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战争实录》第135章


基辛格认为,这项决议是如此简单明了,黎德寿准会接受的。这无异于表示,尼克松如此急于要从越南脱身,他对河内的全部要求,就是给他发一张离境证。然而,基辛格又一次错误地估计了他的对手。黎德寿轻蔑地拒绝了尼克松的建议。基辛格追忆那次3小时的会议,说那是同北越人进行长期谈判中最糟的一次,黎德寿一味地“强硬”、“粗暴”,“寸步不让”。
“北越人不想谈判——那时候还不想谈。”基辛格说,“他们只不过是向我宣读一下他们的公开声明。为了进行这次会晤,我们花了6个月的时间,进行了多次交涉。但当双方会晤时,我们所听到的同报纸上发表的一样,完全可以把剪报邮寄给我们就行了。”
基辛格后来回忆道,在黎德寿读完声明后,“我就说,咱们来个战争降级和停火怎么样?对方答:‘打仗不是为了停火,打仗是为了取得胜利。’我又说,那么光是战争降级行不行?对方说:‘我们不是为战争降级而作战的。’黎德寿仗着共军广治大捷的威风,要美国帮助推翻阮文绍政权,组织不包括阮文绍在内的联合政府”。这次会晤是一大失败。基辛格又灰溜溜地回到了华盛顿。他十分担心,他谈判失败的消息加上西贡在战场上的失利,将会迫使总统采取突然行动,莫斯科最高级会谈可能因此告吹。
面对这种情况,尼克松列举了3种对策。一是立即撤出全部美军,可是他说这会危害世界和平。他反对这一条。二是继续谈判,谈出一种“体面的妥协”。他同意这样做,但有一个条件。他说:“要制止这种屠杀只有一个办法,这就是使北越那班国际歹徒得不到战争武器。”尼克松于是就提出了第三种方针,这是他感到“不得不采取的”方针:美国对北越采取强大的军事行动。他列举出他要下令采取的措施如下:
第一,进入北越各港口的所有航道都将布雷,以阻止船只开进这些港口,并防止北越海军在这些港口进行军事活动。
第二,美军在北越内河和它所宣布的领海水域内采取适当的行动,以制止运送补给品。
第三,将最大限度地切断北越铁路和其他一切交通线。
第四,继续对北越军事目标进行空中和海上袭击。
尼克松接着公开了他最新的和平方案,也就是黎德寿5月2日拒绝了的那个方案。由于尼克松所宣布的军事行动非常耸人听闻,因而大多数观察家反而忽视了他这次大大降低了在越南的政治要求的意义。
尼克松在讲话的结尾,还专门对苏联说了一段话。他说:“让我们,让所有的大国只帮助自己的盟友进行防御,不要帮它们侵入邻国。否则,和平事业——我们双方在这一事业中都有重大的利害关系——将受到严重危害。”他继续说道:“我们两国在近几个月的双边谈判中,已取得了重大进展。我们在限制核武器和贸易等许多问题上已接近达成重要协议。让我们不要走回头路而滑到前一个时代的阴影里去吧……我们正处于一种新关系的开端……我们准备继续建立这种关系。如果我们不能实现这一点,那么责任在于你们方面。”
白宫的电话顿时忙起来了,据新闻发言人齐格勒次日早上说:“达到了我从未见过的程度。”白宫源源不断地收到了至少22000封电报,支持尼克松决定的同反对的相比“是5或6对1”。当时,公众并不知道这些电报有许多是由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发来的。
显然,尼克松为了赢得从越南的“体面”撤退是准备不惜牺牲他的“莫斯科高级会谈”的。几个月后,他还津律乐道他5月8日那个决定的重大历史意义。他对一批战俘的家属说,那是“我出任美国总统以来最难下决心的一项决定”。他解释说,美国当时“面临失败,我必须选择,要么承认失败而乞怜于莫斯科,要么采取行动而力求化险为夷,我采取了行动”。
尼克松的布雷行动,激起了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强烈反对。中国政府重申:“7亿中国人民是越南人民的坚强后盾,辽阔的中国领土是越南人民的可靠后方。”中国并派出海军前往帮助越南扫雷,努力确保航运的畅通。
欲知印度支那战局下一步的发展及基辛格在越美和谈中所起的作用,且看下文分解。
第五十四章 基辛格旋风
