,她赵宣也不是平白爱给人顶罪的。便只装不懂说:“老太太莫过于自责,二妹妹何尝成心推我下水她也是孩子心性只改日进宫陪个罪便好。想来贵妃娘娘宽宏大度也不会同她计较。”
茶盏重重的落在小几上,一声脆响惹得寿榻微震。赵安氏被这样一噎,颇有些气闷:“怎么是宁姐儿的错老身竟不知道?!”
赵宣不着痕迹的后退一步,瞧着飞溅的面前地毯上的茶水说:“这事也赖我,替二妹妹瞒下了。她推我进湖里,这才冲撞了贵人。说来亏得是我没个风寒,不然二妹妹可是罪过。母亲少不得又要发一通脾气。”
说到恭顺长公主赵安氏就不快活,她压不了大媳妇一头。不仅在尚京各家夫人面前抬不上头,还要叫娘家兄嫂咥笑。
见赵安氏半晌说不出话来,赵宣又福了福身子道:“叨扰老太太多时,先告退了。”她飞快的瞥了一眼安嬷嬷,由小丫头打帘子出去。
赵安氏找她来演这一出,无非是想把错推给大房,推给她。佟家一向与二老爷赵连不对付。这次虽是赵宣惊了贵妃的车驾,但佟家总会找个由头参赵连一本。赵安氏护着儿子,又拉不下脸叫赵宁去赔礼,才拿了赵宣作筏子。
今儿那安嬷嬷身上的缎子明明是给主子们裁衣用的。再衷心的婆子,赵安氏也不会如此大方。而且她身上那匹水绸的颜色极淡,好似是给清明祭拜备下的,全累码在库房里头。
赵宣想了想,掉头往兰兮院去。
☆、第3章 长公主动怒
三、长公主动怒
恭顺长公主这会儿正在院里晒太阳,瞧见赵宣来了就拉她坐下问:“衣裳换好了?”
赵宣咬咬下唇回话:“母亲,我听说贵妃娘娘不大好了。也都是我不仔细。”她轻靠在长公主怀里,闷闷的说。恭顺长公主的秀眉拧了几道,单手环着赵宣问她:“你听谁说的?”
赵宣抓了长公主得的手,玩起她的指头。修长的玉指,根根都白皙柔软,赵宣打小就爱把母亲的指头攒在掌心。
长公主霍的站起来就往外走,赵宣扯了扯她的袖子说:“这事别声张。”
“我心里明白。”恭顺长公主抬手拍拍她的发心。她素爱袒护赵宣,万事不问对错都不愿叫赵宣吃半点委屈。才造的前世赵宣离了父母至亲依旧是个娇气顽固的小姐脾性。闹得众叛亲离,凄惨兮以。
若这事穿出去,坏了赵宁名声。怕多会累及家中姐妹。连着赵宣也不好找人家。长公主心中想必已有了计较。
长公主走后赵宣在兰兮院晒了半会儿太阳,惊觉大字还没有练。倏地正坐起来。言隰抬头问:“姑娘还好吧。”
赵宣回过神,吸上几口气答:“姑姑担心了,我只在母亲这儿享受坏了,一时忘记回去练字。”言隰是恭顺长公主的奶嬷嬷,太后娘娘当年的陪嫁侍女。连陛下都要敬几分。给封了老太君,她却说自己伺候公主惯了,离开公主放不下心,依旧在恭顺长公主身边做着姑姑。
“大姑娘终于自己晓得要练字了,公主知道一定高兴。”言隰叫人把小榻搬进屋说:“可不比二房的三姑娘差。”
赵宣不想提赵淧,她在秦山书院念了几年书,回回都是趾高气昂的做派。处处不知给大房面子,对外不同心,只晓得内讧。赵宣凑近挽住言隰,手上却也不敢使什么劲儿。笑了说:“一定给母亲张脸,不叫二房嘚瑟了去。”
言隰伸手点点她的额头道:“姑娘啊,惯会哄我这老婆子。”赵宣躲开,泼皮似得说:“不给姑姑添乱,这就回去练字。”她微躬身子掉了个头,蹦跳着跑出去。垂至腰间的乌发抖抖落落,纷扬着铺散开来,漾着三四月的空气,明媚好看。
前世的赵宣要说是纨绔也不为过。平日里惯听赵宁撺掇,厌极了先生。成日打狗斗鸡,混沌度日。后来长公主管不住她,便也放任自由,左右是尚京里身世数一数二的贵女,名声坏些也不打紧。只要夫家是个好拉扯的,一辈子就没甚好愁。
