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战国时期虽烽火连天,战争频仍,但从来没发生过屠杀平民的暴行,秦朝末年这一暴行的始作俑者正是虞姬深爱且日日相随的项羽,此人曾经先后三次在襄城、城阳、咸阳大肆屠城,无论秦兵还是平民,一个也不放过,此外,他还有两次杀俘的罪行,一次是在新安,坑杀秦军降兵二十万,一次是在破齐之后,活埋了大批已经投降的田荣部下。千万生灵即将涂炭之际,陪在项羽身边的虞姬为什么一言不发呢?
不仅秦人痛恨项羽的暴行逆施,就连他拥立的楚怀王第二芈心也对其种种恶魔行径始终心有余悸,这个青年楚怀王曾对大臣、将军们忧心忡忡地说:“项羽为人,剽悍猾贼!项羽尝攻襄城,襄城无遗类,皆坑之!诸所过之处,无不残灭!”因了这番评价,项羽对他恨之入骨,先以“义帝”名目将青年楚怀王架空,之后又毫不留情地将他杀害。楚怀王被害之际,忠诚于国的虞姬为什么一言不发呢?
作为一个心思缜密、感情细腻的女性,虞姬应该知道“亚父”范增对项羽一片深情、忠心耿耿,但在范增的逆耳忠言和妙计良谋一次次被项羽拒绝摒弃时,虞姬也没有站出来劝谏,仍然保持着她一贯的一言不发的态度。
于是,虞姬不禁令人想到现在描写漂亮女演员时常用的一个专有名词——花瓶。
彼时彼地,虞姬一言不发。此时此地,笔者不禁要说:两千年后的我们在为虞姬伤感之余,是不是应该更深入、更全面地审视一下这个人物呢?
第27章 李广为何不得封侯
飞将军李广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传奇式的悲剧人物,他自“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一生戎马倥偬,名扬汉匈两国,却至死不得封侯。后人为之不平,为之惋惜,为之叹咏,“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在《腾王阁序》中更是写出了“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千古名句,进一步把飞将军的悲剧形象定格在人们的内心深处。
那么,李广为何不得封侯呢?
有人认为是因为李广在任陇西太守时杀过已经投降的800名羌人。此论源于李广请教的一位相面先生王朔之言,明显带有因果报应的宿命论色彩,虽在日本史学界相当流行,但属于不攻自破的谬说。
有人认为是因为李广胸怀不够大度,公报私仇,找借口杀了曾经轻侮过他的灞陵尉。此说似以小节论大端,难以令人信服,古往今来重大节而失小节的人中成功者多矣!
有人认为是因为李广治军不严,非也。李广带兵作战时虽然不讲军阵,表册文书大多省略,但他对关系士兵生死、百姓安危的征战大事还是非常严肃谨慎的。南宋大学者叶适曾对此作出辩驳:“李广自用兵,人所不及,世或以常律论之,固非矣。”就是说,李广用兵有自己高明而独到的一套方法,不能以常理看待。
有人认为是因为李广是“常败将军”,此论尤其荒谬。试想,匈奴兵将畏之丧胆,誉之为“飞将军”的李广怎么可能是个“常败将军”呢?如果真的如其所言,王昌龄就不会高唱“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卢纶也不会写出那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塞下曲》。
有人认为是因为李广不是军事全才。此论也是站不住脚的,因为汉武帝时期并非军事全才而得以封侯者大有人在,而且这些人在疆场血战上远远逊色于李广。
李广不得封侯实在是因为他只有一只眼。
如果李广只有一只向上看的眼,他也很可能得以封侯,从古至今,靠阿谀奉承、吮疮舔痔而封侯者可谓数不胜数。但我们的飞将军李广却只有一只向下看的眼,他和兵士亲如兄弟,“得赏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他对百姓关爱有加,以至于他自刎而死时,全国的百姓为之痛苦流泪。
如果李广像卫青一样是汉武帝的小舅子,或者像李广利一样是汉武帝的大舅子,那么,即使他缺少一只向上看的眼,也照样能封侯,可惜他没有一个好姐姐或好妹妹。
李广不仅不肯溜须拍马,讨好上司,而且不会察言观色,顺承上意,甚至还有些不羁与自负。既然你对皇帝不感冒,那皇帝对你不感冒就是顺理成章理所当然的了,再勇敢的将军在皇帝面前也是弱者啊,除非你像麦克白一样敢把皇帝拉下马。
