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观大王的相,如果单看面相,大王最多只能封个侯而已,而且还会有危险。而如果相大王的背,却是高贵得无法形容。臣看了一辈子的相,还没有看到过这样的富贵相。”蒯通不急不慢地说道。
“先生请详说。”韩信喜忧参半,喜的是自己相居然这样的好;忧的是为什么面相只能封侯,而且还会有危险。这是蒯通撒下的一个诱饵,目的就是引韩信上钩。
果然,面对韩信的询问,蒯通不主张他归刘邦和项羽的任何一方,而是劝他顺应形式的需要自立门户,以齐地为中心,和项羽、刘邦来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应该说他的理论水平的确很高。但当时韩信却丝毫不为所动。
他直言不讳地说刘邦对他有知遇之恩,如果没有刘邦的提拔和重用就没今天的他。蒯通这时拿了一个例子来说他。就是张耳和陈余反目成仇的事。
张耳和陈余两人还是平民时,有饭同吃有衣同穿,胜似亲生兄弟。而一旦参加革命后,在个人利益面前却最终反目成仇,甚至到了最后都想置对方于死地,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人的欲望。人的欲望一旦产生谁也无法预料后果。然后他反问了韩信一句,你和刘邦的情义比得上当年的张耳和陈余吗?韩信知道不如,但他还是不为所动,在危急时刻刘邦宁可把自己的衣服给他穿,宁可自己没得吃先给他吃,这种大恩大德无以回报。风遗尘整理制作。
蒯通继续劝说韩信:“此一时彼一时,你现在的功劳已经震主了。归附楚国,楚国人不会完全信任你;归附汉国,刘邦会因为你的存在而惊恐。在这种情况下你已无安身之处了。”蒯通直切命脉,不过他当时表达“功高震主”四个字时却是这样说的:“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他再次重申自己的主张,只有自立门户既能成就一方霸业,亦可免去将来的血光之灾。这下说得韩信无言以对,最后只好说让他考虑考虑。
蒯通所言,并没有违背当时的造反道德。天下亡秦,群雄并起,谁能把天下争夺到手就是谁的。一不靠公民投票,二不用举手表决,三不需法律程序,全凭实力。同是造反者,同为争天下,韩信与刘邦、项羽拥有同等权利,同等机会。如果韩信当时敢于喊出一声“帝王将相宁有种乎”之类的豪言,最终究竟谁能当上皇帝,真还难说。
然而,韩信考虑了几天,最终道义战胜欲望。他认为自己当个侯已经足够了。蒯通怒其不争,仰天长啸,“时乎时,不再来”,“天予弗取,反受其咎;时至弗行,反受其殃”。说罢,装疯而去。
刘邦迫于同项羽对峙的困难局面,为了防止不测,作为权宜之计,接受张良、陈平建议,封韩信为齐王。这样一来,局面是稳住了,但刘邦与韩信之间的梁子也结下了。韩信自以为从未萌生“背汉”之念,心里坦荡荡。可是,以后事态发展已经让他身不由己了。从此以后,刘邦却要将捆扎他手脚的绳索一步步收紧了。
刘邦的用人之术,是一套将人摆布于生死间的封建权术。
韩信在军事上纵有盖世奇才,在权术游戏中也根本不是刘邦的对手。韩信即使是一只猛虎,刘邦也能将它牵在手里转场子赚钱。他可以违心地将韩信封为齐王,让韩信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汉王厚我”,使他即使面对蒯通和武涉的左右游说也“不忍背汉”。
韩信的所作所为给后世的流氓树立了伟大的榜样。胯下之辱成为以后所有梦想成为英雄的狗熊们的一句铁杆借口。问题是,有几个人能够像韩信那样成功以后依然可以这样作秀的呢?更多的是以杀戮和羞辱作为曾经的回报,然后绵延不绝、纷争不断。但是韩信对漂母的回报却又说明他还是重诺言的,也有诚心的一面。
韩信这个人无疑是有大才华的,但前提是必须要有萧何这样的伯乐,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由此看来韩信这匹千里马也不外如是。在项羽那里默默无闻,在刘邦那里一样是默默无闻,还差点儿因工作不力而被砍脑袋,后因对项羽的一番评价而被刘邦刮目相看。
在韩信看来,项羽成了匹夫之勇、妇人之仁、护亲排外、背信弃义的典型,刘邦反倒成了有仁有义,宽宏大量的榜样。不愧当初项羽仅仅只让他做个门卫,韩信拍马屁的功夫的确不赖。这番话有多少事实,后面会有一个同阵营的人给出一个更中肯的评价。
