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正道是沧桑》第59章


“你们是什么人?要干什么?”立仁断声喝问。
“杨主任,我们奉命逮捕你!”一名东北军军官扭头对他的士兵,“把他们的枪下了,关起来!”
立青正在红大演习场布置军事演习,指挥所电话忽然响起,立青抓起电话:“你是谁呀?听不清,你说什么?谁抓住了?”电话那头告诉立青:“抓住了蒋……”“你说清楚了,把谁抓住了,老廖还是老周?老蒋!你搞错了,咱二期三班没姓蒋的……”
老贺在一旁:“搞什么名堂,传个命令也不会,东扯西拉!”立青朝老贺摆摆手,示意安静:“你再说一遍!蒋介石被抓住了?谁抓的?张学良杨虎城!”
老贺听了,目瞪口呆的。立青放下电话,自己也不敢相信。
“你没开玩笑吧,杨教官?”老贺问。
“我他妈吃饱了撑着?是教务主任打来的电话,我谅他也不敢开这么大的玩笑!”
“具体的说了什么?”
“校本部命令,结束演习,立刻返校,准备随部队进驻延安。”
“进延安?”
“是的,是延安。西安出大事了!”立青说。
立仁被东北军抓走以后,关押了半个多月,这才放了他。回到南京,立仁直奔立华住所。早已等候在门边的立华,一把紧紧搂住了哥哥,久久地不放:“可回来了,都急死我了!”
“好了,立华,我不是好好的嘛!”立仁说。
董建昌在一旁说:“这半个多月来,你妹妹为你担着心,以为你回不来了。我说,汉卿那人我了解,不至于!你看,让我说着了吧,事情果然和平解决了。”
立仁挣脱了立华,苦笑笑:“中统的名声不好,东北军很厌恶,所以,我就比别人多关了两天,没能赶上校长的专机。”
“没搭上是好事,搭上可就麻烦!都在为少帅捏把汗呢,那是个是非窝,别往里挤!”董建昌说。
“吃饭了吗?”立华关心地问。
立仁摇摇头:“我怕你们着急,直接赶过来,报个平安。”
董建昌和立华守着狼吞虎咽的立仁。立仁把发生在半个月前的“西安事变”大致情况,跟董建昌和立华说了一遍。并说蒋介石在西安与周恩来见了面,愿意国共两党联合抗日,张学良这才放了蒋介石,随蒋介石到了南京。
“国共联合抗日?我看没那么简单。张学良也是太侠气了,为了挽回领袖丢失的面子,宁愿自投罗网。你就看吧,有得折腾呢!”董建昌说。
在西安,立仁见着了周恩来。“周公的记性好极了,特地向我提到了立青。”立仁说。
“是吗,他是怎么说的?”立华急切地问。
“周公说,如果一切顺利,我们兄弟俩会在南京重逢。”
立华与董建昌相互看看。
“共产党高明呀,此次西安事变处理得十分老到,只那么一脚,就把球送回到了南京的脚下,天下可不全都在看你老蒋如何回应?”董建昌深为感叹。
立仁吃饱喝足,站起身来要回中央党部向楚材汇报。这段时间,楚材正与上海的中共联络谈判。
南京老虎桥陆军监狱的女监舍内,一盆热腾腾的猪肉炖粉条由女看守送了进来。白米饭也成盆地端来。女看守有意放慢动作,观察着各人的神态。
瞿霞闭上眼睛,保持着尊严。
女政治犯们在瞿霞的影响带动下,一个个缄口不言。
“吃吧吃吧,这蹲班房的比看班房的油水还大。”女看守见没什么反应,只好自己打破这种难堪的沉默,见还是没有人理睬,便自我解嘲地说:“我可是给足你们面子了,姐几个也得给我点面子。大家都是缘分,别和我们当差的过不去,要想还搞你们的政治,跟法官们去搞。”说完没趣地走了。身后,铁门“咣啷”一响。
等女看守走后,瞿霞和几个难友凑到一起:“刑事犯那边伙食没变,唯独咱们政治犯的变了,我在这儿待了八年,像这样的情况还头一次碰到。”大家都感到奇怪。
“是呀,刚刚那大麻虾,亲切得没牛蛑笔窃谕厶捉酢!?br />
“这娘们以前跟头驴似的,成天对咱们嗥个没完,这几天嗓门都细了。”
“看来外面的形势有变!”瞿霞警觉地说。
说到形势有变,一位难友忽然想起件事,那天她在水池边洗衣服的时候,听到看守们在互相开玩笑,有的说想换到刑事犯那边去,那边的外快多,政治犯的外快不敢再捞了,万一国共二次合作,就得倒大霉。
“国共二次合作,这可能吗?”瞿霞在思索。
“当当当”,铁门栅栏外女看守在敲:“过来过来!领卫生纸!”
