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染不净为净业。 」
你若是被污染,当然就不清净;而你若仍然有一个净的观念,那么还是不净。所以,不染不净,这才是真正的清净业。
「 善恶千端无有无。 」
造善也好,造恶也好,在一个圣的心中,无著于善恶,所以圣人只有对众生的宽恕和怜悯。圣者每天都在讨论自己本性的对与错, 而凡夫却是整天在讨论圣者的对与错,差别就是这样。
凡夫整日论他人对错,猜想、假设他人的用心。像师父今天所讲的,人生活在两种痛苦中,第一个是错觉,第二个就是假设,这是人类最大的痛苦。圣人不会这样,他既不生活在错觉里面,也不生活在假设里面,那么什么都障碍不了他,任何境界对他都没有用,善恶对他没有影响。你注意看,凡夫就是一直在讨论,某某法师有修行,某某法师没有修行,某某可能有东西,这个法师持戒,那个法师没有持戒……整天烦烦恼恼的,结果呢?自己的生死都不顾,专门讨论别人的事情,整天都在为别人忙碌。我们哪有多余的生命整天去讨论别人?「善恶千端无有无」,没有「有」,也没有「无」。你看,大彻大悟之人说的话,句句都是明心见性!
「 便是南无大迦叶。 」
这个就是南无大迦叶,就是他的境界。
【黃 檗禅师 云】 「 『即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闻经解义,如说修行,广为人说无相之法,令诸学者悟明心地,能行无相无著之行,开发心中智慧光明,离诸尘劳妄念,共成无上菩提。当知此人,负荷自性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在于身内也。 」
今天要讲到九点四十,何以故?因为今天心情很好!(众笑)喝点水(师举杯钦),讲得都快开悟了!
【 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 】
佛说:为什么呢?须菩提,若只有爱好愚钝法的二乘众(乐于小法者),那么他就是执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于《金刚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
【李文 会 曰】 「『 若乐小法 』 者,凡夫愚钝之重,不能听信,广学无上菩提;只修福德,六道轮回因果之法。纵能强学,执著多闻,为人解说;被明眼人觑着,手忙脚乱,一场败阙。 」
觑,音 q ù,看到。阙,音 qu è,败阙,就是失败、毁掉。意思就是被明眼人看到他失败、毁灭的下场,就是教我们不要虚伪。
我告诉诸位,有些人在电视上讲经,但他不明真理,到最后一败涂地,因果是很严重的!因为他是破佛的知见。至于世间人讲经,所讲的都是劝善而已,没有道可言。 道是要离相寂静才能叫做道,能令我们明心见性的才叫做讲道、弘道。 如果只是叫人吃素、持戒、拜佛等等,不能让人大彻大悟,那也不能算是讲道。所以世间人长篇大论,只能说是劝人做善事,劝善而已。我曾经看到电视上有一些人在讲经,有居士、有自称法师的,但是听下来发现都是重复的东西,绕不出劝善的圈子,怎么能做到单刀直入地谈悟入本性上的东西?只能算讲善,没有道可讲。
【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
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是有《金刚经》,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
【 当知此处,即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
为什么是塔呢?这表示,明心见性的人即等同于佛塔。即为是塔,因为这本经就跟佛一样,能使你明心见性。所以有经典之处,有因缘就会有人能明心见性,所以就等同于佛塔。
【李文 会 曰】 「 『在在处处若有此经』者,一切众生,六根运用,种种施为,常在法性三昧之中。若悟此理,即在在处处有此经也。『一切世间』者,谓有为之心也。『天人阿修罗』者,天者,逸乐心;人者,善恶心;阿修罗者,嗔恨心。但存此心,不得解脱。『所应供养』者,若无天人阿修罗心,是名供养。 」
逸乐心,放逸的心。没有凡夫的心,没有六道轮回的心,这才是真正的供养。
简单来说,此处是佛赞叹《金刚经》,为什么佛一直赞叹《金刚经》?因为这本经是教你明心见性,这样岂不是意味着明心见性才是成佛的根本?!你看对佛对这本《金刚经》的赞叹到了何等的程度——不可说的功德、不可称量的功德、我若具说会令你狂乱的功德……十分令人很震撼。佛在别部经典里不曾这样说过,为什么? 这部经讲明心见性,这样岂不是意味着明心见性是当务之急?! 你纵然不能明心见性,只一味认真念佛,对于本性的东西也还是要了解,你现在不学,到了极乐世界也是一样要学。 你到极乐世界,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了,这跟本性不是一样嘛?跟佛讲的《金刚经》还是一样的。《金刚经》里的法就是极乐世界的法,佛佛道同嘛,讲本性的法门,都是相同的东西。所以《金刚经》地位之重要,正因为诸佛以般若为母,而《金刚经》正是讲般若的思想。
「 『即为是塔』者,解脱之性 , 巍巍高显。故云:即是塔也。『以诸华香而散其处』者,当于解脱性中,开敷知见,熏植万行。 」
开敷知见,开佛的知见。熏植万行,熏为熏习,不坏事相地修行,熏植万行就是说虽然明心见性,了解本性的东西了,但是你还是要培福,还是要去修六度万行,还是要弘法利生。虽然说法度无量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可度,但还是要度。
「 即法界性,自然显现。 」
法界的本性,自然法界性,自然地显现。什么叫法界性?就是无量无边的智慧跟福德。法界,就是我们本来的法身。
能净业障分第十六
【 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这一段说明,今生读诵《金刚经》的人,却有病苦、贫困、下贱,这是因为前世的罪恶本该堕三恶道,今生会受人轻贱、被人糟蹋,也正是因为前世的业。而诵《金刚经》之后,他的宿业就能消灭,将来还能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简单而言就是,我们今生若是诵《金刚经》却还是有种种业障,受别人耻笑等等,这就是在消我们的业障。虽然诵了《金刚经》,还是受人轻视,这是前世的罪业致使的。
