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房地产这些年》第59章


艘宦致さ男苁校诓欢辖滴碌拇笫浦幸廊环绻馕尴蕖?br />
1997年
● 4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个人住房担保贷款管理试行办法》,其中贷款比例最高限额是房价的70%,贷款年限最长为20年。
● 5月,北辰实业在香港挂牌上市,这是登陆港股的第一家内地房地产企业。
● 6月,万科增资配股募集资金3。83亿元,重点加大深圳市场的投资开发,一举奠定了万科在深圳市场的领先地位。
● 8月,北戴河会议提出把居民住宅业列为国民经济新增长点,住宅开始真正成为支柱产业。
● 8月,为规范土地管理,深圳市创新性地实行了以电脑测算地价为基础的“公告基准地价”制度,既增加了地价测算工作的透明度,也大大提高了地价测算的工作效率。这一制度被称之为“阳光地价”。
● 10月,建设部发布《城市房屋权属登记管理办法》,该办法是对《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具体条文的细化。
● 10月,如同瘟疫般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波及香港,终使疯狂投机的香港房地产业遭受灭顶之灾,教训深刻。
● 11月1日,国家主席江泽民签署命令,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第六章 千年等一回
1998住房制度彻底转身
不是一辆一辆,是一浪一浪是一浪高过一浪,是惊涛骇浪
流淌的铁水,汪洋的河流
它们永在奔腾,构成了时代
我站在川流不息的马路上,
像一块不肯粉碎的礁石
沸腾的浪花从我身体上簇拥前进
这个时代已被洪流煮得滚瓜烂熟
——沈浩波《河流》
十年一觉安居梦,二度房改今始来。
1998年无疑是中国住房制度改革历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年。绝大部分的中国城市人群最刻骨铭心的,就是自这一年起,全国取消城镇职工福利分房。
在1998年之前的近半个世纪,房子和金钱的关系并不是很大,而和“工龄”、“级别”等词语挂钩。福利分房和单位集资建房是解决住房问题的主要方式。
1998年,中国启动了一场影响国内经济以后十年的持续性改革。从这一年起,在新中国延续了近半个世纪的福利分房制度寿终正寝,开始向住房分配货币化过渡,市场化的“商品房”成为城市住房建设的主题词。单位分房一事,以后的人们只能在影视作品中见到了。
中国的房地产业在经历邓小平南方讲话后的狂热,国家宏观调控泡沫破裂后,从1998年开始,渐次进入市场化的高速发展期,使国内许多人在住房上获得了更大的空间和自由。同时,这个万众瞩目的领域也催生了成千上万的“房奴”,演绎出无数财富神话,此后中国的经济、政治生态也因此而改变。
为了支持受金融危机冲击的亚洲国家尽快走出困境,中国政府作出了人民币不贬值的战略选择。刚刚当选的新总理朱镕基承担了空前的风险和压力。其实,受金融风暴影响,我国出口增长率也出现了下降,国内商品库存猛增,消费需求严重不振。全国各地的企业家们都在忙着大打价格战,大商场也在寻找一切理由进行打折促销。就连燕莎百货——北京城当时富人扎堆购物的地方,有些商品居然打到一折。就是这样,消费者还是不为所动。
面对这样的局势,想要扭转经济下行趋势和消费过冷的势头,唯一的方法就是向内寻求出路。于是,“拉动内需”便成为这一年的一个热门词语。当时全国居民储蓄已高达五万亿元,很多年后人们称高储蓄率为“笼中老虎”,如果把这只老虎释放出来变成消费力,经济复苏的问题或可迎刃而解。于是,朱镕基做出了一个重大决策——启动真正意义上的房改,激活房地产市场。
由于前一轮房地产泡沫破灭的影响,直到1998年,中国房地产市场仍然是萎靡不振,中央对房地产的政策也并不支持,甚至是压制的政策,贷款、按揭受到诸多限制。但自1996年始,因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国民经济面临衰退的危机,中央经济政策随之发生了转变。上一年,国务院已经开始对房地产“松绑减负”,国家计委和财政部等国家相关部门取消了建筑行业的48项“不合理收费”。
1998年1月,房地产业的标志性人物王石突然接到深圳市委的通知,让他立即前往北京,有中央领导要见他。当他赶到北京,才知道那个人居然是朱镕基。王石后来回忆说:“朱总理向我询问了对房地产市场走势的看法。”日后分析,这是一件很耐人回味的事情。
1月14日,朱镕基主持召开第二次会议,听取“关于大力发展住宅建设,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报告”。在听取大家的讨论时,朱镕基不断插话谈了自己的观点。
在有人提出租售比价不理顺不符合房改最终目标时,他说,“我不是为房改而研究房改,否则我现在根本没有时间和你们讨论这些问题。我集中力量考虑下半年取消福利分房。我的着眼点是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要通过多建房、多卖房,带动建材、钢材等需求,达到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目的。”
当有人提出停止单位建设住房后,是否会出现住宅建设的数量不增加反而减少的可能时,朱镕基说,“我不操这个心,把原来单位建房的钱全部转化为住房补贴,谁买房我发给谁,但是前提是你自己掏出存款,还要向银行贷款,建房资金的总数是放大的。关键是要把原来单位建房的钱转为购房补贴,调出职工个人和银行的钱,投入住房的总资金加大了,这个蛋糕一定是能做大的。”
不难看出,朱镕基不但决心大,而且胸有成竹。
2月28日,朱镕基召开第三次会议,进一步听取各部委就完善房改方案和实施细节问题的意见。建设部提交的报告和房改方案在会上获得通过。会议结束前,朱镕基作了重要讲话,明确指出:“要做个决定,今年下半年停止福利分房。”
3月19日,在“两会”闭幕后举行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新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回答了凤凰卫视记者吴小莉的提问:“外界称你是‘经济沙皇’,你喜欢这个称呼吗?”朱镕基说自己不喜欢这个称呼,并说出一番多年后人们才回过味来的话:“我感到任务艰巨,怕辜负人民对我的期望。但是,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承诺在他这一届任期内要激活经济,启动内需。
当有记者问及住房制度的改革时,朱镕基作了如下回答:“住房的建设将要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但是我们必须把现行的福利分房政策改为货币化、商品化的住房改革,让人民群众自己买房子。整个房改方案已酝酿了三年多。我们准备今年下半年出台新的政策,停止福利分房,住房分配一律改为商品化。”
3月24日,在朱镕基总理主持召开的新一届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他再次强调:“要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和居民住宅建设,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关措施也相继出台:
4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以“特急件”的方式将《个人住房担保贷款管理试行办法》发往各商业银行,宣布即日起执行: 贷款期限最长可达20年,贷款额度最高可达房价的70%。
7月份,又将原来的6%契税、3%点契税和6%赠与契税,合并为3%~5%的契税。
这些措施已经逐渐在温暖市场。
之后,一场紧紧围绕把住宅业培育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推动住房货币分配为核心,以新房实行新体制为重点,以增量住房的改革带动整体房改的战役即将正式打响。
6月15日至17日,全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与住宅建设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提出了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从当年下半年开始,全国城镇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
1998年7月3日,是中国住房制度改革的一个分水岭。这一天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这个通知成就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房地产市场。
这份后来被看做房改纲领的“23号文件”,正式开启了以“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发展住房金融,培育和规范住房交易市场”为核心的住房制度改革,从而确立了商品房的市场主体地位。从这一天起,历经整整十个年头的住房制度改革,从此进入住宅建设市场化和住房消费货币化的新一轮改革。
20年的积累探索后,中国的住房改革,终于在制度层面完?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