址上,按常规应选在与原料产地大冶铁矿毗邻的黄石石灰窑一带。张之洞为便于控制,竟将铁厂厂址选在汉阳龟山脚下。不少外籍专家直言相劝,张之洞不禁大动肝火,依然固执己见,我行我素,使得炼钢成本大增,仅运费一项就不知要白白浪费多少。在管理方面,汉阳铁厂也是弊病丛生,漏洞百出。工厂犹如衙门,裙带之风盛行,冗员充斥,办事相互推诿,效率极其低下。最为可恨的是这些对近代化工厂管理一窍不通的官员,却能“无师自通”地承袭传统陋习私饱中囊。据有关资料记载,汉阳铁厂官办期间共计耗费白银五百六十多万两,而真正用于生产的只二百多万两。也就是说,大部分投资都被这些蛀虫们给贪污了。因此,汉阳铁厂只要开工生产,每天都得亏本:“如每日冶炉化出生铁一百吨,将亏本银二千两,是冶炉多煽一日,即多亏本一日。”后来实在难以为继,张之洞才极不情愿地“拱手相让”,将汉阳铁厂交给盛宣怀,改官办为官督商办。两年后汉冶萍公司成立,督办名义完全取消,汉阳铁厂成为纯粹的商办企业……
张之洞在临终前不久,还有意无意间做了一件蛀空清廷、影响中国近代势力格局的大事。
光绪、慈禧先后撒手归西,清廷大权落入摄政王载沣之手。因为昔日的多重积怨,载沣掌权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杀掉袁世凯。张之洞力陈载沣与隆裕太后不可:“主幼时危,未可遽戮大臣,动摇社稷。可否罢斥驱逐出京?”加之载沣担心袁世凯训练的北洋军队闹事,外国列强干涉,汉族官员惶恐自危,最终采纳了张之洞的建议,以“回籍养疴”为名,罢黜出京,放归河南。如果没有张之洞的极力劝阻,一个袁世凯,杀了就杀了,也不至于因此而掀起什么“滔天巨浪”。那么日后就不会有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更不会有他的“八十三天皇帝梦”,一部中国近代史,可真的就要重新改写了。
张之洞在鸦片战争爆发前三年出生,他死后仅仅两年,满清王朝就在武昌首义的枪声中收煞,黯然退出历史舞台。在清廷走向覆亡的最后四十年风雨飘摇中,张之洞在政治、经济、军事、交通、教育、外交等各个领域的作用几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事不与。他的一生,不仅与晚清相始终,也是一部饱含血泪、顽强抗争、昂扬奋进的中国近代史的缩影与象征。
严复:弱肉强食的危机与适者生存的图强
严复出生于一个中医世家,曾祖父严焕然曾是一名举人,祖父、父亲虽以行医为业,但都有着较深的国学造诣。也许是对自己的弃儒从医心有不甘,父亲严振先对严复寄予殷切厚望,希望他在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千百年来一以贯之的科举轨道上能够顺利地博取功名、光宗耀祖。于是,七岁时将严复送入私塾,为求良师,先后辗转多处。后又延请同邑黄宗彝开设家塾,专为他一人授课。作为一名当地颇负盛名的宿儒,黄宗彝渊博的学识、开阔的视野、士人的品格对儿时的严复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果不出意外,以严复的聪颖勤奋,考秀才,中举人,升进士,博个一官半职,应该不成什么问题。最不济的情形,大不了什么也考上不,那就子从父业,开家药铺接纳病人,或是背个药箱四处问诊,像他父亲一样,成为一名医术高明、经验丰富、闻名遐迩的传统中医。
然而,一根看不见的命运“魔棒”,仿佛不经意似的在严复头顶稍稍一点,他的人生之路,就此来了个意想不到的“急转弯”。
1866年8月,父亲严振先在福州南台苍霞洲行医抢救霍乱病人时,不幸染上瘟疫,突然撒手人寰。严振先平时积善好德,对许多前来就医的穷人不收诊费,加之嗜赌如命,结果病逝之后,家里穷得连殡葬费也拿不出。还是以前那些受过恩惠的病人送些香火钱,大伙七拼八凑,好歹办了一个葬礼,这才得以入土为安。
面对父亲病逝这一突如其来的灾难与打击,年仅十二岁的严复束手无策,不由得悲痛而无奈地叹道:“肩不能挑,手不能执,奈何?奈何?”是的,家里的支柱轰然倾塌,唯一的经济来源失去,严复不仅无法继续求学,而且五位家人,包括他、母亲陈氏、刚娶的妻子王氏、两个幼小的妹妹,就连生计也成了问题。于是,全家不得不离开省垣,搬回距苍霞洲十多公里的祖居——侯官县阳歧村大夫第,分得两间房屋栖身,靠母亲与妻子替人做些女红勉强度日。
