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第311章


写作 。玉部有玉的名称,如琼、玖、球等。有玉制物品的名称,如璧、环、玦、珩、璜等。有治玉手工业的动作,如琱(琢),琢等。下面提出几个字来讨论:
镜,在古代是用铜制成的,所以从金。
鑑(鉴),铜制的承水器,鑑里有水,可以照人,所以鑑有镜子的作用。《诗经·邶风·柏舟》:〃我心匪鉴。〃毛传:〃鉴所以察形也。〃后世镜子也就叫鑑,《唐书·魏徵传》:〃以铜为鑑,可正衣冠。〃又动词,察看。《国语·吴语》:〃王盍亦鑑於人,无鑑於水。〃字又作监。
镇,本义是镇压,即以金或玉压在他物上,所以从金。《楚辞·九歌·湘夫人》:〃白玉兮为镇。〃王注:〃以白玉镇坐席也。〃
理,本义是治玉,所以从玉。
瑞,本义是玉制的符信,所以从玉。引申为祥瑞。
贝部一般表示与财物有关的意义,因为古人曾经用贝壳作为货币。有名词,如财、货、资、贿等。有形容词,如贵、贱等,因为贵贱的本义是财物价值的贵贱。有动词,如买、购、赏、赐、赠等。下面提出几个字来讨论:
贪,本义是贪财物,所以从贝。
费,本义是耗费财物,所以从贝。《老子》:〃甚爱必大费〃(太吝啬了一定会破财)。
贺,本义是以礼物相庆贺,所以从贝。
贾(gǔ),本义是把财物买来又卖去,所以从贝。引申为商贾。
赋,本义是赋税,赋税是财物,所以从贝。《论语·公冶长》:〃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
质,本义是以财物抵押,所以从贝。引申为人质。《左传隐公三年》:〃周郑交质〃(互相以人为抵押)。
(19)水部、火部
水部和火部关系不很密切,应该分开来谈。
水在字的左边写作氵。水部有名词,表示江河的名称,如江、河、淮、汉、泾、渭、洛等;又表示水利的名称,如沟、渠、渎等。有关於水的形容词,如深、浅、清、浊(《说文》深、浊又是河流名)等。有动词,表示水的动作,如流(古文作 ,入沝zhuǐ部)、涌(《说文》作涌)、溃等。下面提出几个字来讨论:
决,本义是江河打开缺口,所以从水。
没,本义是沉没在水里。
注,本义是灌进,所以从水。
测,本义是测量水的深浅。
渴,本义是乾涸,古书上常用为饥渴的渴字。《孟子·公孙丑上》:〃渴者易为饮。〃饥渴的渴《说文》作 。
淫,本义为浸润,所以从水。又当久雨讲,后代写作霪。
激,本义是水流急。〃激烈〃的本义是水急火烈。
准,本义是水准(水平),所以从水。
火在字的左边写作火,在字的下边写作灬。火部有名词,表示与火有关的东西,如烟、炭、灰、烛等。有关於火(特别是火光)的形容词,如炳、灿(《说文》新附字)。有动词,表示火(特别是火光)的动作,如照、燿(耀)等。又表示用火的动作,如焚、熬、煎、煣等。下面提出两个字来讨论:
熲(jiǒng),本义是火光,从火顷声。
然,本义是燃烧。后代加火作燃,意符重复了。《孟子·公孙丑上》:〃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光,本义是明,篆文作 ,《说文》说:〃从火在人上,光明意也。〃
附带说一说:乌、无、燕等字本来都不属於火部,后代字典才归入火部,所以不要拿火的意义去说明这些字。
火部和日部有相通之处,如耀又写作耀、曜,辉又写作辉、晖等。
(20)植物之类
《说文》关於植物的部首,主要有草、木、竹、禾等部。草部主要是有关草本植物的一些概念;木部除了木名之外,还有木器名;竹部主要是竹器名;禾部主要是农作物。下面提出一些字来讨论:
苦,本义是〃大苦〃(药草名),所以从草,其味极苦,引申为一切的苦。
落,本义是落叶。
华(依《说文》当作 ),本义是花。《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葺,以茅盖屋,引申为修葺,仍由补充一些茅草而来。
薄,本义为林薄的薄。本丛生为林,草丛生为薄。
蒋(jiāng),菰蒋,即茭白。
苏,本义是紫苏(药名)。
藉,本义是以茅藉地(垫在地上)。
