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我们大家都盼望己久啊,不好意思,殿下赶快称帝吧,曹丕说不好意思我怎么能称帝,哎呀你要不称帝,武王在这个坟墓里头睡不安稳嘛,曹丕当皇帝了。所以士族是不一样的,孔融、荀彧、陈群代表三种不同的立场和态度,如果我们要评价一下,我觉得是孔融高做,荀彧高尚,陈群高明。他还是实现了自己的日的,实现了本阶级的日的。
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呢?就是曹丕的想法不等于曹操的想法,曹操并没有说一定要当皇帝,这曹操当不当皇帝的问题一直是争论不休的问题,关键就是曹操说的那一句“如果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这个话到底怎么理解?吕思勉先生说那就是不想当皇帝,很多历史学家说那其实就是暗示他儿子当皇帝,其实我的看法曹操那个时候就是听天由命,因为曹操这个人的特点是有理想无蓝图,他根本不知道他自己的路怎么走,他的路是摸石头过河,一步一步摸出来的,走到哪儿算哪儿,你去看他的《述志令》他讲得很清楚,你就这么一步一步走过来走到最后到死的时候听天由命吧,该怎么着怎么着吧,我不管,是这个意思。但是曹丕和士族地主阶级达到这样一笔政治交易以后,就使曹魏政权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性质变了,由法家寒族之政权演变为儒家士族之政权,虽然表面上他获得了皇帝的称号,实际上背离了曹操当年的初衷,是曹丕的胜利,曹操的失败,曹丕的喜剧,曹操的悲剧。所以曹丕之魏朝己非曹操之魏国,当皇袍加在了曹丕身上的时候,曹操就不可避免地要被人画成一张大白脸了,所以曹丕称帝之日即是曹魏灭亡之时,以后的司马代魏那不过是履行一个手续,为己经变成士族地主阶级的政权再来一次加冕仪式,这是曹魏。
画外音:自从汉天子被曹操迎奉到许都之后,汉朝廷被曹操一步步掏空,公元21日年,曹操被册封为魏公,他的魏王政府成为事实上新朝廷,但是曹操在当不当皇帝这个问题上面对象孔融、荀彧等士族或明或暗的反对,必然还是很矛盾的,事实上曹操最终并没有称帝,而称霸江东的孙权却于公元229年称帝了,难道孙权不知道士族的厉害吗?孙权的建国道路又是怎样的呢?
如果说曹操是借东汉的房子搞装修,那么孙权呢?孙权是在帝国大厦里面有一个套房,江东嘛,名义上还是东汉帝国的,孙权没有产权证。刘备呢?对不起,套房也没有,借别人的房子住,那么他们怎么成功了呢?前有车后有辙,看曹操啊。曹操给他们提供了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曹操提供的正面经验是士族阶级并不可泊,可以战胜的,曹操提供的反面经验是士族阶级力量很大,不能硬来。所以曹操说是逆流而上,孙权是顺势而为,而刘备是绕道而行,怎么讲?孙权顺势而为,什么叫顺势而为?就是江东化,既然这个天下总归是士族的,我这个地方就先给它算了,所以孙权的道路我称之为“本土化生存”,就是孙权的哥哥孙策打回江东的时候,他依靠的力量主要是淮泗四将领和流亡北士,就是都不是江东人,他是靠那些非江东人,也非江东士族的一些人建立起来的政权,他早期依靠的主要是周瑜、张昭,周瑜是淮泗将领的代表。
张昭是流亡北士的代表,那么这些人在江东没有根基,没有势力,可以放心地使用,那所以孙权的前期你看他的君臣关系是比较和睦和谐的,因为这些人可以放心啊,但问题在于这些人是外来的他没有根基,孙吴要在江东扎根你必须依靠本土士族,也就是你必须江东化,所以孙权到中后期就逐步把权力交到江东士族的手上,比如说顾雍为巫相,陆逊为统帅,那四大家族的顾、陆两家分了文武大权,而且江东士族的子弟进入孙权的幕府和政府的数以千以,这样一个状态,我们可以总结为四个字“吴人治吴”,吴人治吴就是江东化就是本土化,这样一来江东士族和孙吴政权就成为了一个利益共同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因此当外来的军事力量要来对付东江的时候,江东士族挺身而出,它不仅是保卫孙权,它也是保卫自己啊,要知道中国人的家族地方观念是很强的,保家卫国是两个概念合成一个概念。但是任何方案都是双刃剑,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孙权的江东化、本土化,本土化生存保证了他这个政权的存在,同时也造成了另一个问题,就是孙权本人的内心分裂,因为这种江东化他本人不代表江东士族,他对江东士族是无可奈何的依靠,他并不相信啊。所以他在晚年疑神疑鬼,刚腹自用,行事乖张,内心分裂嘛,结果弄到什么呢?结果他用刑严峻,吴国上下言路不通,大家都不能说话,都不提意见,都不讲真话,这样的国家岂有不亡之理啊,何况江东士族也不是中原士族的对手啊,当天下大部分归了晋以后,它怎么对抗得了,所以吴国也要灭亡。
画外音:通过易中天先生的分析,可以看出为了建国,孙权只得吸取曹操与士族阶级矛盾的教训,他顺势而为采取了吴人治吴的办法,把孙吴的命运与江东士族的命运紧紧地捆绑在一起,孙权这样才在汉末群雄中获得了一席之地,如果说孙权靠父兄打下的基业在汉帝国大厦还算有一套房子住,那么刘备是连房子也没有的,都是借别人的住,那么刘备建国道路又是怎样的呢?
