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位抗倭名将。
55。一条鞭法改革
一条鞭法,产生在明朝的嘉靖年间。1581年万历9年通行全国,从此成为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一项主要赋役制度。
在一条鞭法实施以前,明朝传统的赋役制度是将赋和役分开征调的。赋以田为对象,分成夏税和秋粮,向田主征收;役的对象是人丁,官府需要力役时,按户出丁,轮流应役。官府分别把每户的田地和户口,记录在鱼鳞图册和黄册上,作为征调赋役的依据。随着土地兼并的扩展,户丁逃亡,田地隐匿,使得这两个文册的记载十分混乱和失真。那些善于隐产瞒丁的富户,和享有优免权的权贵,“地连阡陌,而欺隐无税”,贫苦农民往往产去而税存,弊端百出。统治者在田赋以外加派的贡品,对户丁的任意役使更是数不胜数。这样苛重的剥削和混乱不堪的赋税制度,加重了农民的负担,迫使农民“甘愿抛荒田产,避役四方”,或者“逃亡山林,转为盗贼”,使得阶级矛盾日益加剧,国家税源枯竭,人丁短缺。到嘉靖、隆庆年间,可收租赋的田地日渐减少。1571年隆庆5年的征赋地比1393年洪武26年减少近一半,户丁的流亡也相当严重,这对封建政权来说,是个很大的危机。
为了稳定统治,减少财政损失,必须重新清查土地、户口,改革赋役制度。
1539年嘉靖18年,应天巡抚欧阳铎和苏州知府王仪,提出“以田为母,以户为子”的办法办理赋役。后来相继有人提出“纲银”和“一串铃”的办法。按照《明史·食货志》的说法,纲银就是把民间应役岁费,丁四粮六总征,易知而不繁,就像网之有纲一样。一串铃则是一种伙收分解的办法。这都是一条鞭法的先导。嘉靖末年,经海瑞、庞尚鹏在江南地区大力推行,才逐渐推广开来。1581年万历9年在明代着名政治家张居正主持之下,在全国实行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的具体内容是,通计一个州县的赋役,量地计丁,丁粮全部交官;一年中所需的力役,由官府全募,付给工食费用;其他杂税土贡等也与税粮合为一条,计亩征银,由官府折办。
一条鞭法现在看来简单,但在当时却是一项重大改革。力役从按户丁签派,改为赋役合一,一律按亩征收银两,户丁只要出钱就可以免除力役。这无异于从实际上取消了力役,从而削弱了人身依附的关系,开始有了一定限度的人身自由,有利于商人、农民、雇工的谋生活动。由于银两可以用来代替实物,缴纳赋税,这就改变了征收实物税的旧制,扩大了银两的流通范围。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起了刺激的作用。同时,在一条鞭法实行的初期,把一切苛捐杂税归并成一种,简化了征收的手续,减少了官吏从中舞弊的机会,改变了某些赋役不均的弊病,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所以一条鞭法的实施,在当时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56。百年之争
明朝末年,以皇帝、太监、王公、勋戚、权臣为代表的大地主集团,已成为统治阶级内部最腐朽最反动的集团。另一部分中下级官员、中小地主和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在政治上受到排斥,他们看到当时政治腐败,将要导致明朝的灭亡。为了改革弊政,缓和矛盾,也形成一股政治力量,和大地主集团进行了斗争。这个大地主集团,后来被称为阉党,反对阉党的人被称为“东林党”。
1594年万历二十二年,吏部郎中顾宪成因和神宗意见相忤,被革职,回到家乡江苏无锡,和原任行人高攀龙、御史钱一本、太仆少卿史孟麟等讲学于无锡东林书院。顾宪成认为士大夫要关心朝廷,关心民生,关心世道。他们在讲学中,往往议论朝政,抨击一些失职的大官僚和为非作歹的太监等,因此得到社会上对现实不满的地主、官僚、知识分子和商人等的拥护,也得到朝中一些正直官员如吏部郎中赵南星等人的支持。他们互通声气,志同道合,使东林书院成为一个社会舆论的中心。东林党就是由于东林书院而得名的。