不能继续延聘塾师,也就意味着断了科举求仕之途。年少的严复,不得不寻求新的进取之路,并且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子汉,还得挑起养家糊口的重任呵。正当他茫然四顾,急欲寻找出路以摆脱艰难困境时,适逢福州船政学堂招收公费生,学费、住宿费、伙食全免不说,每月还发放四两银子,另外学堂三月一考,成绩一等者可获奖金十元。既可继续求学,又可领取补贴,成绩优秀还能获得额外奖励用以解决家庭生计,这样的好事,真是打着灯笼也难寻。严复得知消息,几乎没有半点犹豫地决定报考。
福州船政学堂,原为闽浙总督左宗棠着手创办的由铁厂、船厂、学堂组成的福州船政局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海军之萌芽。左宗棠不久外调,举荐正在福州老家因母丧守制的前江西巡抚、林则徐女婿沈葆桢接任船政大臣。主考官沈葆桢正值丧亲丁忧,拟定的考题便与父母孝道有关——《大孝终身慕父母论》。刚刚经受丧父之痛的严复提笔写来,不觉情真意切,加之较好的国学功底,文章写得情文并茂,十分感人。沈葆桢阅后大为赞赏,严复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录取入学。
1866年,沉重的国门在迫不得已的情形下刚刚拉开一条缝隙,时人对国家的前途与民族的危亡并无紧迫之感,对洋务、船政、科学并无多少认识,也不想作更多的了解。在国人特别是传统知识分子眼里,唯有科举,才是升官发迹、光宗耀祖之正道。哪怕有着相当优厚的条件,前来报考船政学堂的学生并不多。严复如果不是出于家庭变故及生活所迫,肯定也不会前来应试,恐怕这一招生信息,都难以进入他的视野。神秘的命运之手,就这样通过父亲病故这一偶然事件,彻底改变了严复的人生之路。
福州船政学堂作为晚清海军人才成长的摇篮,设有前学堂与后学堂,前学堂开设轮船修理制造,培养造船人才;后学堂学习轮船驾驶技术,造就航海人才。严复上的是后学堂,学习英文、算术、几何、代数、水重学、电磁学、光学、音学、热学、地质学、天文学、航海术等课程。学堂雇募洋教习,管理、考试、奖惩相当严格。这与严复从前接受的传统私塾教育不仅形式有别,而且内容全为当时国人所不知晓的西方自然科学。五年船政学堂学习生活,展现在严复眼前的,是崭新的学问与广阔的天地。12岁至17岁,正是人生初步定型的重要时期,严复资质聪颖,加之父亲之死所受世态炎凉的刺激,因此学习特别用功,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在与传统国学的对比中,严复经受西方文化的洗礼,由惊奇仰慕到学习吸收,对西方社会的先进文明,有了初步的了解与认识。
1877年3月31日,严复作为清政府派遣的第一批欧洲留学生,从福州马尾港出发,前往英国学习。同行的有刘步蟾、萨镇冰、林永升、方伯谦、叶祖珪、林泰曾、何心川、黄建勋、蒋超英、罗丰禄、林启颖、江懋祉等十二人,他们都是马尾船政学堂后学堂的优秀毕业生。
1877年9月,严复、方伯谦、何心川、林永升、叶祖珪、萨镇冰等六人通过考试,进入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深造。¨wén、 rén、 shū 、wū¨1878年6月,他们以优异的成绩结束课堂学习,所不同的是,方伯谦、何心川、林永升、叶祖珪、萨镇冰等五人上英国军舰学习,严复则另外安排在格林尼茨海军学院再学习一个学期,以便回国后胜任海军教职。将严复确定为教职人选,自然是他平时成绩优异与表现突出的缘故,也与一个重要人物——郭嵩焘的极力推荐密不可分。
严复敏锐的思想与广博的才学,深得清廷第一任驻英大使郭嵩焘的器重。两人虽然年龄相差悬殊,但在许多问题上却有着相同的见解,于是,他们很快成了一对来往密切的忘年交,在心灵深处将对方引为知己与知音。郭嵩焘去欧洲各地访问时,也将严复带在身边,使得他有机会见识了巴黎天文台、下水道、卢浮宫、凡尔赛议政院、万国博
小说推荐
- 剖解影响中国历史的11个关键人物-历史的刀
- 前言 历史,虽然是一些曾经发生过的往事,早已随风而逝烟消云散,但对今天生活着的每一鲜活的个体生命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影响 人类并非从天而降凭空而生,而是从远古一步步地发展进化而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上每一个重大事件,每一次重要转折,无论多么久远,都或多或少、或深或浅、或浓或淡、或隐或显地在人类
- 最新章:历史的刀-第74章
- 影响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
