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礽重生]盛世华年》第347章


雅尔江阿点了点头,哪里可能不担心,不过他也不好意思在胤礽面前表现太过了显得矫情。
禀报完了事情,还有一堆差事要办,雅尔江阿跪安退了下去,胤禔看着他的背影远去,轻叹了叹气:“他也不容易……”
“那你就去帮他分担些差事啊。”胤礽又笑着挤兑起了他。
胤禔摇了摇头:“我再去多担份差事,你该抱怨我没时间没陪你了,还是算了,我大清人才济济,你还怕找不到人帮他的忙吗?”
胤礽也懒得再说,靠着胤禔的背闭起了眼睛,睡过去之前低声呢喃:“就半个时辰,半个时辰之后记得出宫办差去。”
“好……”胤禔笑着无奈应下。
320证婚
收编藩属国的事情有外务部自会处理;胤礽只特地叮嘱了私下里给苏禄国多加些优待;也就没花多少心思在上头,冬天过去;过完年之后转眼又到了世济五年的春天。
从去年秋天起就说要去的蒙古却因为皇太子的婚事耽搁,到了现在终于成行;胤礽把弘皙和弘晋两个留京监国;只带上了几个小弟弟,然后是随行宗室和官员;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在正月之后启程离开了京。
胤祄也在这次随扈出行的队伍中,是胤礽想着带他出去玩一玩才特地带上了他;八岁大的小阿哥第一次出远门显得极为兴奋;陪胤礽坐在龙辇之上却是左顾右盼坐不住地想下去骑马。
胤禔不请自来推车门进来时胤礽正撑着头靠在车壁上看书,小十八趴在窗口眼巴巴地朝外头瞧,胤禔笑眯眯地捏他的鼻子:“想骑马?”
胤祄诚实地点头。
“下去让你五哥教你。”
胤祄转头看胤礽,见他没有反对,欢呼一声就要蹦下车去,胤礽却又突然叫住他,把手边的斗篷扔过去,吩咐道:“外头风大,把这个穿上再下车,别骑太久了。”
胤祄谢过之后,蹦蹦跳跳地下了车去。
车里只剩下他们俩个之后,胤禔才笑着冲胤礽努了努嘴:“万岁爷你带这些小弟弟还带上瘾了不成?”
从前是日日带着小十五,现在则是小十八,都像带儿子一般,胤禔看着都免不得有些嫉妒了。
“小十八有些先天不足,这两年慢慢调理着倒是好多了,”胤礽说着微摇了摇头:“要不只怕也多活不了几年。”
说到底当年康熙借胤祄的事情对他发难也不过是找个借口罢了,真那么关心小十八就不会拖到等他快要不行了才重视起来,这一回胤礽亲自把人带在身边养了几年,胤祄的身体倒是好了许多,胤礽心里也着实宽慰了不少。
“我看他有你亲自关照倒是比从前好多了,你不用担心,”胤禔伸手过去捏他的下巴:“你一会儿操心那个一会儿操心这个的,就不怕折寿?”
胤礽抬眼看向他:“有事?”
“没事不能上来了?”胤禔继续捏他的下巴,手指在他的脸侧摩挲着,轻声呢喃:“当真这么喜欢带小娃娃?你要是能生,怕是我们可以三年抱两吧……”
胤礽白他一眼:“为何不是你给朕生?”
胤禔低笑:“你说为何呢,陛下?”
胤礽没脸再说下去,拍开他的手,目光重新落回了手里的书上头去。
胤禔笑嘻嘻地靠过去,一个吻落在他的嘴角边,胤礽微一愣,手里的书滑落地上,顺势回揽住了他。
因为说要去看胤祉,出塞之后胤礽就下令直接去了巴林部,一早收到消息的乌尔衮带了全族的人出来迎接圣驾。
胤祉也来了,却因为行动不便就在巴林郡王府里等候接驾。
孝庄的陵寝离巴林部的郡王府有几十里地远,胤祉的府邸在陵寝园附近,又因为他行动不方便不能远行虽人在草原上和乌尔衮平日里见面的机会其实并不多。
在郡王府里驻下,胤礽手捧着热茶,和转眼已有五年没见的胤祉闲聊了起来,乌尔衮去亲自张罗圣驾下榻的一应事宜,屋子里没有外人,胤礽吹着茶随口就问起了胤祉:“在这边的日子可还好?”
胤祉笑答道:“蒙皇上厚待,臣弟在这边过得很好。”
胤礽看他面色红润,气色不错,人也富态不少,便就笑了:“看得出来。”
胤禔也顺口问起了他:“这里离陵寝园也不算远,虽说名义上是让你来守陵的,也不需要就住在陵寝园外头吧?何不在这里置府就近和乌尔衮住在一块?”
