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众饥羸,走必不达。古者战国诸侯,尚相救恤,况密迩群帅乎!不如坚守以待之。”(《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意思是说,睢阳是通向江淮的咽喉,如果弃城而去,叛军必然长驱南下,侵占江淮地区,况且城中将士因饥饿羸弱,难以突围,古时战国诸侯,还互相救援,何况睢阳周围不远还有许多官军,不如坚守以待援兵。话中对救援不到没有任何抱怨,也始终没有丧失信心,于是决定继续坚守待援。只是,援兵始终没有到来。
这一夜,张巡登上城楼,极目远眺,夜色苍茫,心情无比复杂。就在这个时候,远处突然隐约传来一阵笛音,这个真性情的血性汉子心中的琴弦也被感伤拨动,他忍不住热泪盈眶,挥笔写下了《闻笛》一诗:
〖岧峣试一临,虏骑附城阴。
不辨风尘色,安知天地心。
营开边月近,战苦阵云深。
旦夕更楼上,遥闻横笛音。〗
此时,张巡已经知道睢阳无力再守,但他却没有流露出沮丧,豪气中带着柔情,悲壮得几近凄凉。张巡还有《守睢阳作》一诗:
〖接战春来苦,孤城日渐危。
合围侔月晕,分守若鱼丽。
屡厌黄尘起,时将白羽挥。
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
忠信应难敌,坚贞谅不移。
无人报天子,心计欲何施。〗
文辞悲壮惨烈,堪与后世岳飞的《满江红》媲美,读者无不哀之。
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十月初九,叛军再次攻城,唐军将士断粮多日,均没有力气再作战,睢阳城终于陷落。城破之时,张巡向西遥拜道:“臣已力竭,不能保全睢阳城,生时既不能报陛下之恩,死后当为厉鬼以杀叛敌。”城陷后,张巡、许远被俘。部下见到张巡,无不恸哭,张巡安慰大家说:“安之,勿怖,死乃命也。”
尹子奇见到张巡后问道:“听说你每战时眦裂齿碎,是为什么?”张巡答道:“我志在吞灭逆贼,但苦于力不足。”尹子奇大怒,命人用刀将张巡的嘴划开,只见里面的牙齿只剩下三、四颗。尹子奇相当佩服张巡的智谋与气节,有意将他释放。这时有人说:“彼守义者,乌肯为我用?且得众心,不可留。”(《新唐书·卷一百九十二·张巡传》)意思是说,张巡是守节之士,终不会为我所用,再说他又得士卒之心,不杀必为后患。于是尹子奇改变了主意,用武力逼张巡投降,但张巡宁死不屈。于是叛军又劝南霁云投降,南霁云没有表态。张巡以为南霁云意志动摇,大呼道:“南八(南霁云排行第八)!男儿死尔,不可为不义屈!”南霁云笑道:“欲将有为也,公知我者,敢不死!”遂不肯投降。
同日,张巡与南霁云、姚訚、雷万春等36位将领被杀,许远被执送洛阳,于途中被杀。张巡死时年49岁,史称:“以寡敌众,以饥御饱,食尽救不至,终以身殉国。从来战斗之苦恶,临难之壮烈,孰有过于张巡者?”对张巡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在睢阳陷落之前,唐宰相兼河南节度使张镐得知睢阳危急的消息后,率军昼夜兼程赶来救援,并传檄浙东李希言、浙西司空袭礼、淮南高适、青州邓景山、四节度使及谯郡太守闾丘晓等共同出兵救援。谯郡太守闾丘晓距离睢阳最近,竟不遵张镐命出兵。等张镐赶到睢阳时,城破已经3日。张镐击退叛军后,将闾丘晓召至睢阳,杖责而死。闾丘晓死前请求饶命,说家中上有老下有小。张镐冷笑说:“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旧唐书·卷一百一十一·张镐传》)闾丘晓曾经杀死著名诗人王昌龄,所以张镐才有如此说法。