韩信羽翼丰满的时候又犹犹豫豫,被刘邦一个缓兵之计给收买了回去。立国以后准备再反一次,结果又是不听人言被吕后设计给干掉。如果说韩信反复无常恐怕是合适,如果说他比项羽更妇人之仁恐怕更是很贴切的,和黥布一样,一心只有私利而无大胸怀的风骨,最终的下场何其悲哉!好歹项羽是战死杀场,还有尊严可说;韩信最终居然死在一个麻布口袋当中,还是被妇人所设计,真是天理昭昭,报应不爽。古语有言:“有仇不报非君子。”孔子更是明确说过:“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唯以直报怨!”这样看来,韩信不但称不上是君子,连小人都算不上,充其量不过是一个有才华的小人。
第八章 笑到最后的人
势力我最大
为了调动韩信参加垓下会战,刘邦再次违心地加封给韩信一大片地盘,使他心甘情愿地前来殊死搏杀。可是,项羽一死,刘邦马上就给韩信颜色看。只是因为韩信立有盖世之功,如果操之过急,将他一棍子打死,恐天下不允,失去人心。所以第一步先剥夺他军权,改封为楚王。随后,又利用韩信狂傲自大、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弱点,以有人告他“欲反”为借口,“用陈平谋”,在云梦将他逮捕,押回洛阳,杀尽他威风,贬为淮阴侯。从此,韩信愤恨难消,人际关系更加紧张。“羞与绛、灌等列”,树敌太多,周围环境对他越来越不利。最后,失去理智,策应陈豨谋反,招来杀身之祸,也是罪有应得。临死,韩信发出长叹:“吾悔不用蒯通之计!”等他明白过来时,一切都已经迟了。
韩信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呢?是感叹自己当时不够果断没有大胆赌一把,还是故意显示自己有机会反而没有反的冤枉?难道韩信不知道说此话还会给蒯通带来灾祸吗?
刘邦剿灭陈豨叛军,班师还朝,对韩信的死半忧半喜,忧的是从此失掉一只得力臂膀;喜的是他向来对功高盖主的人怀有敌意,所谓“飞鸟尽,良弓藏”,吕后此举正好除去他的心头之患。他听说韩信死前提到过蒯通,就立刻派人捉拿蒯通,要把他煮了。
“你教唆韩信谋反了?”刘邦很有把握地戏弄道。
“是的,我说过三分天下的话。”蒯通似乎也是戏弄的口气。
“你不知道谋反是要灭九族的吗?”刘邦的凶相不想掩盖了,他要发作了。
“那时,你还不是皇帝,不听你的话哪里算是谋反?秦始皇的时候,楚霸王的时候,人人都不听命于你,你能以谋反的罪名把天下人杀尽杀绝吗?”挑衅的语气和眼光中,蒯通准备通过死刑来把名声传播千年。
刘邦被震慑了,正所谓“民不惧死,奈何以死惧之”。他想收买蒯通,许以官位。蒯通干脆地拒绝了任命,返回稷下办起学堂。
佩服之余,人们有一点儿遗憾,既然皇上已经捐弃前嫌,给你蒯通以机遇,为何不识抬举?栋梁之才可以做大柱,可以做横梁,虽然有些委屈,甚至也可以做檩条。如果你要用它去做筷子或者火柴棒,那么宁肯闲置在那里,它也不会“屈尊”了。蒯通不肯做刘邦的官,一来由于萧何、张良、陈平等人早已先入为主,二来自己的谋略和胆识已经得到证明,当然不会屈才而就了。闲置实在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这是后话了。
就在韩信为要不要听从蒯通的建议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时,刘邦也没有闲着,他一面派人不断去催促韩信来进攻楚军,一面派使者拿着印绶火速到黥布处,封他为淮南王,令他赴九江去截断楚军的后路。而彭越此时却小动作不断,他继续在楚军腹部进行杀人放火、烧杀抢劫的流氓勾当,使得楚军的粮草告急,他功不可没。当初张良三步走的计划是多么明智,关键时刻,他提到的韩信、黥布、彭越三人都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刘邦不但积极去联络各大王来相助。而且还遇到了天上掉馅儿饼的好事,来了一支三千多人的貉族骑兵。这支骑兵的到来完全归功于陈平。
这群貉族骑兵的头头儿就是一个名叫郭逸的汉人。这郭逸和陈平是一个村的,是从小玩儿到大的好朋友。长大后,郭逸?