李广的悲剧告诉我们:在丝毫没有民主的封建社会中,要想官运亨通,仕途顺利,出将入相,进爵封侯,一定要有一只向上看的眼,因为在封建官场,向下看无足轻重,向上看举足轻重。
第28章 李广之死
笔者一直非常钟爱李广这一个历史人物。
儿时笔者就能背诵唐代诗人王昌龄的那首《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一见此诗,我脑海中就会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绵延万里的长城之上,一座城池巍峨耸立,飞将军李广雄据其上,面对匈奴的大漠戈壁,保卫着身后的大汉河山,头顶一面旌旗迎风飞展,上面绣着的“飞将军”三个鲜红的大字耀人眼目,动人心魄。
还有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唐诗也是写李广的,那是中唐诗人卢纶的《塞下曲》组诗中的一首:“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短短二十个字,将飞将军的箭法描写得出神入化,鬼神皆惊。
后来,长大了,读了王勃的《滕王阁序》,才知道飞将军原来是一个悲剧人物。他“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战功卓著,威震敌酋,最终却未能得以封侯,“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成了人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时永远的痛苦与安慰。
后人如此怀念飞将军,不仅在于他的战功,还在于他的人品。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李广的为人之道治军之法几近完美的诠释了这句古训。司马迁在《史记》中曾这样描写李广:“广廉,得赏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正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就是这样一位飞将军李广,不但未能得以封侯,还在晚年因不愿受辱与刀笔之吏对簿公堂而引刀自刭,死讯传来,军士痛哭,百姓垂涕,“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每读至此,笔者都不禁心潮澎湃,眼含热泪,为飞将军不平,为飞将军难过。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高适在《燕歌行》中曾写道: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我相信千百年后,人们仍然会记得这位伟大而不幸的飞将军李广。
第29章 苏武牧羊之后
公元前87年,苏武出使匈奴后的第十三年,汉武帝刘彻驾崩,他的小儿子刘弗陵即位,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少年天子汉昭帝。当时的托孤重臣霍光一改武帝末年穷兵黩武、连年征战的政策,汉匈关系有所好转,几年之后,匈奴与汉再次和亲。汉朝廷要求匈奴送还苏武等人,匈奴却谎称苏武已死。后来,汉朝使者又到达匈奴,当初与苏武同时出使的常惠秘密谒见使者,原原本本述说了十几年来他们在匈奴的遭遇,并且为汉朝使者编了一个优美的故事。汉使见到匈奴单于后,说:“我们大汉天子在上林苑射猎时,射得一只北方飞来的大雁,雁足上系着帛书,上面说苏武等人在北海。”单于见自己的诡计被识破了,只得承认苏武等人的确还活在世上。
就这样,在出使匈奴十九年之后,历尽苦难、痴心不改的苏武终于于公元前81年回到了他日思夜想、念念不忘的大汉帝国。同时出使的人中,除了已经死亡和投降的之外,总共有九人与苏武一同回国。
苏武出使匈奴离开长安时,刚过不惑,正直壮年,而十九年后再入长安,已是一位年届花甲、须发皆白的老人。时光的流逝,命运之沧桑,怎不令人慨叹垂泪。晚唐大诗人温庭筠曾经这样歌唱苏武:“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当年,李陵捎来武帝去世的噩耗时,苏武在北海痛哭了几天几夜,几次昏倒。现在,他胜利归来了,当然要到武帝的茂陵去拜谒一番。白发苍苍、长须飘飘的苏武跪在武帝高大的陵墓之前,尽情地诉说,尽情地哭泣。可惜,武帝已经听不见了,回应他的只有那飒飒秋?