赵宣打十五岁起便只在族学里挂个名,诗词歌赋一窍不通,琴棋书画半点不会。定国公赵渊送来的书童没留过半月的,一律叫打走了。
赵宣照着苏卿臣的书模练了一个时辰。期间李瑞家的领了绣娘来过一次,给赵宣量身量预备着做了今年的八套春装。
后来在前院当差的小雀儿来给染香通气儿,说:〃染香姐姐在呢,公主殿下方才在静安堂里发了好大一通脾气。连着将二房都骂了,最后叫二姑娘明日亲自进宫给贵妃娘娘道歉去。〃
她凑在染香耳边低语片刻后退开,小心的瞧着她的神情。染香进屋里,朝赵宣福了礼讲:〃大姑娘,公主那边闹开了。叫二姑娘明儿去赔礼。〃
赵宣往外瞧了一眼小雀儿,微微颔首。叫人赏了她些银钱,放下笔说:〃母亲真真是威风。〃
昭娘一面收了笔墨,一面说:〃公主还是好心。由殿下出面叫二姑娘去办事也算动用公主府的名头。贵妃娘娘不好刁难。〃她生的鹅蛋脸,一双杏眸极显温婉,又透着倔强。
赵宣点头转了转发酸的手腕,不言。
恭顺长公主向来是个刀子嘴豆腐心,只是…………二房哪个会领这份情?
☆、第4章 冲突
四、冲突
正巧上回进宫没能给太后娘娘请安,明日就同赵宁一齐再去一次。
午膳的时候,厨房拿山东一代新运来的春笋炒了几盘。赵宣嘴挑,就爱吃这时节刚出土冒头的嫩笋。主事的灶头心里记着,殷勤着头一盘就给送到东跨院来。赵宣高兴,遣染香去赵斯那里带话。从她账上扣,给灶头涨一倍的月钱。
灶头姓石,托得是李瑞家的关系。在国公府当了十几年差,人也老实能干,就近前几年让李瑞家的保的媒娶了前院的洒扫丫头黄玉。黄玉是个有福气的,当年就怀了,第二年开春儿生的大胖小子。请算命先生来起了名字叫宝申。石灶头欢天喜地的磕头谢过才告退。
赵斯原名赵四,打小跟定国公赵渊身边伺候的小厮。本家姓花,行四。进国公府后改了姓。赵渊承袭国公爵位后提他做的管家,后觉得赵四这名字不甚体面,又把名字改了,谐音叫赵斯。
下午的时候官衙传话,二老爷赵连升了官,只是上任的圣旨还未到。赵安氏高兴,叫安嬷嬷和曹嬷嬷一家一家的跑,请各房去静安堂用晚膳。也长了二房奴才的月钱。
赵渊虽不喜太夫人,但赵连总归是他的二弟。升官儿这样的大事,脸面还需得给足了。不该丢国公府的脸,闹得个兄弟不和的丑闻来,白叫人瞧来笑话。
莫约申时三刻,静安堂的帘子打起来,阖府的人才坐在一张桌上。小一些的赵宜赵顷按规矩得站在父母身边,没有座位。但规矩始终是规矩,死板得很。家中但凡是有几分疼爱孩子的,都不死守这规矩。三房虽说是没有什么前途地位,但赵临对一双儿女还是疼进了心坎儿里,是以赵宜赵顷分别由赵秦氏和赵临抱在膝上。
赵宁一早就在太夫人这儿,赵宣挨着赵宁坐下说:〃二妹妹好,我明日同你一起,正巧进宫给太后娘娘请安。昨日事出意外,连面都没见成。〃
赵宁不理,她才叫长公主给骂了,女儿家自然记仇些。扭头便顶了一句:〃大姐姐同太后娘娘可真是亲近!〃
声音大了,惹得赵安氏侧目探望。她动了动象牙筷,待将口中食物吞咽殆尽才说:〃可不是?你大姐姐的外祖母是大祁最尊贵的女人,岂是咱们可攀比的。〃
赵宣皱眉,握着象牙筷的右手慢慢收紧,夹菜的动作渐缓。赵安氏这话夹枪带棒的,暗讽她攀高枝儿呢。自己祖母不亲近,一味往外亲眼前凑。可她也该想想,她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