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戏游龙》第62章


蓝采无限娇柔妖娆地眨了眨眼睛,颇没正经地用手指描摹了一下自己那精心描画过的眉眼妆容,姿态千娇百媚,尽态极妍,像是修炼千年一朝得道的蛇妖披着华美的外衣却吐着危险的蛇信。
化成这幅鬼样子,怕是连照妖镜都照不出来你原形。
世子爷整个人都有些懵,只觉得自己自从认识秦风以来,简直像掉进了戏子窝。
作者有话要说: 秦风:世子爷你猜,蓝老板最拿手的戏是哪一段儿?
李明远:……红梅阁?大劈棺?纺棉花?
秦风(笑):他扮鬼倒是还好,他老公票这些戏更合适啊,世子爷你觉得呢?
李明远:……(深以为然)
蓝田玉(抛媚眼儿):都不是啊~人家最拿手的明明是白蛇传啊~
李明远:……(好像也很对……)
最近有点儿卡文(什么?你为什么一直在卡文????)
今天抽空弄了弄细纲,这才把好多东西圆回来,好想分分钟完结啊,然并卵,没写完,自己有强迫症看着难受。
某漠整个人都萎靡了,要读者亲亲才能好~
☆、第51章 7。22
天色已晚,新醅的米酒,红泥的小炉,无边的夜色即将全部笼罩这江陵城。
世子爷接连几日风餐露宿,终于吃了顿略显简陋的饱饭,忧国忧民却又心满意足地跟着秦风一道儿喝口饭后的清茶。
蓝采扭着腰掐着嗓,一言一语皆是亮相走台的路数儿,待到终于去了行头卸了残妆,李明远这才看清,厚重脂粉之下,这尖酸刻薄的妖孽伶人原来有一副堪称清秀的好姿容,眉目清朗,男女莫辨,是一种模糊了性别的秀美,只除了那双吊梢眼还似被深黛描过一般,兀自神采飞扬,给他那清秀的模样添上了一丝邪气,隐隐约约地勾勒着其人身上若隐若现的风流与风月。
李明远悄悄看了一眼身边的秦风,其人一双白皙修长的手指捻过青瓷的小碗,轻啜了一口,桃花眼中神色脉脉,无言品清茗,姿态淡然而无双清雅。
两相对比之下,世子爷还是觉得秦风这副模样更顺眼了不止一点。
说来奇怪,在李明远眼里,尚云间也好,蓝采也罢,这些大有来头的名伶们同样是用戏子的身份做掩藏,不约而同的干着欺世盗名的各种勾当,偏只有秦风这人身在梨园却不带一丝一毫的风尘气,浊清涟而不妖,反而将浑然天成的优雅与贵气无声的与自己的气质融合成了一体。
蓝采卸了妆,长发披散,自以为飘逸,看在世子爷眼里却像鬼。
鬼一样的蓝老板完全不拿自己当外人——虽然仅仅就此地而言,他也确实不是外人——他对李明远全无皇亲国戚的另眼相看,就这么一扭三晃地闪近身影,一屁股坐在了世子爷和秦风中间。
李明远:“……”
原本好好看着美人儿品茗的世子爷如今只能被迫瞧着一个妖孽的后脑勺,整个人都怒了。
后脑勺的妖孽主人全然不顾世子爷想要杀人的目光,长发一甩,胸襟微敞,两条长腿一盘,歪着下巴托着腮,用眼尾那一点儿余光扫着秦风:“既然来了就别板着那张脸,听闻你那皇帝舅舅派了你的王爷舅舅出去打仗,你不帮着琢磨怎么收拾那帮不知天高地厚的化外之民,怎么跑到这闹鬼的地方?”
李明远听他左一个“舅舅”右一个“舅舅”的掰扯,微微有些惊讶。
蓝采把秦风的来龙去脉摸的通透,和他说话又如此随意,显然和他交情匪浅。
世子爷有心想问,却也只不过现在不是攀扯这个的时候,只好封条贴嘴一样默默地听。
秦风把青瓷的小杯往小木桌儿上一撂,扭头朝他一笑:“你呢?明知他这两年身体不好,景逸看你看的又紧,你居然两边儿都不顾,却非要参合山河会在江南搞出来的这烂摊子,你又图的是什么?”
蓝采的眼睛闪了闪,被秦风桃花眼中的坚持逼得退无可退,显得有些恼羞成怒:“你明明恨的也是这个,凭什么要我说?!”