“东林党”的政治主张主要是通过个人的活动而表现出来的,综括起来看,大致有以下几点:
1。主张拥立朱常洛为太子神宗皇后无子,王贵妃生子常洛即光宗,郑贵妃生子常洵即福王,常洛是长子。按照儒家礼法,“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原则,应立常洛为太子。但神宗宠爱郑贵妃,想立常洵为太子。许多朝臣争请立常洛为太子,这就是后来所说的“国本”。
之争。围绕这个问题,又产生了所谓三王并封之争,福王就国之争,“三案”之争等。拥立常洛为帝的朝臣最后虽然胜利,但光宗即位后不久就病死了,使他们又失去了靠山。后来阉党把由于拥立常洛而产生的这些斗争,算作“东林党”的一项罪名。
2。主张重用李三才李三才,顺天通州人,从户部主事,历官至户部尚书。在他任右金都御史总督漕运、巡抚凤阳诸府期间,主张改革弊政,停征商税,反对矿监、税使,并且惩治了税使陈增部下的程守训。
他还修治河道,发放赈粮,是一个有才能、得民心的官员。顾宪成等和他友好,曾写信给大学士叶向高,推荐李三才为人廉直,应入阁为相。但忌妒他的人很多,群起反对,有人甚至攻击他曾私用皇木、营建私第,因此落职为民。“东林党”人想任用贤能,澄清吏治的主张也破产了。
3。反对横征暴敛东林党主张减轻人民负担,主张“惠商”,简化征税手续,减少滥征滥派,减轻江南织造的供应,减轻人民负担最重的“解役”等。其目的是为了维持农民的最低生活生产条件,以便保障封建统治阶级的剥削收入。但是,就是这样的建议也没有被皇室大地主集团所接受。
4。反对太监为非作歹熹宗天启时公元1621~1627,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愈来愈激烈了。最初,“东林党”人叶向高、邹元标、杨涟、赵南星等人得到执政的机会,反对“东林党”的人暂时销声匿迹。他们幻想能够依靠皇帝和几个贤能的官员,对为非作歹的太监加以约束,就能改良政治、安定民生。但是大地主集团的既得利益决定了他们必须继续进行勾结,保持他们的腐朽统治。太监魏忠贤纠合了“东林党”以外的浙、齐、楚等党派中的一些大官僚,互相勾结,对“东林党”人进行迫害。他们编制了东林《同志录》、《点将录》等,把他们想要打击的人编入册内,又将东林党人加以《水浒》中为他们所蔑视的农民起义领袖的绰号,如托塔天王李三才、及时雨叶向高、大刀杨涟、智多星缪昌期、神机军师顾大章等,制造压制他们的舆论。
1624年天启四年4月,阉党给事中傅堪开始向东林党人开刀,奏劾和逮捕了与东林党人关系较密的汪文言。阉党叫汪文言诬陷左光斗、魏大中等人,汪文言不屈,被击毙狱中。
同年6月,左副都御史杨涟上疏弹劾魏忠贤24条罪状,其中有:1。自行拟旨,擅权乱政;2。斥逐直臣,重用私党;3。亲属滥加恩荫,甚至小孩子也做了高官;4。利用东厂特务机关,陷害好人;5。穷奢极侈,生活腐化等。左金都御史左光斗也写成了奏劾魏忠贤的奏疏,魏忠贤听说了,不等他奏上,就把他削籍为民。
给事中魏大中也与同官奏劾魏忠贤擅权结党,孤立皇帝。接着上疏弹劾魏忠贤的还有黄尊素、袁化中、李应升、周宗建、万燝等70余人。
这一年,又发生了两淮巡盐御史崔呈秀贪污受贿的事。左都御史高攀龙揭发此事,吏部尚书赵南星奏请将崔呈秀遣戍。崔呈秀连夜跑到魏忠贤的家中,叩头哀告说:“高攀龙、赵南星都是东林党人,如果不去掉他们,我辈不知死到哪里?”。
崔呈秀还请魏忠贤收留自己为养子。专权的太监和无耻的官僚进一步结合起来,对他们所憎恨的官员开始下毒手了。他们用廷杖打死万燝,指使阉党奏幼并罢免了高攀龙、赵南星、杨涟、左光斗、周宗建、李应升、黄尊素、魏大中等人。接着,又派锦衣卫堤骑到他们家中去逮捕。顾大章因受刑不过自缢身死,杨涟、左光斗、袁化中、魏大中、周朝瑞五人都被阉党使用各种酷刑致死。死后还诬陷他们贪赃,株连家室亲朋。周宗建、李应升、黄尊素等也相继惨死狱中。高攀龙被迫在家中投池自杀。赵南星死于戍所。曾经在东北抵御满族入侵的熊廷弼也被杀害。凡是他们认为是东林党人或和东林党人关系较近的人都被免官、放逐或杀戮。李三才由于已在1623年天启三年病死,只好把他削籍?