小说推荐
- 吴三桂的发迹史
- 作者:子非鱼【由文】第一部 情坎第一章 出生奇特一、祖大寿用抓阄之法来测试吴三桂将来的出息出生在建州左卫奴隶主家庭,历代祖先中有许多人受过明廷册封的努尔哈赤在破九部联军后,乘胜挥军东进,征报了朱舍里、讷殷二部力量迅速壮大。努尔哈赤统一女真的信心更强了。公元一六〇五年时,努尔哈赤的主要目标是争夺分散居
- 最新章:第220章
- 识时务的阴谋家:刘邦
- 序 读史解困惑少年读史,时常会陷入深深的困惑。这困惑源于楚汉相争。在太史公司马迁的笔下,项羽的盖世雄风,曾令多少少年心醉神迷;刘邦的龌龊无赖,又令多少人为之不齿。但最终,地痞流氓战胜了磊落豪杰,让我们的历史霎时变得龌龊不堪。这个影响深远而广泛,有关楚汉传奇的电视剧播出,地痞版刘邦再度走红。剧中为刘邦
- 最新章:第72章
- 吴三桂发迹史
- ~m【延至壹生】整理《吴三桂的发迹史》全集(13全3册)作者:子非鱼简介《吴三桂的发迹史(共3册》讲述明亡清兴之际,明朝大将吴三桂在明、清、大顺三大势力的夹缝中荣辱存亡的历史故事。在中国历史上,吴三桂算得上是一个颇具“知名度”的人物。他因投降清朝,几百年来,经常被人指责为“汉奸;后来封藩云南时,又因
- 最新章:第216章
- 吴三桂的发迹史 (1-3册)(完结)作者:子非鱼
- 《吴三桂的发迹史》全集(13全3册)作者:子非鱼简介《吴三桂的发迹史(共3册》讲述明亡清兴之际,明朝大将吴三桂在明、清、大顺三大势力的夹缝中荣辱存亡的历史故事。在中国历史上,吴三桂算得上是一个颇具“知名度”的人物。他因投降清朝,几百年来,经常被人指责为“汉奸;后来封藩云南时,又因举 兵反清,被判定为
- 最新章:3册)(完结)作者:子非鱼-第220章
- 刘邦大传
- 作者:陈文德刘邦大传-导言导言楚河汉界话中国华夏文明的组织黄河,自古以来便被公认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其实,严格来讲,只能算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黄河的水,固然是人类生存和耕种不可或缺的,但“黄河之水天上来,也指出黄河的特色是长年泛滥成灾。为了治理这个严重的水患,居住在大河旁边的各个部族,不得不组成某种
- 最新章:第107章
- 重生之我是刘邦
- ★严正声明:本书籍是网络收集而来,仅供交流学习,版权归作者或出版社所有,请不要使用在商业用途,如果您觉得我们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去掉您认为侵权的书籍,谢谢支持!书籍简介《重生之我是刘邦》作者:长风一啸一次睡梦中,竟然回到了刘邦当年斩白蚁起义的时候。于是,已经变身为刘邦的主角,便开始
- 最新章:第600章
- 当项羽遇到刘邦
- 《当项羽遇到刘邦》全集【实体书精校版】作者:路卫兵类型:历史传记内容简介作品推荐:楚河汉界的纷争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尘埃落定,但楚汉故事依旧为人津津乐道。千百年流传下来的项羽与刘邦脸谱式的评价,让人更多的迷失在纠结胜利与失败之上。历史虽然只有一个结局,但评说不只一个路径。本书不拘泥于对项羽、刘邦的已有
- 最新章:第51章
- 历史的荒谬 作者:刘杰
- 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悠久到了连历史学家都不清楚到底有多少年的程度。中国的历史若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计算,大概有四千多年,于是以黄帝生活的年代为标尺,历史学家们在把计算所得的数字进行了四舍五入、添油加醋等处理后,得出了一个“中国文明史,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结论和宣传口号。这样
- 最新章:第35章
- 5702-文学史纲通俗和富有启发性的历史概括
- 目录第一部分古代史部分第一章书籍的制作:印刷机纸张羊皮纸纸莎草纸-石刻和砖刻-木浆纸第二章文学的起源:书面文学源于口头文学-诗歌和散文-罗塞塔石碑字母符号第三章神秘的东方文学:中国-日本—印度—阿拉伯-波斯第四章犹太文学:圣经-犹太法典第五章希腊的历史及其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修昔底德—色诺芬—波利比
- 最新章:文学史纲通俗和富有启发性的历史概括-第3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