【李文 会 曰】 「此谓若人受持读诵此经,应合得人恭敬。今复有疾患、贫穷诸衰。」
疾患,就是生病。贫穷,太穷的人,连三餐都难以温饱。人要是遭遇到贫穷,那是很悲哀的,所以佛陀说「贫穷学道难」。
要讲对金钱看得开,说真的,目前做到的没有几个人。上次一个办杂志的人来,见到师父时顶礼,哭得非常伤心,说他现在为了办佛教杂志心力交瘁,因为佛教界都不重视文化事业,他的意思是希望师父能帮助他。我告诉他这是常住的东西,也不能随便动用。他说:「我知道!这是十方常住的钱,我一定会首先考虑这一点。」再三请求。我又去向他们的一个记者求证,看看钱借给他到底有没有问题,那人满口答应说没有问题。然后就开了借据给我,我把现金借给他。
本来是开三百万的借据,后来偿还了两次总共一百万,可是还欠二百万的时候,他就宣布倒闭了!借钱的时候是哭丧着脸,说他是知道因果的:「我是一个受菩萨戒的人,绝对不敢侵损常住一毛钱。」讲得让你非相信他不可。佛陀常说要慈悲喜舍,何况这是为佛教文化做事,怎么会吝惜这一点钱呢?如果这几百万真能帮助他,就该拉他一把,这也是一种功德。但是事情终于没有办法,还是倒闭了!所以人若遭遇到贫穷,往往就没什么廉耻了。
我们人有钱的时候,口气很大:我怎样怎样,我如何有志气……我告诉你,在你很穷的时候,就是有志气也伸张不起来,别人叫你怎么做你就得怎么做,根本没办法。像我读大学的时候没钱,家里一个月寄一千元来,既要买书又要应付生活,压力很大,只得去帮人家捡木柴挣点生活费。不过不是捡大木,而是捡小枝的,帮人家整理柴火。那时候我已经教书了,是帮一个学生的家里做,他们都叫我 林 老师。学生一家人很舍不得,他母亲受菩萨戒,对我很好,实在是非常照顾我,可是我心想:我到这里来工作赚钱,若是没有好好干,实在是说不过去,所以就很认真?
小说推荐
- 金刚经
- 手机访问 m╮欢迎光临︱田︱田田╬版 权 归 原 作 者【8437164】整理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
- 最新章:第3章
- 金刚经说什么
- 作品:金刚经说什么 作者:南怀瑾 内容简介《金刚经》是初期大乘佛教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般若类佛经的纲要书,它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由姚秦鸠摩罗什于弘始祥译出,问世之后,即在社会上广泛流传,篡要、注解、类颂、重演、义记、采微、集解、科释、宗通、决疑、大意,直说等略种注释达一百多种 作者简介 南怀
- 最新章:第70章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 作品: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作者: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 译 内容简介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又称金刚经 正文 第一品、法会因由分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第二品、
- 最新章:第3章
- 金刚经 全文诵读拼音注音
- na mo běn shī shi jiā mou ni fo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jīn gāng jīng qǐ qǐng金刚经啓请jing kǒu ye zhēn yan净口业真言ong xiū li xiū li mo hē xiū li xiū xiū li sa po hē唵 修唎
- 最新章:第8章
- 主子,有句话不当讲我也要讲
- 《主子,有句话不当讲我也要讲》苍家族长文案:回首的那一刹那,枯骨铺满了来时的路早已不知身在何处,能去向哪里?哪里是归处?岁月无声覆盖了白骨无数莫名的恐惧满上心头,那枯骨抓住了恐惧的瞬间,挣扎着,试图抓住自己的双脚,将自己一同拉入有人站在自己的身侧,握住了自己的双手一切尽在不言之中看着与自己并肩而行的
- 最新章:第156章
- 诗经解读
- 《诗经解读》作者:孙良申【完结】出 版 社: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0701ISBN:9787221084972所属分类:图书 文学 诗歌词曲前言让文化经典开启生命的智慧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很快,知识总量差不多十年就增加一倍,而阅读调查显示青少年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上网的时间越来
- 最新章:第52章
- 佛经解说
- —白云娑婆苦,身世一浮萍。蚊蚋睫中争小利,蜗牛角上窃虚名—点气难平。人我盛,日认长无明。地狱尽头成队入,西方无个肯修行,空死复空生。娑婆苦,光影急如流,宠辱悲欢何时了,是非人我几时休,生死路悠悠。三界里,水面一浮沤。纵使英雄功盖世,只留白骨掩荒丘,何似早回头。说明佛教的经沦,浩如烟海,文理艰深难懂,
- 最新章:第204章
- 讲男讲女[快穿]
- 作者:任我平生 文案 这是一篇带着微微港风的文,不喜勿喷 女主视角 那天晚上,我坐上了一辆开往码头的大巴,在大巴车上,我遇见了一个男人,他笑着说我比以前瘦了些 我以为这只是一句油嘴滑舌的搭讪,没有理会,他也只是笑笑不说话 当大巴车驶出隧道口的时候,我才知道:原来,我和他,很多年前,真的是认识的 男主
- 最新章:第51章
- 道德经新解
- ,01章 论道/小/说/网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圣人之道是可以行走的,却不是平常人所走的道路;名是可以求得的,却不是平常人所追求的名—这种解释是前人从没有过的,前贤解老,开篇即陷入道不可言说论,这就为打开老子道的大门设置了障碍。开头这十二个字,是通篇的总纲。老子著道德篇,旨在向世人指明可
- 最新章:第3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