盖,本义是盖屋的茅草。引申为掩盖。
析,本义是破木;从木,从斤,会意。斤是斧子。《诗经·齐风·南山》:〃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
构,本义是以木架屋,所以从木。
朴,本义是未经雕饰的木。引申为朴实,朴素。
楚,本义是丛木。《诗经·周南·汉广》:〃言刈其楚。〃一名荆(依段玉裁说)。
权,本义为黄华(花)木,所以从木。
梁,本义是桥梁,所以从木。
检,《说文》:〃书署也。〃古人在木版上写信或写短文,上面再加一版,写收信人和寄信人的姓名(然后捆扎起来加封),类似后世的信封和书的封面,这叫做〃检〃。引申为检查。
杯(依《说文》当作桮),本来是用木制的、所以从木。但因杯是器皿,所以又写作杯。碗、碗亦同。
节,本义是竹节,所以从竹。
符,本义是符信,符信是竹做的。
篇,本义是书篇,上古书用竹简,所以篇字从竹。
简,写字的竹简,所以从竹。
策(策),马鞭,用竹做的,所以从竹。《庄子·马蹄》:〃而后有鞭策之威。〃
箸,本义是筷子。后人写作箸。
算,古人计算用竹筹,所以从竹。
秀,本义是禾吐穗,所以从禾。《论语·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
秋,本义是禾谷熟。《尚书·盘庚上》:〃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
秉,本义是手持一把禾(《说文》入又部)。《诗经·小雅·大田》:〃彼有遗秉。〃
租,本义是地租,地租收的是谷物。
税,赋税收的也是谷物。
积,本义是积聚禾谷。《诗经·周颂·良耜》:〃获之挃挃,积之栗栗。〃(挃挃zhìzhì,收获的声音;栗栗,众多的样子。)
草、木、竹、禾四部互有相通之处。薪虽从草,但《诗经》说析薪,可见薪是木柴。荆、楚本是一物(楚国又称荆),但荆字从草而楚字从木。藩、篱本是一物,但藩字从草而篱字从竹。苗字从草,而秀字从禾。
附带讨论米部、食部、酉部。
米部可以认为禾部的分支,因为米部有粱有粟。但是米部有它的特点,主要表示与米粮有关的概念。例如:
粒,本义是米粒。绝粮又说成绝粒。
精,本义是米经过选择。《论语·乡党》:〃食不厌精。〃
粗,本义是米粗。
粲,本义是舂得最白的米。引申为上好的餐饭。《诗经·郑风·缁衣》:〃还予授子之粲兮。〃
食部和米部有些关系。饵(《说文》 部 字的异体字, 音ěr)、饴(古以芽米熬之,类似后世的麦芽糖)、饧(糖酱)都从食,不从米。饘(zhān)就是粥(厚者曰饘,稀者曰粥),但粥从米而饘从食。糕字(《说文》新附字)或从米作糕。下面提出几个字来讨论:
馀,本义是谷米丰足吃不完,引申为富馀,多馀。《孟子·滕文公下》:〃则农有余粟,女有馀布。〃
馆,本义是招待所,供膳食,所以从食。《诗经·郑风·缁衣》:〃适子之馆兮。〃《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乃筑诸侯之馆。〃(招待诸侯的。)
饷,本义是送东西给人吃。《孟子·滕文公下》:〃有童子以黍肉饷。〃
酉部字主要是关於酒的意义。酉字甲骨文作 、 ,金文作 、 ,像酒尊,并假借为酒字。尊字甲骨文作 ,金文作 ,像双手捧着酒尊;后人加木作樽,或加缶作樽。酉部有关於酒的名词,如醴(lǐ)、醯(xī),醋,《说文》入皿部)等。有关於酒的形容词,如醇(chún)、醨(lí)等。有关於酒的动词,如酿、酌、酬(劝酒,《说文》酬的异体字)、酹(lèi,以酒沃地)、酣、醉、醒(《说文》新附字)等。
(21)动物之类
动物方面,有马部、牛部、羊部、豕部、鹿部、犬部(犬在字的左边写成犭)、乌部、隹(zhuī)部(隹也是鸟)、虫(huǐ)部、鱼部、黾(mǐn)部(黾,蛙)、鼠部等。这些部的字,多数是很明显地属於跟部首所举的动物同一类的或是有关的,不必一一说明。下面只举出一些较特殊的例子加以解释:
驳,本义是马色不纯。引申?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