当时肃宗指挥平叛,财力全靠江淮地区来支撑,而安禄山派兵东进的主要目的是要占据运河沿线,进而占据整个江淮地区,所以首先就向睢阳推进。睢阳陷落的时间是至德二年(757年)十月初九日,而唐军在九月二十五日开始全面反攻,二十八日收复长安。十月十六日安庆绪退出洛阳,北走河北,河南一带叛军也纷纷北撤。睢阳陷落与安庆绪北走相距仅7天。也就是说,叛军大将尹子奇虽然打下了睢阳,但来不及继续沿运河向东南推进,就被迫北撤。正是因为张巡、许远死守睢阳,蔽遮东南,拼死抗击叛军达两年之久,使叛军延误时机,整个江淮地区才能安然无恙,所以“唐人以全江淮为巡、远功”。实际上,张巡不仅护卫了东南半壁河山,也护住了唐帝国的经济命脉,进而在刀光剑影的战场上,在芸芸众生的乱世中,张巡是一抹独特的亮色,尤为鲜艳,尤为浓厚。而在张巡死后,竟然还引出一段公案。在朝廷追功封赏的时候,有人议论说张巡死守睢阳,不肯撤离,与其在城中杀人而食,不如弃城而保全人命。友人李翰听说后,为张巡作传记,上奏肃宗说:“巡以寡击众,以弱制强,保江、淮以待陛下之师,师至而巡死,巡之功大矣。而议者或罪巡以食人,愚巡以守死,善遏恶扬,录瑕弃用,臣窃痛之!巡所以固守者,以待诸军之救,救不至而食尽,食既尽而及人,乖其素志。设使巡守城之初已有食人之计,损数百之众以全天下,臣犹曰功过相掩,况非其素志乎!今巡死大难,不睹休明,唯其令名是其荣禄。若不时纪录,恐远而不传,使巡生死不遇,诚可悲焉!臣敢撰传一卷献上,乞编列史官。”(《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众人看了李翰为张巡作的传,了解到其中的种种惨烈与无奈之处,无不心惊而感动。从此,再也没有人非议吃人一事。
肃宗由此下诏,赠张巡为扬州大都督,诏封为邓国公,因张巡在初拒尹子奇军时,被诏封为御史中丞,故后世称其为“张中丞”;许远为荆州大都督;南霁云为扬州大都督;并重用这些忠臣的子孙;同时还免除了睢阳、雍丘的3年徭税。大中年间,张巡、许远、南霁云三人的画像被置于凌烟阁。
『注:凌烟阁是原本皇宫内三清殿旁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楼。贞观十七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众位功臣,命人在凌烟阁内描绘了24位功臣的图像,皆真人大小,时常前往怀旧。』
张巡的事迹一直为后人颂扬,后人在睢阳、杞县、南阳等地为他建立祠庙,并把他与张衡、张仲景并誉为“南阳三张”。至今,江淮、台湾、东南亚等地居民仍供奉张巡像,尊他为“唐代岳飞”、“张王爷”,象敬神一样敬奉。
【三 郭子仪功盖一代】
郭子仪,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郭子仪的父亲郭敬之历任绥州、渭州、桂州、寿州、泗州五州刺史。在父亲的教育和影响下,郭子仪从小无论读书还是习武都刻苦认真。郭子仪身材魁梧,体魄健壮,相貌秀杰。
据说,郭子仪20岁时,在河东当兵,曾经因触犯军纪,按律处斩。当他被捆绑起来押赴刑场时,被当时著名的大诗人李白发现。李白并不认识郭子仪,只是见他相貌非凡、临刑不惧,认为这个年轻人不同凡响,应该大有前途,便以自己的官职担保,将郭子仪救了出来。后来,李白参加永王李璘幕府,受牵连下狱,郭子仪上书请求以官职替李白赎罪,便是要报答李白当年的救命之恩。
之后,郭子仪不负李白所望,参加武举考试后,便获高等补为左卫长史(皇帝禁军幕府中的幕僚长)之职。因屡立战功,多次被提升晋职。天宝八年(749)便出任安塞军使,拜左卫大将军。安史之乱爆发的前一年,他任天德军使,兼九原太守、朔方节度右兵马使,受当时的朔方节度使安思顺节制。
『注:武举制度是武则天于长安二年(702年)始置,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废除,历时1200年,可以说是开创于唐,完备于宋,衰亡于清。武举考试的程序与文举基本一样,只是内容与时间不同。唐代的行政法典《大唐六典》规定有武举考试的内容。』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悍然起兵叛唐,叛军所向披靡,唐军根本不能抵挡,东都洛阳很快陷落。当时的形势十分危急,玄宗见唐军一败再败,盛怒之下,处斩了大将封常清和高仙芝。由于朔方节度使安思顺跟安禄山是族亲,为了防止他们互相勾结,玄宗召安思顺入京师为户部尚书,起用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负责讨伐叛军。可以说,郭子仪受命于国家危难之间。
当时叛军已经占据河南大部地区,郭子仪先出兵河北,袭击安禄山的后路。朔方军在右玉(今山西右玉县)初战获胜,打败叛军高秀岩部,歼敌7000余,收复了云中(今山西大同市)、马邑(今山西朔?
