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了》第23章


巡防队与满城尚在睡梦中,太原一鼓而下。
陆光熙本来盘算着慢慢劝服老头子,谁知一觉未完,突然被一阵来自前院的枪声吵醒,心知不妙,赶紧到前面去找寻父亲,一出大堂,正碰上乱枪射击,当场殒命。濒死之际,陆少爷也许看清了:父亲陆钟琦与协统谭振德的尸体,已经横在抚台衙门的大堂上。
到底阎锡山是卧底还是滑头?当时便说法不一。太原一朝光复,必然震动京畿,起义军料定直隶军队立时便会进军娘子关,于是新任山西全省总司令官姚维藩立即率部前往娘子关防御。谁知半路听说省城谘议局居然推举阎锡山作山西都督,不少将士“闻而大怒”,大骂“阎本猾头,心持两端,我们不杀他,亦云幸矣,何物谘议局,乃举他为都督?是可忍,孰不可忍也”?依照一些军官的意思,回师杀回太原,夺了鸟位再说。幸得姚维藩出来劝服众人,无非是大局为重,不可自相残杀云云。辛亥年不少省的都督,都是在这种吵吵嚷嚷的不服声中加冕的。
清军大兵压境,阎锡山倒不像焦达峰那么骄横,据姚维藩自述,阎锡山也知道军心不定,就任都督后立即赶往娘子关劳军。到得关上,阎锡山对各军官说,自己任都督只是维持秩序的权宜之计,山西全省要仰仗姚总司令庇护,要倚仗各位的奋力血战,守住娘子关……
说到动情处,哗啷一声,阎都督居然当众给姚总司令跪下了!
这一下给足面子,姚部众将士当然不便再跟阎都督翻脸。
不过,阎锡山在大清朝官职就比姚维藩要高,被谘议局举为山西都督后,也算姚的上级,如此当面受辱,这口气咽得下咽不下?我不知道,只是听说,阎锡山从娘子关返回后,随即派亲信入京向袁世凯输诚,声称只要除去姚维藩,他敢保证“山西全体服从宫保”。
从后来的历史来看,阎锡山确实是能屈能伸、利用各方矛盾从中取利的高手,他反对过几乎每一个当政者,却又随时可以与他们互通款曲,袁世凯、段祺瑞、曹锟、冯玉祥、蒋介石……他自己则成了山西的不倒翁,一直到中日战争爆发,太原失守,阎锡山都是“山西王”。
山西虽有内讧,清廷此时的局面更糟糕。袁世凯还未答应出山,他的北洋军精锐由冯国璋统领,正在攻打武昌,督军的荫昌驻在豫南。河南以北,十分空虚,整个直隶只有第六镇吴禄贞部驻保定,又急调关外第二十镇张绍曾部进驻滦州。
山西独立后,整个清廷的软腹部都暴露在了革命军的枪口之下。山西与清廷,此时是“麻秆打狼,两头害怕”,山西都督府赶着派姚维藩驻守娘子关,清廷也惊慌失措,派吴禄贞移兵石家庄声讨山西。秦晋二省对于清廷来说太重要了,以至于后来南北议和时,北方要求不承认山西、陕西为革命军,只算是“民变”,否则,北京就会时时处于被攻的威胁与恐惧之中。
现在所有的焦点都汇集在吴禄贞身上。这个湖北人,是会为清廷去征讨山西,还是会反戈一击,引领晋军直取北京?
箭在弦上之际,山西都督阎锡山突然在太原见到了两个人,一个姓周,一个姓何,自称是第六镇的参谋,吴统制派他们来,是要与阎都督共商大计,组成“燕晋联军”,“推翻清室,实现共和”。
有这等好事?阎锡山不敢相信,也不敢轻置可否,只打发两人去娘子关找前敌司令姚维藩商议。
商议的结果,是认为阎锡山有与吴禄贞见面的必要。双方互通电话,约定的见面地点,就在娘子关车站。
【刺吴】
当李真冲进站长办公室时,凶手们已经不见了。只有一具无头的尸首伏在地上。凭着他对老上司的熟悉程度,李真仍然一眼认出了那是吴禄贞。
头颅不见了,胸前洞穿两个弹孔,胁下、腿部均有刀伤,腹部被拉了一个大口子,肠子都流出来了……李真再也不忍心细看,拉过一张毛毯将尸体盖住了。
一百五十里开外的娘子关,姚维藩正在与从太原赶来的景梅九等人谈论山西方面与吴禄贞商谈的计划:驱使旗兵攻打娘子关,晋兵迎于前,吴军乘其后,旗兵腹背受敌,可以一举而歼之。正谈得兴浓,突然电话铃大作,通信兵拿起话筒,顷刻报告:石家庄来电,称火车站上有枪声,旗军兵变!