那么蜀国呢?我前面讲曹魏是非和平演变或者说曹魏是非和平过渡,孙吴是本土化生存,那么蜀汉我就称之为“计划外早列”。因为历史原本没有它的计划,我前面讲过长江流域三州,三个州牧都是宗室,刘矫扬州牧,刘表荆州牧,刘焉益州牧,北边还有一个刘虞幽州牧,刘备也是宗室州牧,豫州牧,但是他那个豫州牧是空的啊,豫州也不归他。所以鲁肃为孙权做规划的时候说三分天下没有刘备,是孙权、刘表、曹操三分天下,刘备是冒出来的,那么刘备这个人呢他也有优势,什么优势呢?名为宗室实为寒门,曹操阉竖之后,宦官的家庭,曹操叫出身污浊,孙权呢叫做出身孤微,刘备这个出身我想了半天自己发明了一个词,因为刘备既不是富贵也不是贫贱,他是贵,宗室嘛,但是贫,我就发明了一个词,叫做贫贵,又贫穷又高贵。
所以他这个很有意思,两边都喜欢他,至少两边都能接受他,他跟两边都能打交道,但是实际上你看他的队伍没有人出身名门望族,刘、关、张都不出身名门望族,尤其是关羽,关羽是最瞧不起士族,张飞相反,关羽、张飞在这个问题上是相反的,张飞对士大夫非常客气,对士兵不好,关羽对他的士兵非常之好,就是瞧不起那些士大夫,什么文化人,他根本不放在眼里,所以我觉得曹操那么喜欢关羽可能有一个没有说出来的原因,就是发现关羽比他还蔑视士族,太过瘾了。那么他是这样的一个出身,碰上了一个历史的机缘。
应该说是,因为当时曹操如果不打荆州,我们现在也很难讲以后怎么发展,刚好曹操一打荆州,刚好刘表又死了,孙权又跟他联盟了,我们赤壁之战把曹操又打败了,他趁机夺了荆州的南方四郡,然后慢慢发展,又碰巧刘璋是个不中用的,又把益州给了他,他发展起来,所以他计划外早列,没有这个事儿,而且你们看他这个整个建国过程,基本上是跟着曹操走,所以刘备最聪明的就是在这儿,他盯着曹操,你曹操不在前面闯路吗,曹操是第一个出来和士族地主阶级对抗的人,所以被骂死掉,他盯着曹操看,他有一段话,他跟庞统说的,他说我每与操与,我都是跟曹操反着来的,曹操这样我就那样,曹操那样我就这样,我反正跟他反着来,我就成功了,聪明吧。所以造成不要跟风,跟风是最蠢的,但是他有一条是跟着的建国之路,曹操称魏王,我当汉中王,曹丕说我是魏帝,那我当汉帝,所以田余庆先生说蜀汉的建国之路是抄袭历史,窃国,没什么创意的,这不是否定刘备的意思,刘备本人还是个英雄,而且我觉得刘备的出身给他一个很好的条件就是他比其他人性得民间疾苦,他这个从小织席子、卖草鞋的那个生涯我觉得是很重要的,更性人心,更性人陛,养尊处优的人是不好的,袁绍为什么失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公子哥儿,纨绔子弟,养尊处优,不懂民间疾苦,因此也不懂人陛和人心,曹操比他懂,刘备更懂。但是刘备称帝两年以后就去世了,真正治理蜀国的不是他刘备,是诸葛亮,所以我们在讲三国主要领导人的?