瞿霞与难友们相互望望,没有反应。
女看守隔着铁栅栏往里塞递卫生纸:“听好了,每人两刀,不是给你们写字的,讲点卫生,都是女人,别再凑乎了,知道吗?”
“那写字用的纸呢?”瞿霞问。
“还写呢?你就是写字写进来的,把青春都写掉了!我看你每次写的都一样,还写什么写?”女看守狠狠地瞪了瞿霞一眼。
一名年轻的女政治犯叫道:“我也要写字的纸!”
女政治犯们一拥而上,异口同声地说:“我也要写字的纸,我也要写字的纸……给我们写字的纸……”
在中统杨立仁的办公室里,秘书呈上一份瞿霞用卫生纸写的上诉书,要求改善监禁待遇。
“瞿霞!”立仁看到上诉书上的姓名落款,不由一惊。
“您熟悉她?”
“案子是我一手办的,能不熟悉?”
“那……”
“告诉陆军监狱,要求不高,照准!”立仁在上诉书上写下:“除所呈各项之外,其余如有可能,也应改进。杨立仁。”
秘书看了,不由咋舌:“这可是史无前例!”
“要想捐弃前嫌,达到真正合作,这仅仅是开始……”立仁喃喃地说。
立仁安排了一次与瞿霞的谈话。谈话地点在监狱长室。由于有了瞿霞的卫生纸上诉书和立仁的亲笔批示,女政治犯们的待遇有了明显的改善。瞿霞来见立仁的时候,穿上了一套新发的囚衣,显得干练。
“你好,瞿霞,你一点都没改变。”立仁笑吟吟的。
“你是在夸我呢,还是在夸你的模范监狱呀?”瞿霞冷冷的。
“是呀,都八年了,一转眼的工夫。我是不是老了?”立仁有意套近乎。
瞿霞坐下:“你妹妹早就说过,别人的心只有九孔,唯你杨立仁十孔,心眼多也就老得快!”
立仁摸摸下巴:“你还记着呢,真不容易!”
瞿霞冷笑笑。
“他们对我说,你一直在研究英语、日语?还没放弃呢,你是个语言天才。”立仁夸道。
“你们给我弄出了这么多空闲来,不好打发。”瞿霞冷言相讥。
“瞿霞,你真的一点没变。来监狱我还在想,我会看到一个落魄的瞿霞?一个苍白而满脸仇恨的瞿霞?我猜错了,我看到的,还是一个伶牙俐齿的瞿霞,一个超然不群的瞿霞,一个精力过盛……”
瞿霞:“我看你也别废话了,有什么话就直说!”
“外面的情况已经在变化中,因此需要你出来加一点砝码。”立仁告诉瞿霞,国共二次合作已见端倪,目前还有些阻力,希望在释放政治犯上有所突破。但仅仅是谈判代表提还不够,需要在押政治犯自己提,效果会更好。“你写出来,我替你转到委座那儿,你知道,最高权力往往需要一份普通报告,以显得不是迫于压力,而是事出自然!”
立仁不愧为“别人的心只有九孔,唯杨立仁十孔”……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
这天夜里,董建昌躺下睡得正香,忽然电话铃急促响起。接到电话,董建昌对睡在身边的立华说:“日本人终于动手了!北平、卢沟桥、二十九路军已经同他们交火。”他以最快的速度翻身下床。立华也起身,拉开衣橱,帮董建昌取来军服穿上。“最高军事会议在庐山召开,委座让我赶去列席,我这就得走,船就在下关码头。”董建昌在衣镜前穿戴军服。
“委座要用你了?这时候他倒是想起你来了!”立华对蒋介石的很多做法不满。
“我是军人,政见可以不同,捍卫国家责无旁贷。打日本我董建昌早憋足了劲,该一雪前耻了!”董建昌一副大义凛然,“还不知道老蒋会给我个什么差事,带兵是肯定的了。华北开战,那就是全面战争,倾全国之力,决一死拼。你们也得要有精神准备,战火很难说不会蔓延到南京来!”董建昌显然对未来战局形势把握很准。
一旁整理箱子的立华愣住了:“会有这么严重?”
“所以说你们这些人完全不了解现代战争。日本空军有三千多架战斗飞机,而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