- 作者:方丽萍】1.华夏民族的形成华夏民族是在原始社会氏族、部落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的迁徙、战争融合而成的。华夏民族的始祖黄帝不仅通过逐鹿、阪泉战争统一了黄河流域的各个部落,成为中原的大盟主,而且发明了许多东西如衣裳、舟车、宫室等,为华夏民族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和文化条件。远古时期的黄河流域是肥沃的地方,住在
- 最新章:第49章
-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件大事
- 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绵远流长,波涛汹涌。其间,有些事件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第一部分:华夏民族的形成华夏民族的形成华夏民族是在原始社会氏族、部落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的迁徙、战争融合而成的。华夏民族的始祖是黄帝,黄帝不仅通过涿鹿、阪泉战争统一了黄河流域的各个部落,成为中原的大盟主,而且发明了许多东
- 最新章:第21章
- 机变诡异的中国古代权术
- 作品:机变诡异的中国古代权术 作者:秦学颀 内容简介 说到权术,在人们的脑海中立即就会闪现出阴险狡诈、卑鄙无耻、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等带有强烈批判色彩的词语。在中国传统的戏剧舞台上,白脸曹操以及足智多谋、彻天透地的诸葛亮简直就成了权术的代表和化身。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曹操的智谋近乎于奸,而诸葛亮的智谋则
- 最新章:第44章
- 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
- 作者:任东来】序言比我年轻得多的老友任东来博士同陈伟等先生合作撰写了这部《美国宪政历程,命我作序。本来是不想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发表议论的,因为东来的学识、学历和文笔都在我之上,岂敢“不识抬举?好在这部书是写给对法律有兴趣的广大读者,而不是写给法学专家的,在此添几句外行话,谅作者和读者不会太见怪。在公
- 最新章:第121章
- 一代伟人:叶剑英在关键时刻
- 作者:是“四五”天安门运动“童怀周”小组主要成员,后又成《叶剑英在关键时刻》PART1 序 言(1 诸葛一生唯谨慎 吕端大事不糊涂 这是中国历史巨人毛泽东生前送给他的战友叶剑英的两句话。挚诚中肯,恰到好处。江泽民同志谈到这两句话时,说“纵观叶剑英同志一生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紧要关头所做出的重大贡献,这
- 最新章:第49章
- 二十四个关键词
- 《二十四个关键词 文案:第一人称主攻,受追攻 第一个关键词 民谣 今天天气挺好的,特别想讲下自己的故事 其实也不算故事 哪有那么多故事可以讲 好些年前时候我去了趟南京特意去看逼哥的演唱会,跟着无数人在下面喊着臭不要脸,哑着嗓子在人群中嘶吼着“爱情不过是生活的屁,折磨着我也折磨着你 那天挺冷的,我却热
- 最新章:第22章
- 暗夜千羽--中国古代的异闻奇事
- 作者:林素微【由文】下面要讲的这些事,全部出自古书,朝代和人名都是真的,事件真不真很难说,我认为有些可能真的发生过)我所做的工作就是释读,换句话就是将古文翻译成了现代汉语,为了增加趣味性,细节上略有虚构。1、武德县秘辛—饥饿的媳妇这件事发生在唐开元二十八年,地点在武德县,也就是今广西象县以西。武德县
- 最新章:-中国古代的异闻奇事-第120章
- 野史记--传说中的近代中国
- 作品:野史记—传说中的近代中国 作者:高芾 内容简介 正文 政事本纪 紫禁城里小吃摊“皇上到圆明园喽”窗外这么一喊,二秃子爬起来就收拾家什,出门直奔西苑。不单是他这个卖烤白薯的,整个海淀镇,卖煎饼果子的,卖糖葫芦的,卖切糕的,卖羊头肉的…全都奔西苑而去。干吗?出皇差?皇上有御膳房,不吃烤白薯。二秃子
- 最新章:-传说中的近代中国-第1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