小说推荐
- 交际花盛衰记
- 作者:巴尔扎克译序-奥诺雷·德·巴尔扎克是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作家,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巴尔扎克出生在图尔城的一个资产阶级家庭。小学和中学时代一直过寄宿生活,未能享受家庭的温暖。一八一四年全家迁居巴黎。一八一六至一八一九年巴尔扎克攻读法律,并先后在诉讼代理人和公证人事务所当见习生,
- 最新章:第127章
- 2008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
- 2008年中国的国防作者:国防部【完结】二○九年一月·北京目录前 言一、安全形势二、国防政策三、人民解放军的改革发展四、陆军五、海军六、空军七、第二炮兵八、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九、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十、武装力量与人民十一、国防科技工业十二、国防经费十三、国际安全合作十四、军控与裁军附 录附录1:2007—
- 最新章:第10章
- "阴"盛"阳"衰
- 第一章:身在江湖,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斜阳郡内有一家龙威镖局,他们保的镖自从镖局开张以来从没失手过,先不说镖局的当家龙威老先生在江湖上的名头,就是龙家六位少爷也都是现在江湖上响当当的人物,师传当今六大门派的武功不是作假的,这劫镖的人要想劫镖自然也要先想想自己的斤两了。这一日,风和日丽,龙家的小少爷,龙
- 百年记忆:中国百年历史的民间读本
- 记忆是人类最珍贵的精神财富,人们在审视历史中创造未来。记忆积淀下了太多太多悲壮的故事,以致误导后人以为唯惊天动地的豪杰才有权利走进历史,千万年来只默默走着自己人生道路的凡人、甚或至于失意于命运的弱者,只能扮演历史过客的角色,他们的记忆惨遭遗忘。许多人活得就真似一只蝼蚁,匆匆地生,匆匆地奔忙,直到匆匆
- 最新章:第63章
- 盛宠不衰,亿万娇妻狂想娶
- 简介:全文完:王家一根独苗王大少,权势滔天,富可敌国,却喜怒无常,残暴扭曲!可偏偏这一世恶名,拿捏在了那失身又残废的小女人手上…包厢的沙发上,她黑眸闪动,抵着身上的男人“王铁锤…你这是强x,我特么告你”男人薄唇一勾,暴虐阴鸷,眼底满是不屑“告爷?这京都,谁特么敢接爷的案子”他以为只是一夜荒唐,岂料一
- 最新章:第356章
- 中国上下五千年
- 139924第1章 远古传说(1)盘古开天我们伟大的祖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按照古代的传统说法,从传说中的黄帝到现在,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通常叫做“上下五千年。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里,有许多动人、有意义的故事。其中有许多是有文字记载的。至于五千年以前远古时期的情况,没有文字记载,但是也流传了一些神话和
- 最新章:第510章
- 中国少年的甲子园
- 《中国少年的甲子园》作者:纯血战五渣第一章 遗产不是那么容易继承的据说人每到中学二年级的时候,总会经历一个自命不凡的时期,会觉得自己身上带着什么惊天大秘密,有什么神奇的特异功能。而那之后的一段时间,认识到这些不可能的人们又有些会走入另一个极端,在高中的时候迎来一个“对什么都没有兴趣的时期”这个时期,
- 最新章:第487章
- 中国农村建设60年
- 作者:张神根】内容简介: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在生产力极其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上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之后,相继进行了土地制度改革和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文化大革命”运动。在这几个阶段中,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既有凯歌
- 最新章:第66章
- 1644年中国社会大震荡
- 1644年,一个中国社会大震荡的年代,中国人不能忘记,也不应该忘记的重要年代。但是,1644年毕竟离我们而去已经三百多年了,究竟这一年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些事情的是是非非如何,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情,与现在有什么关系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不但会自然地提出来,而且应当经过认真研究,给予科学的回答。为此,
- 最新章:第5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