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什么--从神学看当代人类学》-从神学看当代人类学-第2章


的行为人类学解释之间的关系,为了使我的考察方式的方法论前提变得更易于理解,这次新版扩展了一些注释部分。
潘能伯格1967年10月于美因茨
…… 10
第一章 对世界开放和对上帝开放
我们生活在一个人类学时代。 一门关于人的广泛的科学是当代思想追求的主要目标。 一大批科学研究部门为此联合起来。 在这个问题上,正是这门科学特殊的艰巨性,使它经常意外地触及到其他一些研究。 生物学家和神学家在关于人的问题上都达到了相近的认识,部分地也找到了某种共同的语言。由于形成了一种对人的广泛的新见解,专业化的方法显然有助于克服它们自身的四分五裂。今天,研究人的各门科学必须以最恰当的方式,普遍有意识地夺取形而上学在以前许多个世纪中所占有的位置。 在这里,体现出人们的意识自近代所经历的深刻转变:人不愿意再适应世界和自然的秩序,而是想统治世界。 与此相反,形而上学自从在古希腊哲学中发端以来,就确定了人在宇宙中、在一切存在物的整体的秩序中的地位。通过把人理解为小宇宙,这种立场找到了它的典型表述:人被视为小型世界;因为他分有了宇宙的一切层次,既分有了物体的存在,也分有了灵魂的存在和精神的存在。在这种观点后来,这里蕴含着人在一切存在物中的特殊性。在此,人完全是从世界出发而被理解的,所以,
…… 11
2人是什么
人被规定为在自身的此在中反映着世界的结构。 这种思想一直可以追溯到宗教史上的原始时代。然而,它确是因古希腊的形而上学而特别明朗化的。 在今天,人是小宇宙的古老见解,就像古代的宇宙影像自身一样,就像天域围绕地球旋转的观念一样,对于我们来说,已经变得很陌生了。 如果今天有人想一劳永逸地确定某种关于包罗万象和永恒不变的宇宙秩序的影像,显然是毫无意义的。甚至确立这样一个目标就已经同近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工作方法相违背。今天,世界的影像只不过是自然的模型罢了。人在对自然进行技术控制的时候,既设计这种模型,又抛弃这种模型。 世界对于人不再是家园,而只是他的塑造活动的材料。 这种努力的成果在以前的世纪中是不可想象的,它表明,在这些努力中起作用的生活态度至少是部分地符合现实的。
考虑到这种局势,考虑到人在世界面前的构造自由,今天,提出“人自身究竟是什么”
这样一个问题,就显得特别迫切。 对于稳定的秩序,或者是宇宙的秩序,或者是所谓反映宇宙的社会秩序,人类失去了过去的依靠。 从帕斯卡尔(BlaisePascal)
直到当代,近代精神历史的特征都表现为对现代人的无限制自述了无微不至的、富有创造性的人的状况:只有人自身的抉择才能决定人究竟是谁或者是什么。话说得如此尖锐,存在主义的命题未免太抽象了。 当一个人作出创造性的抉择时,这些抉择都会涉及到他的处境的生物学条件和社会学—历史学条件,涉及到自身的生存史以及他那个时代的精神。这也完全适合于某人在排斥他所遇到的一切时,他所作出的批
…… 12
第一章 对世界开放和对上帝开放3
判性抉择。 但事实上,“人是什么”
这个问题,今天再也不能从世界出发得到回答,而是回到人自身。 因此,关于人的科学获得了史无前例的重要性。
在人类学中,近代所揭示的、人独有的超出和超越自己的此在的一切现存规则而提出问题和向前推进的自由,叫做“对世界开放”
①。 这一表述用一个词说明了使人成为人、使人与动物区别开来,以及使人从根本上高于人之外的自然界的那种基本特征。 正确地理解,这一表述的结果,当然并不在于片面地从外在于人的自然出发描绘人的特性。 那么,“对世界开放”
指的是什么呢?
