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第66章


而成为绝对的多数,民主势力便顿时扩张了]。
相似地,在平民政体方面,虽然没有那么显著,也可以有这样的变化。倘使富户人数增加或财产增多,平民政体就会转变为寡头政体或门阀统治。
选举(任用行政职官)阴谋有时可使一个政体不经暴乱而起变革。譬如,在赫赖亚,由于某些诡计原来是由推选任官的制度改用了拈阄[这样寡头政体就转向于民主主义]。
又,偶尔的疏忽也可能导致一个重大的更张;以[欧卑亚的]乌
①这里的“波斯战争”当指公元前480年温泉关(Thermopylae)之战、萨拉米斯(Salamis)之役和公元前479年普拉替亚(Plataea)之役。耶比季亚族大败塔兰顿军,见《希罗多德》vi170和《狄奥多洛》xi52,事在公元前473年(参看布佐耳特:《希腊史》二版卷二805页)。
②“死于[初]七的人们”
,依普鲁塔克:《女德论》(De
MulierumVirtu-tibus)
章四克利奥米尼获胜在月之初七,夜见新月。
初七为日神阿波罗诞日。
这一战争约在公元前500年。阿尔喀斯史传说这次战争正逢阿波罗神斋日。希腊人习俗以每月一日和七日为日神斋日,所以史家有的说在一日(初一)有的说在七日(初七)。韦尔屯译本解作“第七队”
,“七”下增指由第七部族所编组的战斗联队。纽曼认为“七”字下宜增确定它为“七日”。
…… 280
政 治 学362
利俄①为例,不忠于政体(宪法)的人们竟能一一跻上显要的地位,等到赫拉克留杜罗一旦做了执政,他就倾覆寡头政制,把乌利俄改为共和政体或实际上竟是平民政体。又,小节的怠忽往往逐渐积成后患,终至酿成大变。譬如,在安布拉基亚所订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起初就很低,最后竟完全取消了财产条件,在安布拉基亚人想来,微小的财产条件和没有财产条件关系不大,可以不必计较。
[就邦内各部分(政治组合)间的失调而言。
如]异族(不同部族②)在未经同化以前常常发生纠纷和仇隙。这当然不能随便在任何时期把任何人众集合而组成一个城邦。许多城邦在初建时或在日后引进了另一部族(种姓)
,由是就内讧频繁③。
这类事例是很多的④。
阿卡亚族人和从特罗埃岑来的移民共同拓殖而建置了息巴里斯城,但随后阿卡亚族繁盛起来,竭力驱除特罗埃岑人,因
①在欧卑亚的赫斯希亚(见1303b3)城于公元前446年叛离雅典,雅典军驱逐其叛民,移入二千雅典殖民,嗣后常用雅典各坊社名称之一“乌利俄”为该城名称。
乌利俄曾施行寡头政体,依附于斯巴达同盟;赫拉克留杜罗把它改为共和政体后,重又加入雅典同盟,其事见色诺芬:《希腊史》卷五4。
56。吉耳伯特:《希腊政制典实》i64,说乌利俄改制在公元前377年。
②以下所述各个不同的部族,实际上都是希腊人而且同为希腊的伊昂族。
所谓“不同部族”实为种族分支或宗姓之别。
③柏拉图:《法律篇》708,说公民集团由数族合成是有益的,这里的意见与之相反。
④以下所举异族杂处,多相轧蓿О死校傲嚼鞘谐踅ㄊ奔从墒骞餐刂痴撸罅蛭刂骋院蠓揭胍熳骞泊φ摺?br />
…… 281
462政 治 学
此这个城市被世人所诟责。
在琐里伊①,则息巴里斯人又和其它共同拓殖的部族(种姓)相争,认为自己最先占有这里的土地,就应当是这里的主人,理该享受分外的利益,可是他们毕竟被逐出了这一城邦。在拜占庭,后至的殖民者曾经阴谋驱除原先的殖民,这个阴谋被揭露,后至的殖民者反被驱除了;相似地,在安底萨原先的殖民者曾容许启沃乌的流放人居留其地,随后又尽力驱逐了他们。在赞克里②,情形恰恰相反,初期殖民被后至的塞漠乌人所驱逐。在攸克辛海(黑海)的阿波罗尼亚城③,闯进了新的殖民宗族就发生骚乱;叙拉古④在僭政末期,把公民权利授给客民和雇佣军队,从此争吵不息,终至引起内战;在安菲浦里城,初期拓殖诸部族的后裔公民,容许了卡尔基城来的后期拓殖者,那些原主(旧宗)几乎为喧宾所夺。