小说推荐
- 历史中的智慧-向历史借IQ
- 作者:刘灿荣】推荐序 1很难想像,曾为武侠少年的灿荣,几经人生的周折,在鬓发微霜之时,竟也热衷于勾沉历史、思辨生命的寻索。回望学生时代,我经常看着灿荣意气昂扬地站在讲台上,传述着从杜牧到郑愁予的古今诗话。有时又酒入豪肠,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书、剑、酒一再伸展、呼吸、挥洒在校园感性的岁月中。离开校门之
- 最新章:向历史借IQ-第27章
- 剖解影响中国历史的11个关键人物-历史的刀
- 前言 历史,虽然是一些曾经发生过的往事,早已随风而逝烟消云散,但对今天生活着的每一鲜活的个体生命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影响 人类并非从天而降凭空而生,而是从远古一步步地发展进化而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上每一个重大事件,每一次重要转折,无论多么久远,都或多或少、或深或浅、或浓或淡、或隐或显地在人类
- 最新章:历史的刀-第74章
- q版历史 在爆笑中学习历史
- 《Q版历史》前言 尽管陈平很贪,但他的贪和现代意义的贪截然不同。首先,陈平大肆收受财物,是受当时汉政权管理方式的局限,所有的将领主要是靠自筹经费来养活部下,陈平受金,是作为部队活动的经费,为行军打仗提供经济来源,在当时封建私有制的条件下,陈平的个人财产和由他控制的活动经费是无法截然分开的。其次,刘邦
- 最新章:第57章
- 微历史:1840-1949历史现场
- 《微历史:18401949历史现场》全集【实体书精校版】作者:路卫兵类型:历史传记内容简介微历史,顾名思义用微博体写史。涵盖了国学大师的真性情、文人风骨、军阀的趣闻逸事、小人物的话语等百年语录精粹。并配有大量稀见图片,影像连缀,俨然1840—1949历史剪影,现代版《世说新语“微历史”诞生记⊙时人感
- 最新章:1949历史现场-第60章
- 10180-没有清朝的历史
- “喂,喂,能看到么?我是钟子启,我到了!喂、喂,钟子启对着手腕上的时空通讯器喊着,许久都没回应“妈的,什么破机器,还好是最新版呢“呵呵,钟老板,别发火么?到地方了吧”正乱按着,屏幕一亮,一个人影闪出来,笑嘻嘻地问道“文青!怎么会是你?你怎么会在这?那些专家呢“呵呵,钟老板,别急么,你有没有发觉你周围
- 最新章:没有清朝的历史-第36章
- 中国历朝改革变法实录 历史的拐点
- 从历史冷到历史热马立诚:改革开放初期是文学热,进入20世纪90年代是经济学热,后来又有一段政论热,现在是历史热,先后四个热。到书店看一看,各种各样的中外历史著作满坑满谷,蔚为大观,中国大片也都是历史题材。雷 颐:历史热是正常的。无论美国、法国、英国还是俄国,每年的畅销书,历史著作都占据了很重要的一个
- 最新章:第25章
- 夏娃母亲走过的历史
- 夏娃:母亲走过的历史 作者[美]彼得林娜·布朗古代世界当我们试图去揣测远古时代的女性如何应对怀孕、分娩等问题的时候,许多事情变得饶有兴味了起来。比如,发生不测的时候如何应对,谁来帮助接生,如何照顾婴儿,还有意外怀孕怎样处理等等。遗憾的是,公元前3000年左右人类才发明出文字来,而这之前的远古人类如何
- 最新章:第33章
- 84-中国社会史:窃贼的历史
- 对于人们来说,窃贼这个词并不陌生,但窃贼究竟起于何时,却很难给出一个准确的时间概念。俗话中有“强盗碰上贼爷爷”之说,说明窃贼确实是人类社会中所产生的最为悠久的一种破坏社会生产和社会秩序的一类人 在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产生之后,窃贼的盗窃行为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不过是被剥削者反抗剥削者,夺回自己劳动果实
- 最新章:中国社会史:窃贼的历史-第29章
- 教会历史
- (一)说故事的艺术 这是一本关于教会历史的书。我不能说它是简史,从篇幅上说,二十余万字不算太简;但(也了是通史,它覆盖的范围并未包罗致会历史的所有相关事件。它却是一本教会史略:就是略去了作者个人认为不是最重要的人物和事件,而将最具代表性的选择地铺陈出来,读读者对二千年的教会历史有一个蒙太奇式的综览
- 最新章:第6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