这里,当然首先涉及到人与动物的区别。 有一种说法,认为人拥有世界,而每一种动却被限制在一个由遗传确定的、它的族类所特有的周围世界中。据我们所知,动物不能充分地感知它们在其中显现给我们的周围环境。 动物从它的周围环境中发现的,只是对它的族类来说天然重要的东西。它们根本意识不到所有其他的东西。周围世界的广阔或者狭隘,简单或者复杂,在各类动物那里当然是非常不同的。但对所有的动物来说,它们的行为是束缚在周围世界之上。环境的一定特征起着类似于信号的作用,引起某种行为,在动物的基本构成中,这种行为不需要学习,而是生而具有的。 根据对这种特征的感知,动物的感觉器官变得专门化,一旦这些信号出现,就会产生本能中预定的反应。在某些原始族类中,周围世界仅仅由很少一些特征组成。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蝙蝠就只有三种感觉:光觉、嗅觉、温觉。
…… 13
4人是什么
借助于皮肤的光觉,它找到爬上一根树枝的途径。如果树枝下有一只温血动物,那么,嗅觉和温觉会把这个情况告诉它,根据这一信号,蝙蝠就落下来,吸吮动物的血液。 这就是蝙蝠的周围世界。 它没有眼睛、耳朵和味觉,它也不需要这些东西。蝙蝠的周围世界当然是一个特别简单的例子。 大多数动物的周围世界要复杂得多。 但是,对所有的动物来说,有一点显然是共同的,这就是它们只能认识我们知识所及的世界的一部分,只能认识对族类来说天然重要的、其感觉器官专门注意并作出本能反应的那些确定的特征。 在这些本能行为比较具有活力的地方,动物只能以它继承来的感知形式和行为从世界中体验到它事先本来就已经认识的东西,这完全类似于康德(I。
Kant)
所介绍的人类认识。但是,恰恰人没有被局限在他的体验和行为的一定周围世界中。在人那里,一旦某种像周围世界那样的东西显现出来,事情所涉及的就不是生而具有的界限,而是建立自己的文化。 虽然森林对于猎人来说,不同于对于伐木工人或者星期日外出郊游的人,但是,猎人体验森林的方式不是由他的生物学组织确定的,而是与他所选择的职业相联系的,他也可能选择另一种职业来取代这一职业。一旦他成为工程师,他就会从星期日外出郊游者的角度来体验森林。除了猎人,人还有其他各种做人的可能性。在动物那里完全是另一回事。 动物只认识它与生俱有的周围世界。人不是被束缚在周围世界上的,而是对世界开放的。这就是说,人总是能够不断地获得新颖的和新型的经验,他对感知到的现实作出回答的可能性,几乎是无限地变化的。这甚至在细节上也符合人体的特性。同动物的器官相比,我们的器官几
…… 14
第一章 对世界开放和对上帝开放5
乎没有专门化。 这些器官,例如一只手,是异常多能的。 同其他哺乳动物相比,人过早地来到了这个世界上,他太不成熟了,在一个很长的青年时期,他一直是可塑的。 人的动机不是从一出生就明确地针对一定的特征,而是相对来说不确定的。只是通过个人的选择和习惯以及教育和风俗,它们才变得明确些。 这意味着,操纵动物性行为的本能,在人那里已经相当退化了,只剩下了一些残余。这对我们的生存经验和行为的整体具有很深远的后果:由于人的动机的指向不是一开始就确定的,因此,人对现实的目光是独特地开放着的。 那种完全被一种清晰的、确定的冲动所控制的人,他的目光不再环顾左右,而是直接对准显示着被追求者的特征。人的正常行为则不是这样。 毋宁说,他把事物体验为某种自为的东西,事后他才把这种东西列入计划之内。 由于同目前的事物保持着这样的距离,他所看到的,也就不只是事物的一个方面,而是事物的许多个方面,事物的许多种特性,以及对待这些事物的许多种可能性。 只有人才能够完全在对象这个词的确切意义上体验它,即它是在他面前独立的、陌生的和令人惊奇的存在物。 好奇地逗留在事物面前,屏住呼吸密切注视着它们的奇异性和特征,这是人的特性。依海德格尔(Heideger)
之见,事物不是原本就可供人利用的。②尽管多少浪漫的梦想渴望着这样一种状况,然而,只是对动物而言,与周围世界的亲密无间才是注定的。 只是在后来,由于人建立起一个文化?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