〈在寡头政体中,有如前面所说,平民起哄的根据是他们确实属于平等的公民而受到了不公道的待遇,没有得到平等的政治权利。在平民政体中,贵要阶级发难的根据是他们虽
①南意大利的琐里伊,先为息巴里人和其它数族希腊移民所拓殖,事见《斯特累波》263页。至伯利克里时,雅典又和其它城邦移民再度拓殖该地。布佐耳特:《希腊史》卷三1。
523,说,此处所言内讧指第一次移民间的争吵。
②《希罗多德》vi2,所记情节稍异。在那里是说赞克里为库迈人和卡尔基人在西西里海边所建殖民城市。
③“黑海上的”阿波罗尼亚为米利都人的殖民城市,以别于亚得里亚海(爱奥尼亚海)湾的同名城市,那个阿波罗尼亚则为科林斯人和哥季拉人的殖民城市(参看1306a7)。
④其事见公元前第一世纪西西里史家狄奥多洛:《史丛》xi72。
参看格洛忒:《希腊史》卷五318页并注。
…… 282
政 治 学562
较优胜而仅仅得到和一般人相等的权利,这在他们看来就违反了正义。
〉①
又,国境的错杂也可成为邦内不和与互斗的根源,有些城邦的土地就天然畸零而不合于政治上的统一。譬如在克拉左美奈,[大陆上]丘特罗②城区的居民,常常和岛上的居民争吵;科洛封和它的海港诺底翁岬的居民间也有类似的不睦③。又,在雅典也有类似的纷歧:拜里厄斯港口居民总比雅典城区居民具有较强的民主倾向。试以战场为比拟,那里倘若有一条沟渠,即使是很狭浅的,一个联队的士兵渡过时,也会因而失去整齐的原有队形。人间的种种差别,形成各式各样的阻隔(沟渠)。最深阔的沟渠是善恶之间的道德差别,其次为财富和贫穷之别;其它的相异又造成其它或阔或狭或深或浅的阻隔。至于这里所说地形上的阻隔实际上却是人间种种阻隔中一个最浅小的阻隔而已。
①1303b3—7这两句,依《苏斯密尔校本》,应为错简,移入章一承接于1301a39下。
巴克尔英译本揣为某一章节的边注,误失了页行,被错录在这里的正文以内,加〈 〉。
②“丘特罗”
,依薛尔堡(Sylburg)校订(1587年)
,应为“丘托”
,这同布克:《阿提卡碑志集》(A。
Boeckh,Corpus
Inscr。
At,1825—1877年)
卷二397、423页,希克斯:《希腊历史碑志》76号碑文地名相符;《埃福罗》136(缪勒编《希腊历史残篇》i271)
,亦作“丘托”。但《斯特累波》645页有“丘特里”地名,同此处相符。
③希腊人的滨海城市常常一部分筑在陆地,一部分在邻接的岛上。岛上居民多从事航海经商和渔捞,陆上居民则多经营田园和工艺;生活和思想往往相异,政治倾向亦随之相歧。
《修昔底德》i34,说科洛封人(陆上居民)倾向波斯的较多,其港口居民,诺底翁(南岬)人,则多倾向执有海上霸权的雅典。
…… 283
62政 治 学
章四 内讧虽起于琐细的动机,事情却总是乘势扩大的。
细节的牵涉到执政人员者,更容易因轻微的风波而酿成严重的结果。
叙拉古古代曾轻有这样一件事情①,两个服务于行政机构的青年因爱情而互相仇视,终至引致了一场政变。两个青年中的一个,在他的同事出门远行时,诱骗了他的腻友:那个受了欺侮的青年,不胜愤怒,就诱惑他的妻室作为报复。
两人因此各各集结对他同情的职官和公民互相攻击,终至整个公民团体分成了两不相容的党派。这个故事,为政者都该引为鉴诫,凡身处一邦领导地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