小说推荐
- 易中天品三国 全集
- (一 大江东去观众朋友们大家好,从今天开始我们讲三国。说起三国,我们就会想起著名的赤壁之战,而说起赤壁之战,我们就会想起苏东坡那首著名的《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
- 最新章:第119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2:国家
- 易中天中华史:国家文明是人类自己上演的节目,它的初潮很晚,前戏很长。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国。国家,是文明与史前的分水岭。第一章国家与人上帝敲了回车键公元1650年,也就是大清朝摄政王多尔衮去世那年,有一位名叫阿歇尔的爱尔兰大主教经过精心研究和精密计算,向世人宣布了上帝创造世界的时间—耶稣诞生前
- 最新章:第21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八:汉武的帝国
- 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作者:易中天内容推荐《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 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他礼遇知识分子,用法律震慑豪强,厌恶贵族,偏爱草根 他定下的官吏制度沿用上千年,皇权达到巅峰 他的军队攻无不克,匈奴人丢盔弃甲逃亡大漠 他的政府制霸西域诸国,丝绸之路畅通无阻 他最开放,也极霸道 他说,犯我
- 最新章:第24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5:从春秋到战国
- 易中天中华史:从春秋到战国郑庄公命令各部,只要看见大旗一挥,就击鼓进军。他的手下一箭射去,拉开了新时代的帷幕。第一章祸起萧墙窝里斗开始郑庄公跟他亲妈和弟弟都翻脸了。1这事发生在公元前722年(鲁隐公元年,即春秋的第一年。也就在这年,立国二百年的以色列被亚述灭亡,只剩下犹太王国苟延残喘。但,亚述灭以色
- 最新章:第26章
- 三国寻美录(天易)
- 作者:天易人1三国美女有很多,但是真正拥有有几个,不妨仔细看吧,不想介绍太多情节。历练第一章 穿越三国黑夜狂风大作,黄豆大的雨滴纷纷飘落而下,雷光雷鸣声交替而来,在雷光之下乌云的狰狞的面貌显露无疑,忽然轰的一声,同时伴随树枝传来喀嚓一声脆响,那本是粗壮的一丈的树忽然劈成两半,雷火之光讲树烧成黑色的两
- 最新章:第337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7:秦并天下
- 易中天中华史:秦并天下 秦始皇的尸体被秘密运往咸阳,身边堆满了鲍鱼 但他的事业却被刘邦全面接手,包括他开拓的疆域,他开创的制度,他开辟的道路,以及背后的理想 第一章 始皇革命 秦始皇的三大革命 称皇帝,反封建,大一统 兴亡只在顷刻间 大秦帝国像泰坦尼克号一样沉没了,迅速异常,没有商量,就像他们当年的
- 最新章:第24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七:秦并天下
- ╮欢迎光临︱田︱田田╬版 权 归 原 作 者【白猎鹰】整理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书名:易中天中华史:秦并天下丛书名:易中天中华史作者:易中天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4-1ISBN:9787533939519所属分类:图书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世
- 最新章:第25章
- 品三国 源本:吕著三国史话(节选)
- 作者:吕思勉 吕著三国史话 相关信息 出版说明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江苏武进(今常州市)人 吕思勉大半生以教书为业,主讲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方面的课程达五十余载,教学之余,笔耕不辍,是一位在中国通史、断代史和专史等诸多领域里,都做出重大贡献的历史学家。他一生写过两部通史《白话本国史》和
- 最新章:第16章
- 易中天中华史:魏晋风度
- =易中天中华史:魏晋风度作者:易中天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日期:2015-1-1ISBN:9787533941437所属分类:图书>历史>历史普及读物>中国古代史编辑推荐★第十一卷《易中天中华史:魏晋风度:三国归晋,儒家受冷遇、新思潮激荡;唯美的时代里,真实、自由而漂亮地活着成了风尚标,中华文明
- 最新章:第23章