这还不在大家意料之外,或许吴禄贞提前发动了?继续等消息。没多久,电话铃又响起了:紧急!吴统制被刺!吴统制被刺!旗兵已向保定方向退却!
景梅九望了望墙上的挂钟,是半夜一点多钟。不知不觉,已经是辛亥年九月十七(11月7日)的凌晨了。
这太像一出戏剧了……就在三天前,九月十四日,那位个头矮小、性格豪迈的湖北将军,还站在这间会议室,对着阎锡山、姚维藩,对着一班山西革命首领大声发表演说:
“你们可能已经看到了今天的廷寄,清廷授我为山西巡抚,要我攻打娘子关,这分明是破坏我革命联盟……二十镇统制张绍曾率全部驻京奉线滦州,我军驻京汉线石家庄,两军若夹攻京畿,推翻清室,指顾间事耳……可惜张敬舆(绍曾字)勇气不足,就在你们太原光复的那天,上书清廷兵谏立宪,这是大错!……我极愿与晋军携手,共同推翻清室!”
也许是看到了阎锡山脸上的怀疑态度,吴禄贞豪爽地笑了:“我是老革命党,你可能不知道……你山西军队情形与革命发动情形,我一概尽知。你不要怀疑我真的想当山西巡抚,你太小瞧我了!我是当年同唐才常起义的失败者,我曾加入兴中会,我曾在安徽组织自立军……你们可以放胆与我合作,我不会骗你!”
吴禄贞说服了所有人。于是会后成立了燕晋联军,以吴禄贞为联军大都督兼总司令,阎锡山为副都督兼副总司令,同样的副手位置留给了未曾与会的滦州张绍曾。吴禄贞补充说:我已去电张敬舆,让他取消立宪主张,那是与虎谋皮,不若定期会师,直捣北京,推翻满清,建立民国。张已回电同意。清廷已经不成问题,但老袁不除,我党将与之有十年战争!现在老袁还在彰德,如果由他出山,北洋新军有了领头人,局面就完全不同了,所以我们必须赶快!在老袁出来前,会师都门,竟此全功!
一番话说得在座的人都血脉贲张,高呼“拥护总司令!进攻京师,以竟全功!”
未料想,这昂扬的士气还未消弱,吴禄贞竟已被刺!
景梅九素来胆大,见满室人的懊丧表情,仍然鼓励他们说:“吴统制是在石家庄等我们晋军去会合时遇刺的,现在我们仍然应该去看一看,说不定可以说服他的部属为他报仇,共同反清!”
大家觉得有理,于是收拾心情,几个人也不带兵,立即赶往石家庄。
一百多里地,火车很快就到了。这还只是清晨。山西来人看见六镇兵散落在车站周围,神情沮丧,不少士兵还将象征反正的白布缠在臂上。
他们走进站长办公室,吴禄贞的无头尸首已经被用军毯包裹,放在椅子上。办公桌上还摆着一份电文稿,是昨夜吴禄贞吩咐拍给张绍曾的,上写“愿率燕赵八千子弟以从”。
吴禄贞的亲密部下,如那个还在痛哭流涕的参谋官何叙甫,愿意带领一部分队伍,加入晋军。还有直隶人李真,一直追随吴禄贞,凌晨他在粮台听到枪声,只身擎枪来援,却被伏兵击伤了后脚跟。他计划等伤好后,就在直隶动员一支力量为吴大人报仇。
但更多的第六镇士兵望着他们的标统吴鸿昌,等他的决定。景梅九等与吴谈了谈,发现他靠不住——事实上,吴禄贞正是因为统领第六镇未久,控制不住,才希望能够与晋军在石家庄会合,联袂北上。现在他死了,景梅九等人除了抓紧把他日前扣留下的整车清军军火运回娘子关,大概也无法做更多了。
后来传说,正是吴禄贞扣压了这批运往武昌的军火,并声言冯国璋部队在武汉烧杀劫掠,惨无人道,他身为湖北人要追究其责任,才让清廷意识到吴禄贞太危险了,这才派出了杀手。而流传最广的说法是,因为主持刺杀的周符麟是段祺瑞的老部下,因此刺吴是袁世凯的授意。但此时袁世凯尚未出山,手是否能伸得那么长,是一个疑问。
直接出面的杀手叫马蕙田,曾经是吴禄贞的卫队长,时任骑兵第三营管带。吴禄贞很信任他,当晚受《;文;》邀去石家《;;人》庄车站与《;;书》之宴聚议《;屋;》事,李真曾劝吴带上手枪,吴禄贞笑着拒绝了,还嘲笑李真何时变得如此懦弱?李真跟景梅九说,吴统制枪法很?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