秦风悠然耸耸肩:“你知道,因为我不想说。”
恼羞成怒的蓝采:“……”
听的一头雾水的李明远:“……”
怎么就忘了,秦风这人空有一副优雅的外表,却配了一张缺尽了天下德行的嘴。
蓝老板在他这理所当然的混蛋气势里败下阵来,千娇百媚地啐了一口,翻了个白的彻底的白眼儿:“好吧,你丑你闭嘴,我美我先说。”
秦风淡笑着挑了挑眉,全然不在意地扬了一下手,那意思分明是悉听尊便。
蓝采占了嘴上便宜,却也没看出多高兴,仍然忍着怒气,不再跟这讨人嫌的家伙掰扯其他,干脆的将前因后果一五一十地娓娓道来。
——————————————————————————————————————————
江南的古怪起于一个月以前,发生的地方就是江陵外的一个小村儿。
这个村庄距离城内不远,因为村民姓刘的居多,所以名为刘家村。
相传这村子里的最大的一户人家祖上在前朝做过大官儿,此人为官多年运气不错,任上没赶上饥荒流民的烂事儿,没赶上内忧外患的逼死英雄汉的破败朝廷,也没赶上皇子们你死我活盼爹早死的抢大位,因此多年官场生涯过的顺当,难能可贵的得到了一个寿终正寝的机会。
此官儿因为在任上干的不错,深得皇帝赏识,告老还乡时,皇帝老儿良心发现,赏了他江陵这么一个富裕地方的几亩田,让他卷铺盖回家,好好儿地颐养天年。
然而皇帝不知道是喝多了糊涂还是脑子有坑,愣是把这位昔日栋梁的老家记错了。
此官儿姓王,然而皇帝赏给他的地却是在刘家村,智力堪忧的别出心裁。
有奶的就是娘,皇帝再糊涂也是一国之君,一言九鼎金口玉言的皇上,说皇上错了,那简直像是老寿星上吊活腻歪了。
王大人为官多年,溜须拍马顺坡下驴的本事锦上添花,只略微思考了一下,觉得“张王李赵刘”这一锅烩的姓氏本质上都差不多,也没纠结自己到底是哪里人氏,得了皇上的圣旨,欢天喜地的抛弃了祖籍谢主隆恩,带上老婆孩子十八房小妾直奔了这刘家村儿。
别的不提,看这小老婆的数量就知道,王大人的身子骨还很老当益壮,整个子子孙孙无穷匮那都是小意思。
果然,王家在刘家村儿繁衍了几代,算是扎下了根儿。
王大人到底是做过高官读过书的仕宦出身,后代们别说有出息,勉强还算争气,败家败的十分收敛和隐晦,传承几代过来,当初王大人告老时盖起的大宅子还没丢,糊涂皇帝赏赐的那几亩好田的地契也还没当,虽然不复王大人在朝为官时地位尊崇威风八面,在这小破村庄里当个富裕乡绅人家,倒也还绰绰有余。
因为有这个前因,这刘家村里,最大的一户人家,其实姓王。
王大人家里人口多,后代也多,十八个小妾虽然不算个个生养,好歹一人生个一儿半女就是乌泱乌泱的一大家子,传到现如今这个年月,已经是人丁泛滥的当地望族,一根儿棍儿抡圆了打,方圆几里地都能打到王家亲戚。
如今王家的当家人是王大人嫡出的直系血脉,家里大排行行七,人称“王七爷”。
由于家风在那儿摆着,王七爷自幼也算饱读诗书,然而一直到四十来岁,王七爷中了举人却未登科,出仕基本无望,终于折腾累了,只好卷铺盖回家,享受着乡亲称一声“孝廉”。
如今这世道,没羞没臊的老爷们儿人到中年,只有三件乐事,升官儿、发财、死老婆。
王七爷人如今这岁数,看开了也想通了——升官儿是指望不上,没那命就不去作那个病;发财也就还好,守着家里祖宗留的几亩薄田,撑不着也饿不死的做个乡绅还算享福儿;唯一撞上的大运,就是王七爷的老婆刘氏,前年的时候染了风寒没缓过来,就这么一命呜呼了。
说起来王七爷这排行听着就克老婆。
王七,亡妻也,多命硬的婆娘也扛不住别人天天这么有意无意地念叨她死。
王七爷彼时却没想那套,刘氏多年来不生养,脾气还泼辣的很,家里亲兄弟表兄弟排成串儿能绕刘家村儿三圈儿。
王七爷怕休妻后被彪悍的大舅子小舅子堵门儿打成残废,这么些年来一直忍着,等到她蹬腿儿去了,王七爷冷不丁撞上这中年男人的三大乐事之一,高兴的差点儿去村口儿放鞭炮。
待到刘氏的丧事马马虎虎的操办过后,王七爷忙不迭地把原本?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