小说推荐
-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件大事
- 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绵远流长,波涛汹涌。其间,有些事件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第一部分:华夏民族的形成华夏民族的形成华夏民族是在原始社会氏族、部落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的迁徙、战争融合而成的。华夏民族的始祖是黄帝,黄帝不仅通过涿鹿、阪泉战争统一了黄河流域的各个部落,成为中原的大盟主,而且发明了许多东
- 最新章:第21章
-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事件
- 我国陕西省中部,有个黄陵县,黄陵县城北有座桥山,桥山顶上有一座高大的陵墓。这就是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祖先黄帝的墓。人们称它为黄陵,因此把这个原称为“中部”的县,改名为黄陵县。黄帝陵壮丽威武,古书记载说,它座山环水“其山势如桥,沮水环绕之。黄陵的周围是峰峦起伏的陕北高原,山上古柏成林,郁郁葱葱,参天耸立,
- 最新章:第58章
- 影响世界历史的100件大事
- 了解和研读历史大事是学习和掌握历史知识的有效方法。世界历史是由无数大大小小的事件连缀而成的,重大历史事件则能勾勒出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与大体轮廓,阅读历史大事便能从宏观上把握历史。每件历史大事或开启了一个时代,或是历史发展进程中的转折点,还有的是对某段历史或某个历史侧面的总结。阅读这些大事,即是在了解
- 最新章:第31章
- 影响世界历史的100事件
- 影响人类历史的事件,很多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英雄史诗。怎么这么说呢?人是政治的动物,战争是政治的延伸和衍生。很多时候,历史就是在血与火、刺刀和枪炮、阴谋与算计中完成了自己的转折。在这种人类的自相残杀之中,人类所造就和崇拜的“英雄,以天下为棋盘,以众生为棋子,以江山做赌注,相互厮杀。成吉思汗和亚历山大的远
- 最新章:第69章
- 剖解影响中国历史的11个关键人物-历史的刀
- 前言 历史,虽然是一些曾经发生过的往事,早已随风而逝烟消云散,但对今天生活着的每一鲜活的个体生命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影响 人类并非从天而降凭空而生,而是从远古一步步地发展进化而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上每一个重大事件,每一次重要转折,无论多么久远,都或多或少、或深或浅、或浓或淡、或隐或显地在人类
- 最新章:历史的刀-第74章
- 世界五千年--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0017
- 世界五千年-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 Page 2-抗战胜利从1937年上半年起,日本调兵遣将,在华北完成了从东、西、北三面对北平的包围,只剩下西南方向。卢沟桥,位于北平西南十多公里的地方,在宛平县城南端。它联结平汉、北宁铁路,又是平保公路经过之地,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是北平的门户。因此,日军决定攻占
- 最新章:-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0017-第18章
- 世界五千年--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0014
- 世界五千年─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 Page 2-东北“易帜”1927年,北伐战争开始后,国民革命军所向披靡,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横扫了大半个中国。北洋军阀的统治已经是岌岌可危。此时。张作霖审时度势,决定把自己的军队撤到关外。当他的专车行至皇姑屯时,被日本关东军预先埋好的炸药炸中,张作霖身负重伤,
- 最新章:-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0014-第19章
- 世界五千年--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0008
- 文成公主入藏在我国古代,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中说太阳是一只金鸟,它栖息的地方是一片幸福安宁的乐土;我国的西部雪域—西藏,就是这样一片神奇的土地。西藏,始终是我国古代人民神往的地方。但是,在唐朝文成公主入藏以前,中原地区和西藏(唐时叫吐蕃)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却是很少的。松赞干布统一吐蕃时,西藏
- 最新章:-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0008-第14章
- 世界五千年--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0013
- 世界五千年 Page 2-曹雪芹和《红楼梦》的问世最晚,而影响也最大,在古代文学中有特殊地位。伟大的文学家曹雪芹的《红学宝库的一部巨著,是中国人民值得自豪的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它自问世以来,人们就争相阅读它、评论它。相信在将来也会有更多的人喜爱它。要了解《红楼梦,首先要了解它的作者曹雪芹。曹雪芹的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