多方运筹穿梭行,行动诡秘无影踪;
为了脱身印支计,马不停蹄掀旋风。
被称为来无影去无踪、善于玩弄遁身术的基辛格,在越美和谈中,充当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他的旋风式的穿梭往来,多方运筹,为解决越南问题可谓立下了“汗马功劳”。
为美国所驱动,1972年6月5日,苏联3驾马车之一的波德戈尔内主席飞到河内。北越人尽管因苏联热情接待了尼克松而颇有“被出卖之感”,但是由于它还得依靠莫斯科的援助,因此还是耐心听取了波德戈尔内的意见。
波德戈尔内说话不多,却很有分量。他提出,现在是改变策略同美国进行认真谈判的时候了。他认为,这样做不会有多大风险。因为尼克松在撤军问题上看来毕竟是认真的,况且,美国采取了新立场,不再要求北越军队撤出南方了。他大概还转达了勃列日涅夫的看法,说共产党迟早将在南方取得胜利,这是谁也不能阻挡的。波德戈尔内让河内的政治局考虑他的忠告,自己飞回莫斯科了。据说,他回到莫斯科时表示,苏联将“尽一切努力使越南战争降级”,并说巴黎会谈即将恢复,苏联将促其成功。由此足见苏联已经断定,同华盛顿在贸易、贷款和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等方面打交道的好处很大,有必要在解决越南战争上帮尼克松一把。
就在波德戈尔内对河内进行游说的同一天,基辛格也在白宫鼓其如簧之舌说服上百名国会领导人,争取他们支持同苏联达成的限制战略武器协议。甚至在总统还没有从莫斯科回国之前,就有人埋怨开了,说协议有漏洞,让苏联占了重要的战略优势。基辛格和尼克松花了整整3个小时讲述就控制核武器而达成的这些协议。基辛格讲得尤其令人信服。一时间,欢呼尼克松和基辛格所推行的缓和及举行最高级会谈的声浪,压倒了国内外对其越南政策的批评。尼克松和基辛格两人都希望,由于莫斯科最高级会谈的成果,全国是会支持政府所提出的按照它的条件结束越南战争的倡议的。
几天之后,基辛格突然又于6月19日在北京出现,这是他不到1年中的第四次访问北京,大力推行美国的“三角外交”。他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热情接待,访问了5天。
由于基辛格的穿梭外交,再加上美国施加了军事压力,导致河内在6月底召集了一次研究战略的特别会议。所有北越的高级外交官,包括春水在内,都应召回国了。基辛格估计,在河内重新估量了形势之后,黎德寿很快就会带着新的指示回巴黎来进行谈判。他希望河内的立场会有重大变化,从而打破僵局,谈判成功,按照美国的意愿和条件尽早结束战争。
7月18日那天,人们完全有理由提出这样的问题:“基辛格上哪儿去了?”当时,尼克松总统在圣克利门蒂的一班人马,在加利福尼亚的艳阳天气中消磨了18天之后,他们集合在埃尔托罗海军陆战队机场,准备飞回华盛顿。在这批通常陪同尼克松的人员中,却不见基辛格。记者们纷纷就基辛格最新的这次遁身进行揣测。最后都认为他准是又溜到巴黎去同黎德寿进行秘密会晤了。
记者们一再就此提问,白宫新闻发言人齐格勒回答说:“我只能告诉诸位,他星期一(7月17日)就带着孩子飞回华盛顿了,至于亨利·基辛格现在在哪里,本人无可奉告。”第二天早上,各家报纸也都纷纷推测基辛格去巴黎了。
随着战争由春而夏,萧条的股票市场一直在窥探谈判有无进展的迹象,这时开始回升了。分析家们认为这是“基辛格旋风”所带来的结果,很快就称之为“基辛格股市”。
基辛格果然飞往巴黎了。第二天,7月19日上午10时,白宫和河内外交部同时宣布,基辛格和黎德寿正在法国首都附近进行会晤。这两个对手第一次甩掉了笼罩着这种会晤的神秘气氛。在美国国务院和国防部,官员们会心地微笑,其实他们啥也不知道。纽约交易所的股票价格3小时上涨了18点,成交额很大。这天下午,白宫还发布消息说,基辛格—黎德寿会谈持续了6个小时。晚上电视新闻又作了详细报道。这样一来,渴望结束这场战争的全国脉搏跳动得?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