胤祉略有些尴尬回道:“我不好跟他日日在一块,省得惹人闲言碎语,再说也得顾及着姐姐和额涅。”
荣宪是这府邸的女主人,荣太妃则和胤祉一块来了这边定居,两母女离得近了能时常见面其实也都很高兴。
胤祉显然是没有胤礽和胤禔两个那么放得开的,总是有诸多的顾虑,也因而即使人来了这边,依旧是和乌尔衮分居两地,偶尔才能见一次面。
“他也同意了?”
胤祉点头:“我坚持,他也就不好说什么,而且他旗务事情多,也没有过多的时间,我们一个月最多也就见个三两次,不过……已经很好了。”
比起之前十几年的分离,确实已经很好了。
之后乌尔衮带着儿子琳布来拜见胤礽,琳布是乌尔衮嫡出的孩子,胤祉的嫡亲外甥,十四岁大,不同于乌尔衮浓眉大眼的粗矿长相,琳布系长眼睛秀气的模样完全继承自荣宪公主,颇有他们爱新觉罗家的真传。
请过安之后,乌尔衮笑问胤礽:“明日是小儿娶亲的日子,皇上可否赏脸参加婚礼喝一杯喜酒?”
胤礽闻言却并不意外,看琳布一眼,笑了:“行,朕就给你做证婚人便是。”
乌尔衮父子喜出望外,皇上亲自做证婚人那可是天大的荣宠,这便赶紧谢了恩。
其实去年年初的时候乌尔衮上奏请求赐婚,胤礽就犹豫了起来,以乌尔衮的身份,他的儿子又是世子,要指至少得指个他的亲侄女过去才不算亏待,当然他的一众弟弟家的闺女到了适龄的其实也有不少,要挑一个倒是不困难。而每每到蒙古部落请求赐婚的时候,大多数的宗室都是有些人人自危的,说到底,去蒙古和亲的公主格格下场能好的委实是不多,谁都舍不得自己宝贝女儿嫁那么远去,但老祖宗定下的规矩,他们也是没办法,这事胤礽也斟酌了许久,他舍不得自己女儿,将心比心其他人怎么想他不问也清楚,而且他才答应了宝珠要帮着她提高女子地位,转头又因为政治原因送她的堂妹去蒙古和亲,似乎也颇为矛盾,摒除这满蒙联姻送公主格格去蒙古和亲的旧策,是胤礽一直都在想的事情,这才是刚开始而已。
满洲人入关已有大几十年,如今大清国运昌隆,其实早就不需要依靠蒙古人也足以稳坐江山,相反需要对他们多加防范倒是真的,但胤礽却并不大想用抚嫁和亲的方式去稳住他们,毕竟用柔弱的女子去解决政治问题的做法虽然古已有之,但总归在他看来是有些不入流,从前是无可奈何,现在却是可有可无,虽然不能一下就把这政策给取消了,却可以潜移默化的逐渐改变。
乌尔衮这里,便是胤礽想要做出改变的一个开头,乌尔衮一贯与他们熟稔,又与胤祉关系匪浅,胤礽自然就想到了从他这里下手,留中了他的请指婚奏折下旨巴林部郡王世子可自行婚配,私下里写信给胤祉说明了原因,吩咐他稳住乌尔衮那边,让之不要有太多的想法,有了胤祉的从中斡旋,事情便顺利了许多,乌尔衮也不敢抱怨,让儿子娶了青梅竹马的蒙古格格,然后这一回胤礽来之前,也是在胤祉上的请安折子里知道琳布即将成婚,特地踩着时间来,就是要以不刻意地方式来做这个证婚人,好给巴林部以安抚又不至做得太明显。
只要这个开端做好了,有了先例,之后再要推广至其他部落便会容易得多了。
胤礽的用意,乌尔衮也是懂的,也不敢不识抬举,这便欢天喜地地去命人做准备,再三地感谢隆恩浩荡。
打发走了乌尔衮两父子,胤祉再次与胤礽道起了谢:“方才臣弟看到弘晟,几年不见他懂事多了,书也念得不错,多亏了二哥的教导,臣弟实在是感激不尽。”
弘晟是胤祉活下来的第一个儿子,也是亲王世子,今年十一岁大,当年没有跟他来蒙古,一直留在京里的亲王府,每日和其他府上的阿哥一块进宫念书,在一众圣祖皇孙中算是较为出众的,胤礽也颇为重视,对胤祉的感激,胤礽笑了笑倒是满不在乎:“也是靠他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